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噪点GlitchNews(ID:timetech2020),作者:徐丹,编辑:史成超,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在国务院网站求助总理的45岁程序员火上了热搜——“自己精通各种技术体系,却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央媒回应、网友热议,看似偶然事件的背后,折射的是赤裸裸的现实问题。
中国互联网行业诞生于20世纪末,这意味着中国第一批程序员已经正式步入中年,当中年危机的焦虑照进现实,这一曾被无数人艳羡的高薪职业群体似乎也跌得最重。
程序编写者必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结构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之间求取平衡,他们使用一种非常结构化的语言,却实现了很抽象的概念。中国最知名的程序员之一——雷军曾说,自己写的代码像诗一样优雅;也有不知名程序员在论坛表达对这份职业的热爱:“编写代码是一个人能做的最有创造性的事情了。”
但多数情况下,优雅和创意都如昙花一现,大部分普通程序员都很难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和创造,时常要面对千篇一律的产品代码,甚至蓦然发现,自己懂的技术已经被时代淘汰。
时代财经采访了多位年龄超过35岁的程序员。其中,多人对时代财经表示,这份工作的bug在于,公司内部某个岗位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但整个行业在飞速前进,新人永远被需要,老人却一不小心就会被落下。
当工作瓶颈遭遇中年危机,程序员的“35岁陷阱”就出现了。在诸多公认的出路中——无论是继续钻研技术、做管理、转岗,还是创业,每个选择又都遇上了不同的难题。
一、被时代抛弃的程序员:像一个木匠站在机器时代的门口
在39岁这一年,郭鑫跳了一次槽,自认还算平稳地度过了职业危机。
郭鑫做基站相关工作,通信行业不像互联网千变万化,在某一家公司某个领域待3-5年后,技术和创意就会逐渐停滞,日常工作变得机械化,随之而来的是工资的停滞和晋升空间的缩小。
离职前一段时间,郭鑫感觉到自己已经长久地处于舒适圈中。工作中很少碰见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的知识,任务不多,每天五点半准时下班。与此同时,公司招收的新人越来越年轻,大部分是90后。
“虽然生活很舒服,但我会想,如果再不往前走一走,过10年自己可能就被淘汰了。”郭鑫说。一些前同事的遭遇也让他对自己的现状更加警惕。
郭鑫有同事在一家已经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的外企工作,项目极少,有人还在做2G、3G的研发,每天真正工作的时间可能只有1小时。轻松稳定的生活状态背后,是对未来的巨大迷茫:当自己钻研多年的技术逐渐被市场抛弃,那种无力感就像“一个木匠站在机器时代的门口”。
有程序员会选择转做管理岗,通过职级的晋升度过瓶颈期,无法晋升或者不适合做管理的人大多会跳槽继续钻研技术。后一种选择往往需要自己在工作之余自学或者报培训班学习大量新知识,仅靠现有工作经验,跳槽极可能失败。
郭鑫有过做管理岗的机会,当时他在国外,为尽快回国和家人团聚放弃了晋升。幸运的是,郭鑫这次跳槽赶上了4G换5G的浪潮,他转去一家手机芯片公司,不过除基站技术外,还需要学习大量芯片知识。
人到中年,转行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精力不够”。到新公司后,郭鑫的下班时间从6点变成9点,甚至10点以后。“这段时间是比较痛苦的时期,有时候两三天见不到孩子的面,早上上班时他还没醒,晚上下班后他已经睡觉了。”
在变化较多的互联网行业,中年程序员的困扰一点都不少。因为相比于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通信行业,在互联网公司,年龄和经验是更不值钱的东西。
林牧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产品开发,看似富有挑战,在他看来依旧是重复性工作:App的每一次升级变化的功能非常少,即便从0开发一个软件,也很少有不一样的东西。“现在所有的软件,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还有哪个是不一样的?”林牧说。
从技术层面看,林牧表示,只有算法、架构等环节技术壁垒较高,其他环节老人和新人的差距并不大。“比如消费者用外卖软件,能买到吃的就行了,大佬搭好了架构,其他部分随便谁来都可以。”
在一些管理并不完善的公司,效率也并不是领导关心的问题,更年轻的人可以用加班弥补效率的不足。林牧工作效率比较高,一个人做三四个人的活,但工资和其他人并没有区别,由于每天到点下班,领导甚至会觉得他的工作不饱和。
有些人还会以任务太多为由,要求公司招外包,领导也可以从中抽成。“我是活都自己干了,甚至申请加薪,领导会觉得这个人太难搞了,希望我早点离职。”林牧说。
二、转行产品经理却失业:被拒绝的理由是“太过资深”
章海今年36岁,几年前就从程序员转型做了产品经理,当时拿到两个大厂的offer,但在“某种不切实际的创业冲动”下选择了一家创业公司。但他依然没有躲过35岁的槛——因为公司业务变动,他成为了失业大军的一员。
章海开始工作时是2007年前后,恰逢互联网发展初期,各种新项目和新机会涌现。早年在创业公司摸爬滚打的经验让章海自认是全能型人才,前期职业发展也十分顺利。
但在这期间,互联网大厂逐渐崛起成为巨兽。2015年前后,蚂蚁金服大量招人,开出的薪资也极有诱惑力,章海亲眼看着好几个已经在创业的朋友回到阿里上班。“自己开个小创业公司,一年可能赚几十万,弄不好还赔了,阿里这边直接跟你说200万元年包来不来?”
然而,等到这次章海出来找工作,业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大厂的垄断格局已然成型,对人才的需求从全能型变成了精细化。章海投简历四处碰壁,一个HR的拒绝函只有简单明了的4个字:过于资深。
“对方希望我有a能力,但我有abcd四项能力,其他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加分,反而是减分项。他们会觉得你懂太多,固有认知太多,加之年龄大,很难融进团队。加之我要求的工资高,他们也会觉得我没有性价比。”
在章海看来,互联网公司招人的标准已经越来越精细化,用行话说就是“深耕”:如果一家短视频公司招搜索技术人才,他们希望候选人毕业就做搜索,文字搜索还不行,最好是短视频搜索,最好是来自于竞品公司。
“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大厂通过对人、钱的极致垄断,形成和中小创业公司完全不对等的竞争,他们可以把小厂的产品放在自己平台上重新做一遍,小厂的产品就死了。”
章海认为,在互联网IT行业,40岁可能是一个“永远找不到工作”的节点,“我在前司和朋友的公司里很少见到40岁以上的人。”对于像自己这种全能型的技术人才,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创业。
三、当程序员转型创业:闭门造车让我亏掉了所有的积蓄
吴涛今年35岁,经营着一个小的项目团队,靠卖自己写的软件挣钱。
吴涛最早也是一名程序员,做过数据增删改、视频通讯、游戏开发,后来看清了程序员工作的局限性,在28岁前后就开始大量接触创业者,寻找创业机会。
“写一套程序,某种程度上就像盖房子,做底层技术(地基)的人永远不会失业,大部分人都是搞装修的,这部分技术不停地变。但你只要在一家公司上班,自己的技术就不会更新,你的工资、职级也不会更新。另找工作可能就要面临上司比自己年轻,或者工资和预期完全不符的尴尬情况。”
不过,程序员创业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吴涛在创业初期多次碰壁,最潦倒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赔了进去,这两年才渐渐有气色。
吴涛认为,程序员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容易考虑太多,过于追求完美,在技术上“闭门造车”,忽略了市场需求和运营的重要性。
吴涛做的第一个正规项目是做软件,和一位懂市场营销的朋友搭伙,二人分别负责技术和市场。初期效果非常好,算是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吴涛开始有点“飘”,觉得对方是靠自己的技术吃饭,在公司不需要更多人加盟的情况下强行拉来一个做开发的朋友加盟。吴涛的朋友觉得心寒,把公司转让给了他,自己做起了另一个项目。
原本吴涛以为产品在手就万事大吉,但在没有市场和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客户也留不住。他只能自己去拉人,一个多月拉不到一单,自己的项目自然而然倒闭,朋友的新项目却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做到了每月20万元的利润。后来吴涛连续尝试了多个项目,却都因跳不出程序员追求完美产品的怪圈,以失败告终。
两年之后,吴涛才逐渐完成从技术思维到市场思维的转变,现在的吴涛也已经不再自己做技术,而是专门负责项目的市场推广。
四、“我为什么没有35岁危机?”
35岁必然会碰见危机吗?程序员一定是一个无法长久做下去的职业吗?在另一些人的眼里,答案是否定的。
程序员朱鹏今年37岁,在一家大型外企做2B的生命科学相关的项目。由于所从事领域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且公司规模大、订单稳定,朱鹏目前很少有做重复性工作的感觉。
在朱鹏看来,对于程序员来说,避免中年危机最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持续学习。在几年前,朱鹏也做过一成不变的项目,当时使用的是一种比较陈旧的VC+Win32 API技术,这种状态持续了10年。
感觉到瓶颈的朱鹏开始在工作之余自学GO、新版JavaScript等流行的新程序语言,当时朱鹏还没有成家,最用功时会在工作之外学习4-5个小时,后来成功在公司内部转岗。
“觉得工作没有新的东西可学这个事情,有些时候其实是自己的选择而不自知。”朱鹏说,他曾经有一个下属也和自己抱怨总做类似的东西,学不到新的知识,朱鹏找了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他觉得太难,即便告知研究的方向,对方也觉得太麻烦。
当然,公司内部的管理体制也给了朱鹏很大支持。有时候程序员未来发展如何,也决定于公司如何看待员工:仅仅是写代码的工具,还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朱鹏表示,自己所在公司的优势在于,你既可以往上追求高精尖的技术,也可以往下追求生活的安逸和稳定。
朱鹏的公司允许内部调岗,且有专门负责员工职业咨询的部门,如果员工觉得某个项目不适合自己,可以和经理申请调换,在公司项目运转正常、资源可调配的情况下,经理会尽力帮自己调岗。这种情况下,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遇到了瓶颈,就可以去挑战更新更难的技术。
公司内部也比较尊重人才,技术人员有一定的职级划分,每年会有几次职级调整,每调高一级就有10%~30%的工资调整,资深“技术大神”在公司内部有专门的称谓,享受极高的待遇和薪资。
优化开除员工也是极少发生的事情。朱鹏曾经问过HR,如果自己不好好干活,每天只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会不会被开除,得到的回答是,“绝对不会”。对于大龄员工,公司内部章程中也有明确规定:不允许有年龄歧视。
不过,朱鹏认为,即便有各种保障,中年危机仍然是无法避免的东西:“虽然明面上不允许年龄歧视,但如果你在找工作时年龄比较大,能力并不突出,公司肯定会有顾虑。”
(郭鑫、章海、吴涛、朱鹏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噪点GlitchNews(ID:timetech2020),作者: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