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05-14 15:37

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读《维基经济学》,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

前言

一直以来,公司都是按照严格的层级制来组织的。每一个人总会服从于另一个人为依归——员工服从经理,推销员服从顾客,制造商服从价值链分销商,公司服从社区。在生物链的顶端,总是存在某个人或某家公司控制着其他人或其他公司。虽然层级制没有消失,但是,技术特性、人口特征和全球经济的深刻变化产生了社区、协作和自发组织,而不以层级和控制为基础的强有力的新生产模型。

成千上万的传媒行家正在使用博客、维基、聊天室和个人广播将他们的声音加入到“博客空间(blogosphere)”喧嚣的对话和争论的激流之中。员工通过与其他企业员工的跨组织边界合作,创造“维基工作站”(wiki workshop)来提高绩效。消费者不仅仅是消费最终产品,而且通过重新创造产品和服务而成为“生产兼消费者(prosumer)”。当生产能力,包括生产汽车、摩托车和飞机这样复杂的产品的能力以及风险和回报都能够通过在同行之间形成的独立平等的网络中进行分配时,供应链的运作才会更加有效。

明智的公司鼓励而不抵抗网络社区的增长。许多网络社区浮现于网站的边缘,一夜之间就吸引了上千万的参与者。热情的竞争者在具有突破性的科学创新上进行协作,从而加速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了这种大规模协作的利益,这种新的组织方式最终将替代传统的公司组织成为国家财富创造的主要动力。

这种新的经济模型实际上已经从软件、音乐、出版、制药和其他先进行业扩展到全球经济的每个部分。但是随着这种过程进一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管理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新的大规模协作可能并非善类。有的人批评诸如“Linux”系统和“维基百科”这些成功的“开放源(open source)”项目,将对私有产权和公司获取利润的合法权利产生冲击。还有人已经感受到商业中这种新的参与方式将对他们自身的生存构成威胁。

本书中,我们通过大量的证据描绘一幅完全不同的图景。没错,确实有一些至今仍未掌握新的经济逻辑的行业和公司遭遇了痛苦和挫折。但是我们还会介绍,许多普通人和普通企业如何将富有想象力的新方法联系起来以促进创新和成功的故事。其中,许多故事都是围绕诸如MySpace、InnoCentive、flickr,Second Life,YouTube和Human Genome Project这些网站的爆炸性增长来叙述的。这些组织利用大规模协作为参加者创造实际价值并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许多成熟的传统公司也从这种新的商务范式中受益。我们也共享他们的故事。波音、宝马和宝洁这样的公司在上个世纪已经在大显身手。这些组织和他们的领导者已经采用协作和自发组织作为新的力量来降低成本、加速创新,同顾客和搭档们共同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并尽其所能来引导他们的组织走进21世纪的商业环境。

这本书也是几次长期合作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年,新范式(New Paradigm)研究团队进行了几次大的顾客调查,来理解新的网络(有时称之为Web2.0)如何改变公司,以及公司如何革故鼎新、建立关系、开拓市场和进行竞争。

我们在2000~~2001年开展了一项经费达300万美元的课题,研究了普遍存在且越来越易变的网络对商务模式的影响。2003年,我们用200万美元的经费来研究网络推动的透明度如何成为一种新的力量,促进了强大的网络型组织和信任的形成。2004~2005年,一项400万美元的课题又进一步研究了新的技术和协作模式如何改变商业策略和竞争机制。

所有这些课题研究的结果都是令人惊讶而又令人鼓舞的。几十亿相互联系的个人现在以我们未曾梦想的方法积极地参与创新、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发展。当这么多的人进行大规模协作的时候,他们以惊人但最终非常有益的方式共同促进了艺术、文化、科学、教育、政府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爆炸性的网络推动的社区而出现的公司已经发现真正的集体的能力和才智所带来的好处。

为了获得成功,简单地加强现存的管理战略是不够的。领导者必须从不同角度思考关于如何竞争和获利,并欣然接受我们称之为“维基经济学(Wikinomics)”的新的协作的艺术和科学。这并不仅仅是关于公开资源、社会网络、众包(crowdsourcing)、聪明暴民(smart mob)、群众智慧或与此相关的其他论点,实际上我们是在讨论以诸如开放、对等、共享和全球运作这些新的竞争规则为基础的公司和经济,在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革。

这些重要研究的成果——包括一百多个深度的报道和无数的摘要以及专题研讨会和研习会——是研究成员所专有的。然而,和这些公司的合作激励我们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来写这本书,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研究,并且鼓励更多的读者应用它的观念、框架和指南来做更多的事情。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和主要人员进行了上百次会面和讨论。除非另外加以脚注,否则本书中所有的引言都来自于这些对话。

我们两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学会了一些关于协作的事情。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唐来自加拿大的多伦多,安东尼来自英国伦敦。当我们同时在进行初稿写作时,我们用Skype互相联系、聊天、交换资料或者适当地保持沉默。我们时常感到同在一间屋子里。

我们也和一百多名最重要的思想家和实践者紧密合作。在本书结尾,我们对他们在出版本书中的作用深表感激。说个花絮吧——我们认为找出一个较好的副标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网页上进行一次公开讨论。在一天之内我们竟然得到了12个很棒的副标题的建议——其中最好的已列在副标题那一页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运用维基经济学的原理,正在做出适当的努力来重新界定书的概念。你会注意到最后一章“维基经济学使用手册(The Wikinomics Playbook)”只有一句话:“加入到我们的大规模协作生产中来,共同编写一本21世纪战略指南——《维基经济学使用手册》!”
我们希望这本书将超越其物质形式而成为由重要的思想家共同创造的活生生的、实时的、协作的文献。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号召人们共同创造一个维基经济学社区,希望此书和维基经济学社区将对意在以新的方式参与经济的公司经营者和个人有极大帮助。

个人视角终有局限,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潘乱兄


读点: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


文/铂程斋 (喷嚏网站长)

(一) 
回溯到10年前,我们很难相信有一个IT公司可以超过微软。 
微软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建立了一种卖软件的商业模式:开发纯粹的数字产品,大规模生产复制,然后坐拥超额利润。 
全世界的个人电脑上90%以上装的都是windows。就是在这种天下无敌的模式中,盖茨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首富。 
那个时候,有人说:强者通吃。那意思是,除了微软,大家只有喝汤的份了。 
有人说:我们要反对微软的知识霸权。那意思是,没办法,我们只能贸易保护一下了。 

第一世界的软件价格和第三世界的价格是一样的,大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盗你没商量。微软陷入了全世界爱国者的人民战争中: 
虽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免费策略干掉了NetScape,但是,却深陷在垄断诉讼和知识产权的漩涡中,精疲力尽。 
现在我们知道,就在微软四处树敌把自己搞得满头是苞的时候,它的敌人却在互联网浪潮的掩护下,悄然长大。 
最近,google的股票已经窜到了700美元。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我们想知道,一个更大的巨无霸的崛起,意味着什么:人们开始相信,没有谁是长胜将军。 

人们都看到了google是怎么在微软眼皮底下长大的,并且知道它如何逃脱了微软的生存法则。 
人们在想: google为什么会成功?它如何颠覆了微软的生存法则? google会成为一个比微软更微软的公司吗? google的自身利益会导致它走向垄断,还是开放? 谁又有可能超越google?    

(二) 
微软怎么赚钱? 
除了卖的是比特外,跟传统的产品是一样的。只有在成为它的客户后,它才提供服务。 
google则完全不同。google卖的是一种关联服务。它的做法是:首先,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自动机器人抓取网页,产生网页的数字收录手册,提供一个简易的搜索框,让用户免费使用。然后,根据用户搜索,自动匹配相应的广告。 
在服务的过程中,“顺便”提供新的价值。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法则。 

在google的系统中,两个相互支撑的部分组合成协调的模式:免费工具+广告系统。免费搜索用来抓人,广告系统用来抓钱。 
google跟微软的不同是,它改变了游戏的规则:你可以拿出点东西先分享给大家,然后再吆喝点别的。 
不是一开始就收钱,并不意味着一直不收钱。不从终端客户那里收钱,并不意味着不从广告商那里收钱。 
google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做了中间人,然后就闷声不响的开始发大财:因为广告的模式太好了,所以,google会不断地开发各种免费的工具,让大家用,然后,它肯定会一直保留挂广告的权力。 

可以肯定的是,google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尚,商业公司的善良建立在其行为恰好与商业模式的匹配上。只要内容旁边可以放广告,那么那种为人类积极扫描图书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让人们在各种设备上看广告的动力就不会消失。 
问题不在于,我们想不想看广告,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知道,能够选择。 
我使用gmail。但是,我看见邮件旁边挂着广告,我就知道,不管是人读的,还是机器读的,google是把我的邮件都扫描过的。不然,广告的匹配从何而来,它怎么可能知道我喜欢读书,还是喜欢旅游? 

难怪微软的鲍尔默曾经怪怪地说:“我们和google不同的是,我们从不阅读客户的电子邮件。” 
大家心照不宣。免费,就有隐私的代价,而这种代价,大多数用户是不知情的。 
有时,我在想:google会成为另外一个微软吗?会不会因为对利益的过份追逐,而变得越来越放肆,越来越贪婪? 
我的担心不无道理:在adsense帮助的页面上,都要挂广告;我在Adsense提供的广告内,发现了一些不受欢迎的网站,比如帮学生写论文的网站.... 
那个“不做恶”的承诺,已经是一个风中的承诺?   

(三)    
互联网的出现,本身代表的是自由、平等、民主和分享。然而,我们生活的时代却是一个被商业过份操纵的时代。 
互联网是让所有政客气急败坏的地方,它又是价值观的竞技场。利益和分享变成了一对跷跷板。 
 商人们只想着往自己包里捞钱,但象李纳斯·托沃兹(Linux之父)这样的人不会这么想的。 

人类的文明就是如此真实展开的:  利益驱动变革,而对公平和自由的追求限制贪婪。这正是互联网的迷人之处。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我们会完成各种大规模的协作,但是,我们又可能不知道,这是否一次商业操纵或引诱? 
大多数人跟商人们看见的东西不太一样。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交互工具,互联网使的所有角落里的人都几乎可以免费的获得知识、技能和工具。 

人们看见组织会被迫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松散,个人会变得越来越自由,从语言到身体。 
商人们,看见的是一个新的屠宰场。他们的脑袋里,冒出的更多的是:用户无私贡献内容、疯狂的seo、病毒加流氓式推广、给用户的机器安木马,狂刷网站流量..... 
大家都觉得互联网太好了:建立一个网站,花钱不多,还可以吆喝大家来免费贡献内容,然后,坐在那里等爆发了开始数钱。这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很多梦都是这样做的。   
然而,回到根本的问题上: 你有什么样的理由,让用户到你的网站上? 你有什么样的关联服务,为客户提供新的价值? 你提供什么样的持续长远的价值?   

(四) 
google是互联网时代的榜样,但它并不算完美。 
google改变了软件的价值,但其整个生态链上,对内容的原创的激励不够。过多的价值分享到了聚合者身上,在评定网页等级的方法上,也没有太多更好的办法来对付垃圾网站的流氓做法。 
我一直认为,google其实,还不够开放。在《维基经济学》里,提到了一个更为完美的典型:亚马逊。 
我相信其观点是对的:亚马逊是在做平台,不是仅仅在做联盟。 

这也正是未来社区的突破点。当微软花了2.4亿元收购facebook 1.6%的股份的时候,我觉得微软不仅是在哄抬物价,而且,微软看见了facebook超越google的可能: 
 一个更加开放,可以让所有的人利用的网络,更象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一个能释放创造力,并为创造者谋利的系统,一定会赢。 
用网络来建立专制,能打败陈腐的知识产权保护,但面对更加开放的组织,它遇到的是反对控制的力量。 
如果有人问,谁能够超越google?就让我们想想google是如何在网络上超越微软的: 
在其价值处,颠覆其价值,在其控制处,颠覆其控制。 
那我们自己可否做到?该如何去寻找比google更伟大的机会呢? 

去读读《维基经济学》吧,这本书比《长尾理论》更实在,你会看见在互联网的时代里,企业为何被迫做出适应性的变革,每个独立的人可以在这个时代参与创新,找到自己发财的机会,互联网会怎样影响我们的协作方式,以及我们对科学和艺术的看法,它拥有怎么样的美好的、不可预知的力量和未来。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