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3-21 20:27
为什么老人说话,有时候更“伤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 (ID:neureality),作者:Stephanie Wong、Hannah Keage(澳大利亚认知神经科学学会主席),译者:范范,校对:杜彧,编辑:Orange Soda,原文标题:《当我们老了,说话还过脑子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之中很多人可能都曾经历过一些来自身边的老人意料之外的诚实。不论那是你奶奶跟你说你的穿搭不好看,还是你爷爷说他不喜欢你准备的饭。我们常常都会用这样的解释来安慰自己:“哦,别对爷爷太介意,他只是说话不过筛子罢了。”


但我们真的有一个“筛子”吗?而当我们老了之后它就会消失吗?


我们说的“筛子”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说某人说话“不过筛子”时,意思是他们说话时没有考虑到听众。他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一些不礼貌、不合适或不友善的话,而没有考虑到可能的后果。


“筛子”是我们每天社交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你和老板周一早上的一段简短闲聊可能比它看上去更复杂。比如,你也许会遏制住自己这样说的冲动:你早上骑车来办公室之后的味道简直糟透了,开会之前应该冲个澡的!你也许还会考虑一下,要不要告诉他们你周末发现的自己脚指甲盖儿上的真菌感染,但最终还是决定不要。当然,你说或者不说也取决于你和他们了解多深,以及哪些话题是你的工作场所在社交上被允许的。


你的“筛子”依赖于一些如抑制控制的认知过程,它阻止你说出最先在脑子里蹦出来的那些话。“筛子”同样依赖于社会性认知功能,也就是指能够理解并预测他人行为、想法和意图的能力。这帮助我们辨认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哪些行为是合宜的,并基于此调整我们的行为。


前额叶皮层就起到了这一“筛子”的作用,它帮助我们以社交上得体的方式言行。当这一部分的大脑没有正常工作时,我们可能会表现得好像没有了“筛子”。


老了之后我们的“筛子”怎么了?


当我们变老,我们的大脑开始缩小。这是衰老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部分,被称为脑萎缩。它影响着我们脑细胞互相沟通的顺利与否。重要的是,脑萎缩并不是在大脑的所有区域同时发生,而是在额叶中特别明显[1]


研究人员已将年龄相关的额叶萎缩与抑制控制[2]和社会认知功能[3]的衰退联系起来。一些研究也发现,年长的成人对社交上尴尬场面[4]的应对方式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比如,年长的成人会更难意识到某人说了一些令人尴尬或不得体[5]的话,并对反讽表现出较差的理解力[6]


所以当我们变老时,我们大脑正常的衰老过程可能使事情更容易穿过我们的“筛子”漏出去。


如果不只是小小的漏洞呢?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不过筛子”可能是一些更严重情况的征兆,比如由大脑外伤或中风导致的额叶损伤,或者是一些神经退行性情况,比如额颞叶痴呆[7]


患有额颞叶痴呆的人表现出性格和社会行为的巨大变化。这可能会包括失去正常的抑制,对社会惯例的无视,以及其他不符合社会规范或令人尴尬的行为。


但是,这些变化完全偏离了个人性格,并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出现,比如刻板、失去同理心、冷漠、推理与判断困难,过度进食或非正常的食物偏好,以及自理能力和个人卫生的衰退。


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因素?


除了可能影响抑制控制和社会性认知的大脑变化外,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当我们变老了,我们只是单纯对别人怎么想不那么在乎了。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自我意识更少[8],更少报告经历如羞耻、负罪感和尴尬等情绪。他们也有整体上更高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感[9]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了放下一些“筛子”并接受社交中的尴尬——也许爷爷确实不喜欢你的厨艺,并且觉得有足够的安全感来告诉你。


所以,对于我们之中好像在失去“筛子”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基于我们对于大脑和衰老的认识,不假思索地说出一句话并不一定是值得警觉的事。而且假如你是在接收的那一方,尽量不要认为这是针对你个人的。但是,假如这些话看起来完全不合常情或很极端,则需要考虑将这一情况向其他家庭成员或者医生提出。


参考文献

1.Raz, Naftali, et al. "Trajectories of brain aging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regiona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Neuroimage 51.2 (2010): 501-511.

2.Hsieh, Shulan, Mengyao Wu, and Chien-Hui Tang. "Inhibiting prepotent responses in the elderly: distraction and disinhibition."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6.1 (2016): 124-134.

3.Moran, Joseph M., Eshin Jolly, and Jason P. Mitchell. "Social-cognitive deficits in normal aging."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16 (2012): 5553-5561.

4.Henry, Julie D., William von Hippel, and Kate Baynes. "Social inappropriateness, executive control, and aging." Psychology and aging 24.1 (2009): 239.

5.Rothermich, Kathrin, et al. "Nonlite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cross the lifespan." Acta psychologica 212 (2021): 103213.

6.Van Doren, J., Arns, M., Heinrich, H., Vollebregt, M. A., Strehl, U., & Loo, S. K. (2019). Sustained effects of neurofeedback in ADH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28(3), 293-305.

7.Henry, Julie D., et al. "Age and the experience of strong self-conscious emotion." Aging & Mental Health 22.4 (2018): 497-502.

8.Thomas, Michael L., et al. "Paradoxical trend for improvement in mental health with aging: a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1,546 adults aged 21-100 year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77.8 (2016): 8771.

原文:https://theconversation.com/do-we-really-lose-our-filter-as-we-age-17624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 (ID:neureality),作者:Stephanie Wong、Hannah Keage(澳大利亚认知神经科学学会主席),译者:范范,校对:杜彧,编辑:Orange Sod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