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莉彭(ID:kai-li-peng),对话嘉宾:陆向谦(陆向谦实验室创始人、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教授),本文编辑:惜真静雅,Kelly,头图来自:《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最近和清华大学陆向谦教授连麦直播,聊了聊“如何活出不留遗憾的人生”、“非常规自我实现”,这是个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话题。这篇文章是对本次直播对话文稿的整理,相比原视频来说有所精简。以下为对话实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Kelly:我们有幸邀请到陆向谦教授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和我们交流探讨三十多年创新创业的教育心得,陆老师是陆向谦实验室的创始人,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创新创业的特聘教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 Hass 商学院的管理博士,也是硅谷的创业导师。接下来也请陆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吧。
陆向谦教授:大家早上好,其实我这辈子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创业成功。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人成功的。
当我在经管学院的时候,我觉得那时候创业最容易成功了,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更确切地说,1994 年互联网的 netscape browser(是Netscape网页浏览器的第8版) 出现以前,最容易成功的方法是到华尔街或者到香港中环。
那时我在香港科技大学教金融,但当我看见互联网浏览器以后,我也就自己去做互联网创业了。那时候,你要是喜欢做商务,你就做一个电子商务的网站,你要想做医疗,你就做一个医疗的网站。具体方法我们回头可以细说,但是总而言之,我现在做的事就是帮助同学们成功的。
Kelly:我之前看到过陆老师的一些网上视频课程,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陆老师讲过一个叫做“非常规自我实现”的一个概念。陆老师也专门分析过Steve Jobs在斯坦福大学那场非常著名的毕业演讲上说的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觉得陆老师对这句话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您的看法是,大多数人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您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陆向谦教授:stay foolish字面意思是,保持愚蠢。而我理解这句话是:别人看着你 foolish ,但是你看你自己并不 foolish ,其实创新创业都有这么一个特点。Elon Musk从 2003 年就开始做电动车,当时好多人可能都笑话他foolish,到现在已经快 20 年过去了,Tesla已经是一个全球很伟大的公司,股价大概涨幅有20 倍。
我给大家分享一首诗:“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罕见的那条路,这使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人生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你要敢于走自己的路,你要stay foolish,走非常规路。我现在快已经快 70 岁了,回想我这一辈子,人生最精彩的时刻都是敢于走出自己的路,这条路才是康庄大路呢。
就像 Kelly 现在裸辞了百万美金年薪的工作,这实际上看上去很foolish,我估计她父母、朋友、男朋友都会觉得这样做很 foolish。但 Kelly 的内心有一团火,敢于选择这条很少人走的路,敢于走火入魔地坚持自己,在外人看来是错的,自己却认为是对的。
再说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当时很多人去印度都是往东方航行,而哥伦布坚持要往西航行以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觉得这个方向去东方的距离更近一点,最终他发现了后来的“美洲大陆”,他误认为这西航所达之处是印度,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到印度的新航线,但是美洲大陆的发现实在是伟大得多。
哥伦布敢于 stay foolish,走非常规的路。但是非常规路,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向。像一些创业公司最开始做的业务,不一定是最后做成的业务。
Kelly:那怎么保证非常规路的方向是对的呢?
陆向谦教授:没有保证的。有时候我们走的非常规路的方向是错的,但是我们要敢于走非常规的路,一旦你对了,你就特别对。
就像哥伦布走错了方向,但他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是小木船,和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相比,差得很多,船上的人数也比不上郑和的,但是郑和只敢沿着海岸线走下去,下西洋了几次,他都不敢走非常归路,要不然他估计是会发现美洲大陆的。
再举个例子,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读小学,有很强的求知欲,就一直坚持学习。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没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接考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是系里的第一名。大家不学习,我一直坚持学习,大家不学英语,我一直坚持学英语,后来我就拿到奖学金出国了。
这一路走来,我一直都在追求自己内心的那团火,走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路。
Kelly:很多同学并不知道自己的那团火在哪儿,您对这样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陆向谦教授:我觉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是可能被你压抑了。Steve Jobs曾经说过,“follow your heart”,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幸福,不是吗?
Steve Jobs每天早上都会看着镜子问自己一遍,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去做今天打算做的事?他也说过,“we are already naked”,人生太短暂了,你已经一无所有,为什么我们不顺心而为呢?最让我们不后悔的事,就是有勇气去追求你的梦想。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说说。中国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大概 20%,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 0.2%,大概是中国人口的 1%。犹太人和中国人都同样聪明、努力,但为什么华尔街很多伟大的公司都是犹太人创立的?
我们来说说中国人和犹太人在教育孩子上的不同。中国人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从学校回来,特别高兴地说,我考试得了90 分,中国的家长不太高兴,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能考95,你再加倍努力吧!”
于是孩子又去好好学习,考了95分。中国的家长还不高兴,又说:“你为什么不能再加倍努力考97分?你要能考上97,没准你就能考前几名,说不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了,你要是再努力考99分,你保证能进清华北大。”
而犹太人会对自己孩子说:“你问问题了吗?你挑战老师的观点了吗?”
非常规路跟正道是相对的,他俩是反义词,经管学院的领导们听到我说这些时,他们经常说,“我们都要让大家走正道,你怎么让大家走歪道,走非常规的路?”我说:“如果天下为公,怎么能自我实现呢?”
我的一个教育理论叫非常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的 follow your heart ,而实现是一个执行的过程,是个修身的过程。
现在有一个词叫内卷,内卷容易引起恶性竞争,高考其实就是一个内卷恶性竞争的过程,中国的家长期望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让孩子考上 95 分后,再追求考 99 分,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结果最后没考上,孩子的自信心被抹杀了。
其实 99 分有什么用?95 分就差不多了,美国的教育理念是,考上 95 分后,我就不那么在意分数了,不存在那么多的内卷恶性竞争。
Kelly:陆老师您是在清华经管学院教创新创业的课程,您教的学生是成功走过了千军万马独木桥的精英学生,您有没有在这些精英学生中看到有走非常规道路的人呢?
陆向谦教授:这问题问得特别好。当时我回国去我的母校清华任教时,很多走常规路高考考上清华的人,听到我的课程不需要考试,就不怎么来听课了,所以普通的清华学生并不是我最好的学生,我最好的几个学生是保送到清华的。
其中我有个学生叫张贺(拼音),他是竞赛得了美国的奖学金保送到清华的,他很喜欢我的课程,也能跟得上。他的梦想是加入国外的名企,他很早期就加入了 Facebook ,后来又加入了 Tesla ,他现在是比较成功的。
我看有三本的学生来清华听我的课程,后来我又去了一个三本学校上课,但是发现三本的学生又跟不上我的课程进度,而经过高考进入清华的很多学生又不是我最好的学生,于是后来就把课开在了网上。
这么多年我摸索总结了实验室的一个教学方法是:学理论不如学案例,学案例不如做案例,做案例不如玩案例,一人玩不如几人玩,几人玩不如:聚天下英才/名师组团玩。
我的实验室教学是一对一的,每学期最多收 10 个学生。我的课不算是课程,应该叫实验室,一般名校的实验室是培养科学家的。
科学天生是要创新的,并不是只是听一个大教授讲一堂课,而是在实验室里整天摸爬滚打,做案例,玩案例,几个人一起玩,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着去证明所学的理论。在21世纪这个创新的时代,这是最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
Kelly:做案例是指您的学生想要创业做公司,把这个公司从想法到实现的过程做成一个案例吗?
陆向谦教授:对,这就像是在研究生阶段,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想研究的课题对应的教授,跟着教授一块研究、实践,再慢慢自己独立出来自己做项目。如果你想做互联网电子商务,你要先加入一个正在崛起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在公司里磨练一段时间后,慢慢有了自己的idea,再出来创业自己单干。
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大众疾呼创业,但是最近十年,我认为打工不如创业(指的是拿投资者钱创业),否则如果你要是拿自己的钱创业,你还不如加入一个正在崛起的创新创业企业。
Kelly:为什么陆老师认为最近十年只适用于拿投资人的钱去创业?
陆向谦教授:简单一句话就是创业的成功率越来越低了。现在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了,导致竞争越来越大了。
咱们拿数据说话,发明“独角兽”这个词的 VC 论证过,在硅谷创业做成独角兽的成功率低于千分之一,在中国肯定是低于万分之一,甭管多细分的市场,或者多大的市场。
这几年号召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任何一个项目都有成千上万人在做,大学生成立了很多公司,基本上 100% 死掉,他们增加了分母,在这之前大概是万分之一,现在变成了十万分之一。
所以,我提出,最近十年你先别急着创业,我鼓励你创业,不是说你不能追求你心里那团火,你如果想创业,你先看看这个行业,你最佩服谁?你加入进去别人的公司先摸爬滚打,先修身,再出来创业。
我这里有一份最成功的企业名单,这个名单中对公司成功的一个衡量标准是,创新创业的价值创造超过 $10+ billion within 10 years。符合这个标准的,本世纪 30 年以来,总共不到 100 家;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大概有 10 家;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大概 20 家,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大概有六七十家。
什么是价值创造呢?以 Pinterest 这家公司为例,2009 年成立,2012年融了快十亿美金,估值增长变成了一家独角兽公司, 后来又融资了三轮,15年的时候大概值 120 亿美金,减去融资总共大概10亿美金,十年内的价值创造是 110 亿美金,发展速度已经是相当快了。十年之内能创造 100 亿美金 的,我把它都列在名单内了,总共有 100 家。
这个名单中最成功的公司是字节跳动,这家公司的价值创造超过了上千亿。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 32 岁左右,就已经参加了好几个创业公司,他参加了我的另一个嘉宾的公司叫“酷讯”,跟着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后来自己又创业,后来又凭着本事加入到微软,没待半年又出来了。后来,他说要再创业,投资人说,“我知道你有本事,我不管你创什么,我投了”。
为什么呢?因为陈华找 VC 谈的时候(2006年~2008年,张一鸣曾以程序员及技术总监身份,效力过一家叫做酷讯的旅游搜索网站,而酷讯创始人正是陈华),了解到张一鸣是个不错的人。 Zoom 是中国人 Eric Yuan 创办的,他也是在中国摸爬滚打,在WebEx、思科(Cisco Systems)摸爬滚打,然后再出来创业。
这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说,学理论不如学案例,你可以看看这些案例。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出来的,少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但是在国外教育体系下有创业成功的。
比如 DoorDash,是大学生在校生创业的项目。三个斯坦福同学,而且都是华裔。有一个华裔是从中国香港来的,他从小就跟他爸爸一起研究创业项目,在 16 岁的时候就已经写了一本书,叫做“1 million”,讲的是所有互联网公司产品的案例,在 amazon 上是畅销书。
DoorDash这家公司是他的第十个项目,这算个特例,中国是出不了这样的项目的。
再以扎克伯格为例,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项目是他第十个项目。他 16 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名了,做了一个项目得了奖,微软说,“你可以到我们公司来,接着做这个项目,我给你七位数的年薪。”他没有去微软,他去了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做到的第三个项目就是 Facebook。
我的观点是,你可以追随你内心的那团火 ,但是建议你早点玩,你从大学,甚至从中学开始玩更好。
我女儿是在斯坦福期间就加入了 Pinterest,Pinterest 表示,“你不用面试了,你看你已经在应用商店里做了个 app,你明天就来上班,我们太缺人了”。
我儿子在中学的时候,就跟着在实验室做项目,19岁读大一的时候介绍到了 Uber ,Uber 说,“你千万别辍学,你可以拿全职工资,你把事做了就行,你手挺快的”,当时 Uber 正在快速增长,特别缺人手,所以马上就转成全职了。
有一本书叫《一万小时定律》,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理论,你要想在一个领域真正变成专业人士,你需要在这个领域做够一万小时。所以你刚毕业别急着创业,因为你还没玩一万小时。你可以在一个硅谷的公司上班期间,业余时间跟朋友做一个创业项目,什么时候做成了,再跳出来。
用硅谷的话说,就是 Entrepreneurship is a lifestyle(“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你也不用随时准备走你的非常规路,你加入一个硅谷公司也不等于没有走非常规路,当你做的项目没有投资者愿意投的时候,你别跳出来。
Kelly:直播间有孩子家长问,孩子如何能加入您的实验室?
陆向谦教授:我们的实验室里非常欢迎小朋友。小孩子可能没法做非技术性质的、比如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但是技术上他们挺强的,学东西特快。我们实验室有个小朋友俊杰才 10 岁,来自贵州省,他是我们的程序员,做前端的。
我其实是用教我孩子的方法来教像俊杰这样的孩子。俊杰是他舅舅领进来的,他舅舅是杨仕明,他是我们项目的产品经理。
我们实验室招小朋友的标准是,必须大人在实验室得了A,你才能带着孩子进来。要从家长开始教,如果家长学不会,我是不能教您的孩子。
我们是双师制,我和你一块做老师,这有点像培养奥林匹克运动员似的,奥林匹克得教练也得一对一地教。这是一个琢玉的过程,每一块璞玉是不一样的。
扎克伯格怎么成功的?他父亲先是他的编程启蒙老师,等他父亲跟不上他的时候,又找了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辅导他。
孩子成功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家长,在我们实验室,家长和我一起合作,我们才有可能把“百年树人”压缩成“十年树人”。家长一定要跟得上。
如果你已经达到 Kelly 老师的水平,那你也能带着孩子一块进我们的实验室,我为什么说达到 Kelly 老师水平?因为 Kelly 加入过 Airbnb, 是我这个名单上的一个公司。Kelly 刚辞职的那家公司其实差一点进入我的名单,也是可以的,接近这名单就行。
Kelly:据我所知王兴应该是没有在企业打工过,应该是一直连续创业,创业 9 次,第 10 次的时候做出了美团这样成功的公司,有点符合陆老师总结的规律。
陆向谦教授:王兴是我的嘉宾。他到我的课上来过两次,他大概做了 100 个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做得还不错,其中一个是校内,做完校内以后,到我这来聊了聊,后来把美团变成独角兽,又回到我这来聊一聊。
我们的方法就是一个公司发展成独角兽左右的时候,我们会请他来解剖他的案例。
Kelly:我听到陆老师经常用“佩服”这个词,这个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陆向谦教授: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创始团队了,我找创始人聊一聊他的愿景,基本上对这家公司就了解得差不多了。我如果不佩服你,你可能真的大概率会把公司做砸了。
我们另一个嘉宾沈鹏,他曾经是美团的早期员工,他想做水滴的时候,投资人就说,“我不管你做什么创业项目,我都投”。为什么?因为美团外卖是他做的,后来我们请沈鹏过来聊聊,后来把我们实验室的赵玉成介绍到水滴去了,沈鹏特别高兴,赵玉成用过当时的最新技术, 他已经在我们这里上手做过完整的项目。
Kelly:直播间有朋友提问:陆老师是建议应届生毕业之后就进入创业公司吗?还是先考虑进入大厂?也想听听Kelly老师的建议。要不我先抛砖引玉一下,陆老师可以来反驳我的观点。
刚毕业的时候,我先在 Google 工作过一段时间, Google 的工作对我的好处是,工作非常规律。作为一个数据分析人员,公司有很严格的 code review ,有别人检查我写的代码,我能从别人的反馈里学到东西。
但是后来我去了一家创业公司,个人的自由度非常大,也没有人来带我。公司当时只有 7 个人,不符合陆老师之前说的这种飞速崛起的独角兽公司。
于是我之前就觉得,创业公司不适合刚毕业的学生加入。我去的这家创业公司是过于早期、过于小。我觉得刚毕业的学生比较适合去大厂,比如像 Google Facebook 或者国内的 BAT ,先去训练一下工作方式比较好。
但是如果我当时知道有“独角兽”或“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这样的概念,我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论。因为如果当时我能够加入像 airbnb 这样的公司,那我觉得不比加入 Google、Facebook 这样公司差。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要看是什么阶段的创业公司,以及它是不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创业公司。陆老师,您怎么看呢?
陆向谦教授:我先问你一个问题,这七个人的公司现在死了吗?
Kelly:还没有死,但是也没有变成独角兽。
陆向谦: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既做成了独角兽,又在我的名单上(价值创造超过 $10+billion within 10 years),这个概率大概是1/10。
价值创造超过的 $10+billion会给到创始人、投资人和早期雇员原始股份,而一般原始股份大概有 10% ~20% 是在早期雇员的。
如果你是这样企业的前 100 号员工,100亿中的10亿是可以给到这些早期雇员的的,而其中前100名员工可以拿到5000亿。一名员工平均可以拿到五百万美金,交税大概是两百万美金,还有三百万美金,你在硅谷买一套房子,剩下的钱也够财务自由了,这是我定义的。
所以,你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大概待一两年,看看是否有可能成为独角兽,这样算下来,你30 岁以前起码能加入三四个这样的公司,直到你碰到一家可能是独角兽的公司,你好好干至少4年~7年(因为只有待够四年才能拿到全部股票),你就能财务自由了。其实人生很短暂,我希望同学们 30 岁以前就达到财务自由,这是个太伟大的时代了,是有这个可能的。 等财务自由了,你想创业的话再去创业。
以我女儿加入 Pinterest 为例,当时她加入时,公司有30多人,在公司是个 individual contributor ,后来等到上市,公司员工变成了2000 人。她后来离开了这家公司, 进入了现在很火的一家公司airtable,这家公司后来又融了四轮,成为了独角兽,估值有 120亿没见你。
加入这类公司风险会大一点,如果你不想要冒太大的风险,你可以加入更大一点的公司,加入Facebook 或 Amazon。大公司的唯一缺点就是发展空间、自由度受限,就是一个萝卜顶坑的,确实不如创业公司。
还有一个风险小一点的选择是你可以加入一家大公司的正在崛起的团队中,你就像是赶上了指数增长曲线中正在爆发的那段曲线,一些成功人士都是在这样的公司发展起来的。
Kelly:我觉得如果五年前听到陆老师讲到这些就好了,大多数人在找工作的时候,看的都是这个公司的牌子怎么样,公司规模是不是大,很少看这家公司是不是10 倍的发展潜力,也很少人会去在意股份。
我当时加入七个人的创业公司时,就没有要股份,也没有人给我股份,这其实是有点傻的。如果没有股份的话,即使是能够学到东西,但是你可能在财务上不会得到指数级的回报。
您的孩子包括儿子女儿,都是非常成功的创业公司早期员工,但是他们现在也并没有打算自己出来创业,请问他们是不打算自己出来创业,还是总有一天会出来创业呢?
陆向谦教授:为什么非要创业?
Kelly:可能有的人觉得能够过上好日子就足够了,但是有的人觉得光给别人打工还不够,希望能够创建起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而不是别人公司的一份子,我觉得我这辈子应该去创业。
陆向谦教授:我认为 Entrepreneurship is a lifestyle,但是不是非要从头开始创业。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CEO,你最想雇的是什么人?你想雇的是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能想尽办法把事做成的员工。
再以我们老祖宗的思维方式来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财务自由)、创业、平天下。
我建议你先做到诚意、正心,你想好了你想做什么方向,比如说你想做互联网医疗,你先加入一家互联网医疗的独角兽公司,跟这家公司一块摸爬滚打去修身。
我觉得如果你在公司发展得比较好,在他的早期团队里拿到了股份,你也算是在创业;如果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你有自己想做的项目了,等这个项目开始有市场需求了,也有投资者愿意投你了,你再单独出来创业比较好。
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修身的过程。等达到财务自由以后,你也可以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也没准你想做公益也说不定。比如我现在做的教育实验时,是能帮更多同学成功的。
其实这就是我所说的创业,你也不是非要做成独角兽企业。follow your heart, entrepreneurship is a lifestyle,像我的实验室大概是做不大的,但是这是我想做的,这也是创业,不是吗?
Kelly:确实是的,像我现在做视频号直播、公众号内容、社群,也算是我的一个创业项目,当然不太可能成为独角兽。但是我觉得这是我能够给最多人带来积极影响的最好的方式,跟陆老师想的是一样的。
陆向谦教授:你做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不小心也能做大了。
扎克伯格最开始在大学宿舍里,创建的一个叫做“Facemash”的网站(这个网站被认为是Facebook的前身),它唯一的功能就是评选美女,也没想到后来那么成功,能影响美国大选结果。
李子柒的公司也能算是独角兽了,在YouTube 上的流量比央视的还多呢 。
很多大公司其实都是玩出来的。在我的名单中,世界上估值最大的公司 Apple 是最开始 Steve Jobs 做了一个自己的电路板。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用一些组件装好了第一台电脑。
还有估值前5名的公司,沙特阿美、Microsoft、Google、Amazon的创始人都是这样玩着项目做成了这些公司。
Kelly:您刚刚说的这些独角兽大部分都是美国的公司,现在国内融资的环境,这样的机会会少一些,您对国内的朋友有什么不一样的建议吗?
陆向谦教授:本世纪其实机会至少有大概超过 50% 是在美国,但是中国至少也有1/4。最近的 10 年期间,我的名单上还是有不少中国公司的,最成功的公司是字节跳动,次成功的公司大概是拼多多了。
2021年新增的独角兽公司大概有 511 家,这个数量是以往20 年加在一起的数量,这是个爆炸性增长。本世纪,中国的独角兽占到所有独角兽企业数量的 20% 左右,但是去年突然降到7.6%,上半年是10.9%,下半年是4.6%。
拼多多都跌掉 80% 的市值,字节跳动也是跌得挺多的,现在中国有点像当时硅谷 2000 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国的这种投资环境确实不好。
但是你要是有实力特别牛,在中国,你也可以给硅谷正在崛起的公司打工的,这种生活方式叫“nomads”,游牧民族。我的两个孩子,疫情期间已经整整两年没去办公室上过一天班了,在家就可以办公 。
Kelly: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比较容易,因为这个人才更稀缺一些,我知道一些程序员朋友能够直接找跨洋的工作,对于其他的岗位来说可能要难一些。
数据科学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会比程序员要难很多。你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在美国读书的,想要直接找到美国公司的数据分析的工作,就挺难的,当然 airbnb 是个特例,因为他是有北京分公司的,你是可以在国内找到分公司去工作的。
陆向谦教授:“天时,地利,人和”,地利方面,近30年以来,发展机会最开始基本上以美国硅谷为主,后来一半机会在中国,一半机会在美国硅谷,再发展成中国、美国硅谷、分布欧洲南美等很多国家。
Kelly:对于正在求职的朋友来说,该怎么选正在崛起的创业公司?除了估值,您还有什么其他的秘籍吗?
陆向谦教授:还用案例来说吧,学理论不如学案例。当时我女儿准备找全职工作的时候,我的方法是,首先请投资人帮我把独角兽过滤出来,2012 年全世界总共才 19 家独角兽,15家在美国,那我就研究这 15 个公司就完了,剩下4家在中国,当时我从这15家公司中我挑选了3家公司进入了应聘名单。
第一个是 Pinterest, 第二个是 Square ,第三个是 Airbnb,在2012年,Pinterest 是有三十几个人,刚融了一轮;加入 Airbnb 最好的时间是 2011 年,2012年再加入的话,已经稍微晚一点了,当时公司已经有几百人了;Square 加入最好的时间是 2011 年,2012年也稍微有点晚了,都已经有180人了。
现在这三家公司都发展得很好, airbnb大家都知道很厉害,Square 可能有100 个 billion 左右,Pinterest 现在才 20 个 billion。
我当时给我女儿的建议是:申请这三家。我女儿当时正好在斯坦福期末考试期间,先申请的是Pinterest,被录用了,第二天就去了,没再申请其他两家。
研究中国的公司,我们是将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邀请过来,解剖这类公司的案例,这是我们的分析方法。
Kelly:听陆老师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我当年选 Airbnb 也属于歪打正着,我根本就没有考虑估值方面的因素,我当时单纯是因为认同这家公司的使命,他们的产品很有意思,我就特别想加入这家公司。
但是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些信息的话,可能会有更多的公司进入我的视线,这样的话可以早一点实现财务方面的自由,也会早一点有选择权去做自己真正热爱做的事情。
陆向谦教授:Kelly 你现在也可以这样做呀,专注寻找独角兽的公司,或者融了一个亿美金的公司,成功率就挺高的。
Kelly:我是不打算再继续打工了。我觉得我现在攒的钱不能说财务自由,但至少够用了,可以让我瞎折腾一段时间,来帮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
我现在每个星期采访一位创始人,这也是很值得向陆老师学习,我发现跟创始人直播访谈聊天的过程可以很好地了解创始人的风格、公司的产品以及创始人是否值得我“佩服”。这样我就可以确定,我如果作为投资人,我愿不愿意投他的公司;我身边有朋友想要找工作,我愿不愿意介绍去他的公司。
陆向谦教授:是这样的,你让我推荐书给大家,其实我倒是觉得读书不如跟人聊聊天,在交流过程中,互动是有针对性的,这是最有效的一个交流方法。中国人有句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实际上从论语可以看出来,孔子教书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形式,另外,他教子路和颜回的方法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每个学期教的同学都不超过十个,每个同学都不一样,就像一块块璞玉,我们帮他琢玉,或许我们也能培养出下一个扎克伯格。
这么多年,我整天想着就是把同学们培养成这个时代的精英。这个时代不像我们那个时代,当时我从清华毕业后,很多公司想要招我过去,我根本不用写简历。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我有一次请了一个制药公司的老板去清华主楼后厅交流, 当时有一个 28岁清华的女同学说,她18 岁就进了清华,4年本科,6年硕博,她现在正在准备提交博士论文,发现社会不需要我们了,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这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它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但是我们已经走入了 21 世纪,我现在看这位学生是属于,“在追求卓越中走向平庸”。
在我的名单上只有一两个制造业,90% 以上都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所以职业发展机会在这些领域,21 世纪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我成立的实验室该怎么教这些人才?这是我整天在想的问题。
我觉得很多牛人并不是读书读出来的,是玩出来的。
包括美国也是类似的,我儿子当时在硅谷一个相当不错的学区读初中的时候,当时开始分班了,学校想把智商超过 130 的聪明的学生,组成一个快班,初中学高中的课,高中学大学的课,我当时就不让孩子去快班,我觉得能跟上就行了,孩子有时间还不如跟我一块玩案例,或让孩子在中国的一个很好的中学学好中文呢。
当时跟我儿子在一个班级的还有一个同学,他也很努力,学习特别好,但是只注重学习,后来他们俩都考到了伯克利,我儿子 19 岁就加入了Uber,而他的同学拿到了学位还找不到工作,他就回中学一对一教小孩游泳,挣一个挺低的工资。
我们现在来看下数据,2000年~2016年美国的学生贷款总额增长了 20 倍,因为学生毕业后找不着工作或做着工资比较低的工作,还不起学费贷款。
另外,美国劳工部也有公布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生物专业的供求关系差了 15 倍,这些生物专业的学生能成教授的机会特别低,其他学生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就去读博士后,一直读到头发都白了。
美国劳工部的各专业学生数量和岗位数量
Kelly:我给大家解释下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表,蓝色表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玫红色表示市场上的job openning职位的数量,前四行(每行分别是Life Sciences\Engineering\Physical Sciences\Mathematical Sciences)可以看到,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工作机会的数量,只有最后一行计算机科学行业显示,学生的数量小于市场上工作机会的需求数量。
那么,您觉得未来互联网行业还有发展空间吗?计算机科学行业的供求关系会不会有改变?
陆向谦教授: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在伯克利毕业,你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你可以有 12 万美金的年薪,但是学生物的,就算你找着工作了,也就挣四分之一的年薪。
你看公司的融资情况就可以看到,互联网行业发展空间在哪里,未来互联网行业并不会减速,而是加速了。现在中国人说,互联网走到了下半场,end of beginning ,我认为不是,互联网是beginning of end,也就是序幕刚刚结束,正题才刚刚开始。
另外还有一个行业,就是养老。
我父母都是快一百岁的人了,我母亲97岁,我父亲95岁了,我姐姐跟我父母都住在养老院里,就为了照顾我父母方便,给他们雇了40岁的护工,我父母出门时,这个护工不会打滴滴,护工就打电话给我姐姐,让我姐姐给她打滴滴。 那么,滴滴为什么就不能做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帮用户打滴滴呢?其实养老是一个有很多需求的领域。
Kelly:我一开始就挺好奇,为什么要说先财务自由再去创业呢?听陆老师一讲,我就明白了,这样做,你会有更多的选择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今天的分享对于我们未来的职业选择会有很大的影响。
陆向谦教授:这里我要澄清一下啊,我不是冲着财务自由去的,而是冲着创业去的,如果你真的一直follow 你的 heart ,你很大可能可以得到财务自由,关键是你 follow 你的 heart。
哈佛商学院曾经几十年跟踪调研过首要目的是挣钱的人和follow your heart 做事的人这两类人,发现那些 follow your heart 做事的人得到财务自由的反而更多,而一心想挣钱的人往往是扎堆、内卷,不容易得到财务自由。
接下来我再说下我们的教育方法,咱们中国老祖宗是这样说的,首先是“诚意,正心”,就是 Steve Jobs 所说的找到你内心那团火,你想一下到底想要什么?在做你想做事情的这条路上,是要以“修身“为本的,比如说你想做互联网医疗创业,你是一个软件开发,那你就加入一个互联网医疗的独角兽中,跟公司的人一块摸爬滚打,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小心就可以财务自由。
到了那个时候,你再考虑要不要创业,我说打工不如创业,指的是拿投资者的钱创业,如果你拿自己的钱创业,那还不如加入一个正在崛起的独角兽,在公司练习创业,这样的话,我保证你不会像我很多创业的同学那样灰头土脸的。如果得到财务自由后,再去创业,那活得多滋润。
我们老祖宗说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把治国、平天下,改成了创业、平天下。老祖宗也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如果按照我们设计的这个路走,虽然你这一辈子承担了一些风险,但是这是一条保证你成功的路。
所以Kelly你说“先得到财务自由再创业”,我不是这么想,我不是光冲着财务自由,而是一直冲着创业这个方向走,不过在这过程中你需要先修身加入一家独角兽公司。
因为现在创业成功率太低了,即便我们实验室的同学去创业,大概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只有1/30,所以,你还不如先走到 1/3 的位置,先达到财务自由。所以这块可能是误导了,好像我是冲着财务自由去,其实我是一直都是建议大家冲着心里的那团火去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莉彭(ID:kai-li-peng),对话嘉宾:陆向谦,本文编辑:惜真静雅、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