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3-23 07:57
南极北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对我们有何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气象爱好者(ID:qxahz-tybbs),作者:中气爱,原文标题:《南极北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对地球和人类到底有何影响》,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两天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南极和北极“极端高温”的消息,很多读者来信,要求中气爱介绍一下这次“极端高温”,故有此篇文章。如无特别说明,文中的温度均为摄氏度。


一、南北极同时发生的“极端高温”


3月中旬,暖气团大举攻入南极大陆和北冰洋,造成了极端罕见的强烈升温,而且是南北极几乎同时发生的强烈升温。


3月17日北极地区850百帕温度距平分布,来自WXCHARTS


其中,北冰洋的升温从3月15日开始,暖气团从格陵兰东岸攻入,直达北极点。根据卫星反演,极端偏暖区最大时达200万平方公里以上,850百帕温度偏高20-30度,北极点附近的Heiss Island、Vize Island升至0度上下,比常年同期偏高近20度;格陵兰莫里斯·杰塞普角一天之内从-24度升到0度,比常年同期偏高25度左右。


3月中旬北极异常增温时格陵兰及附近地区的高温分布。来自OGIMET


而从3月17日开始,东南极大陆开始迅猛变暖,根据卫星反演,有超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半个澳大利亚的冰原上出现了猛烈升温,850百帕温度偏高最大值达40度以上。地面观测的表现则证实了这一点:从沿海的和平站,到南极点上的阿蒙森斯科特站,都出现了10度以上的异常升温。


3月中旬南极异常增温850百帕气温变化。来自climatereanalyzer


而在东方站、康宏站、DOME C站,升温更胜一筹。其中,康宏站的最高气温,在一星期内从-58.9度上升到-11.8度,升了47度以上,比常年偏高45度左右,-11.8度也打破了该站建立以来的极端高温纪录;而东方站,DOME C站气温也在3月平均水平35度以上,集体打破3月纪录。


二、此次“极端高温”的性质和原因


首先,这次的“极端高温”和我们通常理解上的“高温”完全不同。这里的“极端高温”,是升温和距平意义上的高温,而非35度以上的炎热天气。从实测数据来看,北极最高时是0度左右,而南极大陆上,最高时低至-10度。采用“极端高温”一词,可能是媒体为了方便民众理解而做的翻译处理。


南极大陆异常增温反演,来自NCEP/NCAR再分析


但其次,不管是用什么词,这次南北极升温的范围之大、升幅之高、偏高之烈为人类有可靠观测以来首次,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极端天气事件。相比而言,南极大陆的升温极端性,比北极更强一些。


南极康宏站气温示意图,来自Dr. Robert Rohde


这次两极的“极端高温”,是西风带剧烈振荡、阻塞高压异常突入北极圈和南极圈的结果。北半球和南半球常年存在西风带,西风带平直时下面天气平静,西风带剧烈振荡抖动时天气激烈。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南半球西风带比北半球更平直稳定,这次出现如此大的波动,是从未有过的。


南极Dome C站气温示意图,来自Dr. Robert Rohde


为何这次南北半球同时出现西风带剧烈振荡?可能和大气、海洋变暖导致的极地放大效应有关。全球气温和海温的增暖不是均匀的,高纬度,尤其是北极南极,向来是增暖的重点地区。而北极南极的异常增暖,是西风带剧烈振荡的重要诱因之一。这也是北极海冰异常融化之后,常有更凶寒潮南下我国的原因之一。


北极放大效应示意图,来自M.Wendisch


三、此次“极端高温”的潜在影响


尽管此次“极端高温”很极端,它仍然是一次天气事件。北极的剧烈升温仅维持两天,随后就迅速降回正常水平;而南极的升温也在迅速回落,即将在本周末回归正常。因此,本次“极端高温”,尚不构成气候异常,更谈不上气候剧变。


3月13-22日南极康宏站整点最高气温(摄氏度)变化,中气爱制作


另外,由于升温时间短,且大多数地方的最高气温仍然在0度以下,这次“极端高温”不会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也不会导致明显的海平面上升,更谈不上对地球岩石圈造成明显影响,在海边的朋友,可以心安。


南极850百帕气温偏高示意图,来自NOAA


但也需要看到,北极“极端高温”已对我国产生影响:因为它,北极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被挤压南下,中东部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倒春寒已成型。而更为剧烈的南极“极端高温”,虽然不至于融化冰川,但给冰川带来形态结构影响的可能性存在。


南极850百帕气温偏高示意图,来自climatereanalyzer


极端天气是极端大气环流形势的结果,其能量不会凭空消散,而会在大气层中游荡传导,在其他地方继续造成异常天气,直至释放完毕。今年以来,气候相对安稳的南半球极端天气不断,巴西猛烈强对流、阿根廷高温以及澳洲的连续特大暴雨,或许正是南极“极端高温”的前传;而南极的“极端高温”,当然也不会是大结局。


对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及时应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气象爱好者(ID:qxahz-tybbs),作者:中气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