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01 12:36

这些无糖食品,劝你少吃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 (ID:DingXiangYiSheng),策划:Murphy,合作专家:高博文(食品研发工程师),审核专家:刘遂谦(北京和睦家医院临床营养师),原文标题:《无糖食品的一个副作用,都没人告诉过你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吃得挺正常,但就是无缘无故地拉肚子?除了肠易激之外,很多人都忽略了非常常见的可能:你可能代糖食物(特别是糖醇)吃多了。


代糖食物也就是这两年货架上的网红:“无糖”食品,保留了甜甜的口感,却拥有较低的热量,简直是嗜甜者的天堂。


而我们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这要从商场里的一颗无糖棒棒糖的故事说起……


一颗棒棒糖引发的马桶惨案


故事来自我们的策划阿发,一个 7 岁孩子的妈妈。上周末她们逛街的时候路过了一个糖果店,一颗无糖棒棒糖吸引住了女儿的目光。


作为丁香的一份子,阿发坚持践行要少吃糖的健康理念,她仔细查看了标签和配料表,确信这是一颗真的“无糖”棒棒糖。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配料表中的确没有偷偷加糖,异麦芽酮糖醇是一种常见的低热量的代糖,配料表也很简单,主料是代糖,加了乳酸、食用香精调味,柠檬红、赤藓红调色,没毛病。


而对于她女儿,一个 7 岁的孩子来说,剩下的那就是快乐了。


这颗糖的快乐维持了 2 个小时(实在太大了),当一家人还在戏谈这颗糖还可以吃多久的时候,意外就发生了:


“妈妈!我肚子疼!很疼!”

接下来就是连续 3 次的腹泻。


事实上,一开始非常着急的妈妈阿发并没有联想到是棒棒糖的问题,而以为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这大概是大部分人拉肚子时候能想到的。


意外的巧合是,在棒棒糖之前,孩子 3 个小时都没有吃过东西,而开始吃棒棒糖后,因为棒棒糖的快乐过于持久(实在太大颗了),任何食物也没能让孩子从这颗棒棒糖的快乐中出走。


也就是说这 5 个小时内,除了一颗 25 克的棒棒糖和一瓶水,孩子啥也没吃。


无糖棒棒糖,真的会让人拉肚子吗?


从理论上来讲,答案是肯定的:会!真的会。


经历了女儿拉肚子的阿发,紧张地问了个消化科专家。通过详细地描述,专家给到的判断是:造成这次“马桶惨案”的主角,很可能是配料表中的异麦芽酮糖醇。


异麦芽酮糖醇属于代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家族:糖醇类,也是一种甜味剂。


常见的还有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乳糖醇等等。


这些成分可以在很多“无糖”食品,比如饼干、果冻、酸奶、调味奶、糖果、糕点,这些日常的甜味小零食里找到。


我们简单理解,这类代糖并不是真正的糖,而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它在身体里被代谢的方式和糖是截然不同的。


这带来一个好处是不被完全吸收,热量更低,划重点:糖醇依然是有热量的,写着 0 糖不代表没热量。


比如异麦芽酮糖醇的热量就只有蔗糖的一半,而更常见的某饮料中添加的赤藓糖醇则更低,每 1 克甚至不到 1 千卡。


而坏处则是可能成为窜稀的元凶。糖醇因为不能被完全吸收,滞留在肠道中。而它们的存在会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让堆积在结肠里的粑粑水分增加。


除了吸水以外,肠道中的微生物也闲不住,糖醇是它们喜欢的食物。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得肠内产气增加,而微生物的过度活跃也有可能引起肠道的一些反应——简单说,就是会让你腹胀、甚至不断放屁。


于是,在水分和气体的双重作用下,轻则腹胀、腹痛,重则被迫化身喷射战士、窜稀了。


不过,可能有人会说,自己也吃过,好像没发生这样的问题呀?


其实这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关。


一方面,每个人对于糖醇的耐受量不同,更重要的是,能用作代糖的糖醇就有好几种,而每个人敏感的糖醇类型可能还不一样。


是否会化身喷射战士、什么时候化身喷射战士、吃多少会化身喷射战士,那就要靠自己亲身测验才知道了。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有些人喝牛奶就会拉肚子,而有些人不会,有些人喝半杯就会拉肚子,而有些人要喝一杯才会拉肚子,乳糖不耐受和糖醇不耐受其实是一个道理。


过往只是用糖醇的产品少,但随着“无糖”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更多人可能会在无意中挖掘到自己的糖醇耐受度。


比如阿发的女儿就发誓,再也不想吃那么大的棒棒糖了。


所有无糖食品,都会让人拉肚子吗?


可能有人会担心,那还能放心吃“无糖”食品吗?要冒着随时随地变身喷射战士的风险,还是让人有点后怕的。


先上结论:整体都是安全的,但要注意控制量!


首先,目前引起腹泻的代糖主要是糖醇类。


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乳糖醇,都带有“糖醇”结尾字样。


我们常见的添加在饮料中的代糖,以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为主,这些代糖通常并不太容易引起腹泻,而用于饮料的赤藓糖醇则因为耐受度相对较高,也相对安全。



其次,糖醇带来的腹泻属于“一过性腹泻”,也就是拉完就没事了,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欧盟 EFSA 曾经由于担心腹泻风险,没有批准赤藓糖醇用于饮料,但 2016 年也放开了。到目前为止,对人体来说还是安全的。


引发这种腹泻反应的主要原因,还是一次性摄入量过大造成的。多少算量大呢?我们拿国内糖果标准里的安全性量来做个参考:



甘露醇、乳糖醇都是相对耐受度较低的,单次摄入 5 克就可能引起腹泻,比如在酸奶里见到它,可能就要小心了。


备注:一颗棒棒糖把糖醇类占全了


另外,儿童的耐受度也可能相对低, 60 公斤成年人的麦芽糖醇每天超过 48 克才会腹泻,而儿童 15 克就可能引起腹泻。


常见的 1 颗棒棒糖是 10 克 ,一天吃上两颗就妥妥过量了!即使不拉肚子,这类糖醇大量摄入也会导致腹胀,引起身体的不适。


像我们前面讲的亲身经历,就很有可能是个典型的耐受度本身较低的案例,加上短时间内大量摄入(25 克),并且同时喝下太多水,让腹泻来得又快又猛。


目前国际上对于糖醇的限制并没有非常严格,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给出的建议是查看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以监控自己每日所摄入的糖醇总量。


一些国家要求厂商在产品上必须标识“可能引起腹泻”的限制量提醒,不过国内目前并没有相关要求。


备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标注要求


重点警惕这些“高甜食物”


要怎么预防自己不小心变身喷射战士呢?


  • 注意辨别糖醇含量高的食品;


  • 当拉肚子出现时,回顾一下自己对哪种糖醇敏感,以及耐受量是多少。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不会因为一瓶无糖饮料就达到敏感值,但有些食品真的是隐藏的“代糖大户”。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类食物。


一种像糖果、巧克力、巧克力奶这种本身含有大量“糖”的预包装食物,全部替换为糖醇的话,这个量就很大了。


另一种则是糕点、月饼、奶茶等这类定制化的产品。往往为了口感和甜度,一些卖家轻松就能加入 20~30 克代糖,非常容易超过耐受度。


识别的方法是当看到“无糖”或“0 糖”两个字时,记得翻到背面看看配料表,如果带“糖醇”字样的出现在前两位就要小心了。


我们在一些平台上就看到过关于无糖巧克力奶这样的吐槽:


备注:那啥,拉肚子可能真不是临期的锅


去年中秋节也曾发生过,月饼中使用的代糖量过大造成不少人食用后产生腹泻的事故。


在给老人、儿童购买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并且要记得提醒少量食用为好。


还是那句话,可以吃,但注意量。


最后是来自阿发作为亲历者的建议(她强烈要求加上)


请厂商在包装上写清楚大部分人耐受度的警示,随时随地变身喷射战士的日常,可不是人人都想拥有的。


另外,无糖糖果,别做那么大颗。


参考文献:

[1]Oku T, Nakamura S. Threshold for transitory diarrhea induced by ingestion of xylitol and lactitol in young male and female adults[J].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 2007, 53(1): 13-20.

[2]Oku T, Okazaki M. Laxative threshold of sugar alcohol erythritol in human subjects[J]. Nutrition Research, 1996, 16(4): 577-589.

[3]Thabuis C, Cazaubiel M, Pichelin M, et al. Short-term digestive tolerance of chocolate formulated with maltitol in childr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2010, 61(7): 728-73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 (ID:DingXiangYiSheng),策划:Murphy,合作专家:高博文,本文审核专家:刘遂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