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26 22:52
庞宽14天不间断直播:一场复刻生活的镜像实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丘丘生,头图来源:庞宽微博@庞宽新裤子国货教父


庞宽仰躺在一个长2.5X2.5米、高1.2米的台子上。在他的周围,整齐的摆放着码好的塑料水瓶和自热米饭,一张沙发、一个马桶、一箱衣服和几本杂志。


4月23日,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兼键盘手庞宽开始了自己名为《拜拜迪斯科》的行为艺术展:他会在这座台子上,用储备好的物资度过14天。


其间,他所有的生活行为都将被镜头直播记录。网友点进直播链接,就可以知晓当下的他正在做什么。


(庞宽躺在展台上)


第一天,陆续有观众来到现场。他们打量他,围着庞宽说话,也拍下几张照片。展台上的庞宽则旁若无人,并未与现场观众交谈。


第二天,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庞宽行为艺术展暂停了线下开放。再无陌生人与庞宽空间共在。狭小的展台上,他吃饭、睡觉,与宅在家中的你我并无不同。


登上热搜后,这场行为艺术展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有人拿着放大镜观察庞宽的生活细节;有人直呼无聊的时候越看越上瘾;也有人抨击这不过是一次流量经济下的新型作秀。


(庞宽直播后登上的一些热搜)


而庞宽本人,却并没有主动地去对这场行为艺术加以阐释。在策划这次活动的播客中,他提到:“现在太无聊了,我想就整点事儿,好玩的事儿。也不是说针对谁,或者什么目的。”


不同的人对这次行为艺术都有各自的理解,而来自读者的意义赋予也进一步装点了行为本身。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点进直播,看见庞宽,也看见我们自己。


被凝视的电子宠物


“什么时候上厕所?”


“十四天不洗澡?”


“做核酸吗?”


......


在直播间的聊天窗口,不断地冒出诸如此类的留言。


(庞宽直播间的留言)


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庞宽这样全然让渡自己隐私空间的行为还是新鲜事。在固定机位的俯视下,这一方小小的展台无处遁形。就连夜晚睡觉,展厅内的灯光也并不会关闭。庞宽戴上眼罩,才能感受到一点难得的黑暗。


大部分人带着好奇的眼光进入直播间,希望撞见他正在上厕所、换衣服或进行其他私密行为的时刻。


一份名为“庞宽14天艺术行为观察记录”的共享文档,则将时间精确到分钟,记录下他每一次微小的动作。


(“庞宽14天艺术行为观察记录”)


屏幕内的庞宽进行着自己的实验,屏幕外的他已然成为了网友们的电子宠物。


就像是四处旅游寄回明信片的旅行青蛙,不需要玩家花多大时间、动多少脑子,简简单单就可以在程序编织而成的虚拟宠物中获得安全感与陪伴感。主动困于方寸之间的庞宽,也成为了大家手机中拟人化的赛博格。


在已被划定的活动范围中,庞宽的任何行为都不算出格。我们操纵他,只需要打开或关闭直播。


(网友将庞宽当作“电子宠物”)


网络上流传的截图与视频里,庞宽有时仰躺着翻看杂志,有时挥舞双臂随音乐跳动,凌晨还会在睡前看一会儿《甄嬛传》。


看似抽象的行为艺术被具象化、碎片化为他的每一个动作。司空见惯的日常活动也已经成为了津津有味的猎奇本身。


事实上,留在展台上的庞宽与天下普通人并无二致。而他所不断重复的动作也不过是为了满足生活基础需要的正常行为。直播让不在场的观众成为了第三只眼,我们窥探他的生活,尽管这一切并无新意,也有点无聊。


在这样的慢直播中,庞宽真实的存在,也真实的表演。我们围观他,他也陪伴着我们。


透过切面,看见多样诠释


回溯行为艺术的历史,庞宽并不是第一个在密闭空间中“修行”的人。


早在1978年,美籍华裔艺术家谢德庆就进行过一场为期一年的行为艺术表演。他将自己关在囚笼,只接受朋友们定时投放的食物与衣物。


这一年间,他不交流、不写作、不阅读,更不使用收音机、电视等媒介,主动切割掉自己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通道。除了19个可供公众参观的开放日,他在其余时间里都处于“禁闭”状态。


通过“笼子”,谢德庆用肉体感受时间,任思想绝对自由地奔驰。在凝滞的空间中,自我意识的内循环填补着大量的空白。


2018年,陈冠希曾在北京的798办了一个名为《我拉和吃都在这儿》的行为艺术展。


透明的玻璃空间内,陈冠希生活了72小时,其间也接待朋友和观众,全方位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真实生活。这次“橱窗生活”,则被认为是针对人们膨胀的窥私欲所进行的一场另类反叛。


行为艺术往往能够通过各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将我们生活中的日常变为反常,在为观众带来感官刺激的同时,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引起情感上的震动。


回到庞宽,有人将这场限时14天的慢直播与疫情期间正在隔离的人们联系起来,认为庞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大家共度艰难时刻。


也有人认为庞宽虽然主动地困于展台,但他所有的排泄物与垃圾都需要工作人员帮忙清理,并无法设身处地模拟隔离中的人们,这样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一种惺惺作态的表演式共情。


必须承认的是,宽的行为艺术,是无法完全复刻人们处于隔离时期的真正生活状态的。他设定了游戏规则,为自己人为划定了活动范围,制造了空间上的困难。在丰富的物资中体验时间的流逝,感受着生活中孤独、封闭的那一面。


而这种孤独相较于隔离时期的焦虑、难捱来说,却又缺失了一份重量。它是一种已知结果的等待,却不是面对重重疑虑的恐惧。


(庞宽微博上对现有物资的总结)


然而,这是否就代表我们能够全然否定这次实验呢?


对庞宽而言,或许早在这场行为艺术开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了围绕这件事所可能产生的争议。在播客中,他说道:“找不好点,会变成你是不是在向权威挑战,或者让别人觉得你是在哗众取宠。怎么把这个东西传达出去,来让大家真的觉得,你在做一件特别治愈的事情。”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并非复制于生活。庞宽展现了现实困境中的一个较轻的切面,想要抚慰空气中的焦急与不安。透过切面,人们能看见更多自己想要看到的,为它去赋予更多未尽的诠释。


有关艺术的讨论也并非含有标准答案。


为期14天的行为艺术本就是可以任人解读的文本。依据个体的经验与思考,也能够获得千种解码。


所有的夸赞、质疑、猜忌、批评,从萌芽的那一刻起,也已成为了这场行为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透过行为,寻找艺术真理


情感是行为艺术所想要传达的重要内容,而透过内容可以归纳得出的真理哲思则是行为艺术的灵魂。


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曾将一个从市场上购买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他匿名将其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会上,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


在消解了物品的实用性价值后,杜尚赋予了小便池全新的意义。而这一做法,也反对了艺术必须崇高、圣洁的观念,将之与世俗生活接轨。


在超出常规的“行为”背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咀嚼、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真理和思考。


就庞宽的直播行为艺术而言,镜头之内的他用自己的表演呈现出了一种模拟的真实。镜头之外的我们,看似在围观他,实则也正是在围观疫情之下自己的生活。


可贵的是,或许我们能够在这种镜面反射中,获得了一种重新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自己的方式。


在潮水退去后,那些如今挂榜热搜的话题、曾被不同网友截屏传播的图片,都不过是这次行为艺术中小小的注脚。


而这场直播,并不是一场可以仅仅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的作品。它的意义,也不止于数字。


庞宽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无限的时间,在孤独的等待中传递陪伴的价值。


无数的我们,也在这场镜像实验中获得自己的实验结果。


参考资料:

[1] 彭熙.浅析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J].今古文创,2021,(29),101-102.

[2] 拟态铁糖豆《从谢德庆到庞宽:行为艺术的分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丘丘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