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08 10:53
巴菲特为什么能笃定一辈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学园 (ID:hundun-university),作者:刘宇(混沌学园创新领教营四期学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提到“股神”巴菲特,大家一定会想起他那句名言:“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他为什么能如此与众不同,还总是保持正确?他对价值投资的胆识和魄力究竟来自哪里?他又是如何缔造出强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本文用混沌学园“一思维”模型来分析,不仅有对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本质逻辑,击穿点和迭代反馈的相关分析,深度且成体系,还有对其人生信念,工作动力,财富观念的总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90多岁的炽热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作者曾在2015年在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向巴菲特提问:“已经管理了那么多年的伯克希尔,为什么还这么笃定、有激情?”


大家猜一猜巴菲特是怎么回答的?


一、伯克希尔·哈撒韦是谁?


先来看看这家美国上市公司的简要情况:


2022年4月6日这家公司股价是517002美元,是历史上股价最高的股票,总市值7616亿美元。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伯克希尔·哈撒韦排名第11位。


如果1965年投资1万美元购买伯克希尔(BRK)股票,那么在2021年你将拥有3.64亿美元。从1965年到2021年,56年来年化复利20.1%,远超标普500的10.5%的表现。


伯克希尔·哈撒韦管理的总资产约1万亿美元,其中1500亿是现金或债券等流动性资产,3500亿是持仓股票,5000亿是股权投资,控制着美国的运输、能源和通讯等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很多现金流非常充裕的传统企业。



猜猜管理这么多资产的公司总部有多少人?


25人!


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


巴老爷子,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处女座,11岁第一次投资股票,19岁师从价值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27岁创业开办了自己的有限合伙投资公司。


据福布斯排行榜数据,2022年,92岁的他个人财富为996亿美元,居全球第6位。然而,他已将自己近90%的财富捐给了社会。


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是什么?


伯克希尔的“一”是什么,其价值主张与其它的投资公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彼得·林奇、索罗斯、费雪、达里欧等投资大师中,大众独宠巴菲特一人,尊称其为“股神”?


1. 巴菲特解散合伙投资公司


从格雷厄姆的公司回到奥马哈后,巴菲特于1957年开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从10.5万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开始。巴菲特告诉他的合伙人,他希望每年战胜道琼斯指数10个百分点。


结果是1957~1961年,道指上升75%,合伙企业上升251%,到1966年共10年里,道指上升123%,合伙企业上升1156%,巴菲特大大超出了他的目标,实际成绩是年化35%的收益。


而在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合伙投资企业。



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好的业绩,应该大力募资才对,为什么要解散合伙投资企业呢?


巴菲特说:“我知道在一个我认为自己不能做得很好,或者我不得不去做好的环境里,我是不想去管理其他人的钱的。”


1969年的确是一个疯狂的市场,而巴菲特并不愿意改变他内心中的投资法则。


在解散合伙投资企业后,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看似投资“失败”的纺织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上。


2. 伯克希尔与普通的基金公司有什么区别?


伯克希尔本质上是一家资本控股公司,管理的是自己的钱,而普通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大部分是投资人的钱。


这使得伯克希尔对于资金的看法与普通基金公司有本质的不同——伯克希尔把自己的资金,看作是资本。



根据《西方经济学基础》,“资本是生产资料的一部分,是企业为购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产的资产来源,它是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侧。资本的本质是获得利润。”


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如果不考虑资本的成本的话:长期资本价值=资本投资(1+资本回报率)×时间。


伯克希尔在管理自己的资本的时候,相比其它的资产管理公司,没有资金赎回风险,而且可以永续经营,公司赚的是资本循环增值的价值。


而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可能会由于市场的波动,投资者赎回,或者基金到期,无法长期经营管理。


对于两种模式,资本市场也会给出不同的市值,贝莱德管理近10万亿美元规模的资产,市值为1123亿,而伯克希尔管理1万亿美元的资产,市值为7616亿美元。


所以,基金公司属于资产管理公司,核心是短期的投资价值;而伯克希尔是资本控股公司,追求长期资本价值。



作为大股东的巴菲特,更应该称他为资本家,而不是仅仅是投资专家。


三、伯克希尔·哈撒韦击穿了什么?


伯克希尔在资本管理领域击穿了什么,使得它能够如此不同?


既然是资本管理,我们回到马克思的《资本论》,看看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的本质特征之一是资本的运动性。资本之所以能够增值,能带来剩余价值,关键是它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中,不断地从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再由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资本这种不间断的运动是资本取得价值的增值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一旦停止运动,资本就不能增值。”


让资本增值最重要的事情是提升资本运动效率,资本运动效率越高,资本增值越快。


马克思也提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为前提,即借助于利润率,才把已转化为成本价格超过额的剩余价值,进一步转化为预付总资本在一定周转期间内超过它自身价值的余额。总之,剩余价值是内在的本质或实体,而利润则是外在的现象或形式。”


那么根据马克思的理论,高净利润率的公司一定就是好公司吗?


巴菲特曾说过:“投资有三件最重要的事,第一是保住本金,第二是保住本金,第三是时刻牢记前两条。”


再来看看巴菲特的第一个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怎么说——“投资是经过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



并且他提到了“安全边际”这个重要的词:“人们愿意为股票付出任何价格,根本不考虑进行数量分析,市场乐观标出的任何价格好像都是物有所值的。在这疯狂之巅,投资与投机的界限模糊了。要以安全边际的方法去挑选股票。”


再根据一个简单的数学等式:安全边际=企业价值-企业价格,可知企业价格可以在市场上找到,那么如何正确地评估企业价值就成为重中之重。


这时得到了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价值投资,是对企业的真实价值进行有效评估。




巴菲特对企业进行估值并进行投资有12条原则。



  • 企业三原则的核心是,让企业价值判断变得简单,不熟不投,他说:“我不会挑战高难度的动作,就像运动会跨栏,有1英尺的杆,我绝不会选择7英尺。”


  • 管理三原则的核心是,巴菲特希望能够找到和他一样的管理者,能够有效配置公司资本,真正为股东的利益负责。


  • 财务四原则的核心是,如何找到正确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指标和指标组,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而且找到高利润率的企业。


  • 市场二原则的核心是,用未来现金流的折算,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再根据安全边际,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进行购买。


我去查询了几家巴菲特持有多年的企业,如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盖可保险、大都会等企业,即便不是12条原则全部应用,但大部分是符合的。


所以,在第二个问题“伯克希尔击穿了什么”中,答案是有安全边际的企业价值。



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迭代反馈是什么?


作为多元控股型企业,伯克希尔管理近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非上市部分,绝大部分企业为全资拥有或可合并报表,而上市部分,持股比例也多为相对大股东或有董事会席位。


伯克希尔的各个子公司产生大量现金流,提供给奥马哈总部。这些现金来源于巨大保险业务的浮存金,及全资拥有的非金融子公司的运营盈利。


伯克希尔将这些现金作为资本要素进行再投资,投资于那些能产生更多现金的机会。


每个子公司都有富有才华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工作,这样巴菲特可以集中100%的精力,专注于资本高效配置。



1. 巴菲特如何做好资本高效配置?


John Whitmore有这样一个效能公式:p=P-i,这里第一个p是performance,效能的意思,第二个P是Potential,潜力的意思,i是interference,干扰的意思。


人的潜能大多数是一样的,但干扰值区别很大。我们的效能低,不是因为潜能低,而是因为干扰太大了。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降低干扰的呢?


2. 奥马哈的极简生活


首先巴菲特既不住在东部的纽约,也不住在西部的洛杉矶,而是中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的办公室是用了60年的办公楼,只租了半层;住的房子是60年前用5万美元买的房子。每天安静地在办公室里看年报打电话,成了巴菲特一生的习惯。


3. 减少决策次数的集中性投资


以马柯维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及夏普的资本定价模型为基础,大多数资产管理人会把波动性看作资本市场的最大风险,所以分散、非相关性是控制风险最重要的思路。举个例子,挖水池是选择1千米宽的切口,打1米深。


而巴菲特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企业内在价值的丧失,如果价值没有了,安全边际就没有了,股票就应该卖出。选择优秀的价值企业,能透彻分析的企业个数一定不多。所以,巴菲特挖水池是选择1米宽的切口 ,打1千米深。



巴菲特在集中与分散中,选择了不可思议的集中性持股,减少决策的次数,减少犯错的次数。巴菲特的交易是为了不交易,找到好企业而一直持有,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


4. 数学概率论作为基础


谈及决策,巴菲特说:“我们所要做的全部就是,将盈利概率乘上可能盈利的数量,减去亏损的概率乘上可能亏损的数量。”


1654年,布莱斯·帕斯卡和皮埃尔·德·费马相互之间的一些信件往来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费马用的是代数方法,帕斯卡用的是几何方法。帕斯卡和费马的工作标志着决策理论的开始,决策理论就是当你不确定将要发生什么时,决定做什么的过程。


而拜尔分析法提供了一个数学程序,根据新获得的信息,调整我们原有的预期,以改变相应的机率。大学里使用拜尔分析法帮助学生学习决策,在课堂上,被称为决策树理论。芒格说:“在哈佛商学院,第一年所学的全部,综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决策树理论。


香农在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中创造性地采用概率论的方法来研究通信中的问题。在香农信息理论的基础上,数学家凯利建立了优化公式。


1956年,凯利写了《信息速率的新解读》,提出优化成长策略:如果你知道你成功的概率,你就知道配置多少的比例。公式是:2p-1=X,如果赢的概率是55%,那么2*55%-1=10%,此时应配置10%的比例;如果赢的概率是75%,那么275%-1=50%,此时应配置50%的比例。


而巴菲特在应用凯利优化公式时,往往非常谨慎,当结果是20%配置比例的时候,他会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比例,通常是原数值的1/2或1/3。


所以从概率论来看巴菲特的投资决策流程,如下图:



5. 屏蔽市场先生的报价影响


看下图这样一个股票,可能你会觉得波动性太大了。



但看这支股票,你会觉得越早上车越好。



但这两张图其实是同一支股票,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仅是观察股价的时间频度不一样。


巴菲特说:“投资就像打棒球一样,想要得分大家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场上,而不是紧盯着计分板。”


当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时候,巴菲特所显现出来的淡定是自然的——他的内心是以企业内在价值不丧失作为风险控制标准的,而不是股价。


巴菲特有句被说烂了的名言:“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巴菲特笃定的是价值,而别人恐惧和贪婪的是股价。市场下跌的时候,反而是最大的买入机会,因为安全边际更大了。


6. 行为金融学的结论


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将认知过程分为两个思维模式:直觉和理性,也就是系统1与系统2。系统1的决策多是机械的、快速的、未经大脑深思熟虑的;系统2的决策是经过认真思考的、经过推敲的、要求专注的。



巴菲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被投企业的管理层,要求最严格的,就是理性,特别是体现在资本高效配置方面的理性。


巴菲特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挑选出那些优秀的企业,它们每保留的一美元最终都会创造出超过一美元的资本价值。”


当投资的资本反复运动,带来资本价值的时候,就完成了这个简单而神奇的公式:长期资本价值=资本投资*(1+资本回报率)^时间。


简单的事情,因影响其结果的变量少,往往是风险最小的事情,也是最持久的事情。



整体看伯克希尔的”一思维“框架图,击穿点中的依据价值而进行投资,与巴菲特自己管理的伯克希尔有非常强的同构性。巴菲特按照自己的样子,筛选投资企业。


这样就产生了多个伯克希尔分形,不断同频共振,提升了伯克希尔的整体资本价值。


但面对这个简单而神奇的公式:长期资本价值=资本投资*(1+资本回报率)^时间,永远要问自己:


  • 是真的吗?

  • 永远是真的吗?

  • 有没有例外?


五、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理化思维是什么?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一段精妙的描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每个使用资本和劳动的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的利益。”



60年美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造就了巴菲特财富的大环境。



那么拥有巨额财富的巴菲特,是如何面对的呢?


巴菲特说:


“无论何时,当我跟苏珊说我们会发财时,她从未表现得多么兴奋,要么毫不在意,要么是不予相信。当我们真的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处置这笔财富的态度上我们相当默契,那就是将它们回馈给社会。”


“我和苏珊从未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么多钱留给子女,我们的孩子都很出色。然而我要申明的一点是,在成长经历以及得到的教育机会,他们已经占尽了优势;因此,再赋予他们无数金钱既不正确,也不理智。”


“实际上,在崇尚精英的社会里,他们已经拥有了压倒性的领先优势。世代相承的巨额财富,将会进一步加剧我们本应努力维护的社会公平。”《滚雪球》作者:艾丽斯 施罗德


2006年6月26日的纽约公共图书馆,巴菲特拿出五个信封,每一个信封里都装着一份他财富的分配安排,只等着他的签名即可生效。前三个信封很简单,他签名“爸爸”,然后分别给了三个子女:女儿苏茜、长子霍华德、次子彼得。第四封信交给已故妻子所捐的慈善基金会的代表。这四封信给出的财富总计金额为60亿美元。


巴菲特签好第五封信后,交给了当时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这封信中,巴菲特将他拥有的伯克希尔的股票,当时共计300亿美元的财富捐给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


巴菲特说:“他们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金钱,找到那个按照你的想法做事,而且做得更好的人,将事情委托给他们难道不更符合逻辑吗?”


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总是充满理性。



所以,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马克思·韦伯说:


“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一种职业责任、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


“这种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与新教徒那种井井有条、系统安排的人世禁欲主义生活方式是完全相一致的。新教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一种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者:马克思·韦伯


资本主义精神,也就是清教徒精神,把获得财富当作是荣耀上帝的道路,也把分享财富当作是替上帝做的工作。


这样,伯克希尔的“一思维”框架图就完整了。



伯克希尔的价值主张是一家资本控股公司,追求长期资本价值。击穿点是价值投资,提高资本运动效率。迭代是资本有效配置资产,反馈是资产带来资本增值。


支撑这个“一思维”模型的公理化思维是《国富论》为基石的政治经济学和数学,同时清教徒精神成为了拥有财富时内心笃定的思想来源。


六、为什么要讲伯克希尔·哈撒韦和巴菲特?


有人会问,伯克希尔和巴菲特可以复制吗?答案是NO。


20世纪的美国、“为股东利益服务”的企业价值观、丰厚的保险浮存金、非对冲基金机制、危机时刻与美联储的互动资源,都是非一般资产管理人或资本家所拥有的机遇。


那为什么要讲伯克希尔和巴菲特?


乔治·约翰逊在《心中的火焰》中说,“在现实和虚幻之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想发现一种模式,以整合无序的世界。”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内心世界中的一种模式,但太多的信息干扰和内心中的紊乱让很多人找不到那条归路。


巴菲特说:“我们的态度就是,让我们的个性与我们希望的生活方式相一致。”他在击穿价值投资的时候,就在击穿他自己的生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他的生命。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精神,以追求商业价值为目标,自己生活节俭,追求品质但不浪费,最终将财富回馈于社会。


巴菲特如此,伯克希尔如此,所有投资的企业也是如此。


所以,2015年我在巴菲特股东大会上,通过幸运抽签,有机会向巴菲特提问:“已经管理了那么多年的伯克希尔,为什么还这么笃定、有激情?”


(作者供图)


他回答:“我拥有我想要的生活,我热爱每一天。我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每天喝六罐可乐,与那些我喜欢的人一起工作。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得上我在伯克希尔工作更有乐趣,很幸运我在这里。”


结语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人类群星闪耀时》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可能巴菲特不是在中年,而是在少年时就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这种人和事业合在一起完成使命召唤的能量之大,人事合一的幸福感之强,这种对人、对事、对社会之爱,才是我们要学习的,也是巴菲特内心中真正的笃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学园 (ID:hundun-university),作者:刘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