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19 20:35
变薄、变瘦、变硬,如何保护东北黑土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ID:ENNWEEKLY),作者:里雨曦 陈镁麒,原文标题:《中国东北,打响一场“保卫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质朴的东北农民,这样形容他们赖以生存的黑土地。极其形象,油亮、黝黑,是东北黑土地肥沃的外在体现。


也正是得益于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黑土地,东北每年能出产超过3000亿斤粮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及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


令人忧心的是,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东北黑土地出现了严重的变薄、变瘦、变硬现象,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近些年屡屡曝光的黑土地被乱用、盗用乱象背后,是黑土地养与用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欣慰的是,近几年,黑土地保护已经受到高度重视。黑土地重点区域的黑龙江、吉林两省相继出台黑土地专项保护条例,此外,“黑土地保护法”将于年内出台,黑土地的保护,真正意义地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立法不是终点,黑土地的保护,是一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保卫战”,在《财经国家周刊》近期开展的调研中,一些深入研究黑土地的专家认为,它需要建立起覆盖法律、科学技术、社会管理、宣传等方面的管理和保护体系。


一、黑土变薄、变瘦、变硬了


黑土地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藏,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


目前,全球仅有三大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平原,以及中国的东北平原。


黑土的形成与气候及地质条件密不可分,它的成土条件是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严寒干燥,且地面排水不畅形成上层滞水。这样的环境让植物残骸分解缓慢,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随着有机质的逐年增多,腐殖质也逐年加厚,产生深厚的腐殖质层。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200-40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腐殖质,而三大黑土区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在1米左右,需要经历数万年腐殖质的积累才能形成。


与漫长的积累时间相比,黑土的流失速度则快得惊人。


1928年,一场“黑风暴”席卷乌克兰,造成了乌克兰黑土地被严重破坏,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厘米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1934年,同样的“黑风暴”袭击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风暴卷走3亿立方米黑土,导致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


据调查,目前全球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厚的黑土表层,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1000的速度递减。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30厘米,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


按照全球主要国家黑土研究专家的测算,再经过40-50年,黑土地现有的部分耕地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我国东北的黑土地面临类似的挑战,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我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也不容乐观,变薄、变瘦、变硬迹象较为严重。


首先是变薄。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3°-15°坡耕地,占黑土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4%。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


其次是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元素衰减,黑土变瘦。据估算,与1981年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2011年典型黑土区海伦市农田每千克黑土平均有机碳含量下降4.0克,表层黑土有机碳含量下降12%。


最后是土壤结构改变与蓄水能力下降,黑土变硬。与自然黑土相比,开垦后土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下降。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退化黑土中黏粒含量下降,部分黑土质地由轻壤土变成中壤土,表层细颗粒向粗颗粒转变,进一步降低了土壤的蓄水和供肥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说,因过度开垦利用,东北黑土地黑土层的厚度已经减少了30%至50%,一些地区土壤黑土层已经不足20厘米,而且目前,黑土层仍在以每年1-2毫米的速度减少。


二、“就好像只干活不吃饭,总有一天会干不动”


在全球三大黑土区中,我国东北黑土区开垦最晚,承载的粮食增产使命却相当重大,以玉米为例,40多年来,东北黑土地上玉米单产已增长两到三倍。


成绩有目共睹,不过在《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专家看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除因自然因素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外,部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加剧了黑土地的退化。


一方面,在产量的压力下,一些地方对东北黑土地进行“掠夺性”经营,小型农机具使用过多,导致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移,从而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能出现恶化;


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同样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能出现恶化。


从根本上看,东北黑土地的退化是“用”与“养”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说,我国东北地区长期受不合理耕作方式和单一种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矛盾突出,面临着土壤风蚀和沟蚀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压实、投入报酬递减等严峻挑战。


“就好像一个人只干活不吃饭,总有一天他会干不动的。”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增晓说,东北黑土地退化问题并不能等同于遭到破坏,而是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由于管理上的缺失以及自然的退化,造成的用养不平衡问题。


在他看来,用养结合是解决黑土地退化的一大关键。


除此之外,黑土地保护长期存在的挑战,还在于粮食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矛盾。


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1年,黑龙江地区平均每亩地的粮食产量为721斤,按照当前的粮食价格计算,平均每亩地的收入不足1100元,除去农资和大型机械投入,纯收益寥寥无几。当“种粮不赚钱”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成为普遍现象时,农民自然失去了“养地”的动力。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黑土地保护涉及到种植技术、农机设备、灌溉水利、种子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投入大、难度大、见效慢,这是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来使用土地的农户力所不及的。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党委书记、站长李德忠表示,我们保护黑土地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黑土地,从而对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发展有一个支撑。所以在保护黑土地的过程中,找到保证粮食生产和保护黑土地之间的平衡点是非常关键的。


三、五年保卫战,黑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抑制


记者调查了解,“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央到地方对黑土地保护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黑土地退化的趋势得到了较好的抑制。


“从检测的情况看,黑土地试点区域、保护性工作区域黑土地的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李德忠告诉记者,从黑土耕地的质量看,黑土地的氮磷钾有机质、土层厚度等指标,都有稳中向好的趋势。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表示,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资源,聚合力量,综合施策,在黑土地保护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较好成效。可以说,促进了粮食综合产能提升,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目前,黑龙江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平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从调研情况来看,与此前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最大不同点是,“十三五”以来,黑、吉两省针对黑土地退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对黑土地保护的难点、堵点各个击破。


“比如,针对水土流失问题,采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对坡耕地进行相应保护;对基本农田实行耕地质量保护和数量保护,防止占用,实施占补平衡;对耕地质量提升,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针对水蚀、风蚀问题增设防护林。”李德忠说,近几年,对黑土地的保护引起了自上而下的重视,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增加了投入,营造了良好的黑土地保护氛围。


总体上看,黑土地保护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转变为由水利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等协同作战,形成了全系统的保护机制,部门间联合的综合效应明显。


另外,在宣传引导方面,黑、吉两省也加大了投入,并且通过“田长制”、土地确权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唤起农民保护土地的意识和积极性。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自“十三五”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黑土地保护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效的重要原因。


目前,黑、吉两省都通过科技探索,在秸秆还田等关键性科技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实现了科技引领黑土地保护。


专家介绍,秸秆还田是突破黑土地保护难点、提升黑土地地力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和措施。它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黑土盖了一层“被子”,让它不被风刮走、不被水冲走、不被其它作物侵害,让黑土层越来越厚,有机质越来越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近十几年间,黑、吉两省通过结合传统耕作方式,变革技术,总结提炼出的“梨树模式”“龙江模式”等,均是通过解决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保护黑土,提升土壤有机质的目的。


“保护黑土地要辨证施治,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作为“龙江模式”的带头人,韩晓增对本刊记者表示,耕地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龙江模式”还需各方合力,进一步推广应用,把这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家里。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久久为功。


四、立法保护是一个新开端


今年3月,黑土地保护领域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到,黑土地保护法将在年内出台。这将极大推动黑土地的保护工作往前迈一大步。


这部法律并非凭空而来,此前,黑、吉两省已经出台了黑土地保护的地方相关条例。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7月1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7月22日,伴随着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在吉林长春的成功举办,“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正式公布。


与此同时,吉林成立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设立黑土地保护管理机构和黑土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建立黑土地保护“田长制”,把保护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基层组织。


黑龙江省则采取“决定+条例”的黑土地保护立法方式,于2021年6月审议通过《关于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决定》,2021年12月审议通过《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将相关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此外,黑龙江还修订了《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印发《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发布技术规范,全面规范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促进优质黑土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持续保护利用。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执笔人、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段海燕认为,自相关条例实施以来,当地黑土地治理情况得到了改善,建设占用耕地、黑土地质量退化、化肥农药乱施乱用等问题都得到了改善,地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对于全国人大“黑土地保护法”的立法计划,段海燕说,“作为一名生活在黑土地上的的公民和立法工作者,非常高兴看到黑土地保护立法进入新的阶段。”


在她看来,对黑土地保护实施立法,这充分体现了以“小切口”立法形式,探索和加强黑土地生态资源保护立法的积极创新。立法是从制度规范上做引导,起到黑土地保护的宣传作用,同时对于破坏黑土地的行为有一定的震慑性。


“把黑土地保护作为单独类别进行立法,凸显了黑土地的重要性。”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王灿发认为,黑土地未来将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得到保护,相关部门和地方将会围绕黑土地实施特殊的保护制度和措施,对于黑土地的保护会更加严格。


王灿发认为,全国人大制定全国性的立法,将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执法尺度、统一管理制度和措施。因此,一旦相关立法出台,设置黑土地保护专门机构,实行专门执法,有助于未来管理和监督落到实处,也有利于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李德忠则认为,实施立法的作用,一方面是提高黑土地保护的意识,通过将具体措施写入法律条款,增强部门责任意识,实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是对违法破坏黑土地的行为增添惩罚措施,防止黑土地遭受破坏。


五、需要进一步建立黑土地保护体系


调研中,专家们对黑土地保护法评价积极,认为这将成为我国黑土地保护事业里程碑式的事件,代表着我国的黑土地保护进入到有法可依的新时代。


但专家们也普遍认为,立法仅仅是黑土地保护征途上的一步,未来建立系统性的黑土地保护工程,不仅需要立法保护,还需要建立起汇集全社会、全农业、全生态的黑土地保护体系。


李德忠认为,保护黑土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目前的立法内容涉及到政策措施、技术措施等,这说明黑土地的保护需要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机制,有法规、政策、措施,还要有技术、人才。


在专家看来,从耕地保护的角度出发,黑土地保护需要建成由政府主导、经营者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体系。


李德忠提出,黑土地保护,需要形成具体的机制,政府围绕黑土地保护出台政策并一以贯之,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引导黑土地保护。各领域专家深入指导,推动黑土地保护的科研工作以及保护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培养大量农业、自然资源领域人才,推广将技术落到实处,正式作用于农民、农业。


冷友斌也建议,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实施“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提升黑土地经济效益;加快黑土地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并通过社会化服务机构推进技术在农户中的应用。


段海燕认为,在耕地之外,还应该将黑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为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国家在东北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防护林工程,形成了山川、林地、草地、湿地、河湖、耕地等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要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统筹保护好黑土地整体生态系统。


“黑土地生态系统安全,不单是耕地的安全,更是黑土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没有整体生态系统的安全,也就没有黑土耕地的安全。”段海燕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ID:ENNWEEKLY),作者:里雨曦 陈镁麒,编辑:张安彤 张曙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