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2-15 09:09
南北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ID:ffyoutiao),作者:小笼包,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南北经济差距


目前,南北地区经济差距比较大。


以秦岭淮河分界线作为我国南北方省份划分依据,考虑到该分界线贯穿一些省份,本文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16个省份归为南方,其余作为北方省份(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为方便统计,此处直接分别将南北各省的年度现价GDP进行加总(注:现价GDP是指GDP按当期价格计算,与之相对的不变价指计算GDP的价格需每隔若干年调整一次基期。如:1978-1980的按照1970年价格计算;1981-1990的按照1980年价格计算;以下的南北GDP、人均GDP、增速均为现价计算),作为南北区域各自的现价GDP,再以南北各自的每年现价GDP同比上年的现价GDP作为双方的现价增速。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南北方的现价GDP总量差距越来越大。


☉数据来源:Wind 注:图中均为现价数值


有人研究过,如果将自我国成立到现在的南北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大概会经历四个阶段。


首先在1949年~改革开放前,这个时段我国国内经济普遍较弱,南北差距几乎不存在。不过北方在人均现价GDP(南北人均现价GDP分别由各省人均现价GDP相加后取均值而得,下同)方面,比南方略胜一筹,而这一阶段北方整体的现价GDP平均增速也比南方略高。


☉数据来源:Wind 注:图中均为现价数值


出现这样的原因,很大概率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对重工业聚集的北方来说,其经济发展在国家整体较弱经济背景下,相对南方比较快。


不过,改革开放后,南方多个经济特区设立。整个国家步入市场经济转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


☉数据来源:Wind 注:图中均为现价数值


这个时候,南方的经济逐步发展起来,虽然北方有着重工业的支撑,但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南方在整体现价GDP总量与现价增速上都超过北方,其人均现价GDP在后几年也略微反超了北方。


不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至经济进入新常态前,北方也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国经济继续维持改革开放后的高增长。


自此,近10年时间内,将全国31个省份的现价GDP直接加总后,再相比上一年加总的现价GDP来计算增速,可以发现,该期间大部分年度的增速都在15%以上,该期间的平均增速达到了近16.5%。


☉数据来源:Wind 注:图中均为现价数值


这时候虽然南北现价GDP存在差异,但仍较小。这时候的北方人均现价GDP又反超了南方,现价GDP增速在一些年份间也明显高于南方。


可以看到,在1949年到2012年经济新常态出现之前,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异其实并不大,不是这边的人均现价GDP和现价GDP增速超过那边一点点,就是那边反超这边。


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进行发展,波动中存在较小的、稳定的差距,你追我赶中共同进步,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共同富裕也是有利的。


2012年开始,我国的现价GDP增速发生了变化。2011年,31个省份直接加总后的现价GDP,相比上一年加总后的现价数值,同比增速达到了19%。但2012年,该数值下降至10%左右,此后该数值基本在10%以下的水平,2020年因疫情的普遍影响,增速才2.6%。


☉数据来源:Wind 注:图中均为现价数值


可以看到,2012年~2020年间,南方的现价GDP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都远高于北方。这段时间南方的人均现价GDP平均值也略高于北方。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经济新常态出现后,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各地纷纷进行产业升级,对于重工业聚集的北方来说,“去产能、调结构”经历的转型阵痛对其经济阻力更大。


高工资端不存在南北差距,而低工资端较为明显?


在南北经济存在“南高北低”的宏观现象中,更微观的一点是南北居民工资的差距。


将南方或北方省份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加总平均来看南北居民收入差距,可以发现,近年来南方的整体居民收入一直比北方的高,每年的工资差值百分比呈扩大趋势。


数据来源:Wind 注:差值百分比=(南方数值-北方数值)/北方数值


当然,南北方的各个省市间并不能简单相比。如同在南方,2020年上海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近7.2万元,但广西、贵州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分别为2.46万、2.18万左右。


所以,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


而在南北的工资差距中,有研究考察了2019年南北工资差距。研究有这样的结论:


“城镇私营就业、单位就业工资水平低于平均值的省份主要来自北方,高于平均值的省份主要来自南方”。


该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南北工资间存在差距的核心原因在于低工资端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南北方的富人工资收入差别不大,但南北方底层劳动人民的工资差异却比较大。


当然,不难看出这背后一定的道理。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是人才总要匹配一定高度的薪酬才能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同样的是值得“高工资”的人,排除多种因素的影响,两边给的薪酬总不能相差太少。


否则,南方给高技术、高能力人才的薪酬远高于北方,那很有可能导致高技术人才大量从北方流出。


但对那些底层群众来说,他们却很难跨越南北进行流通,大部分都是依靠当地或者附近区域的政府政策和经济能力获得相应的报酬收入。地方经济弱的,底层人民的各种收入(包括福利)就会比地方经济强的少。


在大力转型的背景下,南方相对北方而言,转型阵痛并没有那么严重,经济发展显得相对顺利。在南方整体经济实力强于北方的情况下,南方的底层群众的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北方也不难理解。


从南方职工的工资收入来看,随着教育水平提高、职工技能提升,南方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予了职工更高的薪酬。


以广东为例,2020年12月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发布了《2020-2021年广东地区薪酬趋势》的调查报告。


整体上,广东省2020-2021年的平均薪酬为7769元/月,所调查的453个职位的平均增幅为2.02%。


从行业来看,“金融业”、“互联网、软件、IT服务和信息传输业”的薪酬水平最高,金融业薪资达17333元/月。而“医疗设备与器械制造业”、“医药和生物工程制造业”的平均薪酬同比增幅最大。


即使是平均薪酬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纺织服装和服饰制造业”,其平均薪酬也分别达到了4854元/月、5478元/月、5577元/月。


这个收入对很多普通职工来说,已经不小了。


当然,在广西、贵州等地的居民薪资大概率是没那么高的。但在人口流动、产业转移、周边辐射带动的情况下,把握机遇,这些地方的经济也会得到增长,往往当地居民的生活包括收入也会得到改善。


二、市场化水平有影响


在南北工资乃至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背后,正如上面提到的,北方转型阵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前后,北方重工业的发展是当地GDP增长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市场的转型与产业的升级,这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重工业曾给北方带来了多大的繁荣,也给北方带来多大的难点。


如之前在《重振困难的老工业区》中提到的,随着美国“阳光地带”的崛起、新兴产业的发展,加之其他多重因素,其东北部-五大湖区域的重工业地带沦落为了“铁锈地带”。


即使有许多成功转型的案例如匹兹堡,也不乏破产的城市如底特律,当然也有还在努力复苏的城市如代顿、米德尔顿等地。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没有大城市的经济基础优势以及外部支持,转型之路尤为困难。


有其他国家的教训在先,加上对环境的重视,我国的这些情况倒没有那么糟糕。但是对于一些北方城市尤其是东北区域,转型阵痛还在持续。


这对于想要进行产业转型,还要追赶上南方步伐的北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另外,南北方的市场化水平也是经常提及到的、影响两方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可以从一个地区市场化指数的5个指标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产品与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及法律制度的完善。


从市场化指数来说,北方全方位都显得较为落后。在其地区工资水平比南方更低这一点上,南北工资差距变化的近4成是2013年以来南北市场禀赋差距拉大所导致的。


在这其中,南北方在市场经济上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北方“国营企业比重高,老工业基地多”,而南方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更加兴盛。


这大概率和北方当初重工业蓬勃发展有关,而南方最先实施改革开放,也得益于此,兴起了各类民营企业。


随着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2020年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南北的市场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南方尤其是东南地区,市场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产能出清速度也比较快,腾笼换鸟进展的更为顺利,产生升级在不断取得进展,推动着南方的市场转型与高水平发展。


资料显示,近年来,云南、江西、西藏等地的经济增速在全国持续领先。


但是,北方的制度改革进展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加上长期重工业下的市场结构一时难以转变,新动能培育速度慢,产业升级的速度也落后于南方。


倘若持续这么发展的话,原本就占有市场化水平优势的南方,在市场转型后取得进一步的高水平发展,北方势必又会落后一大截。


另外,南方还有多个经济特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最近也在大力建设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不少的区域政策的支持。如此一来,不出意外的话,南方的经济势必还会再上一层。


三、关注北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市场化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若还要像1949年成立至经济新常态出现前的阶段一般,与南方维持一个小幅度且较稳定的差距,甚至在GDP增速、人均GDP、居民工资方面反超一下南方,难免会很“吃力”。


目前,南方不少省市已利用新一轮科技力量进行产业升级,多地纷纷部署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


即使是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地方,如云南,也背靠自然禀赋资源,发展起绿色能源。与越南接壤的广西,也可通过广东的辐射带动及与东盟各国的合作进行产业发展。


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北方,“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以资源能源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时间难以改变”、“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环境容量较小,经济发展限制要素较多”等问题仍要解决。


虽然北方产业转型会带来经济放缓、人口减少的阵痛,但滞后的市场机制与体制急需改革。在这一方面,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及政府给出了多样化建议与政策。


其中一点就是要进行国企改革。


我国进行国企改革也有一段时间,但北方长期的国有经济及重工业转变需要稳步推进。不过倒是可以学习东南沿海地区的开放体制,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限制。


再者,要关注北方重工业城市的转型并汲取优秀经验。


无可置疑,以往北方的重工业现在的确对其产业升级造成阻碍。短时间内很难在摒弃传统重工业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新兴产业来形成新的经济支柱。这对一些中小城市至少是比较困难的。


但就目前来看,武汉、包头的转型之路还算可以或者说成功。关闭或搬迁高污染化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是必然之路,同时也发掘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建立产业园区,引入节能、环保的项目。


对北方的一些中小城市来说,或许自身力量不足以像武汉等大城市一般顺利转型,但在如今全国加大力度构建城市群都市圈,推动协调发展的情况下,考虑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也要多学学东中西部差距缩小的经验。


以往东西部差距较大,但原本一些被认为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中西部省市如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在城市圈的构建下,抓住了产业升级的机遇。


又如一些城市如西安、成都等出台政策进行“抢人大战”,为当地引入新鲜的人才血液,为区域发展提供支撑。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要使北方跟上发展步伐,缩小南北差距,也需联通南北区域。


如尊重人口与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的客观趋势,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加快形成统一开放且有序竞争的产品与要素市场,促进人口与要素的流通。


最后,回归到群众本身,南北差距中一个重要现象为南北工资的差距。有声音表示,要改善南北经济差距,就要重视民间的声音及建议,就好像不能只看重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在活力创新方面也具备优势。


“破解发展差距的难题,终究需要人来实现”,深入到南北差距的根本原因及群众身上,是南北两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参照。


参考资料:

1.陈龙.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7-10.

2.万海远,陈基平,王盈斐.中国南北工资差距的新变化及市场化成因[J].中国人口科学,2021(04):18-32+126.

3.最新广东薪酬报告出炉!深圳平均月薪破万 持续8年居于榜首_深圳新闻网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0-12/19/content_23822594_5.htm

4.任泽平:我国南北差距明显拉大,根本因素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finance.sina.com.cn/review/jcgc/2021-05-28/doc-ikmyaawc7953161.shtml

5.南北经济差距拉大:需从专家视角与民间声音共同解读 _光明网

https://guancha.gmw.cn/2019-03/29/content_32696167.ht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ID:ffyoutiao),作者:小笼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