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贾铭(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研究领域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关注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政商关系、博弈论。),原文标题:《澄清对数字人民币的几个误解,兼论将俄罗斯踢出SWIFT的影响》,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国虽大,好战必亡。
——司马穰苴
一直以来,就想写一篇数字人民币(e-CNY)的文章,因为坊间对e-CNY有太多的误解,并有点将其传得神乎其神的意思。比如,最流行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
e-CNY是为了突破美元霸权,尤其是打破美国通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进行的金融制裁。
恰好在冬奥期间,美国《财富》杂志又在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终结维萨(Visa)垄断奥运会支付领域36年历史》,文中说“数字人民币打破了Visa对奥运会支付服务的垄断”——但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
严格来讲,e-CNY和Visa并不是同一类事物,不能相比,e-CNY既不是Visa的替代,也没有违反Visa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独家支付服务许可。
2月24日,俄罗斯真的开始入侵乌克兰——在2021年12月,不少人曾经判断,2022年上半年,俄乌边境极有可能爆发局部战争,没想到一语成谶,且战争规模超过我们的预期。
当地时间2月26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为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采取军事行动,美国与欧盟委员会、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领导人决定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限制措施,以防其部署国际储备削弱制裁措施造成的影响。”
针对SWIFT的讨论一下子多了起来。很多文章介绍了基本概念。但也有文章很笼统地将SWIFT称为“金融核武器”。本文首先与读者分享一些我个人对数字人民币的观点。比如:
为什么用e-CNY与Visa比是错的?
e-CNY、DC/EP、CBDC、Visa都是什么意思?
作为首个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全球主要经济体,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应用在国内支付和跨境支付中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承担什么样的使命?
到底是不是为了突破美元霸权?
未来的发展还存在哪些关卡?
同时,结合热点事件,也会谈及比如将俄罗斯踢出SWIFT,对俄罗斯到底是不是致命打击?等等一些具体分析。
一、e-CNY与Visa不能直接比
简单说,Visa是一个银行卡组织,相当于一个中介平台,提供的是支付清算服务,而e-CNY只是法定货币的数字版,是支付使用的和被清算的具体对象。
在现代支付体系中,有三个主要构成部分:发卡市场、清算与转接组织和收单市场。与此相对应的,在一次跨行支付中,有三个参与机构:发卡机构、卡组织和收单机构。卡组织提供跨行、跨区域、跨时间的支付清算与转接网络。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可以不是银行,但如果是银行,那一般称为发卡行和收单行。
如果直接讲Visa涉及到跨境支付,所以就要涉及到代理行、清算行,比较复杂,所以用国内的卡组织——银联举个例子。
比如,贾铭用一张有银联标识的建行信用卡,去甄铭的店里买了一个电饭煲,而甄铭店里用的是招商银行的POS机。那么,建行就是发卡行、招行就是收单行。支付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贾铭用建行信用卡刷卡消费,在刷卡小票上签字后交给甄铭,对消费者来讲,交易已经完成。
第二阶段,在银联的清算时间,会对该笔交易进行银行间清算,招行就会通过银联向建行要该笔资金,并向发卡行建行支付交换费,银联在这个过程中收取手续费分成。
第三阶段,甄铭把小票交给收单行招行,招行与甄铭对该笔交易进行结算,扣完手续费后,把资金结算给甄铭。
简单说就是,消费者完成付款操作,扣款指令先从POS机传到招商银行(收单行)的主机系统,再转到银联进行跨行转接,再通过银联进行行间转接给建设银行(发卡行),最后建行负责划扣资金。
中国银联作为卡组织,为此次交易提供支付信息传输和清算服务,同时,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Visa就好比是国际版的银联(实际上先有Visa,后有银联),提供的同样是支付信息传输和清算服务,只不过更复杂,是跨境支付,涉及到多币种汇兑、代理行、清算行等问题。
而e-CNY呢?
通俗理解,e-CNY只是中国法定货币的数字版。
目前e-CNY分为软钱包(数字人民币APP)与硬钱包(卡片、手环等含有数字人民币芯片的钱包设备),由于e-CNY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匿名获取和使用,既安全、便捷又充分保护个人隐私,且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等额兑换。
在实际使用感受上,e-CNY的支付方式相当于拥有了一个使用现金充值的电子人民币预付卡,但不需要付任何额外手续费。
2020年,北京冬奥会被最早确定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十地、一场景”之一,其中中国银行负责了北京冬奥会闭环内的本外币现钞服务以及数字人民币的运营。
也就是说,假设一个美国运动员持有100块e-CNY,这100块e-CNY不是凭空来的(除非我们免费发给他),在拥有100块e-CNY之前,该运动员首先要拥有100块人民币。这100块人民币可以是他事前在自己国内的银行、机场的汇兑窗口、中国境内的银行用自己持有的美元兑换的,也可以是贾铭同学送他的。也可以是该运动员在中行的“外币直接兑换数字人民币实体卡”的自助柜员机兑换的e-CNY实体卡。
但总之,该运动员一定要先有对应的人民币,才能兑换e-CNY。而他拥有人民币的过程,其实就是传统的汇兑业务。Visa支持外币支付、本币直接结算,省去了线下汇兑环节,但增加了手续费。
所以,用提供支付信息传输和支付清算服务的卡组织Visa与数字货币e-CNY比,是不对的。这也是为什么北京冬奥会上使用e-CNY并不违反Visa的独家协议的原因。
自1986年以来,Visa与奥委会签订了独家品牌权益,并作为奥运会的独家支付服务提供商。2018年,Visa再次延长了其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独家许可,延长至2032年。
二、e-CNY也并未绕过SWIFT
SWIFT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的简称,或译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迄今为止,SWIFT已成为国际金融信息传输服务的唯一全球机构和标准制定者,其金融通讯网络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
不少人认为SWIFT是一个受美国控制的跨境支付系统,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制裁的强力工具。
但事实上,SWIFT并非美资机构,而是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立性国际组织,遵守比利时和欧盟的法律,美国对其并没有监管权。
为保证其中立性,SWIFT的25个董事席位按照各国SWIFT报文使用量进行分配,每个国家不超过2个席位。在25个董事机构当中,欧洲国家占据17个席位,美国仅占2席,中国有1个董事席位。它不是支付清算机构,并不对银行账户做任何划拨,而是一个标准化的报文传输机构,即金融机构间(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进行金融信息传递(支付指令、信息确认等)的通道。
对跨境银行账户进行资金划拨的是清算和结算业务,在不同的国家由不同的系统来完成。比如,美国的对应机构是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所有的跨境美元结算,都要经过这个系统;CHIPS通过直参行(例如A银行和B银行)在其系统中的账户进行轧差,从而实现该交易的清算结算,即A国银行通过SWIFT发出支付结算指令,A银行在CHIPS的账户减少应付的资金量,而B银行接收信号后进行相应操作,迅速完成一笔跨境汇款,在CHIPS中的账户增加相应的资金量。
中国的对应机构是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所有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都要经过这个系统。但在国际支付过程中,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银行要汇款,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企业业务,都必须通过SWIFT的报文平台来传送金融信息,然后支付系统根据收到的支付指令完成资金清算。
那么,美国为什么似乎又可以禁止别国使用SWIFT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SWIFT在美国本土存在的数据中心是SWIFT受制于美国法律的直接原因。2005年美国以反恐为由,强制要求SWIFT将所有会员支付信息提供给美方。
第二,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贸易+投融资结算美元占比40%,贸易结算占比87%)使得美国的CHIPS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美国可以挟CHIPS以令SWIFT。
美元两大清算机构——Fedwire(联邦储备通信系统)和CHIPS的业务量在全球美元清算业务中占绝对优势,如通过CHIPS清算的全球银行同业间美元清算占95%。
只要美国决心制裁某个国家或者机构,可以直接掐断该(国)金融机构(或其对应的美元代理行)与美元跨境结算系统(CHIPS)的连接,从而使其不能进行任何美元相关的交易。
比如,美国曾经在2012年和2018年通过SWIFT系统两次制裁伊朗。
美国对伊朗的第一次金融制裁(2012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国以核扩散问题为由头(2008年11月)对伊朗发起金融制裁,凭借手中的CHIPS系统,直接切断了伊朗使用美元、参与美国金融交易系统的联系。但伊朗依然可以使用欧元等货币通过SWIFT传递报文和其他国家的金融系统进行交易。
第二阶段,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中俄投了弃权票),美国取得欧洲的同意,进一步升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将伊朗4家重要的银行从SWIFT系统中剔除。2015年,各方在妥协之下签署了伊核条约,随后伊朗受到的金融制裁也被取消。
但2018年(第二次制裁),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条约,并再度要求将伊朗踢出SWIFT系统。这次制裁并未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欧洲国家也不支持再次将伊朗踢出SWIFT。但美国凭借CHIPS系统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事实上SWIFT难以脱离CHIPS而独立存在),挟CHIPS以令SWIFT,强迫、威胁欧洲国家同意再度将伊朗踢出SWIFT。
SWIFT被迫对某些伊朗银行进行了限制之后称:这是一个“孤立事件”,且“令人遗憾”,并表示,“采取这一行动是为了维持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完整性”。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起码到目前为止,使用e-CNY,首先要用外币兑换,而且底层逻辑基本都是先将国外货币兑换成人民币,再将人民币兑换为e-CNY。在外币兑换人民币的这个环节,由于涉及到了中国的银行和国外的银行之间的汇兑,除了少数使用专线之外,大部分仍然使用SWIFT进行支付信息传输,所以并未绕过SWIFT。
三、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威力多大
很多人喜欢将SWIFT比作“金融核武器”。我个人不喜欢这个比喻。核武器是毁灭性的,SWIFT不是。道理很简单:在有SWIFT之前,全球就不做跨境贸易了?
但是,将一个国家踢出SWIFT,确实会对该国的经济带来全方位的重大影响。
比如,2018年,受欧盟制裁的伊朗金融机构曾被切断与SWIFT系统间的通讯,结果导致2019年伊朗与欧盟的贸易规模暴跌了85%。
如果将俄罗斯踢出SWIFT,将有什么影响?
根据俄罗斯全国SWIFT协会数据,约300家俄金融机构是SWIFT成员,占俄金融机构一半以上,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使用者。
俄罗斯金融机构在全球每天进行的外汇交易价值约460亿美元,其中80%以美元计价。SWIFT日均传输4200万条消息,俄罗斯金融机构占1.5%。禁用SWIFT将阻断俄罗斯与国际金融机构间交易信息收发。
如果这些俄罗斯银行全部被移除出这一系统,意味着俄罗斯的跨境贸易无法在线上用美元结算,占俄罗斯财政总收入4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益将被切断,其经济会立即受到重大影响,包括本国货币大幅波动,以及大量资本的外逃。俄罗斯前财政官员此前曾估计,如果西方切断俄金融系统与SWIFT系统间的联系,俄罗斯GDP可能下滑5%。
但是,它依然可以在线下结算,或者用本国货币结算,以及和其他签订了货币互换的国家进行贸易。比如,假设伊朗和俄罗斯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那双方依然可以使用伊朗里亚尔(IranianRial)和俄罗斯卢布(Ruble)进行贸易。其他国家,同理可得。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美欧法德意英加”七方联合声明,讲的是各方将于“未来几天”(within the coming days)采取几项措施,进一步地将俄罗斯隔绝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
其中第一项是,各方承诺将确保“被选出的俄罗斯银行”(selected Russian banks)移除出SWIFT系统,以切断这些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损害这些银行开展国际业务的能力。但截至目前,将被移出的俄罗斯银行的名单尚未公布。SWIFT方面也还没有采取相应行动。
甚至包括德国和意大利在内的几个国家都拒绝采取切断俄罗斯银行与SWIFT之间联系的选择。
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欧盟的能源需求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欧盟40%的天然气进口自俄罗斯,切断俄罗斯所有银行与SWIFT的连接,将使得从俄罗斯购买能源变得非常复杂。
第二,西方银行对俄罗斯的风险敞口。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外国银行在俄罗斯的贷款额约为1,210亿美元。其中约147亿欠美国金融机构,约250亿是欠意大利和法国的。
所以,预期俄罗斯的部分银行还将被留在SWIFT中,以保证能源支付和其他重要支付。
退一步讲,即使俄罗斯全部的金融机构都被踢出SWIFT,虽然俄罗斯势必会因此遭遇经济打击,但以俄罗斯目前的情况来讲,也算不上即刻致命的“核打击”,顶多算是一个很严重的“慢性病”。
因为,2014年克里米亚问题之后,西方已经对其制裁了近8年,即使不切断俄罗斯与SWIFT的联系,美国、英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大型银行的金融制裁,也已经波及到跨境支付的限制,即美元、欧元和英镑等支付结算交易已受限。
俄罗斯也早就做了相应的准备。
首先,2019年,俄罗斯推出了自己开发的本国支付服务和货币转账系统“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据俄罗斯央行早先公布的消息,2020年,SPFS的使用量提升了1倍,在俄境内的使用比例达到了20.6%。
其次,即使没有SWIFT、SPFS,俄罗斯依旧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联系汇款信息,虽然安全性不完善,大量数据需要人工交换,但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更绝的是,俄罗斯在5年前启动了易货尝试——就是最传统的物物交换。2017年,印尼用咖啡、棕榈油、茶叶等商品置换了11架俄制苏-35战斗机。这笔交易价值约9.13亿美元。这是俄罗斯通过易货贸易回避SWIFT障碍的第一次尝试。俄方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易货贸易。
最后,俄罗斯贷款机构已经重新调整业务,更偏重于国内银行业务,这些机构的资产现在有60%是以国内存款作为资金来源的。俄罗斯近年来还通过非美贸易、大量囤积美元现金、在世界各地存放与俄罗斯关联小的美元资产等方式,以维持国际贸易渠道。
辛苦是辛苦,但是美欧通过中断SWIFT系统通讯以达到阻断俄罗斯国际贸易的意图,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所以说,SWIFT是厉害,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的影响是既广大又深远,但问题在于,远水解不了近渴,难以一剑封喉、一击致命。
四、e-CNY到底是什么
讲俄罗斯被踢出SWIFT只是小插曲,说回来e-CNY。
不少人认为数字人民币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严格来讲,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一个双层的研发与试点项目,不是一个具体的支付产品。DC/EP项目里包含着若干种可以尝试并推广的具体的支付产品,这些产品被统一命名为e-CNY,即数字人民币。
再者,DC/EP与国际上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又不一样。比如,CBDC的研发设计思路是,CBDC的所有权、债权和合规责任都归央行。但DC/EP不是。
DC/EP采用双层运营体系:第一层是中央银行,第二层为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和第三方支付网络平台公司(蚂蚁、腾讯)等。与央行拥有CBDC的所有权和债权不同,e-CNY的所有权和可支付的保证归上述第二层机构所有,同时,第二层机构还要提供e-CNY支付所需的相应的系统、技术和设备。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各银行发出的e-CNY是其负债,资产则是其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与此相对应,人民银行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记其对商业银行发出的备付金证明。所以,这也是人民银行一直反复强调e-CNY在中国的定位是基础货币(M0)的原因之一。
另外,CBDC的合规责任归央行。但e-CNY的KYC(Know your customer)、反洗钱、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等一系列合规责任由第二层机构承担。
e-CNY为什么采用双层的研发与试点体系?
最重要的原因是,创造一种数字货币之间的竞争生态。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的发展都十分迅速,支付系统必须适应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迭代演进。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采取多种研发方案,可以促进各种方案间的竞争,营造一种竞争性、多方案、动态演进的经营体系,既储备多元技术,又可以做到去芜存菁。
那么,e-CNY到底是什么呢?
上文已经提到,e-CNY是DC/EP项目里包含着的若干种可以尝试并推广的具体的支付产品,相当于基础货币。
再具体一点,e-CNY或许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模式,这既有助于营造一种竞争生态,促进e-CNY动态演进,也可以保证货币政策调控的便捷性。
二是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等同于现金,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也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
三是支持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支付”,兼顾保障用户隐私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跨境赌博等合规要求。
四是应用集中式和分布式混合技术架构,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应用可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采用多层次安全体系。
五是可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执行有条件自动支付,为业务模式创新预留可探索的空间。
五、e-CNY有什么好处
目前来看,e-CNY或许有四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促进金融普惠。e-CNY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双离线支付(交易双方均断网)。这对于一些农村地区或者边远山区群众来说,即使没有银行账户,在极端灾害天气与网络信号较差的情形下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同时,对于没有国内银行账户的境外旅游者等人群,也可以通过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更方便地进行小额支付。
第二,保护用户隐私。e-CNY支持可控匿名原则,子钱包支持小额匿名,消费者在支付过程中无需输入具体的银行卡信息,对用户隐私形成有效防护。此外,虽然水电费、话费及信用卡还款等各类传统场景已经支持自动代扣代缴,但我们仍需要借助一个第三方进行资金的托管与结算,在此过程中第三方也可以掌握用户数据。如果e-CNY未来支持协议支付,可以进一步保护用户隐私。
第三,畅通货币传导。传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总量型为主,大开大合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存在时滞,资金流向难以监测易引发金融系统的资金空转。智能合约带来的可编程性,将有利于央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前瞻指引和逆周期性调控的优化和改良。
比如,理论上,央行和商业银行可以将e-CNY设定为不同类别的货币,如农业类、基建类、工业类等等,然后,在程序中设定e-CNY在被用于贷款的时候,货币的类别必须与接收贷款的经济主体的类别相对应,如农业数字货币只能最终被放贷给农业单位。
央行甚至可以对不同类别产业的货币支持实行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利率调整机制和流动性供给机制等,这样,央行就可以利用e-CNY精准地实行货币向产业部门投放的方向与力度的把控,让不同的产业根据产能与市场需求精确地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货币进行生产。
在应用数字人民币的理论情境中,央行能够追踪每笔资金是否合理使用,并在资金抵达终端用户后,关闭追踪功能以保护用户后续使用的隐私。如此一来,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将产生质的飞跃和转变。这也是我能想到的,e-CNY最重要的价值。
但是,非常非常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e-CNY的理想状态可以显著提升央行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但也潜在地加大了央行行政干预的空间。为实现货币分配精准化,这就要求央行必须要能对各个产业进行明确的经济价值预估和规划,这对央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央行必须要审慎评估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对国家发展战略思路有充分了解,并且,一定要遵从市场规律,从而在市场调节与行政干预之间求取良好的平衡。
第四,主导制定标准。如果CBDC在数字经济时代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除了零售端之外,各国间很可能会建立互通的数字货币支付渠道,如此一来,谁先占据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技术架构及通用行业标准的研发与制定的先机,谁就更有希望成为未来的国际主流结算货币。
如果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领先地位及国内的试点经验,主导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国际标准的立项并成立工作小组,主导制订标准,将增强我国在相关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这也将有利于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应用,尤其是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
再次强调,e-CNY的初始使命并非跨境支付,而是用于国内零售。但这不妨碍e-CNY进行跨境支付的试验,积累跨境支付经验。2021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央行发起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正式启动,试图以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交易中进行全天候同步交收的PVP结算,以解决跨境贸易中货币汇率兑换问题。
无论效果如何,这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未来,也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为跨境贸易试点,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进行小范围测试。
六、e-CNY未来面临什么挑战
新生事物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e-CNY在带来一系列机遇的同时,自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第一,使用意愿。这是个最直观、最浅显,却最重要的问题。
2020年4月,数字人民币开始试点;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已开立2.61亿个,交易金额已达875.65亿元。2022年1月4日,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北京冬奥会期间,覆盖冬奥会40余万个全场景,交易量超过Visa……
可以说e-CNY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e-CNY一定会进一步发展。
但据我个人观察,目前用户量和使用量的激增,更多的是由于一系列推广措施催生的,对用户来讲,线上线下的支付方式已经非常丰富,e-CNY并非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后续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样的,国外用户也存在使用e-CNY的意愿可能不足的问题。
又想插嘴说一点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很多媒体和民众,经常把e-CNY认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器,或许有点高估。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货币的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但是,技术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个次要因素。无论是欧盟、日本、俄罗斯还是中国,在技术上替代SWIFT和CHIPS完全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什么呢?在于你能否撼动美元的地位,在于你本国的体制和政策。你的货币能不能被广泛接受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取决于你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最简单的,你的货币能不能自由兑换?
另外,还在于货币抗冲击的能力。你的币值是不是稳定?你的货币政策是不是公开透明?有没有大起大落?遇到金融危机,你能不能抗住?会不会像津巴布韦币、土耳其里拉?
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在于,别人是不是愿意放弃美元使用习惯而转为使用人民币。这需要我们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更多地考虑,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承担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需要我们承担的义务,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第二,标准不统一。由于中国现有支付体系的技术标准尚未统一,不同支付机构之间的可互操作性较低,因而在各机构纳入e-CNY这一新的选项时,可能需要量身定制适配方案。场景拓展虽然能够推动e-CNY快速触达终端用户,但e-CNY嵌入现有支付系统不可避免会产生较高的额外成本。
为尽可能降低e-CNY融入现有支付系统的摩擦成本,央行还需要从数据和通信标准统一这一方向重点推进,促进不同支付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克服潜在的因商业利益和格式互斥等问题形成的可互操作性障碍,整合统一中国的支付体系标准。
第三,机构数字货币的竞争。比如,Facebook于2019年启动全球性数字货币Libra研发,2021年明确Libra将精简为Diem,单一锚定美元,纳入美国监管,与央行数字货币互补,支持跨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应用可编程智能合约,提供有条件支付等附加服务,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
更为关键的是,Libra拥有包括Visa、Master、Uber等在内的27家创始会员,总共20多亿全球用户,如果获得批准,非常有潜力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货币,一旦如此,很可能重构全球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如此一来,或许不利于e-CNY的推广。
第四,支付处理效率有待提升。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DLT)一直是各国进行CBDC实验的重要方案之一,也是e-CNY的储备方案之一,但是区块链的支付处理能力或许还需要提高,从零售系统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一技术暂时无法占据主流,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
同时,区块链和DLT的不可篡改性,可能在支付领域带来新的技术问题。比如,支付领域偶尔也会出现错误(概率极低)需要更改,但这种更改并不只是通过一笔负向交易做对冲,而是要同时彻底更改或抹除原本错误的交易记录,否则错误的交易信息可能会被误用,比如错误地进入征信系统。
第五,设备升级成本。有人从商业银行侧基础设施和系统改造测算,e-CNY推广改造有望带动合计1165亿元的投资规模,包括ATM改造507亿元、智能柜台机114亿元、POS改造192亿元、硬钱包市场339亿元、银行IT系统改造市场13亿元等。
我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怎么算的。但如果需要较高的投入成本,且e-CNY和CBDC都是一种在不断动态演进的产品,技术标准可能会不断变动,可能会对已经投入的设备再次带来升级换代需求,前期成本会不会成为沉没成本?是否符合商业银行的需求?我个人觉得,或许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设备升级,尽量节约成本。
七、总结
无论是CBDC还是e-CNY,至少短期来看,传统的支付系统的运行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任何新生的支付方式,都不是完全推倒既有的支付系统重建,而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补充,与现有支付体系共存。
法定数字货币,不能仅仅是法币的数字化,它需要以人为本,以用户为本,顺应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安全更可靠更优化的支付体验,进而逐步推动支付标准的统一、支付效率的提高。
最后,衷心希望世界和平。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rK-o4lQZGQnYj1vXPWcJJg
https://mp.weixin.qq.com/s/FS8tZirlkZvd0FFpVBbh9A
https://opinion.caixin.com/2021-05-28/101719363.html
https://opinion.caixin.com/2021-10-14/101786413.html
https://mp.weixin.qq.com/s/QpvpOs4RCnsmLo1tgBAP-g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138300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94179?adchannelID=&full=y&archive
https://mp.weixin.qq.com/s/w1iOaZwcE_NkRN1e5XN1vA
https://www.mpaypass.com.cn/news/202007/21094345.htmlhttps://www.mpaypass.com.cn/news/202103/12111841.html
https://www.fortunechina.com/shangye/c/2021-07/13/content_393629.htm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0675
https://mp.weixin.qq.com/s/67hx3qPbAyjDro0yRKIizQ
https://mp.weixin.qq.com/s/j8Nk7RYPuXig_49ncfr17A
https://mp.weixin.qq.com/s/sXEoRViapQ3kFZvgY4_D9A
https://mp.weixin.qq.com/s/JRBvHEYkqcmqQaO1snVtGQ
https://mp.weixin.qq.com/s/S5SrEFGUHoP0oEe-DZmMpQ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227A023KC00?uid=&chlid=news_news_top&shareto=wx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