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朱说 (ID:azhushuo),作者:吕建伟,原文标题:《中国SaaS产业越来越确定了》,头图来自:unsplash
一、竞争格局
在2015年以后,受欧美、风险投资、国家政策、媒体四者影响,中国SaaS产业开始刮风:
大量的人开始投入中国SaaS产业做创业,由风险投资驱动,不着急销售回款滚动发展,而是烧钱吸引高端人才、打磨产品、塑造品牌、建立全国销售体系。
传统巨型企业,也在数字经济政策、数字化转型政策的催促下,纷纷成立独立科技公司,进入中国SaaS产业。
云计算IaaS巨头也杀入SaaS产业,尤其以钉钉、企微、飞书和它们的生态为显著。
互联网巨头、电子商务巨头也纷纷杀入SaaS产业试水。
到了2022年,传统巨型企业的独立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和电子商务巨头的SaaS业务,均纷纷回撤。
即使是云计算IaaS巨头们搞的SaaS,也已经形成了通信+文档+应用商店这样的清晰边界,过去在OA、人力、CRM、财税与费控的尝试,都已经慢慢心意阑珊。
而SaaS创业企业,不少已经关闭、转业务,鸡贼者已经卖掉公司。但是大多数SaaS创业公司还处于中国企业软件行业20多年前的状态:活活不好、死死不了,还在靠仅有的几个大客户保生存。
整个中国SaaS产业格局,我感觉,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20年前。
二、商业模式
1. 模式:公有部署/私有部署都在搞,但统一都是订阅收费模式。
2. 产品:纷纷在打造自己的小闭环,成为产品网格,而不是单点产品了。
3. 销售:纷纷在打造自己的销售天网地网体系,所有的销售业态都搞。
4. 行业:纷纷聚焦重点肥肉行业,做行业营销解决方案,吃肥肉行业和大客户。
5. 交付:纷纷建立自己的实施交付体系,人员扩张乌央乌央的。
整个中国SaaS模式,我感觉,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20年前。
三、资本杠杆
我在想一个事:除去那些不改变本质的用新技术重新开发一遍软件,中国SaaS产业,和过去中国软件产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资本杠杆。
我记得从2013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好多利好:
资金:风险投资、私募基金;
资本市场:注册制、常态化退市;
上市:新三板、科创板、北交所、美股;
并购:互联网巨头并购。
现在十年过去了,回头来看这些利好,对于SaaS公司,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利好:
资管新规、防止互联网资本无序扩张;
注册制、常态化退市,并没有大家想的那样;
新三板、科创板、北交所,大量扶持新材料新能源等实业,而不是SaaS。
而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股受美元的收缩,美国的SaaS估值市值都下降了30%甚至50%。况且还有中美贸易摩擦、美股脱钩,中国SaaS公司想去美股上市基本没有可能性了,而且即使能上,市值也会大大低于一级市场融资时的估值。现在唯一寄希望的就是港股。
今年,风险资本们都形成了一个业界的共识要求:SaaS公司,必须经营现金流为正。否则,下一轮不投。
这其实是一个很要命的事。能闯过这一死关的中国SaaS公司,必定会在2025年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过去几年,中国SaaS产业好像在集体学习英语似的:MVP、PMF、GTM、PLG、MQL、ABM、CAC、CSM、LTV、NPS、ARR……把我都搞的晕晕的。我在想,不管你是一家SaaS公司还是一家软件公司,你本质上都是一家公司啊。作为一家企业就得遵照企业的本质啊,不管你多给它粉饰、多给它理由,它终究是一家企业啊,它得讲究:
营业额规模、营业额增长率;利润额规模、利润增长率;
经营现金流、应收账款/应付账款;
人均产值、人均净利润;
销售费用、一般行政费用。
失去了资本杠杆的中国SaaS企业,我感觉,又回到了企业基本面的比拼上来了,并没有比传统软件厂商多出什么高维竞争要素。
四、最后
虽然前面我从产业竞争、商业模式、资本杠杆三个方面来分析了中国SaaS产业的当前,好像中国SaaS产业又倒退回2015年以前的中国软件产业了。
但是我仍然想留一个思考题给大家:中国SaaS产业的未来,难道就是中国软件产业的过去,那我们这十来年砸了上千亿风险投资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中国SaaS产业的未来,不是中国软件产业过去那个样子,那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是下面这样子?
网络连接+SaaS
硬件+SaaS
数据+SaaS
广告+SaaS
业务交易+SaaS
金融+SaaS
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伪命题?为什么?请大家自行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朱说 (ID:azhushuo),作者:吕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