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2-24 22:22

创业不易:10 个死亡案例深度分析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生活像是开盲盒,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对于创业公司,也一样。


2021 年,我们看到市场上充斥着太多坏消息——7 月,双减政策发布,K12 教育“大地震”,大批教育创业企业倒闭破产;接着,找油网、云鸟配送、拜腾汽车等多家独角兽公司相继暴雷。


根据 IT 桔子死亡公司库数据,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有 816 家中国公司宣告倒闭、关停,其中有 143 家公司曾经获得融资,占比为 17%。比数据统计更加刺痛人心的是一些活生生的真实死亡案例。


本文从倒闭公司案例出发,解读 2021 年倒闭的 10 个典型案例:他们有的烧了 4 亿美金,最终还是破产了;有的获得俞敏洪、干嘉伟等大佬的支持却闷声倒闭了;有的被一线机构红杉中国、IDG 资本的加持也倒了;有的项目在被阿里巴巴收入囊中 8 年后,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有的公司在生死存亡之际不甘心,也曾挣扎自救,但终究无力回天;还有的创始人创业 6 年,却落得了获刑、失去人身自由的下场。


这些血淋淋的案例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让这些曾经可圈可点的明星公司走入破产的绝境?我们从商业模式、政策、市场环境、企业战略等各方面可以找到他们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


同程生活,社区团购第一个倒下的独角兽


今年 7 月 6 日凌晨,同程生活创始人、CEO 何鹏宇宣布同程生活放弃原有社区团购业务,启用新品牌名“蜜橙生活”,切入团长供应链服务端。但就在第二日晚,蜜橙生活发布公告:因公司几年来经营不善,虽经历多方努力,仍无法摆脱经营困境,因此公司决定申请破产。


成立于 2018 年 1 月的同程生活,在三年内获得了 8 轮投资,总融资额近 4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同程资本、腾讯以及金沙江创投等,也是社区团购赛道少数有巨头支持的玩家。 



这样一家风光的明星企业,却在宣布更名的第 2 天申请破产了,生存时间 3 年半。其经营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从内因、外因,商业模式、政策、市场环境、企业战略等层面进行了分析,有以下几点:


1. 社区团购是一场持久战。原先资本认为开启社区团购补贴大战会如打车补贴战带来的结果一样,虽然很烧钱,但可以速战速决、“一年内见分晓”。2020 年是社区团购竞争最激烈的一年,6 月同程生活拿下了其历史最高的一笔融资,2 亿美金。


但是一方面,巨头亲自下场,头部前几名玩家持续获得了巨额融资补给,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一年过后战况仍胶着,单一企业的胜利还遥遥无期。社区团购成为了一场持久战,资本只能押注行业老大,而逐步放弃老二、老三。


2. 生鲜团购单价低,企业持续亏损。社区团购企业以低价生鲜团购吸引流量,疯狂补贴用户;在客单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面临生鲜损耗、退款等问题,导致利润极低,行业持续亏损成为常态。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输入,社区团购企业将难以为继。


3. 野心与实力不匹配,通过收购快速扩张后带来隐患。同程生活从江苏起家,但不甘于偏安一隅,而是加速向全国扩张。2018 年 12 月,同程生活通过并购广州千鲜汇进军华南市场;2019 年 9 月并购考拉精选,并更名为同程生活精选,布局湖南及周边市场;2020 年 8 月,苏州本地社区团购平台邻邻壹被并入同程生活。


并购带来的是规模迅速扩大,同程生活员工数量激增至 6000 名,人力及运营成本飙升,急需更高的增长来支持。同时它也面临更大的竞争,比如湖南是兴盛优选的发家地,同程生活未必占据有利优势。今年 4 月,同程生活退出了湖南市场。


4. 政策强有力的监管。2020 年 12 月,监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社区团购不得滥用自主定价权等“九不准”。政策加强监管之下,社区团购通过补贴“拉人头”的互联网打法逐渐失效。


5. 订单量下滑。2020 年初爆发的全国疫情让用户网购生鲜的习惯得以培养,也激发了社区团购的活力。但之后疫苗加速普及,疫情趋于平稳,订单量下滑。


同程生活的破产加速了整个社区团购行业的洗牌,之后食享会也关闭了。


衣二三,共享衣橱的最后一个玩家


2021 年 8 月 15 日,共享衣橱赛道的头部企业衣二三关闭服务,结束运营。


衣二三创始人、CEO 刘梦媛是资深时尚媒体人,创办过《芭莎 TV》《第 1 时尚》《TOP MODEL》等电视节目。2015 年共享经济如火如荼,刘梦媛投身创业,在这一年创立了衣二三,向会员提供衣服租借服务,号称“共享衣橱”。


IT 桔子数据显示,衣二三完成过 6 轮融资,融资总金额约 7.38 亿元左右,投资方包括天使投资人王刚、金沙江创投、IDG 资本、清流资本、新浪微博基金、阿里巴巴、红杉中国等。 



衣二三的初衷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它的倒闭更多在于商业模式和市场本身的问题:


1. 租衣服在中国还是一个小众市场。在国人的潜意识层面,我们对物品的关系更倾向于拥有,而不是共享。衣服租赁在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模式。通常情况下,大众市场能接受的租衣服使用场景是有限的,比如婚纱、宴会礼服这类特殊场合,使用频次极低但对衣服质感要求高。而能够接受租借日常上班通勤穿的衣服的女性群体相对小众。


2. 衣服租赁的成本不低于购买衣服的成本,甚至要高。衣二三定位偏轻奢,受众是 22~35 岁的都市白领女性,衣服吊牌价平均为 1500 元。成为衣二三会员需要每月交 499 元的会费,新用户首月有优惠。刚开始,年轻女性会有尝鲜心理。但一旦新鲜感过后,难免会算一笔账——25 岁+打工人每年光租衣服的花费近 6000 元,只能体验却不能重复穿着,很浪费,也不划算,不如多买几件件利用率高的。这就会导致衣二三会员的生命周期很短,老会员流失快、留存率低,需要不断地拉新才能平衡掉成本。


3. 用户体验不对等,平台谋求利润牺牲用户利益。衣二三会员每次只能租借三件衣服,数量恒定,但质量和体验则取决于平台。衣二三在成立的前 2 年发展势头很猛,融资也较多,平台衣服的质量有所保障。但 2018 年之后,衣二三服务体验大打折扣:比如平台为了盈利考虑擅改规则,会员下第二单的间隔时间从签收衣服 48 小时候变更为 3 天后;衣服品质下降、脏污等质量问题;合作物流从顺丰快递往返变为其他快递、顺丰混搭,导致快递时效变长等等。2019 年 5 月,衣二三宣布扭亏为盈,实现整体盈利。


实际上,这是多家共享衣橱企业的通病,当他们在面临盈利难题时,选择了牺牲用户的利益和体验,成为了被吐槽的重灾区。而女神派等同类项目早在几年前已关闭,衣二三坚持了 6 年,成为共享衣橱赛道活得最久的一个玩家,它的倒下也等于宣告了这一模式在当下市场不成立。


虾米音乐,阿里收购 8 年后关闭


2021 年 2 月 5 日,虾米音乐停止服务,曲终人散,创立了 13 年之久、被阿里巴巴收购 8 年的虾米音乐不复存在。 



虾米音乐作为老牌的音乐播放器,坐拥百万用户,并且早早地被阿里收入囊中,背靠巨头,为何最终的结局却难逃死亡?


1. 数字音乐版权从无到有,版权争夺愈演愈烈。虾米音乐成立的早期,那时的互联网还是蛮荒。直到 2015 年后,政策发文,数字音乐确立了自己的版权地位。各巨头关于版权的争夺白热化,微信还“封杀”了虾米音乐的链接。2015、2016 年,音乐版权费用水涨船高,阿里不惜重金与滚石音乐、华研国际等签下独家版权合作。但很快,阿里星球宣布关停。后来,知情人士表示“虾米的 KPI 就是成本要低,最后就买不到很好的内容。”在数字音乐领域的这一仗,阿里终究还是输给了腾讯。


2. 而创业,坚守音乐的本质,在专业性、推荐准确度、分类详尽、曲库全等方面一直备受乐迷认可。虾米音乐的初心是做专业的音乐内容发现及消费平台,支持独立音乐人的创作。但在被阿里收购后,虾米音乐失去了独立决策权,需要服从阿里集团的大战略。


2015 年 7 月,阿里整合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组成阿里音乐集团。2016 年 4 月,阿里音乐发布的阿里星球 APP,从专业的风格走向大众化,一味追求“大而全”。但很难说这个战略是错误的,只是阿里并没有很好地将这个战略落地、达到预期。B 站董事长兼 CEO 陈睿认为,“小而美与发展壮大无法共存,如果 B 站不是向前发展,那么就一定会越来越衰落。”至今在中文互联网的世界中,可能只有豆瓣还在坚持“小而美”。


3. 虾米音乐变味之际,用户快速流失继而转向了其他数字音乐平台。在虾米音乐“瞎折腾”之际,曾经它看不上的对手网易云音乐“悄悄崛起”。根据 QM 数据,2017 年 7 月,虾米音乐日活用户 229 万,而网易云音乐的日活用户数达到了 1552 万。原因是虾米变味后,不再主推和支持独立音乐人,而大批独立音乐人也不再用虾米,转换了平台。而当用户不断流失,虾米存在的价值就越来越小,最终在阿里体系内沦为“弃子”。



第一弹,因盗版创始人被判刑


二次元社交平台第一弹网站正式上线于 2015 年 5 月。根据 IT 桔子数据,第一弹经营 6 年,曾获得了 4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爱奇艺、游族网络、联创永宣、北极光创投等。第一弹曾经被誉为和 B 站齐名的二次元平台,今年倒闭了,其经营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1. 商业模式有硬伤,盗版收入不可取。第一弹依靠大量美、日、韩、泰等国影视内容起家。2017 年当 B 站全面清洗无版权海外影视资源,向正规平台进发时,第一弹顺势“捡漏”,接手大批从 B 站搬家的海外剧字幕组。


2019 年开始,也许是资本和外界给予的压力,第一弹开通了会员免广告的收费模式。然而,这一模式只走了一年就到头了。第一弹依靠盗版收入的商业模式严重违反了《著作权法》。据官方信息,其共收取会员费 992 万余元、广告费 2426 万余元,合计获利 3418 万余元。期间,非法上传盗版视频有 2 万余集。


2. 平台内容低俗,多次被要求整改。对于社交、视频平台而言,内容的合法合规性是平台的责任。在 2019 年 7 月,第一弹被要求关闭网站及手机客户端情感、日常、宅物、COS等问题严重的版区 7 天,彻底自查自清存量违法违规信息和不良低俗内容。


3. 创始团队集体获刑,失去人身自由。2020 年 6 月,静安区检察院对包括第一弹 App 创始人王某在内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依法逮捕。2021 年 5 月,法院对第一弹 App 侵权案件作出一审宣判: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上海斯干公司罚金人民币 130 万元;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四年内在外表现良好即无需服三年刑罚),并处罚金人民币 24 万元。除王某外,公司其余 26 人等也被判刑。


除第一弹外,我们还关注到另一起相同性质的案件。11 月 23 日,人人影视字幕组侵权案一审宣判,梁永平以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


快陪练关闭,在线钢琴陪练艰难前行


在今年初还获得 1 亿元 B 轮融资的快陪练最终没熬过这个冬天,于 11 月宣布破产清算。2016 年底,陆文勇从 e 袋洗出来后创立了快陪练。此后,快陪练获得了 4 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 2 亿元,IDG 资本更是加注三轮,俞敏洪、干嘉伟等大佬都投资了它。 



对于快陪练的倒闭,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 在线真人老师钢琴陪练是不是一个好模式?去年底,钢琴陪练公司“柚子练琴”公告破产清算。今年 9 月,快陪练也决定停止发展真人陪练业务。真人陪练业务属于在线一对一,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客单价高,但成本也高。


2. AI 陪练可行吗?2020 年 10 月,快陪练上线了 AI 智能陪练系统。与真人相比,AI 陪练更具规模经济效应。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实现人工监督作用,且存在一定的误差。总之,AI 陪练行业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如何还需市场的验证。


3. “双减”政策对快陪练等教育企业的倒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双减一出,整个 K12 行业大动荡,资本战战兢兢。虽说政策明令打击的是学科类培训,快陪练属于素质教育赛道。但架不住整个舆论环境,快陪练原计划完成的新一轮融资因多种行业因素被告知取消。可以说,政策加速了快陪练和一波 K12 教育公司的死亡。


K12 教育死亡公司分析


除快陪练外,我们还关注到,今年有近 90 家教育公司宣布死亡,其中不乏独角兽、大公司。


2021 年初,没有任何征兆地,曾经的教育独角兽学霸君轰然倒在了“双减”发布前,直接原因是学霸君资金链断裂,没有新进的融资。


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会发现在电商、打车、社区团购所向披靡的资本,终究在 K12 教育行业“折戟沉沙”。原因是教育的本质是为效果和体验买单,而且这种效果的反馈是非即时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验证。资本很“聪明”地发现了这一点,便不敢再贸然下注了。依靠融资成为独角兽的学霸君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习惯于烧钱的做法,却面临两难的困境,不得已选择关停。


还有更多的公司倒在了“双减”政策发布后,我们此前还做过一个统计——“双减”发布后的 50 天内,每 3 天就有一家教育公司宣布倒闭。


虽说很多 K12 教育公司的倒闭不能完全归咎于政策,也与创始人经营能力有关。但也有的确是由于政策“红线”直接关停的,比如东方优播,今年 9 月中旬,K12 在线双师直播平台东方优播 CEO 朱宇表示,决定全面关闭公司 K12 业务,关停的主要原因在于“满足不了无境外资本的要求”。当时政策已有规定——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基于合规考虑,一家经营 5 年,隶属新东方大集团、拥有 7 万学员的机构就此倒闭。


好未来、新东方等大鳄尚且可以“断臂求生”,很多 K12 教育创业公司恐怕难以“绝处逢生”了。


呆萝卜,7 亿元烧不来社区生鲜店的好未来


成立于 2015 年 10 月的呆萝卜,主打线上下单、门店自提的社区生鲜零售模式。在 2018 及 2019 年 6 月其获得两轮融资,总金额约 7 亿元,投资方包括 XVC、高瓴资本和五源资本。


2021 年 10 月,呆萝卜发布公告,由于安徽菜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终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呆萝卜即日起停止运营。如何看待它的溃败呢?


1. “网订店取”经营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呆萝卜采用“线上订线下取,今日订明日取”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其一是使得“网订店取”丧失了快捷性优势;其二,这种模式在节奏慢的低线城市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到大城市更难被接受,体验上不如生鲜即时送;其三,多数用户在购买生鲜的习惯是“所见即所得”,快速满足采购当日新鲜蔬菜的需求,而能够接受隔日的受众的需求点只能是便宜、大量囤货。


2. 轻率扩张,烧钱速度远高于营收增长速度。2018 年之前,呆萝卜的门店仅设立在安徽合肥。获得第一笔融资后,呆萝卜便以门店合伙的方式开始了跨省扩张。截止 2019 年 9 月,呆萝卜进驻了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四省共 19 座城市,门店数量近千家,客单价在 25-30 元之间,订单量在 1000 万单每月。但之后又不断地关店。创始人李阳称,呆萝卜累计获得的 7 亿元融资均真实到账,且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使用,但由于公司对增长的预期太高、且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


3. 没有人愿意接手和盘活这个“烂摊子”。菜菜公司于 2020 年 1 月 23 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历经近 21 个月,试图扭亏为盈、重整旗鼓。但依然没有新的投资人愿意接手、盘活它,这是该公司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


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烂尾


今年初,弘芯半导体项目正式下马。这是地方在投资“中国芯”热情高涨的情况下,轻率决策所犯下的一个典型错误。这一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1. 不良商人以“以芯报国”之名,行窃取私利之实。该项目主谋有三人团伙——曹山、龙伟、李雪艳,平均学历不到大专。他们设立空壳公司北京光量蓝图,拉拢武汉政府成立武汉弘芯。获得投资款后将工程总包给武汉火炬建设,逐步将债务风险转嫁给贷款银行、分包商、供应商。三人则以技术授权、工程师培训等名目,将所得的大部分投资款转移至上海盛气精密、佛山汉岂等“自家公司”,套利百亿元。


2. 扯虎皮做大旗,蒙混过关,欺骗公众。2019 年,曹山等人以“帮助蒋带领国产芯片实现突破、名垂青史”等噱头,挖来了台积电前任 COO 蒋尚义担任武汉弘芯 CEO。此后,武汉弘芯吸引了包括台积电的工程师等众多技术人才,并引进了首台高端 ASML 光刻机——工艺可达到 7nm 的四代光刻机,市场销售价为 7200 万美元(约合 4.6 亿元)。但这台 ASML 光刻机后来被抵押给了银行,使其“无用武之地”。2020 年 6 月,蒋尚义提交辞呈,当时秘而不宣,到今年初才得以揭露。


3. 国产芯片投资过热,需警惕并保持清醒头脑。武汉弘芯项目烂尾举国震惊,发改委发话,针对芯片烂尾项目,各地自行负责,严重的话要问责。警惕国产芯片投资过热,避免“爱国脑”导致的投资决策严重失误。


都说创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对于获得多轮融资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他们的倒闭不是一蹴而就、说倒就倒的,而是内外因多种因素结合所致——譬如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时间的验证才知道成立不成立;随着市场环境从无序转为有序,互联网公司合规成本越来越高,发展面临更大的变数;以及行业政策监管的加强,创始人重大决策的失误等等。


创业公司就像新生儿一般,有力量、也很脆弱,其成长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合适的生存环境,且行且珍惜吧。


附录:2021 年倒闭、获投 B 轮及以上的国内创业企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