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作者:王半仙,原文标题:《和杨紫搭戏,被冯小刚面试,北京还是容不下我|十八线演员自述》,题图来自:《女心理师》
这是演员彭高唱最接近明星的一次,起因是那条“北漂13年 我败了”的短视频。
视频中,彭高唱仔细算了一笔账,在毕业入行成为演员的七年多时间里,光是租房开销就花了40万,如此大的开销下,事业却进展缓慢,让她下定决心离开北京回到长沙。
乐于围观明星惨状的营销号们蜂拥而上,将“北大毕业”“退圈”“明星梦”等关键词编织在一起,输出了一段才女坠落不甚惋惜的情绪,彭高唱也因此登上抖音热搜,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讨论度。
或许到这里,你还不知道彭高唱是谁。现在她最有知名度的角色,是《女心理师》中的单元主角李薇,一个遭受职场侵犯的女性。时间再往前倒,她还有两个名头是“北大校花”和“雅礼校花”。
彭高唱其实是演员行业里的大多数,他们在行业好的时候进圈,不断在大戏小戏里饰演有名字有台词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光鲜的另一面,大多数观众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即便在行业旺盛的时候,也处在收支平衡的边缘。
如今寒冬来临,最先受影响的,也是这些大多数。在戏约减少甚至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想办法开源节流,做一些微商主播的副业,同时节省房租吃饭等各种开支。
彭高唱还算幸运,《女心理师》和之前的角色为她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让她不用再自己跑组见人,靠视频和之前演过的角色就能聊下戏约,这也促使她下定决心离开北京回到长沙。但彭高唱没有退圈,演员依然是她的主业,同时也在开始寻找新的收入渠道。
以下是彭高唱的自述。
1. 离京视频的原由
发这条视频之前,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
当时就是一时兴起,写了1000多字的脚本,后来考虑视频时长,删掉了一些细节,比如我拍戏的时候房子是空的很不划算,除了房租还有其他开销等等。
可能也是因为删掉了细节,受到了很多诟病和攻击,我最不能理解的一条,就是说你北大毕业怎么也来当明星,也想不劳而获,简直是北大的耻辱。
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误解。首先我不是一个明星,我没有名气,也没人拿我娱乐。我就是踏踏实实做一个演员,这是一份职业。
而且评论区看到的真实状态是,有一些人不尊重艺术,不尊重电影,不尊重演员,也不尊重女性。
我最初接触影视文化更多是欧美和韩国,因为我是学韩语的,看了很多韩国电影,非常喜欢韩国演员演戏的状态,希望能拍出那样的作品。
大学毕业进4A公司之后,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就开车两个小时从北京东边到西北边排话剧,演员基本都是清华北大两个学校的,大家对这个职业都非常热爱,在组里为了创作去共同努力。
那些国外的话剧导演对我都很认可,觉得我的表现力各方面都很有潜力,适合当一个演员,我就凭着一腔热爱一头扎了进来。
我当时觉得自己是一定能演好戏的,但真的演了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镜头前演戏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所以有一些机会也确实是没接住。
最好的一个应该就是《芳华》。当时冯导在全国各大影视院校选拔,需要一个会弹钢琴的角色,我认识的上戏的同学和老师就把我也叫过去面试。
教室里几十个人全是艺术生,盘正条顺的,我就穿个白T恤,抓了个马尾就去了。我坐在钢琴前弹了一曲,全场都震惊了,冯导就说在场的所有艺术生没有一个比我弹得好。当然其他人不一定是钢琴专业的,而且我从小学钢琴,一直保持在手上。
后来那批人里,我是聊的最久的,冯导让我坐他对面,问我有没有演戏的经验,我就实话实说没有,他又问我脸是不是一直肉肉的,还是有瘦过,我就说一直都是肉肉的。然后冯导就说我是一个好苗子,但从0开始的话,塑造角色会有困难。
在这之后,我能想起来的有三四次,是因为觉得我戏不行没有入选。
我觉得这个是对演员来说最大的打击,业务能力不行是最本质的,其他都能克服,这个必须要解决。我在经历那段时间试戏的打击之后,下定决心磨炼演技,看很多书,做模仿练习,慢慢习惯在镜头前的感觉。
还去中戏进修了一段时间。这在行业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可能本科院校不够好,或者从国外回来,或者说转专业,都需要一个背书,进修也会给你一个学位。我去学习的时候经常遇到有人说,毕业于北电、中戏啥的,其实不一定是4年制的本科,可能是进修班。
一个学期的价钱是一万多,那是16年,我所有的工作都停了,靠一个淘宝店维持生计。因为我有韩语特长,也常去韩国做一些代购,能赚一点生活费,为了能够去拍戏。
我的演技上来了之后,行业也处在最好的时候。
2. 赚了钱但攒不下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干金融干投资的,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电影票房,钱全都往影视投,好像随随便便一个电影,杠杆都是50倍、上百倍的那种。除了钱以外,横店最热闹的时候,有上百个剧组同时开机,酒店都没地方住,要提前好久预定。
钱多,项目多,角色也多,基本上一年三四个戏是跑不掉的,这样持续了大概有两三年。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随随便便就能拿到几十上百万的片酬,我片酬上涨的速度就像普通人升职加薪一样,靠一年一年一部戏一部戏的往上加,最多的时候大概是18、19年,和公司分完成,到手能有几十万。
因为我没有什么名气,品牌合作不会有太多,基本上片酬占了整个收入的百分之九十。
但赚得多的时候,反而是没有什么储蓄,可能也确实是年少不知愁滋味。觉得在北京买房太不实际了,好像跟我没关系。如果我要是红了一部戏就回来了,要不红这辈子也买不起,那我干嘛要着急这个事呢。
既然在北京不买房,那就没压力,没压力存钱干嘛?所以各方面都不会想着要去省钱。房子的地段也要好一点,相应消费也都升级了。
但这个好是相对的,我住的其实还算省。以前住东四十条,就是二环那边,后来因为合租的小伙伴各自找到了归宿,就没有人再跟我合租了,慢慢搬到东四环大悦城附近住了好几年。但大悦城的房租也不便宜,又开始往通州搬,在通州也住了两年。
我给自己划定了一个范围,能接受的房租就是四千多,住过最贵的房子可能也就是自如的单间,要5500,也是跟人合租,很小的一个房间。
那个时候其实我能够支付一个月一两万的房租,但我也要生活啊。我们这一行也有很多人住的很好,但我深刻怀疑他们是有家里的支持,要么就是确实能力很强片酬高,反正我不是这样。
房租和交通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形象管理上,真的要花很多钱。如果要去参加个活动、见个导演什么的,准备一套体面一点的衣服,可能几千块就没了。
尤其是试一些企业的领导高管,或者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就不能太寒酸,普通几百块的快时尚品牌,很难达到得体的要求。再加上角色也有很多不同类型,根据角色来,不如每个类型一次性投资一两套比较好的,能重复穿。
还有就是在护肤上,演员要随时保持皮肤状态,日常的保养是必须的,在北京随便一个美容院充一次卡两三万就没了,但这方面的钱没法省。而且不只是女演员,男演员一样要在脸上砸钱。
不止是在北京要花钱,在剧组其实也有支出。戏量比较大的时候,是需要请助理的,助理的费用也是自己一人承担,有时候也要带助理和团队的小伙伴改善一下伙食。
然后对于演员来说,在剧组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请全剧组的工作人员喝饮料喝咖啡什么的,一个剧组上百号人,也会有这方面的支出。
除去这些大头,平常逛个街买点东西,对朋友也比较大方,没事搞这搞那,基本上没有攒下钱了。
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正是行业这两年越来越不好的时候。
3. 寒冬来的时候不打招呼
第一次感觉到行业有点不好的时候是18年,是大家不敢往里投钱了。那时身边一些朋友和公司的小老板受到连带影响,把公司所有的钱都拿来补掉,很多公司就直接关掉了。之后就是一系列很恶劣的事件,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行业都不积极了。
其实疫情对行业的影响还是很小的,只有几个月。因为我们国家很快就恢复了生产,而且大家对疫情的影响抱着一个积极的态度,很快就能看到回暖,大家都铆足了劲想去创造新的东西,想做好。
但现在整个行业都没钱,相应的大制作的戏变少了,去年下半年我看到的组讯全都是小短剧,5分钟10分钟一集的。大家都在打保险牌,怎么低成本,怎么取悦观众,怎么让大家轻松,这类型的剧会很多。
大佬们都这么难,我们底下的演员日子只会更难过,面试的机会真的变少了很多。
以前一周至少两个戏来找我,或者丢一个剧本来让我去试戏,但现在一个月一个还不知道有没有。演员也要赶开机的高峰期,基本上是每个季度开季的时候会有一波,错过了就没了。
而且今年好多小的casting公司都没了,大家就做鸟兽散。以前微信里加的副导演,你今天一看怎么在卖房,要么就是去做医美、中介,卖鞋卖烟弹。反正就是朋友圈多了好多微商,全是副导演。那些大的casting公司也开始接小短剧,整个生态都在往下沉了。
你想副导演没活干就代表这演员没活干,因为副导演是来选演员的。
在我发了那条回家的视频之后,有很多演员朋友都到我这里来吐苦水,说原来在北京租的房子一万多,后来实在承担不了,找了个室友一人一半,现在还觉得捉襟见肘,每天恨不得出去打工。
我们这行还有个比较尴尬的地方,演员说走就得走,不知道哪天有戏来了,什么样的副业能让你说走就走,除非家里情况特别好的,但这么大了找家里要钱,自己也觉得不像话,想着要不要转行。
我好多演员朋友都去杭州当秀场主播了,因为演员的外形条件能够匹配这种要求,谈的是保底两万的月薪加提升,而且数字还在往上涨,是稳定的工资收入,比演员要踏实。其实他们甚至比我还早入行,也演过一些大戏里的小角色。
但我没有想要做主播的想法,我现在接到不错的戏和角色,网络电影能演到大女主,好的剧也能拿到重要的单元角色,很多科班出身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到。
只不过我们这些能接到戏的演员,也普遍面临片酬下降的情况,尤其是非主要演员的片酬比之前减少了一大半。假如一个演员以前30集报价100万,现在能缩减到20、30万。有时候副导演也会极力给我们争取待遇。
其实我也很能理解,毕竟整个行业现在大环境不景气,所有预算都压缩了。落到非主演演员手里,看起来20万好像不少,但现在一年可能也就能接到一两部戏,再去掉和公司分成,助理、房租、日常开销,收支平衡可能算好的情况了。
假如说你半年没拍戏了,根本揭不开锅,也想有作品,钱少一点也能拍。对我来说,行业难的时候,不能求多,而是求质量,看角色适合度,看整体制作班底,合适就接了。
但演员是个被动职业,没有戏的时候就在家待着,整个人状态很焦虑,外面空气也不好,又冷又不想出去,最好吃的就是麦当劳。
树挪死人挪活,干脆我就离开北京。
4. 回到长沙之后
回长沙的感觉特别好,好吃的东西很多,也不用花钱付房租了,就住在自己的家里,每天吃饭都是爸妈做好。我觉得哪里待着舒服,能够让你在一个最好的状态下迎接未知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回家之后对我的工作不仅没有影响,我觉得反而是促进了。一是因为北京现在本身见组就少,不用天天去剧组见这个见那个。
第二个就是我也过了需要跑组刷脸熟的阶段了,因为经纪人拿着我的资料,还有以前的角色、视频,跟副导演推荐之后,就能对我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不用非得见我本人。
除非到了导演、制片人要见你或者要试戏了才过去,飞机也就两个小时,我不用在北京耗着。还有一个确实是疫情改变了我们这一行的工作方式,很多都变成了线上视频沟通。
我前两天还跟一个导演打完了视频电话,他是因为刷到了我的视频,觉得他的戏里一直缺一个合适的女二号,觉得我很合适,就赶快叫副导演跟我约了时间,直接在视频里面试了。
那条短视频发布之后,已经有三四部戏找了过来。戏的类型不一样,但角色会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大青衣,相对知性大方,有一些复杂层次的角色。
经过这一次之后,我觉得短视频真的非常神奇,以前在微博就是当成一个官宣的出口,今天发照片、明天发开机,有点像看新闻。但短视频里分享生活我觉得还是很真实,看看大家怎么骂我,了解一下百态,不要把眼光局限在自己身边。
有很多演员朋友也羡慕我回了家,在微信上试探的问我以后怎么办,回不回北京,我就告诉他们现在不打算回。他们听我这么说,感觉也没有那么焦虑了,大家都在等待机会,同时也做点更踏实的副业。
我的男朋友特别喜欢小动物,就想去学一个兽医,要三年时间,但因为是上网课,所以其实也不耽误演戏。我也在考虑能不能学一个稳定的技能。
但演员肯定是我的主业,我还是热爱它。而且我很幸运,在行业里苦熬了六七年,遇到《女心理师》,有了被认可的角色,短视频也给我带来了神奇的际遇,让我被更多人看见。将来等行业变好了,也更有能力了,可能会回到北京安家。
5. 后记
彭高唱的经历是这些年演员行业的一个缩影,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那些年,大量怀有演员梦的年轻人从各行各业来到北京、横店追求梦想,他们中的幸运儿真的在一部一部戏里积累了人脉和资源,逐渐有了出头的可能。但其中的大多数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被榨干了时间和前途。
当行业危机来临洗牌在即,原本热闹景象下的问题一一浮现,缺失了天赋、运气、努力的人,只能被潮水甩下,另谋生计。
彭高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她尚且可以在大浪来临时,坚持在行业中。且对做演员的未来抱有期待。
但更多叫不上名字、想不起作品的演员,离开或许只是迟早的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作者:王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