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29 15:47
一名优秀的实习生是怎么花496块钱找工作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尚先生fine (ID:finemagazine),编辑:陈雨婷,撰文:陈逸凡,插画:力力,新媒体编辑:suji,编辑助理:ran,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实习转正,所以我手上这版简历,还是两年前面试这家公司前夜,跟着B站视频人生第一次打开Photoshop一步步DIY出来的。


我至今记得那个被迫把前20年人生萃成几行字的晚上,像花4个小时消耗颈椎、手指和键盘,捏了一条给自己走的钢索。如果不是碰巧在朋友挂掉和简历优化师的通话后找她聊天,我的简历修改一定会拖不止半年。


“要价不到四百,而且事少。在App付了钱,很快就会有人来加你,之后按他们说的做就好了。”朋友事后的推荐非常诚恳。


简历优化师,还有这种好事?




在招聘App的个人主页上,一行叫“求职必备”的服务工具包横在最醒目的位置,“简历优化”排在行首:



点进“简历优化”,详情页上充斥着数据:



虽然对“100名企业HR”这种本科生期中作业量级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存疑,但看着这种问题开头、数据说话的公众号写作思路,我觉得安心又熟悉。


下面还是数据:



虽然不知道这四位是谁,也没出现任何具体信息,但这个数字还是让人……


算了,编不下去了:我就是盲信熟人推荐的人,当时直接点了“立即购买”,压根没往下滑。要不是为了写稿往回翻,我永远不可能细看这个拙劣的详情页。


价格呢,分了这么几种:



这是个细节中见真章的页面:这么多高难度业务都敢接,说明实力雄厚;而跟898一比,又让人觉得398非常实惠。


我选了最便宜一档,多付98走了加急——正常要4~6天才能出简历,多花一天饭钱就能把战线缩短到2天内,怎么想都挺值。下单5分钟之内,我收到了简历顾问的好友申请。我们很快定下了两次通话的时间:10分钟前采定在周三上午,40分钟以上、90分钟以内的详细采访定在周四上午。


她昵称后有3个表示斑点狗的emoji,这种温柔的小细节,我也视为一种服务业专业性的体现。名字之外,她没进行任何自我介绍,而我出于对我朋友的信任,也没有问。


除了把上一版简历发给她时短暂的羞耻,一切就像几乎没用力就顺着锯齿把巧克力包装从头剥到尾那么顺利。


“前采的目的很简单,我们定制简历都是针对岗位来的,所以要麻烦你找三个意向职位的JD发我。我看我们要的是加急版,所以得麻烦你今晚9点前发我哦~还有什么问题吗?”


JD是Job Description 的首字母缩写,“工作要求描述”的意思。我盯着Google出的解释,说了“好。”显然,事情没我想得这么简单。我连JD都不懂,怎么会知道我的意向职位?



收到这条消息时,离九点还有半小时,时值当天第四个创意脑暴会陷入僵局,所有人正沉默着,以思考的名义走神。我恶狠狠地盯着消息末尾的emoji,觉得自己是整个办公室里最烦躁的人。


点开的求职app显示,想“让我们更精准地为您推荐符合期待的职业”,就得“添加求职期望”,每个“求职期望”由“职位”、“行业”、“城市”和“薪酬”四栏组成。



每栏背后都是无尽的选项。我的任务是在半小时之内,从中组合出三份理想工作,a.k.a 我的下一段人生主旋律。这个想法让我压力陡增,每次按下确定,都像在水里练憋气时被人往下按了一掌。


带着这种“大不了再花一次498”的凑合心态,我把现有薪酬涨了20%,在叫得出名字的行业大头里选了三份title顺眼的工作,赶在九点整发了过去。


晚上11点,在终于回家的车上,我又忍不住翻开这三份工作的……JD,仔细反刍起来。它们分别是:大厂的专题编辑、国际大牌的市场部专员和一个新消费品牌的新媒体专员。


我很诧异:互联网大厂、品牌大厂、新消费,跟上次和行业前辈聊天时,他随口列给我的去处一模一样。


我当时用来回绝的说辞是“还想再在媒体练练”,此刻显得非常可笑。


我下意识对他的建议照单全收,是潜意识里已经世俗功利地放弃了媒体梦吗?或者根本没到这种深度,我只是用重复别人观点的方式来逃避思考?



我没想到,第二天的通话比“半小时找出人生JD”痛苦得多。


“可以概括下你工作这一年主要的成果和亮点吗?”


“那刚才你说到新媒体的方法论,具体是什么呢?”


顾问直奔主题。经过一年的新媒体训练,我的反应和语速已经是常人的1.25倍,擅长总结重点,包装观点的比喻和流行梗信手拈来,在大部分对话中,都能机灵地立于不败之地。但当下我暂时被剥夺了语言组织能力,只能靠声带在条件反射下发出的语气词拖延时间。


“别着急,那我们换种说法吧,你按这个方法论操作出的文章,阅读量最高有多少?”


“在你的工作中,有没有能体现你对自己刚才说的,呃,“打通全媒体链路”非常熟练的案例呢?”


“时尚资源这方面,你关系比较好的品牌公关有哪些?有没有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的呢?”


……


刚开始,有问必答像一种惩罚,我不得不一边听着自己吐出混乱而破碎的工作总结,一边强迫自己继续思考,像总是抓空却停不下来的黄金矿工。


在几乎翻出所有作品之后,我总算找到了勉强能拿得出手的几篇,也意识到:原来我写了这么多个字,做出了几个被客户放进年终汇报的广告,写过几个再看仍然觉得不错的故事……


如果说“我的工作成果”是一个有上千碎片的拼图,我仍然不知道全貌,但至少攒出了几块大的,足够向自己证明过去一年不算一事无成了。


正当我犹豫要不要一鼓作气把图拼完时,通话超时了。顾问宣布:她需要的信息都收集到了,为了准时交出第一版,她必须开写了。她非常感谢我付出的时间。


时长共计87分钟的电话终于挂断,我如释重负地下了船。



先说结果:我的确在48小时内收到了改好的简历,一式两份,PDF方便投递,Word方便修改。


但简历的内容,真的非常糟糕:


1. 文法有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消灭的问题:不仅有“点击率高达xx万”“实时关注时尚资讯”“曾策划的xx”“获得点击率”这样的病句,还有“工作经理(历)”这样的错别字,甚至连我供职单位的名字都写错了。


2. 她写串了我的工作经历。代明星写微博广告的经历,和代网红朋友写微博广告的经历摆在了同一行。


3. 重听录音之后,我确定我们确认过:上面这条工作经历不会被写进简历。


4. 为什么我在大学给社团策划拍集体照的经历也要写上去?我不理解。


5. 我描述工作经历的动词,像“清晰的文案逻辑”“熟知新媒体玩法”,她基本直接听写了。


6. 拼错了不少英文单词。这不奇怪,虽然她在通话开头就因为“住在国外而不得不把电话安排在北京时间早上10点”而向我道歉,但中途就元宇宙的英文拼写向我确认了三次,最后还是拼错了。


当然,这份简历不是一无是处。看着布满大牌名字和数据的简历,还是有点这两年的努力终于被记录在案的感觉,就像放假前领到了成绩单。


为了避免因为过于主观而太刻薄,我请做HR的朋友看了新旧两版简历,她这样评价:



不过,我不但没生气,还挺感谢她:不仅因为她在我艰难地说车轱辘话时,耐心而专业地报以包容的笑声,也因为我在通话时就意识到她对传媒行业一无所知。不知者无罪。


何况也没那么极端,这个简历虽然错漏可观,但逻辑清晰、排版漂亮,再花几个小时改改,未必不能用。


体验告一段落,我立刻向朋友反馈。


我: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她:我也一样。


她:面试的时候,你说的话只会更可怕。


她上周忙于面试,想必是经验之谈。


过了一会儿,她又补充道:“不过,这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诚实比结果重要。”


是的,至少在2021年年底,想在“就业市场”有一席之地,认识自己(即使只是名义上的)就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个必须完成的动作,是拿到入场券的必要条件,是我逃不出的五指山。


不过,我准备好了吗?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remix“来都来了”的心情,我把简历传上了招聘App。


这个行动明显是有效的,而且速度令人惊讶。


10分钟后,我收到了老板的消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尚先生fine (ID:finemagazine),编辑:陈雨婷,撰文:陈逸凡,插画:力力,新媒体编辑:suji,编辑助理:ra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