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29 13:09

农民工回不回得去农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民说iHuman(ID:xinminshuo),作者:贺雪峰(“华中乡土派”领军人物,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农民工回不回得去农村”是一个前沿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中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当前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显然不能让人满意,这里的简单讨论算是抛砖引玉。


一般认为,当前农民工有两代。第一代农民工往往在村庄长大,有务农经历,父母和子女皆留在农村。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为了更好的农村生活:他们本人进城务工,将土地留给父母耕种,既获得农业收入,又获得务工收入,经济收入因此不断提高。


目前,第一代进城农民工年龄都已渐长,他们或已返乡,或正在返乡的路上,或已不得不考虑返乡。农民工返乡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城市获得体面就业机会越来越难,而从事起“脏苦累险”的体力活来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他们开始返乡,接替因年龄太大而再难种地的父母,耕种土地;然而返乡不久,他们就会因为种地来钱太慢、收入太少,而再次进城务工。年龄越大,进城务工越难,返乡务农的时间就越长……经过四五年的往返,他们终于回到农村定居种地。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工越来越偏向在家乡附近务工,并用更长的时间务农,一直到完全返乡。


当前,全国农村仍在经历一个已持续20年的建房高潮。建房首先是因为有了收入的节余(主要得益于农民进城务工所获得的收入),其次是由于村庄熟人社会中的攀比,再次,这也是他们对返乡的预期。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第一代农民工是愿意回去农村的。


问题是第二代农民工还愿不愿意回去农村。第二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往往没有务农经历,初中毕业即直接进城务工。这一部分没有务农经历甚至缺少村庄生活经验的年轻人,既不会务农,也不喜欢务农;他们对农村没有感情,反而对城市充满热烈的向往。正因如此,当问到第二代农民工是否愿回到农村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回答不愿意,甚至有人说死也要死在城市。


也因此,学界和政策部门一般倾向认为,第二代农民工由于从来没有过务农经历,回到农村不会农活,况且本身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务农,因此是回不去的。既然第二代农民工回不去,那么将来在农村谁来种田就成了问题。未雨绸缪,现在的农村政策甚至城市化政策就应当做到“四化同步”,即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简单地说,政策安排应该以第二代农民工回不去农村为预设。


问第二代农民工是否愿意回农村务农,这对于当前只有20至30岁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有点不合时宜:他们还年轻,正处在青春烂漫的年龄,还要努力,要学一门技术,要在机会更多的城市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还要做梦。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也可以为很多进城农民工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若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又能抓住良好的机遇,就有机会获得足够的就业与收入条件,进而真正地在城市体面安居。


第二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的繁荣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在电视中看到的都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光荣与梦想,因此期待自己进城后也能够实现这种中产阶级的生活。但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只能提供相对有限的高收入就业岗位,国家也不可能为所有的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体面生活的保障(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越广,其保障水平必然越低);只是因为他们年轻,可以有较高的务工收入,才可以支撑自己在城市的生存;但他们仍要将所有工资收入贴现使用,因而不愿意缴纳“五险一金”——农民工每月三五千元的工资,“五险一金”就要缴去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几乎没有农民工愿意缴;而不缴或缴不起“五险一金”,就意味着他们无法为未来积蓄。


第二代农民工现在正年轻,还可以拼搏奋斗,寻找机会实现梦想,因此当然不愿意返乡务农。谁说他们就一定没有机会呢?他们还在奋斗、还要奋斗呢!到了中老年,若仍然没有获得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条件,他们就不得不在进城与返乡之间做出选择,这时候再问他们是否愿意返乡,答案一定会完全不同。


当前农民工进城,即使是为了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而将子女带入城市,拖家带口地在城市安了家,他们也一定将父母留在了农村。因为家中还有承包地,父母种地有收入,农村生活费又低,父母不仅不需要进城务工子女赡养,还往往将农产品无偿支持进城子女。


现在的问题是,当初年富力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随着时间推移,已步入中老年;他们的子女也已经成长起来,成为新一代农民工,并且结婚生子。这样的农民家庭就有了三代人一起待在城市。农民工年龄越大,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就越少,一家三代人即使有住房,居住条件也可能不太理想。年轻子女的务工收入有限,还要养活他们的子女;而已经年老的父母既无就业机会,自然无收入来源,也就成为了家庭中的累赘与负担,拮据的家庭经济导致了紧张的家庭关系。


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在这样紧张的家庭关系中,所有压力都转向父母——那些已经年老,并仍然留在城市以期全家团聚的农民工,他们的日子十分煎熬。


处在这样的语境下再来看,若这些年老的、在城市失去就业机会的进城农民工还有回农村去的机会,他们还会不会选择返回农村?


当前中国社会比较安定,社会结构具有较大弹性,农民工对现状仍然满意。其中原因是,中国农村已经普遍形成“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劳动力再生产模式,这种结构占到全国农民家庭的大约70%。


在一个农民家庭中,中老年父母务农,获得务农收入;年轻子女务工,获得务工收入。农村自给自足经济成分比较高,生活成本低,虽然农民家庭收入不是太高,日子却不难过;若全家进城,农民就会失去务农收入,且城市生活成本很高,即使在城市买了房子,他们连每月的物业费也缴不起,城市生活的日子就会很煎熬。因此,有人认为只要给农民工房子,他们就可以在城市体面安居,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大多数进城农民工无法在城市获得体面安居所必需的就业机会与收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会出现越来越多可以让农民工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让越来越多农民工在城市体面安居下来。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有数量庞大的进城定居失败的农民,这部分农民有返乡的要求,他们要回到农村去。但是,他们还回得去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民说iHuman(ID:xinminshuo),作者:贺雪峰(“华中乡土派”领军人物,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