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2-23 07:54

折叠屏iPhone,悬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ZEALER(ID:zealertech),作者:ZEALER,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按照地表第一苹果分析师郭老师给的时间线,2023 年会是一个 iPhone 大年,如果快的话,无刘海真全面屏 iPhone、折叠屏 iPhone 将会在这一年面世。从 2020 年 iPhone 步入 5G 时代算起,正好也三年了,手机也该换了吧?


真全面屏有没有戏还不好说,毕竟都说今年会有打孔屏 iPhone,要见其庐山真面目,我们还得等个大半年。但是折叠屏 iPhone,可能是真的悬了。



iPhone Fold,“跳票”?


显示屏供应链咨询机构(DSCC)的 Ross Yong 今日发布最新报告,预测苹果的折叠屏 iPhone 将至少推迟到 2025 年,晚于此前估计的 2023-2024 年。


从首款折叠屏手机发布到现在,再到 2025 年,三年又三年,只怕接下来又是三年。此般传言多了,很多小伙伴或许也会质疑,苹果真的有在做所谓的折叠屏 iPhone 吗?



许多迹象显示,苹果确实有在做折叠屏手机。2020 年底的一则消息称,苹果的两款折叠屏 iPhone 原型机已经通过内部耐久测试,一款搭载双屏一款形似翻盖,类似三星的折叠屏系列机型。



那么折叠屏手机之争日渐白日化的今天,苹果还在等什么呢?爆料人士 Dylan 上个月的说法可能正如我们所想:其他厂商反反复复推出的产品都像是 beta 测试阶段,苹果要确保的是,折叠屏 iPhone 不会比现行的 iPhone 有所倒退。


一句话,打磨成熟方案。


折叠屏难在哪里?


能让苹果退让保守,慎之又慎,折叠屏手机到底难做在哪里呢?


其一是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体验下降。折叠屏一直以来的的两大技术难关,在于铰链和屏幕。三星初代 Galaxy Fold 折叠屏就是因铰链和屏幕,出现了各种故障。虽然在此后的产品中得到改进,但偶尔还是会有问题,比如采用了超薄玻璃的 Galaxy Z Flip,就曾出现一系列铰链部分屏幕碎裂的情况。


其二是高成本。DSCC 数据显示,三星一块 7.3 英寸可折叠 AMOLED 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近 180 美元,远高于 iPhone 13 Pro Max 显示屏的 105 美元物料成本。不像主流智能手机,目前市面上各家折叠屏手机设计各不相同,意味着模型几乎无法重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除了这些生产商的因素,折叠屏来到消费者手中之后,也有各种不好伺候的地方:身材厚重、折痕问题、脆弱易坏,恨不得让各位机主把它供起来。这些问题没有解决,苹果要让折叠屏 iPhone 和现有 iPhone 体验一致,当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苹果有没有对策呢?有的。


苹果对折叠屏的布局已有多年,较早公开的专利可以追溯到 2016 年 11 月。2019 年 2 月公布的一项专利显示,苹果设计了一个用于折叠屏手机的加热系统,防止手机在低温弯曲时遭到损坏。



而对于屏幕的折痕和耐久问题,2020 年 2 月公布的这项专利显示,苹果设计了特殊的铰链,配合可移动盖板,可以防止屏幕在折叠时出现折痕或者损坏。



2021 年 3 月公布的这项专利显示,苹果设计了一个“带齿轮铰链的折叠屏设备”,通过齿形杆件和齿条,增强折叠屏设备的灵活性,同时防止屏幕因为过度弯曲、移动过快出现意外损坏,有些微软 Surface Duo 的意思。



可见,苹果对于折叠屏 iPhone 已是早有准备,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苹果打算什么时候发布呢?


折叠屏 iPhone 何时到来


据 DSCC 的报告,折叠屏手机在 2021 全年的出货量来到了 800 万台,同比增长 254%,预计 2022 年全年还将增长 100% 以上,这是一个快速增长中的市场。但这 800 万台的体量,放在去年全年 13 亿台的智能手机总出货量里,如同九牛一毛。更不用说,这 800 万台里有 88% 来自三星。


从砍掉 Galaxy Note 系列专注 Galaxy Z 折叠屏那一刻起,三星的未来已经“all in”折叠屏手机。在安卓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折叠屏手机显然是众多厂商的一个新的突破口。过去一年,华为、小米、三星、OPPO 先后推出了新款折叠屏手机,争相入场。


反观这边,从第一代 iPhone 到 iPhone X,苹果花了十年,才为 iPhone 做出重大设计改变,那正是智能手机形态探索的爆发期。如今形态探索放缓,苹果若以一款半成熟的“beta”产品匆匆杀入折叠屏市场,要是万一翻个车,自然是难以承受的。


折叠屏 iPhone,请多给它一些耐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ZEALER(ID:zealertech),作者:ZEALER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