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米洒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哈尔滨大雪人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刚火了两天,就已经被各路人马给盯上了。
第一波赶来围观的南方人看得眼睛都红了,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图谋不轨:
18米高的大雪人,这要搓散了扛回老家,估计能承包整个城市三年的降雪量?
另一些网友对制作过程充满了好奇,连雪人的红帽子红围巾是喷漆还是抓绒材质,都研究了个透彻。
但,还有那么一小撮人,正在暗自从它身上获取一些不可告人的快乐。
“不知道你们在说啥,我只觉得吵闹。”
他们不在乎雪,也不在乎可爱,只着迷于巨大雪人的俯视角度,和它脸上神秘的微笑弧度。
这帮人潜藏在雪人的评论转发区,靠一句话寻找自己的同好。
“巨物爱好者狂喜!”
是的,就像之前刷屏全网的仙台大观音一样,哪里有新的大家伙在网上现身,哪里就会冒出这群人的身影。
via.@A岛·匿名版
如果说巨物恐惧症是种“病”,那看着大雪人都能兴奋起来的巨物爱好者,显然也没正常到哪去。
前者是跟身高185以上的人同行都会感到窒息,后者则是时时刻刻擅长在生活中找寻刺激。
比如憨态可掬的大雪人,在巨物爱好者眼中,绝不只是一座雪人。
它是巨大沉默的白色物体,是两座高塔之间,另一个哈尔滨异世界大门的把关者。
via.@又在头脑发热
而从去年的热门电影《沙丘》,到最近上映的《永恒族》。
但凡有大型外星生物和宇宙飞船登场的镜头出现,你永远能看到一帮巨物爱好者在评论区“狂喜”和“一本满足”。
即便是《永恒族》这样平庸的6分片,也能凭着一个巨神诞生的画面,让他们对着屏幕尖叫起来。
但依我看,根本不需要去看什么电影——
广袤中华大地,本就是一个能让巨物爱好者原地起飞的天堂。
在这里,“大”就是我们天生的privilege,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一种被大中华的能工巧匠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本能追求。
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年堆越大的雪人、越修越大的地标,还有很多本就大到让人傻眼的名胜古迹。
掏出手机随便上社交平台溜达圈,就能被各种类型的大家伙震撼到。
刷微博看眼年假旅游攻略,刷到自贡灯会上的精卫女神人像花灯,一个头赛几百个大。
想出门打卡市区网红店,抬头,一只史前巨猫的伸出爪子,正在屋檐上探头探脑。
via.艾艾子超有力
就像十年前我去东北看冰雕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这门精美的雕塑艺术,会发展成如今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型建筑艺术。
以前觉得雕个水晶宫都算豪横的,现在直接搞出个高耸入云的数十米大城堡。
长春冰雪新天地航拍 via.@会飞的biu
还记得动画片里艾莎一跺脚,万丈冰楼拔地起的名场面吗?
当镜头缓缓从冰雪台阶前起飞拉远,手机屏幕上逐渐展现出庞大的冰雕宫殿的时候。
我仿佛看到东北人民狠狠抽了魔法世界一个响亮的耳光。
啥魔法不魔法,像这种刀刻斧凿的大型冰工厂,才是人定胜天的东方玄幻。
不过在巨物爱好者眼里,“大”,还只是巨物魅力的第一个门槛。
冰雕大城堡对上大雪人,论体型处于绝对优势,但论起给人造成的震慑程度,再给它多加十米,都比不过雪人脸上的那抹笑。
巨大物体身上体现那么点的微妙生命力,刺激程度能直接翻倍。
一个巨物爱好者的心声
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让它动起来。
潍坊大风筝属于动得最凶猛的类型,可以说是活灵活现,奔腾而澎湃,顺着风儿就上天。
动得最欢实的,是多足动物型大风筝。
当一条条大蜈蚣迎风顾涌(天津话,蠕动)起来,每只脚都踏着虚空欢快爬行的那一刻,巨物爱好者们可能会倒吸一口气:
平时只能在特效合成图里面看到的大虫子,可算看到活的了!
充满童趣的色彩和造型,结合格外逼真的蠕动之态,反而产生了极为诡异的化学反应。
生物性的反差感,仿佛给巨物爱好者们狠狠打进了一针鸡血。
从此之后,他们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草地上手牵手,全身心沉浸在大风筝的阴影里。
“对着头顶的巨大克苏鲁之神庄严发誓,你就是我最爱的女人。”
via. @井越
当然,动起来的巨物,也不是非得折腾到如此声势浩大的地步。
比如精卫女神,只需要睁开眼,随着人潮那么轻轻一晃悠。
就能一秒从刷着蓝紫色眼妆的美女大头塑像,变成让人看了想下跪的活女神。
@自贡航拍
那仿佛特效般流光溢彩的特效,在黑夜里华美中略带一丝诡异的漂浮感,再加上还会随着人潮转头、睁眼闭眼的高超动态技术……
怎么说呢,怪只怪我等普通人对“灯”的想象,实在是太过贫瘠。
当我把女神转发给自贡朋友,并发出“你们管这叫灯?这明明是一个大型活菩萨!”的土鳖质疑时。
他反手给我展示了另一颗头,啊不,另一张图。
去年灯会上展出的生命女神,已经先一步在赛博世界刷新了一批人的认知,虽然那会儿它出圈,是因为撞脸了花椰菜。
但据目击者称,这位通体泛绿、似笑非笑,头上还茂盛生长着花花草草的女神,当场让很多人一时失语,晕头转向,满身起鸡皮疙瘩。
不管多少年过去,人们都会记得自己在这个遥远的西南小城灯会上,邂逅生命女神的那一幕。
当他们站在巨大的女神头颅下面,对着一片绿光仰头,正好看到她嘴角微微挑起神秘莫测的弧度,缓缓眨动金色双眸的时刻。
天边仿佛响起了一曲萨顶顶的《万物生》。
连女神的爆炸头上一闪一闪的彩灯,都像极了自然界的花开又花落。
@悠游
没错,这是足以在巨物爱好者心中封神的一幕。
坊间将其称为《生命女神的眨眼》,足以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起被载入史册。
这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一生只会出现一次。
就像是看到巨人破开城墙的人类,被宇宙王者基多拉一拳打倒在地的哥斯拉,和第一次见识冰块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而生命女神的金色双眼,有人读出了悲天悯人,有人看到了神爱世人,还有人感受到的是蔑视与不屑。
甚至有人表示,在生命女神的一瞥之下,自己体会到了某种神圣的平静感,和身为人类的渺小。
曾几何时,《阿凡达》上映那会儿,很多第一次受到3D巨幕冲击的观众,也是这样凝视着眼前熠熠生辉的生命之树。
尽管电影画面不过是艺术特效,生命女神背后神圣的光芒,其实都来自led灯管。
女神眨眼的瞬间,则是一种特殊的“光动”技巧,通过程序控制使彩灯内部光源排列发生转换,从而呈现的动态效果。
要没了这两把刷子,搞出来的女神大灯,很容易沦落为低配版花椰菜。
很难想象,这种把机械技术运用到极致的人类智慧,竟然能催生出一丝神性的冲击。
就像之前一直被网友吐槽造型又土又辣眼的重庆飞天之吻,在很多巨物爱好者眼里,依旧是神一般的存在。
主要是因为在一片群山苍茫的自然环境中,山顶上飘着俩巨大人形物体的画面,冲击力实在太强。
虽然神男神女长得经不起细看,但结合他们身边云遮雾障的氛围,本身还是很能唬人。
如果放到城市里,神话即视感估计就会大打折扣,转而登上最丑建筑大赏。
毕竟这几年,全国各地的网红地标都在不断巨大化。
大雪人、大熊猫、大皮卡丘,个个眨巴着大眼睛,支棱着滚圆的身躯,出现在城市街头。
巨物爱好者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最大的好处大概属于巨恐患者们,总算能在这些可爱的大家伙前稍微喘口气。
于是巨物爱好者们开始纷纷呼吁起了巨物原教旨主义的回归。
包括但不仅限于把大可爱们逐出巨物范畴,并开辟出了名为“巨大沉默物体”的新流派,也就是科幻小说里常常出现的BDO。
无数BDO爱好者,聚在一起大谈神秘主义和宇宙的联系。
听不懂没关系,反正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好奇。
但除却这种玄乎的东西,更庞大的一股力量,依然来自民间。
来自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抗拒的人性本能。
这一点在很多人的巨物启蒙乐山大佛身上,有着极为典型的体现。
这座七十多米的佛像,以一己之力构建出了很多人对“大”佛的初步认知。
via豆瓣
在豆瓣的“乐山大佛受害者”小组里,隔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有巨物爱好者潜入其中,暗戳戳地往受害者伤口上撒盐。
他们恭恭敬敬进组,虔诚地发帖,只为了空手套白狼,把组里的大佛写真全都搜刮个干净。
丝毫不管组长正在大佛头上哀嚎:“当年我被我妈放在大佛脚趾上,抬头一看那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但与此同时,也有路人留下疑问:
你们这个组里的人,到底是受害者,还是潜藏的爱好者?
为什么所有人都一边说着害怕,一边在这里激情分享着“我与大佛不得不说的那点事”?
底下有人说,这是巨物斯德哥尔摩现象,是被勾出内心的原始恐惧之后,油然而生的一种向往。
还有人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你不懂,恐惧也是一种深爱。”
确切说来,让巨物恐惧者和爱好者为之震慑的,本质上都是一种东西。
被未知神秘事物注视的震撼,和对力量远超自己的巨大生物,在本能上的敬畏。
有人会对此感到不适、无力、恐惧,有人却在这种绝对的力量碾压之中,感到物我两忘的从容安静。
甚至,这种力量有时也并非绝对的支配,反而能让人看到自身的崇高。
人如果坐到乐山大佛的脚边,个体存在的大小,不足佛像脚趾甲盖的一半。
但仍旧是一个个这样的人,开山凿石,建造出了巨大的佛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人类的力量终有穷尽,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抬头凝视这些庞大的所在,再俯首创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米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