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2-27 19:00
《黑客帝国4》口碑扑街,不如来看看大佬云集的动画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ID:babblers),作者:爱瓜,编辑:马小褂、彼方,头图来自:《黑客帝国》剧照


《黑客帝国》这部里程碑式的科幻电影,已然走过了21年岁月。日前,系列的第四部电影目前已上线流媒体,国内也已定档1月14日上映。


而上映后,观众口碑却经历了滑铁卢,豆瓣评分目前仅为5.8分。



1999年3月31日,由沃卓斯基兄弟执导的《黑客帝国》第一部在美国上映,并斩获了当年的四项奥斯卡奖。此后四年,该系列又推出了两部续作,共席卷了16亿票房。片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子弹时间”等崭新的数字技术手段。庞大情节构架中的逻辑问题、故事中若隐若现的哲学思索迄今依然被人们反复咀嚼。


《黑客帝国》第一部海报


20多年来,这部影片的世界观也滋养了规模庞大的游戏、漫画等衍生作品,这其中也少不了动画的身影。


沃卓斯基兄弟对漫画和动画的兴趣一直都比较浓厚,《黑客帝国》电影本身就多少有一些来自动画的灵感。可以肯定的是,沃卓斯基兄弟一定从1995年的《攻壳机动队》剧场版中借鉴了一些视觉效果方面的创意,从片头的绿色字码、带着墨镜的警卫、到类似的枪战场面,很容易发现连结了这两部杰作的线索。


据说在影片开拍前,沃卓斯基兄弟向制片Joel Silver展示了《攻壳机动队》中素子与机械蜘蛛在展览馆中激战的片段,称他们想用真人演员实现这场戏的效果。而他们也用《黑客帝国3》中一场大厦内的枪战做到了这一点。




《攻壳机动队》与《黑客帝国》的一些相似场面


而当1999年,第一部《黑客帝国》大获成功时,沃卓斯基兄弟的日本之行让《黑客帝国》投回动画的怀抱,最终诞生了动画《The Animatrix》。



这是一部由8集短片构成的松散汇集。短片长度都在十分钟左右,之间并没有剧情上的联系,但都是以《黑客帝国》的世界观为背景。《The Animatrix》的制作团队拢纳了美日韩三国的力量,汇集了从3D到手绘的各种形式,吸引了渡边信一郎、川尻善昭、森本晃司等知名动画导演加盟。


《The Animatrix》海报


无论是从黑客帝国电影粉丝还是动画爱好者的角度,这都是一部值得回顾的作品。


跨国合作的大杂烩


在今天,外国资本与日本动画制作力量的组合已经司空见惯,但在《The Animatrix》的年代这种跨国合作还是比较破天荒的。


1999年,沃卓斯基兄弟来到日本参加《黑客帝国》的公映,经由黑客帝国的视觉特效总监John Gaete的朋友——迈克·艾里亚斯(Mike Arias)的介绍,沃卓斯基一行来到了Studio 4°C拜访。


在他们与田中荣子、森本晃司等人的交谈中,《黑客帝国》动画版的想法被初步提了出来。等他们回国后,正式决定了《The Animatrix》的制作计划,由艾里亚斯担任总制片协助沟通。


Mike Arias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日本从事数字动画特效制作和开发相关软件,后来监督了动画电影《恶童》


沃卓斯基兄弟本人只提供了《奥西里斯号的最后航程》(Final Flight of the Osiris)的剧本以及《少年故事》(Kid's Story)和《第二次文艺复兴》(The Second Renaissance )的三集的原型故事。《奥西里斯号的最后航程》也是另由Andy Jones导演的,沃卓斯基兄弟并没有亲自导演任何一部短片。


《The Animatrix》的制作主力还是Studio 4°C,共制作了四部短片,社长田中荣子也担任了制片人。前田真宏是系列中第一位投入制作的导演,他负责指导两部《第二次文艺复兴》。渡边信一郎则选择了导演《少年故事》,并自己创作指导了《侦探故事》(A Detective Story)。森本晃司也加入进来,创作指导了《超越》(Beyond)



Madhouse的著名监督川尻善昭也被邀请到项目中,他创作并指导了《程序》(Program),还编写了《世界纪录》(World Record)的剧本,交由小池健指导。


编剧并指导了《变节》(Matriculated)的韩裔动画导演郑根植(Peter Chung)是最后一位加入《The Animatrix》的导演。他最早听说这个项目时已是2001年4月,早已错过了参与的时机,但由于另一位导演的临时退出,他最终得以如愿。


对Matrix世界的补充


对黑客帝国的粉丝来说,《The Animatrix》是对正传的世界观很好的补充,一些在三部曲中来不及交代的信息被沃卓斯基兄弟要求安插在了动画版中。


《奥西里斯号的最后航程》是所有短片中最早与公众见面的,它在2003年3月21日与另一部科幻恐怖电影以捆绑播出的形式在电影院首映,作为两个月后首映的《黑客帝国2》的预热。



短片分为两个几乎不相关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奥西里斯号上的一男一女在进行一场带着情色意味的比武。第二部分讲述比武被打断后,奥西里斯号在被乌贼毁灭之前向锡安发出了警告。


如果把《奥西里斯号的最后航程》视为一部独立短片的话,它在内容上并不出彩,可以更多地将它视为《黑客帝国2》的情节碎片和序章。《黑客帝国2》的开篇,几位舰长正在商议如何应付25万机械乌贼对锡安即将发起的攻击,而这一预警正是由奥西里斯号发来的。



这部短片中的人物表演大都是由动作捕捉技术完成的,包括那些难度很高的特技动作。所以影片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不属于动画的成分。


片中女主角的表演捕捉自三位女演员。没有特技的情节中由女演员Jewl Anguay进行表演,而比武环节中舞蹈一般的格斗则来自武术家Anne Au。


除了这些,片中还有一段女主角从高空落下的奇观。为了表现下落中真实的动态,制作组没有使用吊绳,而是请来了体操运动员和特技演员 Alicia Vela-Balley在蹦床上进行表演。


《奥西里斯号的最后航程》拍摄现场


如果以今天的技术水平来看,短片中的许多细琐动作,特别是面部细节的表演还是比较僵硬,但总体来说仍然表现出了优秀的视觉冲击力。


如果说《奥西里斯号的最后航程》其实是《黑客帝国》正传分离出的碎片,那么《第二次文艺复兴》则是这个世界概括性的史诗。


起先,前田真宏试图用特工史密斯作为旁白来使这部短片更具故事性,但由于影片要讲述的东西太多,他只好放弃,转而用锡安档案馆的电子解说作为旁白来进行叙述。


影片分为上下两部,共16分钟。上部讲述被人类奴役的机器人开始反抗,后来遭到镇压和流放的历史;下部则讲述建立了自己国度的机器人是如何将人类最终击败,以及人类是缘何将地球的环境毁坏的。


为了断绝机器城的能源,人类用黑雾隔绝了阳光


这部作品虽然没有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但是添加了许多配合推进陈述的壮观场景,因而并不枯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影片具有一些社会性的深度,前田真宏加入了不少与现实历史中的事件相似的场面。比如一个修建巨型建筑物的场景,其实非常像类似金字塔的修建过程;而一个机器人被枪决的画面则明显在模仿越战期间一张著名的照片。


这些与现实十分相似的场景给《第二次文艺复兴》增添了反讽与反思的空间,片中的机器人与人类并无差别,一样被奴役、被歧视、被镇压、被屠杀。前田真宏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第二次文艺复兴》成为像希腊神话那样,讲述一个有时残忍有时美好,始终在探索人类本质的壮丽史诗。


除了情节性信息,《The Animatrix》里几位正传中配角的独立外传也是Matrix世界大拼图的一部分。


《星际牛仔》的监督渡边信一郎指导了《少年故事》。影片的主角是《黑客帝国》中的一个配角少年。他在电影第二部中表现出对主角尼奥(Neo)强烈的崇拜,并试图加入他的舰船。


《少年故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位质疑现实的厌学少年走向觉醒的。为了更好地还原这一角色,他们还拍摄了这一角色的演员Clayton Watson本人动作的参考视频。



在担任人设和作监的桥本晋治的建议下,《少年故事》的画面呈现出了完全不同于多数动画的风格。短片虽然采用了更加写实的人物造型,却没有清理轮廓线条,保留了原画创作时留下的杂乱笔迹,制造了非常粗糙、迷离、模糊的氛围。


而在全片的最高潮,当少年跨上滑板逃跑时,大平晋也贡献了整个系列中最震撼的作画片段。原本写实的人物造型彻底走形,角色的运动也完全丧失逻辑,变成了疯癫而无序的扭动。


在模糊与清晰间摇摆的画面是少年心理的写照。当他在键盘上打字、上学路上游荡时,粗糙的线条恰恰渲染了剧中少年困惑又懒散的生活节奏。而当他面对面对未知的恐怖夺命奔逃时,混沌摇晃的画面也链接了他内心的恐惧与挣扎。



另一部渡边信一郎的作品《侦探故事》中,也出现了正传中的人物崔尼蒂(Trinity),但她在短片中只是作为配角出现。故事的主角,生意冷淡的私人侦探Ash在几乎要放弃时,接到了调查黑客崔尼蒂的工作,于是他从此卷入了一系列谜团与特工的追捕之中。


这听起来和《黑客帝国》中尼奥最早的经历很相似。但是喜爱侦探电影的渡边想用侦探小说的模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影片的画面被处理为颗粒感很强的黑白色。故事的发生的情景融合了蒸汽弥漫、钢铁骨架交纵的四零五零年代的纽约。主人公使用的电脑看起来也更像是一台打字机。


故事中也充满了侦探故事的元素:爱抽烟的硬汉、失踪的同行、猜谜、徒步追上火车等等。一个科幻题材的故事在渡边的处理下披上了怀旧的色彩。


《侦探故事》


动画人独特风格的挥洒


据艾里亚斯的回忆,《The Animatrix》一开始被计划为长篇动画剧集。但后来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困难,才成了今天这样的短片杂烩,每个短片的制作团队间也很少有交流。这样的制作方式给了动画监督发挥个人喜好的空间。


同前文提到的桥本晋治、渡边信一郎等人一样,以《兽兵卫忍风帖》《吸血鬼猎人D》等作闻名的监督川尻善昭也在《The Animatrix》中施展了他个人的风格。系列中Madhouse制作的两部短片都来自川尻的剧本。其中,他只亲自指导了《程序》一部。在这部短片中,川尻一贯秉持的厚重、阴郁的美学特征被肆意渲染出来。



影片讲述一位女性觉醒者面对同伴背叛锡安时的犹疑与抉择。但川尻利用虚拟训练空间的设定将故事的舞台搬到了川尻喜爱的属于武士与甲胄的古代日本。


美术风格上作品运用了大量高对比度的浓重黑影和大面积的色块。据说本片的角色设计箕轮丰在绘制最早的概念图时,用了非常多红色,甚至耗尽了工作室的颜料。片中女主角的人设也延续了眉宇狭长、轮廓修直的秀美而硬朗的造型。而她与背叛者Duo间那些暧昧而复杂的情欲和情感的冲突瞬间也被一一捕捉下来,这也多亏了川尻善昭对两性关系张力的敏锐嗅觉。



而另一部由川尻编剧的《世界纪录》则展示了他对人类意志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一主题的持续探索。短片的主角是一位短跑运动员,性格中透露着川尻一向偏好的硬派和强势。他凭借难以置信的毅力和坚韧,在比赛中冲破了母体的幻觉,在真实世界中觉醒。


这个故事的核心则与80年代川尻善昭早期指导的短片《飞驰的男子》(走る男)非常相似,同样是运动员突破极限的故事,同样有一位记者的视角。前者是田径,后者是赛车;前者在追求极限中获得了觉醒,后者在巨大压力下产生了幻觉。



《世界纪录》并没有由川尻善昭亲自监督,而是交给了与他合作密切的小池健,最终完成了这部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炸弹。受美漫《罪恶之城》的影响,小池健非常偏爱有油墨感的黑色阴影与线条,这些阴影构成了人物硬朗的肌肉线条。他喜欢展示很夸张的身体比例与透视角度,人物的手脚往往大得惊人。


考虑到这是发生在母体中的事情,小池健还设计了一些不属于真实世界,但极富表现力的怪异动作,比如主人公Dan的腿部拉伤时,肌肉会像面条一样炸出。但当这些夸张的肢体、异变真正运动起来时,却呈现出自然流畅、力量浑厚的节奏感。



在动画中展示慢镜头是非常费工费力的事,需要绘制很多仅仅相差毫厘的画面。但在《世界纪录》中却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慢镜头,这些慢镜头展示了运动的细节:汗水、头发、每一缕肌肉的抽动。这些对身体细节非常精密的刻画,非常直观地塑造了Dan强壮的身体和意志,书写了这部对人类肉体的颂歌。



不一样的《黑客帝国》


各位动画监督在展现自己风格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使《黑客帝国》世界的风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由韩裔动画导演郑根植编剧并指导的《变节》可能是整个系列中《黑客帝国》本身的影子最淡的一部作品。郑根植所有导演中最晚参与这一项目的,因而他可以在真正决定拍摄什么内容之前,浏览《The Animatrix》中其它短片的大致内容。


郑根植认为关于“一个人开始对世界产生怀疑,并觉醒过来”的故事已经讲了太多遍,于是他决定放弃人类的视角来讲述一部属于机器人的心理剧。



短片中,一支锡安的人类小队捕获了一个机器人,试图用虚拟空间的美好幻觉诱惑它为人类所用,但实验被闯入的机器军队中途破坏了。试图利用它的人死去了,但它的内心却回不去了。


郑根植在片中打造了一个属于机器人的光怪陆离犹如梦境的心理空间,很复杂,也很有趣。但正是因为本片的各种设定十分复杂,且这个像孩子一样有思想有欲望的机器人与《黑客帝国》中冷冰冰的乌贼相去甚远,所以本应有更多情节进行铺垫。然而14分钟的长度仍然太短,本片在情节上还是太仓促了。



《超越》在题材上也比起其他作品要独特许多,没有涉及人类与机器的激战,而是关注母体虚拟世界中寻常人的生活。片中描述了一位寻找走失猫咪的女士和一群顽童,在城市中一处“闹鬼”的废墟中目睹了许多违背物理规律的奇观,而这些奇观正是母体程序的小型BUG。



森本从小就非常喜欢废墟中的氛围,这一意象也经常作为背景出现在他的作品里。《超越》中的废墟并没有凄凉、萧索的感觉,反而是非常奇妙、超现实,且富于童趣的场所。羽毛能变成鸽子、人像气球一样飘着,主人公在废墟中找到了死气沉沉的母体世界中不曾有过的乐趣。人类意志对母体程序的殊死反抗在森本晃司这里被降格为逃离循规蹈矩的无聊日常的夏日冒险。


尽管《超越》是系列中唯一没有激烈动作场面的,但精益求精的森本晃司却耗费了两年才制作完这部13分钟的短片。通过对各种细节的雕磨,《超越》中展示了《黑客帝国》那个血雨腥风的世界的另一面:一个可以触碰的、具有人的气息的场域。在那里,被母体控制的大众也有情感、有困惑,绝不仅仅是浑浑噩噩的傀儡。


走向数字时代


据《程序》的作监箕轮丰说,当他第一次看到《黑客帝国》时,感到了真人电影特效的进步对动画表现力的威胁。黑客帝国中展现的许多场景以往都只能在动画中实现,他很担忧手绘动画会失去这样的优势。当然,《程序》还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制作的,仅用了挪移图层的方法就展现了虚拟世界中变幻无常的空间,展现了二维动画的独特魅力。


从整体看《The Animatrix》,3D技术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


《程序》


《奥西里斯号的最后航程》这样完全数字化且动用动作捕捉的制作自不必说。系列中的其他作品也基本都有融合了手绘图画的3D背景模型,让镜头可以向像《超越》中那样更加自由地晃动。


《第二次文艺复兴》和《变节》还出现了很多彻底的3D角色。据称在《第二次文艺复兴》中,3D模型大概占到了全片各类图形的40%,而前田真宏之所以被选为这一作的监督,也是考虑到他之前在《青之六号》中融合3D与手绘的尝试。


《超越》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The Animatrix》中的许多数字处理还是有些稚嫩。但不难看出,动画融合3D、走向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尽管给予沃卓斯基兄弟启发的是那些最传统的手绘动画,但从这部致敬之作中,我们却能够看到赛璐璐动画的逐渐离场的身影。我们没有办法驻足在过去的荣光里,无论未来的动画会是什么样,它都将继续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ID:babblers),作者:爱瓜,编辑:马小褂、彼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