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1-10 20:30
渴望跳出“社会时钟”的年轻人

对于社会时钟论,LX觉得外界对于人的要求确实给我们制造了很多焦虑,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指明了方向,但是并没有必要因此对自己产生过强的约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LX认为“那些按照社会时钟,走得特别快特别准的人,也未必会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要面对自己面对的事,没有必要和大家进行比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让一部分青年先X起来(ID:youthsX),作者:谢家铭,题图来源:《海上钢琴师》


近年来,“社会时钟论”逐渐在网络中流行起来。在豆瓣有4.6万名成员加入的“逆社会时钟”小组的简介中,“社会时钟”指的是“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


上学、工作、结婚……社会对每一个人都规划出了一个前进节奏。如果违背或落后,那么按照这一标准,外界巨大的质疑压力便会随之而来。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则相信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区,听从自己的内心,活出想要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


▲ 在《非正式会谈》一期关于社会时钟的讨论中,一位现场嘉宾展示出关于自己认为社会时钟里的不同”时区“。 © 《非正式会谈》


可所有勇敢跳出社会时钟的人,是否真的能够抵抗外界的压力,并最终如愿?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他们都清楚得认识自己,并敢于重新开场。但是,是否会有因命运捉弄而不得不暂停偏航的存在?或者是由于涉世未深的稚嫩,无法看清未来的方向,只能走一步再回头的无奈?抑或是对于未来自信且乐观,暂时脱轨不过是为了打更长远的算盘。 


这是一个“逆社会时钟”所无法概括的。有人将其用于在激烈内卷之中落伍,然后再将时间作为筹码拼命直追的心理安慰,有人则认为追究是否后悔已无意义,向前看不愿回忆,拿收获到的经历作为应付的理由。凡此种种,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答案。


工作三年后辞职考研,目前正在读博


LX在2015年从本省的某所高校毕业后,踏上了政府部门的岗位。他在大四的时候也曾尝试考研,但是最终以数分之差遗憾错过。这一度让他感到非常委屈,但读研的念头并没有减弱过,他始终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够继续求学。


当时,考研成绩公布的时间正值公务员考试报名,在未成功上岸后,LX便以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整个过程非常顺利,LX最终拿到了这份工作。在二战考研与直接就业犹豫之际,来自家人先去工作的劝说,让他最终踏入了社会。


LX在当年10月入职,但是由于需要集中培训,以及熟悉业务的原因,再次把考研这件事提上日程,已经是LX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了。他形容自己当时面对着刚踏入职场的迷茫,只是想要把工作做好,所以并没有复习的机会。


但是在2017年的夏天,LX发现这份工作和自己的性格并不太吻合。由于自己“爱玩”的天性,不能很好得适应工作中强制性的要求,所以他又开始准备考研。他希望自己能够因此而离开本省,去外面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复习期间,LX始终处于一种非常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因为要兼顾工作和复习,所以他只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经常会从晚上七点学到凌晨,早上六点起床再接着背书。


虽然LX描述自己在备考中是全力以赴,但是面对考试临近的焦虑,他也经常用“放平心态,毕竟还有工作”来安慰自己。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LX最终成功通过了考研初试,在2018年的秋天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三年之后再次回到学校,并没有让LX就此轻松起来。读研的起初,LX感到自己非常得痛快。但后来,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LX也遇到了年龄上的焦虑。尤其是在19年年初,他夜晚经常会失眠,并在床上思考很多事情:“我当时经常会问自己辞职的决定是否正确,如果我还留在那个工作岗位上,是否已经买房成家,像身边的其他人一样,过一种很踏实的生活?”


不仅如此,LX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感到迷茫。读研的三年,LX觉得自己在学业上并无明显的精进。而临近毕业,他不得不又面对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今后应该如何选择?这一次,LX决定继续读博,除了自己性格合适外,他也对于以后能在高校任教也非常憧憬。


在成功申请到博士学位并入学后,面对大量的课程作业,LX的学业压力也逐渐增大。但是他的年龄焦虑却减弱了很多,因为身边的同学年龄相差很明显,自己在其中并不算大。而即将步入30岁的他,家人也并没有催婚。相比于工作之初经常有人给安排相亲,现在家人们相信学业是目前更重要的事情。


虽然三年的工作打乱了他在学术之路上的节奏,但回首去看这段经历,LX觉得这也让自己收获了许多珍贵的认知,对社会的了解更加深入,对工作状态也清楚了许多。


而对于社会时钟论,LX觉得外界对于人的要求确实给我们制造了很多焦虑,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指明了方向,但是并没有必要因此对自己产生过强的约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LX认为“那些按照社会时钟,走得特别快特别准的人,也未必会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要面对自己面对的事,没有必要和大家进行比较。”


▲ 正如LX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面对的事。 © 《对不起青春》


曾退学复读,因转专业又留级一年


高三那年,某航空院校来到汪平的高中招收飞行员,因为汪平的身体素质和视力都合格,并且成绩也完全可以满足录取要求,所以班主任劝他报名去试一试。


由于当时家庭经历了较大的变动,经济负担很大,而上这所院校不仅可以不用缴纳学费,在毕业之后还很有可能解决工作,所以汪平便听从了班主任的建议,但是对此并没有抱过多的希望。


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初试和复选的过程却意外的顺利,汪平形容当时一切似乎像命中注定一样。因为这是一个在别人眼中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他觉得既然已经走到这里,便决定抓住它,走上成为飞行员的道路。


入学之后,汪平的体能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他知道自己最后能够升空的机会不大,很可能只能负责地勤工作。这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汪平想到了退学,重新去参加高考。


2017年8月,汪平找到了接收自己复读的院校,并被校长安排进入了优等生班。老师们在听说汪平的经历后,都觉得这个决定非常大胆。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汪平不会主动提起这段经历,只是在有人问起时简单回答。


复读这一年,汪平形容自己过得很开心,并没有感受到压抑。因为高中的知识大部分还都记着,进步也非常快。当时处于恋爱中的他,经常会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两个人互相鼓励着,度过了这段日子。


虽然最终高考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但汪平仍然进入了北京的一所211院校。可就读于管理学科的汪平,在入学一年后,再一次陷入了选择之中。因为他发现这一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更喜欢读工科的汪平,便申请了转专业。


但汪平称自己部分是因为随大流。当时整个班级中转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自己的姐姐也鼓励他换专业,所以便进行了申请。相似的是,这一次汪平也很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并最终成功地更换了专业。


不巧的是,这一年,所接收的专业要求他留级,从大一重新读起,而这意味着汪平和同龄人相比,年龄差距会再次拉大。这时,年龄焦虑便时常围绕在汪平身边,“想到自己高中的朋友研究生毕业时,自己才刚刚本科毕业,就会有一种压力,以后找工作可能也会有问题。”


汪平说:“如果再给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也可能不会决定留级,但是我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时间没有办法倒退,我也不能说准自己更合适哪种选择。”


转专业之后,汪平很多课程又要重新学起,他把课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中。学业上的高强度也让汪平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他称自己在那时真正体验到坐在考场上面对试题手足无措的无奈。


一路走来,汪平没有觉得这是一段弯路,也很少有后悔的念头。他认为既然已经走到了现在,后悔是不值得的。由于这几年不断地重新选择,让他产生了一些疲惫感。面对接连不断的考试和竞争,以及正在为保研而努力,汪平觉得自己的劲头已经大不如从前。


“由于年龄的原因,考研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选择。如果最终没能成功保研,而需要再次考的话,我已经不能确保我能够再次冲刺了”,汪平这样说到,“我感觉自己会一下子被压趴,实在是太累了”。


但是汪平觉得收获的这一切如果几年的时间来换取,是否值得还需要再评估。用时间作为筹码,现在看来,可能并不理智,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带来一种高风险。


▲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但是现在社会对此并不宽容。一旦无法达到社会评价的标准,面临的焦虑也随之而来。 © 《激战》


他后来意识到,自己在每一次做重大决定前,其实并没有一种所谓非常坚定的信念和方向在支撑或指引自己。汪平说:“我其实也并没有考虑的很清楚,也没有真正想明白自己一定要什么,都是一种试一试的心态。或许当初我高三那年直接入读一所普通的高校,会不会更好呢?”


8年更换7份工作,今年备战考研


90年出生的Z在工作8年中更换了7份工作。而在12月份,她第二次参加了研究生考试。


Z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的工科专业。喜欢体验不同经历的她,在大学期间参加过许多和专业相关的社团和竞赛。但渐渐地,Z发现这一专业过于干涩,高度的应用性并没有让她有强烈的获得感。这让她思考自己未来毕业后的选择。而一次竞赛中自己负责市场调研和论文撰写的经历,推动了她最终进入了市场营销的岗位。


在某500强集团担任营销管培生期间,Z被轮岗到特定客户的渠道推销。当时工作的状态,Z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苦。虽然相对自由,近似于996的工作时间,以及早晚报告的制度,让她最终发现这个行业与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并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在入职一年之后,Z选择了跳槽,出于照顾家人身体的原因,这一次她去了父母所在的某二线城市的一家财经媒体负责营销。但是这份工作也仅干了一年的时间,因为Z发现这里面的交易过于混杂,甚至有一些无法言说的不规范行为。在断定自己不喜欢金融行业之后,她决心要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


对于文化思想领域有过一些接触的她,发现对文化行业有很强烈的热情。所以这次Z来到了北京,找到了自己的第三份工作。Z发现,这个行业内,大家都相对较为自由,相处时也具有更多的尊重。能够收获价值存在感的她,也在这个行业待到了现在。


但是由于薪酬和其他原因,Z在每份工作到一年左右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的上升遇到了瓶颈,再多的努力所能够产出的效益增长也有限。这也是她至今频繁跳槽的原因。


虽然进入这一行业有些曲折,但跨行业的经历对于Z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接触视野的相对广泛,让她对于许多社会话题都有了解。另外,Z认为,很多能力在不同的行业都是共通的,自己的一些经验是可以复用到下一份工作中。


但由于自己毕竟不是科班出身,频繁地更换行业意味着一切要从零开始,缺乏专业知识储备的他要重新摸索学习。这会造成一种比较大的冲击,因为换行并不会提升薪酬。这使得在和身边部分同事相比时,带有明显的工资差距。


对于年近30岁的Z现在而言,薪资是一个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而这种失落则需要自己强大的内心调节。Z说到:“首先我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所以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收获感。另外,我在工作中也会保持学习的心态,用行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力地向前追赶。”


Z发现在内容创作的能力方面,自己目前还有所欠缺。这也是他将自己定位为内容生产的协助者身份的原因。但清晰的职业规划依然没能让Z“踏实”下来,在2020—2021年,她决定再次考研。


二本学生身份的她,对于读研一直有一种心结。这是一个对她而言难以诉说的标签。在大学中Z就曾尝试考研,但最终失利。在毕业七年之后,他选择报考了北京某院校的非全日制管理学科的硕士。


Z觉得学历对于自己现在而言已经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了,考研并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但在和其他知名院校毕业的朋友聊天时,二本学生的标签会让她产生介意。所以,在Z看来,追求更高的学历已经内化为自己的目标,而这或许是出于对自我价值的“虚荣”。但在去年,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近似于裸考的Z没能成功。今年,她又再次备考,为能最终上岸进行努力。


与此同时,30岁的她,结婚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但Z认为结婚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必须要非常慎重,“我觉得人生很大程度上的幸福感都是来源于家庭,所以适合的伴侣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由此而产生所有的烦恼都要自己承担。”


▲ 郭采洁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提到自己和身边八五后的朋友都听不见社会时钟的催婚。 © 《再见爱人》


回忆起过往的经历,Z觉得限于当时较低的认知水平,自己只能不断地去尝试。但她很庆幸当年社会的试错成本很低。而现在,人们的每一段经历都要写在简历上,并要和其他人进行激烈竞争,走错了任何一步,都需要用很多时间在来弥补。


Z对于外界的社会评价标准并没有太过介意,她也不后悔自己当时的选择。和家乡已经在事业、家庭上有所成就的朋友比较而言,Z没有感受到非常强的压力。Z最后说到:”我觉得,衡量人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我们在生活中的成就感可以很多来源,这并不意味着要和世俗成为对立面,但是我们必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文中出现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让一部分青年先X起来(ID:youthsX),作者:谢家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