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24 18:24

回顾AI公司2021年业绩、落地与变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辰科技随笔(ID:gh_e210f9235647),作者:cowgirl,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去年聊过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如何客观评价AI公司的业务模式、现状与未来?》《AI视觉公司如何落地?以及读商汤招股书》)


简单梳理了下一些已经上市AI公司的最新表现,惊讶于不知不觉AI公司也有不少完成了上市这个阶段的资本化。在去年撰写如上2篇时,还仅仅只是在提交材料的阶段,公开的信息让广大普通人和投资者对AI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一篇尝试对已经有公开信息的几家AI公司做个小小的汇总,看看2021完整年中,每一家的最新表现,业务、增长亦或是估值。


一、一个不完全汇总


先看看几家的汇总情况。


图:部分AI公司信息汇总,来源:Cowgirl整理


图中主要列出了有2021完整年度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公开市值的公司,部分头部公司如四小龙中的依图、旷视等由于缺少最新数据,故没有列于其中。


1. 规模


虽然没有完全统计,但总体规模还是大致与之前一致:商汤的收入规模大幅领先,接近50亿RMB(如果按照30%的年度增长,22年收入可能在60亿RMB左右,也会导致后续的厂商更难追赶)


第四范式的收入增长非常迅猛,几乎是商汤后规模最大的一家(按照历史数据,旷视和依图可能会略接近)


图:2021年AI公司收入,来源:Cowgirl制作


做个简单的比较,我们来看看2019年时每一家的收入情况(披露2019年收入数据的公司较多)


图:2019年AI公司收入(部分数据由于版本不同,可能有差异出入),来源:Cowgirl制作


能够看到,行业收入规模最大的公司仍然是商汤。但2019年时的第二梯队则分化并不清晰,在商汤之后有5家左右公司,收入在5~15亿之间,看起来尚未拉开太大差距。


其中变化明显的则是收入快速增长的第四范式,和收入增速相对放缓的云从(2019年收入8亿左右、2021年10亿)


2. 增长


除了虹软和格灵深瞳的增长率较低(格灵深瞳本身收入基数略小)其他几家增速都在30%以上。


1)第四范式的收入提升速度最快,21年增速>100%。


2)创新奇智的收入增速也不错,AI+制造看起来是这几年安防后又一个大市场空间的落地领域,21年增速>80%。


3)随后是商汤云从和寒武纪。商汤则是由于收入基数已经很大。


3. 毛利率


1)商汤与虹软的毛利率较高。虹软由于大部分是手机摄像头软件收入,因此毛利率高。商汤的毛利这么高,也许是软件收入占比仍然相对大。(有了解情况的朋友吗?欢迎交流)


2)大部分AI厂商主要为客户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因此成本中包含了部分外购硬件成本,导致毛利相对低一些。包括云从、第四范式、寒武纪、创新奇智,其中寒武纪和云从的毛利相对高一些,也许是也包含了不少纯软件的收入。


4. 估值


由于大部分AI公司尚且没有盈利(考虑到大额的研发费用),我们用PS倍数来看下几家的情况。


商汤的市值也远远超出其他公司,在1000亿RMB以上,其他几家公司大部分在几十亿到几百亿的估值规模。


图:AI公司市值和PS倍数,来源:Cowgirl制作


而PS倍数在15~30倍的范围。


5. 现金


现金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2B业务普遍需要有较好的资金能力,一方面也考虑到当下的经济形势,有更多的现金储备更游刃有余。


图:2021年末在手现金,来源:Cowgirl制作


商汤的现金储备无疑非常厚实,200亿RMB以上,而其余现金储备较好的则是第四范式。


二、商业模式与落地演进


在前几篇也提到过,由于AI技术本身的分散性、非具体产品的特点,行业内摸索出了一些更为实际的业务和落地模式。


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引用了一张AI商业模式的演进图,能看出其中的一些历史和现有变化。


图:AI商业模式演进,来源:格灵深瞳招股书


最早的AI商业模式,有希望能够标准化简单交付的SaaS类型(但场景分散细碎,SaaS无法解决终端客户问题)、也有一些项目制的解决方案。


其后,近3~4年,行业内的模式思路希冀于做几方面的优化:


1)更为标准化,减少交付成本;

2)能够解决终端客户的痛点;

3)能够创造更多收入;

4)能够更贴近客户,提供核心服务而非仅仅技术;

5)按照效果收费。


所以我们能在商业模式上看到一些进化,比如更能解决终端客户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比如相对标准化的半标准化软件销售、比如可以增加更多收入的AIoT设备销售、以及更贴近终端客户而提供核心服务。


更长远来说,则需要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或生态,让行业内的垂直合作伙伴能够使用自己的AI底层技术底座来开发垂直行业应用,例如商汤、第四范式等的一些技术平台。


而在行业方面,大体来说:


  • 智慧城市(公安安防,或者其他2B安防都算)仍然是最大的市场,但竞争也相对激烈。在智慧城市和安防之后,则是一波金融与制造业的机会。


  • 金融的主要场景包括风控、客户精准营销等;制造业则非常分散,例如生产过程中利用AI来识别缺陷、或者发电铁水生产过程中的AI视觉检测等。


  • 尤其AI在制造业的落地,我们也能够从创新奇智的增长中得到侧面印证。


三、商汤


关于商汤,已经在前几期有过不少的讨论。这里主要说说一些最新的数据。


图:商汤财务数据,来源:Cowgirl制作


从落地收入占比看,最大的仍然是泛安防(智慧城市、智慧商业),智慧生活(手机、AR等)和汽车的增量并不明显。


从2021年报中看,并没有太大的方向变化,仍然是智慧城市、商业、生活和汽车,并且着重强调了汽车和泛元宇宙的布局(AR、数字空间和数字人等)


另外,我们看下历史的估值和融资情况。招股书中披露了每一轮的估值情况。


图:商汤历史估值,来源:Cowgirl制作


总体来说,商汤的融资非常顺利,规模也相当庞大。整个估值水平在C-2轮和D轮之间快速提升,大约是2019~2020年之间。历史合计融资大约340亿RMB(没算错吧?)


图:商汤隐含估值和融资金额,来源:Cowgirl制作


在上市时,虽然没有大规模融资(账面现金非常充裕),整体融资释放比例大约在4%左右。


图:商汤基石配售,来源:商汤招股书


而基石的投资人则大多是有不错背书效应的各类国资基金(改革基金、AI基金、上汽等)、以及部分个人和美元基金。


四、创新奇智


创新奇智的业绩增长很快速,2020年增速100%、2021年增速86%。也能侧面说明制造业的落地正在规模化起量。


图:2019-2021年创新奇智不同行业收入占比,来源:创新奇智招股书


制造业的场景根据不同的制造业,有各自行业属性,包括铁水运输、工程监测、风电运维等。这些场景通常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之前可能更多依赖人或专家的经验和人眼判断,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一些数字化和AI技术应当能在这些场景中起到必要作用,成为刚性需求。



图:AI制造场景,来源:创新奇智招股书


五、第四范式


第四范式主要的技术特长在数据智能,类似大数据分析、推荐算法等,这样的技术路线并非安防中的主流应用。


因此,第四范式前几年更多应用在金融行业,包括风控、推荐等,金融中的大量金融交易信息尤其适合大数据推荐、预测和决策。


图:第四范式落地行业,来源:招股书


而从趋势看,2020~2021年第四范式收入已经逐渐多元化,不再更多局限于金融,也包括了能源电力(类似创新奇智)、零售电信等。


我们从第四范式的收入中,能看到除了一些可能有定制化成分的应用开发服务,第四范式的主打产品是自己的“先知”。


变现的模式,则包括一种软件收费(可能是按照调用或者占用CPU的数量进行收费)一种是软硬件一体机SageOne,直接向客户提供软件+硬件服务,也能够更好创收。


图:第四范式收入构成,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与商汤类似,第四范式也在招股书中较为清晰得列出了每一轮融资得情况。


图:第四范式历史融资,来源:Cowgirl制作


截止D+2轮融资,估值接近200亿RMB,历史融资接近70亿RMB。


图:第四范式融资金额和估值,来源:Cowgirl制作


从曲线上看,C轮和D轮是融资较为庞大的2轮。


另外,作为行业内的传统安防厂商,海康大华等公司也非常值得聊一聊,限于篇幅和时间,不在本期展开,可后续展开。


如果您对AI行业感兴趣,或者是行内人士,也欢迎交流沟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辰科技随笔(ID:gh_e210f9235647),作者:cowgirl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