扫码打开虎嗅APP
作者 | 竺晶莹
题图 | 红杉中国
人人都在热议元宇宙,但哪些公司有实力在元宇宙世界抢占先机?全球科技企业市值屡创新高,初创企业凭什么挑战资金流庞大的行业巨头?二维的Zoom视频能在十年后变成三维吗?初创企业在取得成功以后又如何持续创新呢?
近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微软董事长兼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DST Global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同台对话,为大家解答了以上这些问题。
这场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于11月19日在上海举行,议题囊括智能出行、企业服务、智能硬件、半导体、碳中和、量子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与会者除了Satya Nadella、Yuri Milner,还有Zoom创始人袁征,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等。
硬核数字科技议题的讨论背后,不难发现,红杉长期热衷于这些领域的投资。红杉中国的投资组合中,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深科技、硬科技领域,已经超过80%。
谁能在元宇宙中抢占先机?
作为DST创始人及CEO,俄裔投资人Yuri Milner曾因投资Facebook在硅谷一战成名。DST长期专注于互联网企业,发展出了一套不同于传统VC的投资路径——他们通常争取在公司上市前1-2年投资,并且上市后会持股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对公司做过多控制,投后不加入公司董事会。李开复总结过,DST只投资他们认为会爆发性成长的方向(例如e-commerce、social、O2O),非常在乎创业者是否有能力塑造、经营下一个巨大的公司。
沈南鹏和Yuri Milner作为圈中好友,在对话中回顾了过去十年里全球科技企业的发展,探讨了未来初创企业的机会。Yuri Milner表示,在他刚开始做投资时,全球技术类企业的市值加起来只有一万亿美元,现在已经是十万亿,实现了十倍的总市值提升。
Yuri Milner观察到,第一,市场上更多的价值进入到了新生企业,还有一些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受益,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在西方市场,有70%的技术价值来自那些从创立之初就在做技术类服务的企业。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90%的技术价值由初创期的纯技术企业创造。
第二,过去十年中,大概有2/3的市场价值由美国企业创造,另有25%出自中国企业。中国取得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数字时代的大国。
第三,市场上的价值一半来自非常成功的上市企业,比如腾讯、谷歌;而另一半则是由初创企业以及未上市的企业创造出来的。这样的比例可能还会持续,因此,现在仍然是初创企业的好时代。
另外,Yuri Milner提醒创业者,在过去20年间,头部的5家技术企业,占了60%的市值,接下来的15家是20%的占比,剩下的企业占了20%的市值,所以是6:2:2的比例,这样的金字塔还是非常稳定的。整个体量在变化,但是金字塔的形态没有变化,这对创业者意味着什么?如果想要获取大部分的价值,那么公司就要做大,如果你很长时间都无法做大的话,那可能只是在金字塔的底端做一个小企业。所以要尽可能快速做大,才能更快获取到顶部的更大价值。
然而,小公司资源少,如何去挑战那些有几十亿现金储备的行业巨头?这才是很多创业者的疑虑。
Yuri Milner认为给予股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虽然初创公司占据劣势,但他们之所以能挑战巨头,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创始人的动机。创始人的动机转化成为他们对公司的主人翁精神,以及努力去招聘最好的人才,并且让他们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即便是最好的工程师,他们在这些大的成熟企业中也没办法获得足够的股权,所以这些初创企业创始人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给团队合理的股份,一起去分享未来的成功。这就是创企业能够与巨头竞争的最有效的武器。”
沈南鹏与Yuri Milner对话 / 图片来源:红杉中国
Facebook是DST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最近Facebook把名字改成了Meta,而且元宇宙(Metaverse)也变成了新兴词,成为现下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沈南鹏表示,两年前,他和Yuri Milner一起看了电影《头号玩家》,讨论这可能就是未来虚拟世界的样子,人们会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在这个世界中。
如今元宇宙最大的应用是在游戏方面,但Yuri Milner相信,这仅仅是个开端。不少科技从业者或许都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到元宇宙之中,但他们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Yuri Milner认为,元宇宙平台只可能由那些大型公司创建,比如Facebook、腾讯,或者是其他的大型成熟公司。因为真正要建立核心平台需要很多的投资,每年都需要投入几十亿美金或者更多,而且需要持续投资10-20年,这种做法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做到。
元宇宙不仅对软件,同时也对新的硬件开发,甚至是新的处理器有要求,而硬件投资也同样需要很大的投入。元宇宙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才能做到和人体无缝协作和互动,去模仿人类的动作,而且传感器还得足够小,不能打扰人的正常动作,这本身也要求非常大的投资。另一方面,元宇宙是一个极为开放的环境,需要围绕这些硬件做大量的应用程序开发。
初创企业如何持续创新?
无独有偶,Satya Nadella显然对元宇宙也十分感兴趣。
他说:“元宇宙跨越物理和数字世界,将人、物、场在商业和消费互联网中融于一处。我们或许不该把它看作是单独的消费市场,或企业级市场的现象,因为融合可能才是必需的。从某种意义上看,疫情中视频会议的普及已经让我们多少体验到了一个2D的元宇宙。那么,如果有一个3D的元宇宙又会怎样呢?能够真正超越空间和时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对这些感到非常兴奋。”
沈南鹏与Satya Nadella对话 / 图片来源:红杉中国
Satya Nadella提到视频会议就像一个2D元宇宙。在当天的另一场对谈中,袁征也提及,现在的Zoom视频只是二维的,他很期待未来利用人工传感技术等,或许能让人体验拥抱的感觉、闻到熟悉的气味,让人们使用Zoom时的场景变得立体而丰富。
袁征表示:“我们才刚起步,从2030年和2035年往回看,今天的Zoom就是一个二维的视频。想象有一天我们做了一个产品,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不管在任何地方,按一下加入Zoom会议,即使讲不同的语言,可以互相理解。有AR技术、智能技术、人工传感器技术,所有加在一起,我觉得10-15年以后Zoom会做得比面对面交流还要好。”
袁征想象着一个三维的Zoom场景 / 图片来源:红杉中国
创新无远弗届,无论是袁征对于Zoom未来场景的展望,还是Satya Nadella对于元宇宙的期待,都离不开人类的持续创新。而资本机构经常要跟早期创业者打交道,因此Satya Nadella向沈南鹏提问,一家初创企业在取得成功之后,该如何保持创新活力?如何营造一种创新文化,让企业能够不断把握新趋势,甚至创造新趋势?
沈南鹏常常要深入了解一家企业是否具备创新基因,因为这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他认为,能够在各领域成为领头羊的企业,往往在顶尖人才的招聘、储备方面都做得很好。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对于年轻的初创企业而言,在国内与领先的科技企业竞争一流人才并非易事。但他仍然相信,卓越的初创企业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沈南鹏认为,无论公司处在什么阶段,企业内部都必须建立创新的管理体系,能够激励创新实践。
“据我观察,企业需要构建灵活的组织、扁平的架构来促进创新活力,支持创新不仅自上而下产生,更能自下而上激发。有些规模巨大的公司仍能持续创新,其中一些产品创新的点子,就是来自基层的工程师。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审视,不断探索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开展创新。这类企业往往能够成长为卓越的企业、做出优秀的产品。”
沈南鹏说,他们常用“大象会跳舞”来比喻这些企业,隐喻着规模巨大的公司也可以灵活创新,实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