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05 11:20
承认AI“画得好”,不丢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玩 (ID:pinwancool),作者:洪雨晗,原文标题:《承认AI“创作”的画比人类好多了,很难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AI创造赛博时代的梵高


在安静又消沉的蓝色星夜下,梵高给弟弟写了一封信。


“或许死亡并不是一个画家生命中最难的事情……看着天上的星星总让人做梦,就像我梦见地图上代表村庄和城镇的黑点一样,我问自己为什么天空中闪烁的黑点不像地图上的黑点那样触手可及呢?我们可以坐火车到达特拉森和卢昂,但只有死亡才能接触到星星。”


1889年,梵高自杀的前一年,他在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疗养院完成了《Starry Night》,画中柏树与星空的位置都被证实与梵高病房中向外望去的景色一致。


《Starry Night》


2022年4月,一名设计美学博主在AI绘图工具Disco Diffusion的运行程序上敲下了“星空下的向日葵花海”的描述字句,一幅幅融合《星空》《向日葵》风格的画作在AI鬼斧神工的雕琢下产出,仿佛梵高在赛博时代复生。


By Simon_阿文


无门槛的AI工具


AI画作中呈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惊叹,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很难想象是AI在几个小时中完成的,更重要的是,AI绘画工具Disco Diffusion的使用甚至不需要使用者掌握任何AI知识,毫不夸张的说,它已成为赛博时代马良们手中的“神笔”,仅需输入几段描述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就会在算法下生成。


Disco Diffusion由艺术家Somnai设计,程序背后是CLIP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其运行在Google Colab(云端运行的笔记本环境)之中,这意味着使用者不需要有性能强劲的渲染设备,只要网络稳定就能使用这款AI绘画工具。


Somnai社交账户主页


想要快速使用Disco Diffusion,掌握基本的三个步骤就能实现。首先是打开程序地址,点击代码执行程序中的“全部运行”,当程序运行完成就能得到默认参数下的示例图,由此以确保网络环境稳定以及程序运行无误。


图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图


第二步就是对想要生成图像的基本参数进行设置,掌握三处参数的设置即可满足初步使用的需求。将页面下滑至“3. Settings”处,点击展开,“batch_name”代表生成图片的文件夹名称;“width_height”代表生成图像的尺寸,其数值必须为64的倍数,数值越大生成图片所需的时间越长;在“4. Diffuse!”处找到“n_batches”,其代表最终生成的图片数量。


图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图


图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图


第三部是最关键的,即对所想生成的画作进行描述。打开程序“Prompts”(描述词)部分,初始页面内给出的默认描述词为“A beautiful painting of a singular lighthouse,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tumultuous sea of blood by greg rutkowski and thomas kinkade, Trending on artstation.” "yellow color scheme"。


图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图


整个画作的描述词可拆解为五个维度理解——画种描述、内容描述、画家描述、参考渲染方式、颜色描述。


画种描述:A beautiful painting of;

内容描述:a singular lighthouse,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tumultuous sea of blood;

画家描述:by greg rutkowski and thomas kinkade;

参考渲染方式:Trending on artstation(全球最专业的CG艺术家社区,又称A站)

颜色描述:yellow color scheme。


通过对AI画作五个维度描述词的撰写,上文提到的博主依靠下面的描述词得到了系列让人惊叹的画作:“A beautiful painting of a starry night,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sunflower sea by James Gurney, Trending on artstation.” "yellow color scheme"(黑色字体标出了与默认描述词的差异)


By Simon_阿文


也就是说,最基础的掌握Disco Diffusion,在参数无误的情况下,仅需依托程序默认的描述段落,对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变动,不久就能获得数个AI画作的盲盒大礼包。


上述提到的五类描述维度,对AI创造的作品风格有巨大影响。


有网友将画家描述改为吴冠中:



有网友将内容描述设为香港九龙城:


“Kowloon City, in the style of Wes Anderson.”Somnai


当参考渲染方式变成unreal、unity等引擎:


By Binx


还有穿越时空的元素混搭,将未来的神话“三体”与过去的神话“封神演义”杂糅为一体:


By White_Mustang11


不得不承认,AI所赋予Disco Diffusion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确实让人惊叹,相对过往出现的早期AI绘图工具而言,已然是云泥之别,隐隐之中,在绘画领域AI似乎已将一只脚跨越了那道门,那道人类所独有的艺术创造力之门。


AI是让我们失业还是早点下班?


面对不断降低的绘画门槛以及算法算力愈加强大的AI,Disco Diffusion的出现自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有多少人对它强大的创造力赞不绝口,就有更多人在担心自己的工作将被AI绘画工具所替代。在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人表示已在寻求用Disco Diffusion作画,取代同人配画找外包画手的可行性。


图源:微博截图


AI是否将替代人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聚焦到Disco Diffusion在绘画领域的实际应用上,其作为创作者其实有不少缺陷。目前的Disco Diffusion对部分描述语的识别是不够准确的,如,有网友在描述词中输入宫崎骏,结果AI将宫崎骏老爷爷的头像给加入了画中,不禁让人冷汗直冒。


By JZ_打个比方


以及Disco Diffusion在人像创作中,时不时表现得非常怪异,如下图脸部诡异重叠的仙神。


By Tiny_Radi


再者,不少艺术界业内人士表示Disco Diffusion在画面细节中常常出现不符合整体作品逻辑的元素,如果需要商用,仍需具备一定绘画功底的人来对整体画面细节进行调整。


上图为AI,下图为手绘;来源:博主书生月安尘


当然,目前Disco Diffusion确实还存在种种缺陷让其无法取代画师,但AI每分每秒都是在不断进步的,Disco Diffusion的下个版本、下下个版本,抑或新出了一个名为MIDI Diffusion、CAOMEI Diffusion的AI程序将逐渐完善描述词识别不清、人像掉san、细节诡异等种种问题,到那时又该如何?


其实,早在AI出现以前,便有一代代先贤对绘画艺术的未来充满了恐惧,到后来乃至对创作者自身的主体性都保持着悲观的态度。


1839年,法国沙龙宠儿保罗·德拉罗什在首次看到摄影印刷品后高喊一声“绘画已死!”1935年,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肯尼斯·克拉克发文在《听众》杂志中疾呼绘画艺术可能已经失去了未来。1976年哲学家罗兰·巴特更是直接向世人宣布:“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


作者是历史的产物。在罗兰·巴特看来:


“一件事一经叙述……声音就会失去其起因,作者就会步入死亡。”

“文本是由各种引证组成的织物,它们来自文化的成千上万个源点。”

“只不过是包罗万象的一种字典,其他所有的字都只能借助于其它字来解释,而且如此下去永无止境。”

“一个文本是由多种写作构成的,这些写作源自多种文化并相互对话、相互滑稽模仿和相互争执。”


米歇尔·福柯则更进一步,指出甚至“作者”这两个字作为文本来说在不同的社会背景、话语背景中指代的意义也完全不同:


《礼记·乐记》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者”意为创始之人;

《论语·宪问》言:“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作者”意为隐士;

《史记·平准书》记载:“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作者”意为工匠。


“作者”本身的意义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消解和构建的。


如果作为文学、艺术画作创造者的“作者”早已“死亡”,那么作为后来者的AI又如何能逃脱?因而一切创作都不能离开其所处的话语、社会、文明而构建意义,即便那个“作者”是AI。


AI的画作有其意义吗?


如何评估一件艺术作品?


通常来说,就是分析其所展现的艺术形式。如,画作的形式与构图、材料与技巧、线条、色彩、色相、肌理、空间、体块与体量、透视与短缩、比例与大小等等。


而上述种种判定标准又离不开历史,如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19世纪后期则逐渐出现丙烯颜料,不同的颜料决定着画作的表现方式和绘画手法,因而无法将万年前壁画与近现代的街头涂鸦艺术放到一个维度来考量。


因此,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物质证据、文献证据、直观证据、风格证据)、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主题、作者、委托人(作者有偿作画和作者个人创作,画作代表的目的和含义或都有不同)等种种元素都异常重要。


《加德纳艺术通史》在前言中写道:


“在继续关注风格、时间顺序、图像志与技巧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作品的功能与背景。在考察作品时,我们会考虑在生产出它们的那个社会中,在生产它们的那个时候——它们的目的与含义……我们致力于将艺术与建筑的历史、政治与社会背景结合起来。


因此,我们常常将绘画、雕塑、建筑和所谓的次要艺术放在一起处理,强调它们如何共同反映了一个文化的传统与抱负,而不是将它们当做独立的、截然不同的媒介进行处理。”


AI的画作价值与意义,也离不开历史上述种种。


1897年,高更为生计奔波不停的高更身体每况日下,他决定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迎来自己生命的终点,在这之前,他完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以画作和色彩本身来传递其对人生的态度。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


高更在与朋友的书信中透漏了他的创作想法:


“我们将何去何从?一个即将死亡的老妇人……我们是谁?我们就这样天天生活着……而我们到底来自何方?起源。孩子。生活开始……两个邪恶之人躲在树后,披着灰色披风,在知识树旁。知识令他们痛苦而愤怒,这种痛苦是由这种知识造成的;而对于那些头脑简单的人来说却能生活得悠然自得,他们生活在纯洁的大自然中,这里就是天堂。”


AI画作从何而来又将去至何处?


AI的历史依托于人,AI画作的色彩、结构、风格笔触也皆来自浩瀚的人类艺术史,愈是感到如今AI创作的强大,便愈加惊叹人类艺术史上无数天才绝巘的艺术家的瑰丽创造。


Disco Diffusion地址:

v4.1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drive/1sHfRn5Y0YKYKi1k-ifUSBFRNJ8_1sa39
v5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github/alembics/disco-diffusion/blob/main/Disco_Diffusion.ipyn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玩 (ID:pinwancool),作者:洪雨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