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21 20:11

压力很大,但我依然快乐,因为我没有办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原标题《疫情三年了,我很快乐,因为我没有办法》,作者:白鹿、张昕,头图来源:IC photo


最近我总感到大家有点消沉,也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就总是能察觉到周围的人,身边的邻居,群里的同学,远方的家人,包括后台的读者,都或多后少都有一些——怎么说呢——提不起那股劲来。


作为一个以“治愈人心”自居的博主,我感觉我像是两手举着痒痒挠,这手拼命挠你的嘎吱窝,那手用力地抠他的脚底板,但却很难看到谁能真正舒展笑颜——互相询问一番“怎么办”之后,没有答案,只能互相吐槽,互相抱怨。到最后连抱怨也没有新鲜的了,就只能相对着枯坐叹气。


疫情已经两年多了,我深切地感受到,工作的开展遇到种种阻力,挣钱变得更难,家庭建设和育儿也不能按照计划进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正遭受着影响。我经常会对别人说:学心理学的人,在“怎么办”面前,有时候能做的真的挺少的。


对于疫情,我不是专家,没有资格评论任何事,我和鹿老师只能在“个人心态”方面,随便瞎聊,想到哪就说到哪,大家就随便瞎看吧。


1


我们对自己公众号的定位是“厕所读物”,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读者看到我们的内容时能够感到那一刻的治愈。所以就算是个人面临着压力、不快的时候,我们仍然希望文章里展现出来的是轻松、快乐。


曾经有一次鹿老师在厕所里哭完一个小时,15分钟后又在公众号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和评论里的读者们插科打诨,兢兢业业地扮演好“搞笑女”的角色。朋友发来消息说:“你们真的很棒,真的完全看不出刚刚受过那么大的委屈。”


她说:“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不快乐,不应该去影响别人的情绪。”


但现在蔓延在我们身边的这份不快乐,似乎不是某一个人的不快乐,它像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气压,慢慢地压上来,包裹着身在其中的每个人。在疫情的第一年,我还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之后,我发现,大家都很疲惫了,沉重的压力绷紧了每个人的弦(这可能就是我常跟你们说的“超限效应”吧)


物质生活再难,人总能不断向下兼容,努力地活着。可是心态如果崩了,人就很容易自己把自己赶进死胡同。


有人问我:“老师,为什么你能一直保持情绪的平稳?为什么我的情绪就像一个熊孩子一样不受我的控制?您会有压力吗?或者说您保持淡定的秘诀是什么?”


听到这样的疑问,我突然觉得,我们的内容其实不必避谈“不快乐”。我对他说:“情绪不是一个熊孩子,它是我们的伙伴,有好时候也有坏时候,但它一直陪伴着我们。”


2


我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呢?


我曾经连续做同一个梦:梦到我身处在一个沙子山的山谷底下,头顶上是中午最毒的太阳,我拼尽全力往上攀爬,踩一步,脚下的沙子就往下塌陷一块,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又整个人随着沙子往下掉落到谷底,可是不往上,我可能就会被困在山下晒死。


鹿老师说她梦到在月台等地铁,地铁来了,喇叭里提醒着“请小心月台空隙~Please mind the gap~”然后就看到缝隙越变越大,越变越大,跨大步子想要迈过去,结果咔,劈叉了,上不能上,下又下不来。


我们怎么处理这些压力/控制这些情绪呢?我的做法是,不处理,接纳它。


焦虑有时候其实是一种蓄力,是技能前摇,是拉弓的手臂,当我积攒够了足够的压力,等到目标出现的时候,再松开弦,往往能一击即中。当你焦虑了很久却又无所事事的时候,不必惊慌,这种时刻一旦你抓住了一个机会,一定会充满干劲。


所以我说我们可以接纳自己的焦虑,遇到压力产生焦虑,是人生的常态,是有益的技能,没有必要硬去否定它、回避它。


但另一方面,千万不要在目标出现之前就用力过猛,把弦拉断了。该躺平的时候,就死死地躺平。但关于这一点,知易行难。


岳云鹏有个相声,说的是:“虽然我挣得不多,住得也不好,但是我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办法。”


当初看到这儿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到现在才明白,他这番话里藏着大智慧啊。


这并不是在“摆烂”。这个世界上的困境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有办法改变的,另一种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面对自己可以控制的局面,我一直都不留遗憾地拼尽全力;但面对我没有办法左右的事情,就实在不必占用太多的大脑细胞去纠结,因为你愁也无法带来向好的改变,倒不如节省认知资源,等待转机出现。


在我们压力最大的时候,觉得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困境或无法实现目标的时候,岳父曾经打电话跟我们说:“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我才弄懂一个道理:人要顺势而为。当你处于逆境的时候,硬要逆流而上,就可能事倍功半,还耗尽了自己的心和力;倒不如顺流而下,漂到哪算哪,保存实力,才能在顺流到来的时候厚积薄发。


3


我们焦虑的根源在哪呢。在于我们认为那个顺流而下的结果,是无法让人安心接受的。如果我就任由自己一直向下,天知道我会堕落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但焦虑着逆流而上的结果,带来的却可能是精神上的“内耗”。


如果要说人身上最耗能的器官,那必须是大脑。即使当身体处于静息态,大脑消耗的能量还高达整个身体的20%至25%(而大脑重量却仅占全部体重的2%),一旦大脑飞速运转起来,那能耗还得蹭蹭上涨。


简单来说,让身体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而这样一种长期精神内耗的结果就是,在转机到来之前,已经把自己耗得油尽灯枯了。相信你肯定听说过,那些长期高负荷运转的脑力工作者,出现各种身体问题的例子。


当然,不内耗≠摆烂。让我打个比方就是,我们最好是躺平着努力,就像仰泳一样,不要无谓挣扎,但也不要放弃求生,而是一边放松,一边努力,一边保存体力,一边等待机会。


就像是梦里爬沙子山的我。如果把疫情(或是你正在面临的其他困境)想象成梦里的“毒日”,那我就是在这毒日的恐惧之下作着无用功的爬山之人,搞得精疲力竭,也无法前进半步。


“可是不往上爬,会被晒死啊!”在梦里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过了这么久之后,我突然悟了,往上爬也有可能被晒死,倒不如找个阴凉地方躺下,保存一点体力,等待一场雨的到来,只要撑过了这一阵就好了。如果一直跟自己内耗,体能和心力消耗得更快,可能雨季还没来,自己就先耗死了。


可能有人要问:“那如果雨季一直没来怎么办呢?”嗯……那么至少,你在嘎吧儿的时候,保持了一个相对安详的状态。


虽然很难,但我仍然可以很快乐,因为我没有办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作者:白鹿、张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