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12 22:35
老板都喜欢懂得说“是是是,好好好”的员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道是无(ID:daoshiwubiji),作者:张德春(任职于蚂蚁财富,前公募基金电商总监,专研互联网+金融逾15年),头图来自:《半泽直树2》剧照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规律:越是好的公司,老板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越好相处——当然,对于问题的处理往往也会越果决,这是另一件事了。


不过如果你真碰上骨骼清奇的老板,集各种讨厌的特质于一身,你也没法用我上面说的规律来回怼TA:你看道叔都说了,人家好公司的老板脾气都很好的……


于是,你只好继续每天跟老板在办公室里相爱相杀:老板“杀”你,你还要表现得很“爱”TA。而每天累死累活,还要强忍,憋出内伤,也很痛苦。


那该怎么办?


想办法讨好老板?认命熬下去?还是换个地方?


都是个办法,但都不是聪明的办法。


我在之前的文章《长期主义:从巴菲特到马斯克的财富逻辑》这篇文章中,曾介绍了长期主义实操方法:


  • 首先你得有一个系统。

  • 不断打磨升级系统,提升成功率。

  • 跨领域投放,放大系统的效能。

  • 确定你的人生基本信念和价值观。


具体的逻辑和方法,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长期主义的方法结合上文的场景,你很容易得出结论:应该把目标放在优化自己的职场能力系统上,而非放在跟某个老板相处的效果上。


系统优化了,你碰到好老板、好公司的概率就更高,得到认可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那该怎么做呢?


“道是无”的独家职场秘籍:“是是是-好好好”模型。


先说这个模型啥意思,再说怎么用。以及,什么情况下没有用。


一、“是是是”


首先来看“是是是”。第一个是:是什么事情,问的是什么搞清楚老板到底要你干啥,而不是“我觉得这应该是个什么事”。


老板说,王二,这次大促到现在的GMV是多少?这时你要做的不是立刻打开报表查数据,而是要快速拆解一下问题:


  • 活动GMV总金额是多少?完成进度如何?


  • 主要的品类GMV分别是多少?


  • 相比平时没活动时,额外增加了多少?


  • 相比上一次大促增加还是减少了?原因是什么?


  • 卖得好的话,后续供货跟得上吗?卖得不好的话,有什么提效方法?什么时候可以推上去?


你看,你以为老板在问一个问题,其实背后可能还藏着不止5个问题。


你平时看到的某些同学反应快、很专业,很多时候也没那么玄,只是他们习惯把问题拆开了,多想了两三步而已。


第二个是:是什么目标。问的是原因,搞清楚老板为啥让你做这个事。


这个事儿操作起来其实挺简单,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提过很多次:


  • 了解公司年度目标,对照下老板关注的这个指标跟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有关,还是仅仅在这个活动里关注;


  • 了解部门考核指标、老板背的KPI。如果老板的KPI是用户规模和MAU,那他/她问你活动GMV,大概率就是兴之所至,随口一问,“第一个是”方面就不用太在意了,快速查一下给个数完事。


第三个是:是这么做吗?问的是how,搞清楚老板要的执行方式。


这个是典型的“功夫在诗外”的问题,你当面问老板是不会有答案的,搞不好又会被骂一顿,“你是要我手把手教你怎么做事吗?那你工资能不能给我一半?”


怎么做这个点,其实是有通用方法的:


1. 做第一手信源。拿第一手的消息和数据,不要给老板汇报时,说“我是听运营部的小张问了产品部的小刘,产品部的小刘问了技术部的小王,小王是前端,又去找了后端的老赵,了解到原因是balabala……”


信息传播每多一个层级,就会折损50%以上。做离第一手信息最近的人。


2. 做一个亲历者。除了第一手消息,还要自己上手验证,不要做传话筒。


老板跟你说有人反馈参加活动后,购买了产品没拿到奖品。这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立刻找开发,而是也买一笔,验证下是不是可以重现问题,以及从操作流程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相信我,这么做下去,你会获得老板和技术同学的尊重的。


3. 做一个专家。所谓的专家,是能够一杆子插到底,从问题的源头、实现方案、产生的效果,都能够有把握、有了解。


事情有分工,项目有流程,但公司升职加薪的时候,是没有“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种情况的。


你要飞得多高,就要能扎得多深。


4. 做一个资源整合者。简单说,就是“没事能搞事,有事能成事”。


结合公司目标,自主整合资源提出规划并落地;事情推进碰到问题了,能自主整合上下有资源排查原因和解决。


不要碰到问题就说不是我的问题,都是因为谁谁谁不配合/谁谁谁脑子不好使/我没资源,所以一直搞不成/问题拖着没解决。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给自己家装修房子,要买一款瓷砖,会因为一家瓷砖公司说要三个月后才能到货,你会跟装修队说那就等三个月吗?


肯定不会呀,大不了一个款式或是换一家瓷砖公司呗。


你是房主人,早点住到新房子里去是你的第一目标。那怎么你是项目主人的时候,就不这么想了呢?


反过来,如果你是老板,碰到下属常常不理解你交办的任务,办的效果也不容易达到预期,那也有一个好方法分享给你——


在阿里,有一条超有效的带人原则: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听;你做我看。


如果员工不好用,也试着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方法的问题?


二、“好好好”


拆解完“是是是”,再来看“好好好”。


第一个好:意思是“好的”,表达接收到了指令。


微信是生活软件,钉钉是工作软件:别人发微信消息给你,你读了没读对方不知道;别人发钉钉消息给你,你读了没读对方一清二楚。


为啥钉钉要做“已读”?为的是方便你的合作方或是老板掌握你的接收状态,进而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安排,从而获得一种可控感。


那么,你能不能持续给你的老板这种可控感?


第二个好:意思是“做到这样才叫好”,确认交付标准和交付时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中间有2个关键操作点:


1. 执行路径评估


  • 如果只是简单要一个数据,那查一下报表几分钟就可以给出;


  • 如果要一个方案,那就要做一个PPT几天可以给出;


  • 如果要一个新功能,那就需要评审研发可能十几二十天才能给出。


做好确认以后,怎么做、做多久才能有一个靠谱的预估。适时反馈给老板或业务方,对方就会觉得任务可预期、可控制。


2. 执行优先级评估


如果有多件事情并发,你判断很难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可以把事情都抛出来,一并确认优先级。


确定优先级的过程,其实也是对齐各方预期、并学习如何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


比如,你手头有正在推进的A任务,今天老板忽然找过来让你做B任务,而且要的还挺急,这时可以怎么办?


  • 如果新任务A优先级高,那么任务B是不是可以延期几天?


  • 如果任务B的优先级还是更高,但新任务A要得急一点,是不是可以给一个任务A的简版?


  • 如果两个任务优先级都很高,可不可以加人,或是把手头的低优先级工作先转交给其他同事?


刚工作的前几年,我都是有啥活接啥活,甚至还常常自己找活干,从来不考虑难度和时间,这种方式,也帮助我获得了收入、口碑和职位的提升。


可当我再往上走一步,需要掌控更大的局面时,就发现这种模式的效用到头了。


累死自己或是累死下边同学都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做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变化,对老板来说,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令行禁止的执行者,更需要合格的伙伴——帮助老板发现什么事情是重要的、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安排资源。


如果你是这样的下属,谁不爱?


做到这一步,上升的通道才算真正打开了。


第三个好:意思是“我做好了”,及时复命;并确认做的结果好不好,拿到老板反馈。


这一点的核心是完成任务的闭环:任务交办-任务完成-任务反馈,不少电影的情节设计中都有“复命”的设计,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能做到“好好好”,在老板和同事眼里,你就算是一个“靠谱”的人了。所谓的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好好好-是是是”模型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是的。


那它做起来是不是很容易?


不是的。


模型要顺利发挥作用,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变量需要把握住:老板的风格、你自己的属性。


先看老板风格。


对于导师型的的老板来说,下达任务后收到下属的确认需求,内心会非常愉快,进而给你一二三来龙去脉掰开了揉碎了讲个透彻。我在上面讲的方法就会很好用。


但是,在你使用“是是是大法”时,如果碰上不对味的老板,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轻则鼻子里轻哼一声,然后扭头走开;重则直接开骂,“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还要我说几遍吗?到底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


怎么解?


其实也简单,就一个词:观察。


  • 利用日常边角料时间多沟通,不要等到交代任务时才去了解你老板和他的想法。平时的等电梯三分钟、楼下抽烟八分钟、工作餐一小时,都是很好的契机。


  • 看老板给别人交办任务时,你的同事是如何互动与处理的。看看表现优秀的同事,是如何接受任务安排和给反馈的,相信我,你会有收获。


  • 了解公司KPI、本部门KPI、上下游协作部门KPI,获得统一的认知基线。


再看你自己的情况。


按照梁宁的说法,“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人的情绪是底层的操作系统,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个个的APP。”


每个人内置的操作系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方法(“是是是大法”),能不能运行、运行是否流畅,还得看你自身系统的版本和性能。


那么,操作系统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一套情感反应模式。


人们常常会用恐惧、贪婪、愉悦这些词汇来描述它,或是从别的领域借用词汇,比如“人性七宗罪”之类。


在梁宁的话语体系里,是这样表达的:


恐惧决定边界:你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你到这了;


愉悦决定方向: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最经典的是巴菲特的那段话:


“We simply attempt to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and to be greedy onl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我们只不过试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同一个方法,对外向的人来说,操作起来轻车熟路,不管是说“是”还是说“好”,都是信手拈来。因为他本来就喜欢表达和沟通,这次也是一次沟通,不过对象换成了老板而已。


但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平时在其他人类面前出现这件事,就已经几乎耗尽了他一辈子的勇气。什么?还要再跟老板聊天?杀了我吧。


所以,对不同的人,这套方法的作用不尽相同。即便对同一个,也不用追求把每个点都用上。


取你所需,能用上就好。


写在最后


在公募基金做电商总监的时候,我曾经在两年多时间换了3个分管领导,3个老板风格迥异:A老板性格平和、B老板运筹帷幄、C老板雷厉风行。但每个分管领导对我的评价都是超高分,管理着公司两个部门,拿了公司年度优秀经理人。


是我长袖善舞、特别懂得迎合上意吗?了解我的人肯定知道,不是。


在离职前不久的一次公司月度经营分析会上,老板当着公司所有中高层说:“我觉得这个事儿(涉及公司经营,不说具体哪个事了)应该这么做,张德春这小子老觉得该那么做,还三天两头敲我办公室的门,找我说方案。脾气那叫一个倔——但是我喜欢这样的管理者。事情交给你,我最放心。”


最后,方案讨论确认了,我按照讨论好的方案推动落地,效果不错。


其实话说到这里,我希望你能明白:方法什么的,都是可以慢慢学、逐步提升的。做好你自己,同时为公司的目标找出路,为老板的战略做落地,什么类型的老板,都好相处的。


最重要的,是迈出改变那一步,把老板当成你的用户,开始交付你的产品吧。


最终,时间会给你回报的——不在这家公司,就在那家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道是无(ID:daoshiwubiji),作者:张德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