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1953年12月6日,车田正美出生。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题图来自:《圣斗士星矢》
写了不少童年时代的动漫了,有国漫,也有日漫。
但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有一部日漫是无论如何回避不了的。
1
1953年12月6日,车田正美出生于东京都。
车田正美是家中独子,比较顽皮,甚至经常和人打架,所以在一些人眼中是一个“不良少年”。
不过车田正美自己倒不这么看自己,他认为自己学生时代还挺规矩的,至于坊间说他当过“不良少年”的头目,他说是当时为了推出自己的相关主题漫画,向编辑撒的谎。
车田正美少年时最大的爱好是看漫画。由于家境一般,他的零花钱买不起漫画杂志,每次就跑到拉面店去“白看”(那里有可以免费翻阅的漫画)。
那时的车田正美很崇拜兄弟之间的义气,对自己将来会做什么一无所知,也并不想花心思去想。但是,偶然间接触到的一套漫画,让他深受触动。
这部漫画,就是本宫宏志的《男一匹小鬼大将》。
《男一匹小鬼大将》的画风,可以看出对车田正美后来的作品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这部被人称为是“不良少年漫画鼻祖”的作品中,几大元素深深触动了车田正美:
兄弟之前的友情,男人的毅力,坚韧,以及仁义。
对这个选人画面熟悉的人,应该熟悉本宫宏志的作品(哪怕不知道作者是他)——没错,整个“三国志·吞食天地”系列的漫画(包括游戏形象)都是他创作的
当时的日本动漫正好进入了所谓的“空气时代”,即民众已经觉得动漫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种必需品,甚至像空气那样不可或缺。
这种需求也催生了日本动漫行业的大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成为一名漫画家,不仅仅是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而且是可以成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甚至收入非常体面。
高中毕业后,车田正美没有去念大学,而是选择去做了漫画家的助手。
因为他已经明确了自己这一生的目标: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
2
1974年,21岁的车田正美推出了他个人的第一部漫画:《女强风暴》。
这是一部颇能反映车田正美本人喜好的作品:热血,格斗,不良,高校,只是主角们是女性而已。
《女强风暴》的第一卷
《女强风暴》在《周刊少年Jump》上开始连载,收获了一定的好评。不过按车田正美的说法,当时全世界遭遇了“石油危机”,日本纸张价格大涨,他的这部作品只能匆匆宣告连载完结。
无论如何,《女强风暴》虽然也受到了一批读者喜爱,但确实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好在彼时的《周刊少年Jump》也刚刚创刊才六年,羽翼未丰,杂志社要等到两年后才收获第一部大神级漫画连载《乌龙派出所》,所以《女强风暴》这样的漫画也能够拥有一席之地。
不过,随着之后日本漫画家们不断“内卷”,对漫画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车田正美也知道自己的作品也需要不断的迭代升级。
1976年,车田正美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作品:《拳王创世纪》。
看书名,又是格斗,热血,硬派——没错,车田正美就是喜欢这个调调。
不过, 相对于《女强风暴》,《拳王创世纪》要成功得多,这部漫画成就了车田正美漫画生涯的第一个高峰,《周刊少年Jump》整整连载了五年——当时这本周刊已经崭露头角,能连载五年的作品说明是具有相当人气的。
可以看得出,车田正美在《拳王创世纪》中的画风已经基本定型,后来的作品基本上就是这个套路的延续。
彼时,日本漫画界已经开始进入群雄并起时期,另一家出版社小学馆力捧的女将高桥留美子,凭借处女座《福星小子》大杀四方,车田正美的《拳王创世纪》一度是《周刊少年Jump》对抗小学馆的重要作品。
但是,《拳王创世纪》的连载到了后期,车田正美明显陷入了想象力匮乏阶段,为了避免重复和增加新鲜感,车田正美开始加入了各种奇怪元素:忍者组织,包括希腊诸神……
这些新元素并没有能延续《拳王创世纪》的生命,漫画到了1981年就连载结束了。
之后,车田正美又拿出了三部作品:《风魔小次郎》、《雷鸣泽基》和《男坂》。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三部作品都显示车田正美的创作风格进一步走向了成熟,但那时的日本漫画界也早就过了草莽时期,开始进入“大神”并起的时代。
《风魔小次郎》当初在中国大陆也有一定的市场
别家不说,单是车田正美签约的《周刊少年Jump》,早已群星璀璨:高桥阳一的《足球小将》,武论尊和原哲夫的《北斗神拳》,北条司的《侠探寒羽良》,更别提横空出世,超越所有人一整个级别的一代大神鸟山明的两部作品:《阿拉蕾》和《龙珠》……
在漫画题材日渐丰富的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车田正美相对专一的风格已经引起了一些漫画爱好者的审美疲劳:总是高校(或变体),打架,黑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车田正美已经有了一定的业界地位,但如果再想凭老作品吃饭,那么面临的很可能只有一个结局:渐渐被人遗忘——事实上,《男坂》在当时的连载就已经断断续续,疲态已显。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车田正美,迫切需要拿出一部伟大的作品来为自己正名。
而就在这时候,一场流星雨,改变了他的命运。
3
按照车田正美自己的说法,他的灵感来自于一场狮子座流星雨的报道。
那场流星雨的预报,让平时就对占星术很有兴趣的车田正美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以天上的星座为创作的基础背景,创作一部全新的神话题材的格斗漫画?
当时的车田正美已经摸清了日本漫画市场读者的口味:“热血”和“格斗”依旧是可以通吃的法宝,但平常普通场景的打斗已经无法满足大家了,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噱头”——既然漫画是娱乐,那么就要不断满足大家的新鲜感。
一开始,车田正美想把这部新的漫画定名为《银河之轮》,但觉得有点太绕了,不够简明扼要,所以改名为《圣战士》,但最终还是觉得叫“圣斗士”最好。
至于主角,车田正美原本想选用狮子座的圣斗士作为主角,但对中国文化颇为喜爱的车田正美很喜欢“天马行空”这句话,所以最后选择了天马座圣斗士作为男主,定名为“星矢”(一开始叫“圣矢”,但后来又觉得这个名字太自大了),作为对受“狮子座流星雨”启发的纪念,星矢的绝招就被定名为“天马流星拳”。
在主角确定之后,车田正美的整个故事大纲也确立了下来:
每当邪恶力量滋生的时候,与之抗衡的希望也会诞生——那是一群拳能划破长空,脚能碎裂大地的圣斗士。圣斗士们从神话时代起就守护他们的女神雅典娜,他们身披模仿天空中的88个星座被称作“圣衣”的防具,赤手空拳与敌人战斗。
时间来到现代,射手座黄金圣斗士艾俄洛斯抱着婴儿雅典娜逃出圣域,被一路追杀。而一群少年经过六年的严格修行,被托付了保卫雅典娜的使命,由此开始了一场生死大战。
1986年《少年周刊JUMP》的1·2合并号上,开始连载车田正美的全新力作——这部漫画,就是之后影响亚洲乃至全世界一代人的:《圣斗士星矢》。
1989年的《周刊少年JUMP》封面
4
《圣斗士星矢》一问世,就让日本漫画界耳目一新。
虽然依旧是“格斗+热血”的老套路,但车田正美却把这壶老酒装进了一个新瓶:古希腊神话+星座,到后来更是融入了西方的基督教和东方的佛教多种概念。
这个全新的历史背景让那些耳熟能详的格斗有了一个更宏大的应用场景,而每个星座还有一套专属的圣衣,也让不少年轻读者感到新奇。更何况,进入到攻打十二神殿的“黄金圣斗士”环节,读者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星座都有一名黄金圣斗士作为代表。
《圣斗士星矢》迅速在日本乃至东亚地区掀起了一股“圣斗士热潮”,并有一年在《周刊少年JUMP》上排到了销量第一的位置。
《圣斗士星矢》其实还有一点成功要素:男性的画风都相对比较唯美,当初吸引了一大批女性读者。事实上,尽管车田正美把很多男性圣斗士都画得很柔美,但在这部漫画中,除了纱织外,女圣斗士屈指可数
不过,就漫画本身而言,《圣斗士星矢》的辉煌期并不算长久,因为读者很快还是闻到了“旧酒”的味道,不少读者也开始总结出了车田正美的一些惯用特点,“知乎”网友“千翻儿娃”就有过类似总结:
比如“车田飞”——每次有人使用必杀技时,使用者必然超大处理,而被击中者则飞向天际。
又比如“车田摔”——在“车田飞”之后,被击中者往往就是以此姿势落地:
还比如“车田泪”——圣斗士中的人物流泪时,眼泪总是有一种粘稠感,而且要么不哭,一哭就是泪流满面。
当然,这些被读者总结出来的“车田系列”虽然带着一些玩笑感,但也不失为车田正美漫画的专有特色。尽管车田正美的画功并不被认为是当时日本漫画界中的顶流,但《圣斗士星矢》毕竟还是以自己的特色在占据了一席之地。
车田正美这一代的日本漫画家被称为“网点纸一代”,即开始大量使用网点纸,车田正美尤其喜欢使用。但也正是网点纸的使用,使得《圣斗士星矢》中的圣衣都充满光泽感和质感
但是,有些硬伤,却是车田正美无法解决的。
比如,尽管作为格斗漫画,车田正美的分镜水平远远不能和鸟山明这样的大神相提并论,但无论从青铜圣斗士到黄金圣斗士再到海斗士、冥斗士,所有人的招数只有名字的区别,表现在画面上基本就是一个静止动作,然后就是“车田飞”和“车田摔”,久而久之,读者就会产生乏味的感觉。
又比如,一开始大家对“圣斗士不可能被同一招数击败两次”这样的话感到新鲜,但每次都这样说,大家就会不满背后的逻辑依据。而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所有的战斗套路基本都是差不多——先是被碾压,然后在千钧一发之际进行回忆或被某人鼓励,然后领悟“第七感”,小宇宙爆发,神话般地碾压对手……
车田正美还面临一个整体架构的问题:虽然古希腊神话的背景给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舞台和一个对读者而言非常新鲜的时空设定,但也框住了他后面的创作思路,哪怕是海洋或冥界,基本上还是只能循着这个框架发展,无法加入自己更多的想象空间,只能是闯关,升级,战胜对手,遭遇更强的对手,再闯关,再升级……
《圣斗士星矢》自1986年开始连载,到1990年就宣告终结了。
按理说,“圣斗士”引发的热潮,在漫画连载结束之后就应该慢慢消退了。
但是,“天马流星拳”却没有像流星一样消逝,而是打成了一套绵长悠远的“天马太极拳”。
5
“圣斗士”热潮的延续,和这部作品的动画化很有关系。
在日本动漫届,由漫画转向动画,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像《圣斗士星矢》这样漫画一问世就立刻动画化的作品,倒也不算常见——1986年1月漫画正式问世,1986年10月,朝日电视台就开始在黄金时段播放同名动画片了。
《圣斗士星矢》动画版
在日本漫画改编为动画的历史上,有不少“打折”的情况发生,《灌篮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彦甚至因为不满动画的改编而一怒之下中止授权。但《圣斗士星矢》的动画至少从内容量上说,应该不在此列。
事实上,动画版的问世,为相对简陋的漫画版填补了很多空白,比如在十二宫战斗之前,车田正美的漫画版几乎是一笔带过,但动画版加了不少情节和铺垫——虽然也有不少漫画原著迷对此不满,但总体评价是正向的。而在“海皇篇”之前,动画版凭空增加了26话的“北欧神话篇”,也得到了不少的肯定。
不过,动画化的高效率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漫画版更新的速度跟不上,以至于出现了情节设定有冲突的问题——比如冰河的师父,在漫画版中是黄金圣斗士卡妙,但在动画版中却是一位白银圣斗士。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圣斗士星矢》的一大灵魂要素“圣衣”,一开始在漫画版里是相对简陋的,而动画版对圣衣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美化和改动,让“圣衣”这个元素得到了升华。
更重要的是,动画作为多媒体,比漫画拥有更多的传播渠道。《圣斗士星矢》的动画问世后,迅速传播到了东南亚。1989年,沈阳电视台率先引进了《圣斗士星矢》动画版,自此以后,整整一代中国“圣斗士迷”开始成长。
动画片的片头曲也相当之燃,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圣斗士星矢》经久不衰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它的“圣衣”设定。
“圣衣”元素不仅仅给作品本身的剧情增光添彩,更是直接切中了另一个广阔的市场:手办和模型。
圣斗士们圣衣的“组件化”和“合体化”,更新迭代的各种形态和各种颜色,外加圣斗士们的各种“男团”组合,简直是为手办模型市场度身打造。在动漫作品风靡后,圣斗士全系列的手办迅速走红,成为广大动漫迷收藏的重点对象,也为版权方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时至今日,当初一些名气和销量都不亚于甚至超过《圣斗士星矢》的动漫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慢慢退出了舞台,而《圣斗士星矢》凭借在手办模型市场的独特地位,依旧风光无限。
图为白羊座黄金圣斗士穆先生的一套圣衣手办。品质上乘的圣斗士手办,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依旧在四位数以上。
当然,《圣斗士星矢》以热血著称,虽然“青铜五小强”总是在习惯性屡战屡败后奇迹般屡败屡战,但车田正美的燃情台词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如同舞台剧一般的台词早已超出了作品本身,永不言败的热血情怀大大延续了作品的生命。
6
在《圣斗士星矢》连载结束后,车田正美不是没有做过其他的尝试。
1992年,他推出了《静斗士·翔》,风格套路堪称是《圣斗士星矢》的升级版,但只连载了一段时间就终止了。1994年,他又推出了《钢铁神兵》,这部作品获得了相当良好的评价,被很多人认为全面超越《圣斗士星矢》,但是,也完全无法达到《圣斗士星矢》当年的风靡程度。
《钢铁神兵》里的人物虽然都还是一个个顶着个“圣斗士脸”,但无论架构和剧情都已经有了一个飞跃
大家回忆中的车田正美,还是和《圣斗士星矢》挂钩的。
几十年过去了,漫画版本早已终结的《圣斗士星矢》,依旧在焕发活力。
2016年,在推出N多后续篇和剧场版之后,CG大电影《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在中国大陆上映(日本是2014年上映的)。
尽管这部电影在豆瓣只有6.4的评分,却吸引了大量中国70后和80后的观众去电影院排队买票。
最终,《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在中国大陆斩获3787万元票房,而生命力远比《圣斗士星矢》旺盛和长久的《龙珠》衍生电影《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同年在中国大陆的票房才1100万元,直到2018年“龙珠”系列的另一延伸《龙珠超:布罗利》上映,才取得接近《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的票房成绩。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粉丝去创作,这样会越来越依赖于他们。”
这是车田正美的原话。
如今,车田正美已经快70岁了。
相信没有人再奢望他能创作出一部超越《圣斗士星矢》的作品。
因为这部作品已经足以承载一代人的记忆了。
馒头说
大概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拉着几个同学去卖过一次废铁。
上海这座城市,能让我们小学生在路边找到的废铁还挺少的,我们几个就去爬工地,找一些废弃的边角料,串在一起去卖。
在卖的时候,被我妈的同事看见了,去告诉了她,她赶紧找了出来,把我拎回了家:
“好了好了,我给你钱你去买,别给我去外面丢人了!”
她说要给我买的,就是圣斗士的拼装模型,当时要12元6角一个,对我来说是笔巨款,问我妈要,她不同意,我就自己去卖废铁了。
说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圣斗士星矢》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是有多么流行。
在课间,我们会一本正经,用语文老师上五百节课都教不会的“摆事实讲道理”的高级议论文写作方法,来论证到底十二星座哪个黄金圣斗士的战斗力最强——当然,像金牛座双鱼座巨蟹座这些星座的同学,就另外开个话题:哪家黄金圣斗士最弱。
自然也免不了摆出几个傻呵呵的动作,大喊一声:“天马流星拳”或“曙光女神之宽恕”。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倒是可以放心作为格斗漫画的《圣斗士星矢》是否会让孩子学会暴力动作——孩子们模仿的最多也就是几个静止动作,完全没有格斗动作可言。
“虽然记忆有些模糊了,但看到星矢喊出‘天马流星拳’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我的童年。”
这是当初看完《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电影后,走出影院的一位80后观众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
而这句话,恐怕也代表了整整一代人对《圣斗士星矢》的回忆和眷恋。
平心而论,若论绘画水平和叙事技巧,车田正美和鸟山明、高桥留美子这些大神并不在一个级别,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圣斗士星矢》笔触也略显幼稚,逻辑更禁不起推敲,但它就是像一团顽强不会熄灭的火焰,在我们这代人心中的某个角落燃烧着。
想来,还是因为那股子青春和热血的劲道。
青春和热血并非《圣斗士星矢》的专利,事实上贯穿于整个日漫体系,但在这部作品中,似乎又有特别的味道:作为最底层的青铜圣斗士,五小强一步步挑战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永不言败,直到以凡人之躯挑战诸神……
在我们成长踏入社会之后,每一个人都会明白,从来就不会有什么超越一切的“第七感”,也从来不会有什么“同样的招数对圣斗士不能使用第二次”,我们被反复教育,反复击倒,反复按在地上摩擦……
但是我们却真的如同星矢他们一般,依旧还在握紧拳头,依旧还是希望路在前方。
因为至少我们还相信一点:每个人,应该还是有自己的小宇宙的吧。
“我们是广阔宇宙中的一个个小小生命,我们生命中的小宇宙永远燃烧着。”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共同的回忆。
希望我们永远不要放弃热爱,永远燃烧自己的小宇宙。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车田正美官方网站(http://kurumadapro.com)
2、《车田正美的昨日,今日,以及未来》(古内东子,《PAHU》六月号,太平洋电脑网)
3、《车田正美小宇宙对谈》(Project Seiya)
4、知乎词条:“车田正美是大师吗?”
5、知乎词条:“龙珠和圣斗士到现在都已经过去30多年过去了,龙珠甚至还能力压海贼火影,为什么圣斗士基本凉了?”
6、《从<圣斗士星矢>看日本动漫经典之处》(范宏倩,张娜,《电影文学》,2010年12期)
7、《人的力量与生活的意义——日本系列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的启示》(孔朝蓬,《吉林医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