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26 22:06

新女性:“揣着钱包去约会、带着房子去结婚”

本文来自《单数社会》,作者:波波夫(《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相信人性光辉的绵长,代表作:《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头图来自:《美食、祈祷和恋爱》剧照


尽管女权运动起起伏伏,但女权主义的最高行动纲领始终如一:主张女性不受家庭、婚姻和男人束缚,建立一个女人自觉自主的人类社会。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美国出现了夏绿蒂 ·帕金斯·吉尔曼和埃玛·戈尔德曼等一些“左”派女权主义者,她们攻击婚姻制度、攻击家庭,认为家庭是妇女的监狱,使妇女成为社会“白痴”,从而危及整个文明的进步。


葛罗莉亚·玛丽·斯坦能也曾说过:“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鱼不需要自行车一样。”


在漫长的历史中,处于婚姻中的女性被建构为弱势群体,这一点无论在法律、社会还是习俗传统中都如此,即使在某些特定时刻,特定的女性或女性群体利用自我能动性来争取一定的空间,其结果往往也十分有限,不足以改变她们在自己时代所处的普遍境遇。


甚至,婚姻中的女人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得到法律的维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婚姻和家庭自然成了女权主义者要击穿的靶子。


随着女性经济越来越独立,女性对婚姻和家庭的需求也在下降。多家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性正在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力消费者,这也佐证了一个女性经济独立时代的到来。


贝壳找房对2018年在其平台上发生的二手房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在其中12个一、二线城市购房的女性发送调查问卷后,发布了《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该报告显示, 2018年女性购房者占比高达 46.7%,接近男性购房者占比。


其中,30岁以上50岁以下的单身女性购房者占大头且数量逐年增多,单身女性年纪越大,越有购房意识,不少受访的单身大龄女青年认为:“房子比婚姻更让人有安全感。”


她们认为,与恋爱相比,房子既能改善生活质量,又是一种投资,而且自己有一房傍身,哪怕对象没房也不用担心爱情被现实打败。


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深圳两座一线城市,购房者性别比例接近1∶1,郑州、长沙、西安的大龄女青年购房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调查显示,30岁以上的女性购房者中,29%的女性凭借一己之力独立购房,另有45%的女性接受了父母的资助。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0年女性置业报告》显示,在不同年龄段中,女性的置业计划也出现了分化。30~44岁女性计划 5年内置业的占比超过86%,成为5年内置业的主力群体,其中,有60%的30岁以上女性购买的是二套改善住房。而20~29岁的女性群体,则有超四成打算购买首套自住房。调研显示,购买二套改善住房的女性占比最大,达53.6%,而想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女性占比28.9%,商铺公寓占比仅为16.9%。


参与58同城、安居客调研的女性中,有38.8%的女性表示自己能够独立购房, 40.4%的女性表示需要和另一半共同负担购房资金,也有约两成的女性表示需要父母支持。调查显示, 45%的女性选择了90~120平方米的三居室,这和多数购房者的选择相同;从房屋总价来看,选择总价在100万~200万元的女性占比47.9%。


中国女性普遍看重房产,并将房产与内心的安全感挂钩。婚恋交友网站世纪佳缘在2015年针对12万人、以“金钱与爱情的关系”为主题展开调查,并最终形成了《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报告》披露了他们的发现:“有房”成为女性择偶的首要条件。


男女在对待“结婚是否必须有房”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有超过80%的男性认为,租房也可以结婚,但这纯属一厢情愿,只有20%的女性不在意男性无房,其中超30%的女性认为“必须有房,没房不考虑结婚”,同时有房女性比没房女性在房子上的要求更为严苛。


本次调查的组织方称,“在谈恋爱时,女性可能比男性更为感性,但真正面临结婚时,女性往往在物质上更为理性,因为婚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这就促使女性在面对婚姻时考虑得比男性更为长远,也更有危机意识,体现在物质上就是女性对房子、车子的要求更高,而房子是她们首要的物质需求,也是她们安全感的首要来源。”


这也并非中国女性的独特心理。


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出版小说《奥兰多》后,拿着版税建造了一栋小楼,在这栋小楼里,她把此前在剑桥大学的两次演讲整理扩写成《女性与小说》一书,通过对女性创作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女人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只有这样,女人才能平静而客观地思考,才能不心怀胆怯和怨恨地进行创作。


后来,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谈到了房屋之于女性的重要性,“智力的自由全靠物质环境,诗又全靠智力的自由。而女人历来是穷的,并不仅是二百年来,而是有史以来就穷。女人比希腊奴隶的子孙的智力的自由还要少,所以女人就绝对没有一点机会写诗。这就是我所以那么注意钱和自己的一间屋子的理由。”


当女性经济日益独立,“揣着钱包去约会、带着房子去结婚”成为一种人生目标后,她们对于婚姻的需求更多地转向精神层面,而非只是一种“搭伙过日子”式生存方式的安排,这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择偶观日益多样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在2016年 3月至 10月,对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20~36周岁、大专以上学历的近6000名青年展开调查发现,当代北京青年的择偶观较为多样化:他们在择偶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是配偶的性格人品;对方的外貌和学历排在第二;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年龄排在第三位。北京青年认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门当户对,这意味着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人结婚。


调查数据显示,无论在户籍、受教育程度还是工作性质,抑或家庭经济实力上,青年都更倾向于选择在这几个方面同质的婚姻。传统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在一段婚姻中,女性更可能为了孩子而忍受伴侣的不忠或感情破裂而不离婚,但该项调查却得出相反的结论:59.09%的男性表示如果夫妻感情破裂,会为了孩子而坚持不离婚,但女性同意这一观点的比例只有36.68%,显著低于男性的比例。


女性经济独立也提升了男性择偶的物质和心理双重门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的这次调查中,82.05%的青年认为自己如果拥有房产,会更容易找到对象;有68.48%的青年表示如果自己有北京户口就更容易找到对象;35.66%的单身青年认为自己的理想配偶一定要有房产,有32.66%的单身青年表示自己的理想配偶一定要有北京户口……


从这些结果可见,青年认可房产和户口在婚配过程中的重要性,且房子的重要性要大于户口,房子对于男性的重要性要大于女性。


但北京房产和北京户口并非一个特别容易得到的物质条件,在房价水涨船高和北京户口指标紧缩的背景下,住房和户口势必会对青年婚恋造成更大的压力,没有房产和户口的青年更易遭受婚姻市场的挤压。


经济上的自由让女性减少了对婚姻的经济需求。虽然传统价值观依然根深蒂固,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挑战社会期望,坚持单身。当下家庭规模缩小,也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有直接关系。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传统社会结构与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女性开始要求并争取在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独立、自由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使传统的男权文化受到了挑战。以夫妻二人为中心的更具私密性的“小家”已取代了传统意义上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几代同堂的“大家”。现代的家庭观念是夫妻二人地位平等,经济独立,共同承担家庭义务,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女性地位必将持续提升,并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国,自 2009年以来,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连续9年多于男性,2017年女性获博士学位的比例达53%,创历史新高。在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发布的一份2017年美国研究生院注册人数和学位数量的年度报告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发现:在2017年颁发的79738个博士学位中,女性获得了其中的41717个学位,占总数的52.32%,而男性获得了37062个学位,占总数的46.48%。


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趋势,女性获得高学历的比例节节攀升。自1981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以来,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占比已经从1987年的 8.80%、1997年的18.52%,增长到了2017年的39.27%。


尽管博士生中女性的占比尚未达到40%,但近两年,高校专任教师中女性的占比已基本达到一半。从全国普通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中,女性占比早在2008年就已达到了57.10%,已超过50%。2017年,30岁以下的女性高校专任教师已经增长至12.2万人,占比接近63%。



本文来自《单数社会》,作者:波波夫。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