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研究(ID:china-youth-study),作者:王思霓(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原文标题:《中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亟须一批具有旺盛科研精力和高度创新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本文梳理了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的系统性思路。建议继续坚持党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探索与国家战略相适应的选拔与激励制度、完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符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创新平台与制度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已有研究表明,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生理黄金时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1][2][3]。
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4]。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亟须一批具有旺盛科研精力和高度创新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构建战略科技力量、解决当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的当务之急和重要抓手。
一、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价值
1.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把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带入到知识经济时代[5]。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同时快速进行,引发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优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核心技术突破的生力军,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发挥着关键作用。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顶层规划工作。美国推出《美国国家创新战略》(2015年)和《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30愿景》,为青年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英国政府于2000年就推出《卓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和创新政策》白皮书,构建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与机制;日本政府于2020年审议通过《强化研究能力和支持青年研究人员综合措施计划》,旨在吸引青年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面对新发展阶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的必然选择。
2.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过渡阶段,存在基础研究短板突出、产业基础能力不足、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这些问题实质反映的是我国缺少核心人才。
我国虽然人才队伍庞大,各类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创新型人才结构失衡,尤其缺乏战略性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在各种人才当中,青年科技人才又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研究生涯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是国家创新队伍中的生力军。当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6],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大引擎,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3.应对国际局势新变化的关键环节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产业分工从产品内分工向知识分工转变,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际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在新的生产方式下,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将有效控制关键核心技术,牢牢占据价值链高端,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对既有国际经济格局造成巨大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发达国家的美国对正在创新追赶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之争,美国想要通过“科技创新脱钩”,继续维护本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绝对优势,遏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制造强国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突显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为实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形成自主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
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
1.总体战略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为培养、选拔、引进、任用青年科技人才建立了总体思路和依据。毛泽东高度重视青年的科学教育工作,在1937年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时提出“这所学校要造就一大批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1956年开展“向科学进军”运动,不断激发青年广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作出“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的指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我党领导青年教育工作、人才工作、科技工作的重要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要“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青年培养的重要性,“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机制,提出“终身之计,莫如树人”[8],他还多次强调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培育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尤其发挥广大院士领路人的作用,“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9]。
2021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并引用“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这句古语强调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培养工作的重要性[10]。
2.政策措施
为落实着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战略方针,我国陆续出台大量政策,多角度提高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在研究经费分配上,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倾斜力度;在选拔与激励机制上,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在考核评价体系上,坚决破除“五唯”,突出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引导评价多元化与长效化,完善立德树人评价机制;在对外交流上,通过公派留学机制和合作研究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化能力(见表1)。
3.取得的成就
我国通过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攻关的中流砥柱。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不足45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平均年龄仅为35岁,长征五号科研团队、嫦娥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18][19]。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力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原创性成果产出方面,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积极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团队(平均年龄47.3岁)提出“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引领催化学科发展;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平均年龄44.3岁)率先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软模板合成介孔材料思想,推动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发展。
施一公率领的“85后”学生团队成功解析剪接体三维结构,为结构生物学领域剪接体相关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指导[20]。复旦大学封东来团队(平均年龄34岁)对于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的研究,引领高温超导材料领域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积极参与“病毒溯源研究”“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抗病毒应急药物研发”“疫苗及抗体研发”领域研究,为科学抗疫贡献青年力量[21]。
在原创技术与产品研制方面,青年科技人才致力于原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密切衔接。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平均年龄32岁)深入量子物理领域,在量子通信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中科院张辉团队研发制造出国产“夸父量子”高端芯片,实现了中国高端芯片自主研发。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创办的寒武纪科技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已成为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初创公司。
三、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在大国竞争中的作用越发凸显,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努力打造和培养一批具有研判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敢于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系统回顾我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实践,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政策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
一方面关于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的规划和布局缺乏前瞻性,相关政策一般都是零散分布于人才政策当中,目前还没有推出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划。另一方面,在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方面也缺乏长期稳定的平台和资金支持,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存在培养机制衔接不良、政策雷同等问题,政策体系缺乏整体布局。
我国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已经提高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但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以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为主,人才培养为辅,这会导致在研发项目中青年科技人才仅有“杰青”“优青”的帽子,并没有相对应的针对性参与和主导重大项目的机会。人才培养工作不能系统聚焦在青年科技人才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优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和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容易挫伤青年人的创新积极性,违背了培养的初衷。
2.培养体系的前瞻性领域布局不足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可以源源不断造就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但是在培养方式上缺乏前瞻规划和长期支撑,主要体现在前瞻性领域布局不足,未能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领域提前培养相关青年人才。
根据MacroPolo智库在2019年发布的数据,全球顶级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员有59%分布于美国,中国仅占11%。在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全球TOP25排名中,中国仅有清华大学(第9位)和北京大学(第18位)两所高校入围[22]。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最为引发关注的集成电路产业,根据中国《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版)》发布的数据,现有从业人员中硕士占比18%,博士占比仅为1%,高层次青年人才布局严重不足。
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中,中国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占比13%,博士毕业生仅为2%。反观科技强国美国,相继出台《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1年)、《美国国家创新战略》(2011年和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30愿景》等法案,为STEM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截止到2019年,美国STEM专业中硕士生和博士生占比分别为24%和5%。
3.评价体系滞后与创新性不足
人才评价标准同质化严重,缺乏对青年科技人员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单一评价体系带来的弊端,接连发文要求科技评价管理体系向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研单位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的指导,导致多元化评价体系流于表面。
现行人才评价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以论文数量、项目数量、经费总额等定量指标进行评价,没有形成创新性的综合评价体系。一般青年科技人才的入职合同中明确标出规定年限内需要达到的发表论文数和申请项目数。
《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17)》统计显示,93.7%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晋升要求。这种强调短期量化成果的考评制度,导致青年科技人才无法坐住“冷板凳”潜心专注研究,阻碍他们对新领域、新知识的探索,很难形成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4.科研环境与管理行政化
高度行政化打击了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很多青年科技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难以获得项目启动需要的科研资源[23]。科研项目经费大多来自政府部门,在2017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中,72.4%的科研人员认为项目经费报销程序复杂,71.7%的科研人员认为预算编制要求过细过严。
科研项目申报的过度行政化还表现在预算执行时不能自主调剂、经费审计流程复杂、项目限定人员费用比例太低、申报周期太长、基础研究不受重视、申报手续复杂等方面。过度行政化导致青年科技人员真正用来研究的时间大大缩水,无法静心开展研究[24][25]。
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基础。探索与国家战略相适应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与激励制度,完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符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创新平台与制度环境,是当下国家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谋划重点。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党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中,党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人才就是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6]。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到青年科技人才领域,一是确保党对青年人才发展的正确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帮助、造就一批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向新发展格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青年人才队伍。
二是党管人才主要体现为宏观统揽和战略规划,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目标,设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和路线,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良好环境。
三是党管人才体现为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青年科技人才具有思维高度活跃、创新意识强烈、受传统观念束缚少等特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不断探索改革人才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效能、鼓励人才创新、实现人才价值”[27]。
2.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总体性发展战略和规划,各类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零散分布,存在措施不明、政策重复、覆盖面不全等问题,需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规划工作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点在于激发和强化青年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世界顶级创新人才。因此,要遵循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针对不同阶段整体布局,培养、吸引、使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产出原始创新成果。
3.探索青年科技人才选拔与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是不断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建立与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稳定人才的体制机制,将利用与培养相结合,可以集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青年科技人才。
一是积极探索基于重大科研项目的“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的有效发现与选拔机制。瞄准基础研究、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等并设定清单目标[28],建立健全符合这些项目特点的人才选拔制度,打破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年龄等限制,让更多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参与并脱颖而出。
二是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实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拓宽青年科技人才的开放式培养渠道,塑造一大批具有活跃创新力的青年研究团队;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不同情况,采用导师制、同行合作研究制、派出工作制、青年人才进修班等多种形式强化培养,打造积极开放、平等交流的研究软环境。
4.完善多元评价制度,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全方位保障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机制改革,释放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破除不恰当的“帽子”限制。建立基于研究方向发展规律、科技发展客观规律、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分类分阶段激励标准,对具有不同类型特殊专长、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科研人员,打破学历、职称、资历的限制,让青年科技人才具有使命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二是建立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的评价制度,形成分学科、多维度、突出研究成果质量的评价体系,坚决落实“破五唯”行动。
三是延长评价周期,侧重考察科研潜力,摒弃与短期论文、项目、获奖过度挂钩的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回归科研初心,潜心从事科研难度高、投资周期长的项目,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十年磨一剑的“冷板凳”人才。四是注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产出效能的评价。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密切与产业界的联系,将科研项目与企业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形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将新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
5.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和载体,巩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阵地
研究表明,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已有研究表明,颠覆性技术更可能产生于拥有大学和高技能劳动力的区域[29]。优秀科研人员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研究平台和研究团队。
一要加大对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青年科研人员尤其是海外优秀人才,十分重视自身未来的发展平台,一般会选择研究水平和声誉位于世界前列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进一步发展。所以要坚持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前沿水平的研究平台,吸引青年科技人才。
二要针对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目标,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聚人才的作用,敢于给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加担子,在前沿性科研领域和“卡脖子”技术领域鼓励青年人才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三要加强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与国际前沿创新机构和团队合作,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合作创新项目,支持青年人才到国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和学术交流,力争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6.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营造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科研管理体系上,精简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结项全流程,采用一次报送制,让青年科技人才将有限的时间投入真正的研究过程中。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研究经费的支持范围和力度。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启动资金,为青年科技人才科研事业起步提供“第一桶金”。对于研究方向尚未明确、研究经验不足的研究生,设立早期项目,增加青年人才必要的实践积累。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升吉林省产业基础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研究”(项目编号:2019wt6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赵红州.关于科学家社会年龄问题的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4):29-44.
[2]刘俊婉.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创造的特征[J].科学学研究,2009,27(9):1289-1297.
[3]门伟莉,张志强.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规律研究—以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得主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3,31(8):1152-1159.
[4][10][26]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24).
[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2).
[6]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2(2).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7-04-13).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 [8][9]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6-07).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06-07/content_13630310.htm.
[12][16]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6-03-22).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6-05/07/content_38402090_2.htm.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EB/OL].(2018-07-03).http://www.gov.cn/zhengce/2018-07/03/content_5303251.htm.
[14]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18-07-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7/24/content_5308787.htm.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17]李强,王晓娇,段黎萍.国内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比较及相关启示[J].中国科技人才,2021(2):23-30.
[18][21]陈凯华,盛夏,李博强,等.加强青年科研队伍建设,加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兼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展经验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5):589-596.
[19]“嫦娥团队”平均年龄33岁[EB/OL].(2013-12-02).http://news.cntv.cn/2013/12/02/ARTI1385924929269330.shtml.
[20]翟礼淼,方虹.青年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J].科技导报,2019,37(9):66-71. [22]The Global Al Talent Tracker[EB/OL].http://macropolo.org/digital-projects/the-global-ai-talent-tracker/.
[23]柳卸林,丁雪辰,高雨辰.从创新生态系统看中国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强国[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3):3-15.
[24]周建中.关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导报,2019,37(12):97-101.
[25]陈劲,王璐瑶.新时代中国科教兴国战略论纲[J].改革,2019(6):32-40.
[27]刘海飞.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J].党的文献,2019(1):35-41.
[28]季冬晓.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N].光明日报,2020-11-16.
[29] Bloom N,Hassan T A,Kalyani A,et al. The Diffusion of Disruptive Technologie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2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研究(ID:china-youth-study),作者:王思霓(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