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作者:龙承菲,编辑:周亚波,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就算是当年打响第一枪的《浪姐》第一季,也没有哪位女明星的翻红,达到王心凌今天的“阵仗”。
上周五《浪姐3》首播,王心凌穿着百褶短裙,蹦蹦跳跳地唱了一首《爱你》,在所有的初舞台片段中收获了断层第一的播放量。
节目播出后长达一周的时间里,微博高位热搜上始终挂着她的名字,登顶国内六大音乐平台榜单第一,连演过的偶像剧《微笑pasta》都能上热搜首位。
一时间全网都是曾经真情实感的王心凌粉丝,短视频平台上流遍这样的视频:已经结婚生子、步入中年的“男粉”,跟着电视屏幕上的王心凌一起扭动,号召全公司员工给王心凌投票。“王心凌粉丝购入芒果股票为其加油”的关键词,一度登上微博娱乐榜前列。
而这股全网回忆青春的考古热潮过了一周,另一种声音也在互联网的舆论场中浮现:被奉为童年回忆的那些偶像剧,即使是过去也会被认为幼稚烂俗;比起萧亚轩、蔡依林等同时代的中国台湾歌手,王心凌也并不能算突出——如果她真的有这么多粉丝,怎么会经历长达十数年无人问津的低谷?
问题也因此出现:
王心凌的再度翻红,到底是大众情怀的又一次胜利,还是人工造就的又一个“流量密码”?
一
在《浪姐3》第一期节目里,王心凌占据的分量并不重。
她被分配到的镜头量只有一个完整的初舞台呈现,和一段简单的入场采访,几乎没有和其他姐姐的任何互动,甚至可以揣测,芒果TV最初并没有押宝她,“镜头分配叙事”的重点,仍是“姐妹情深”和“暗流涌动”。
选秀播了这么多年,大致的套路观众已经摸得七七八八,这是一个选手获得的最基础的初登场呈现。它的吸睛程度比不上语出惊人的于文文,表演的突破性和难度也并不高,而是主打情怀的“情景复刻”。
但就是这样,王心凌依然在各大平台红到发紫。观众看到王心凌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总会有种被岁月击中的安心。
为什么观众觉得王心凌可贵?因为对比出真知。
她走红的那几年,正是台湾乐坛群星荟萃的时期。那时候的口号是“四大三小一蛇团”,王心凌论资排辈只能算进“三小”里。
她当时尚且不能自主完成歌曲制作,风格也比较单一,在鼎盛期的周杰伦、潮流又火辣的萧亚轩和蔡依林面前,甜妹可人的王心凌单凭音乐很难抗衡,还要靠爆款台偶带来的附加分。
更何况,对于这些人的主体受众——年轻气盛、要走在潮流前端的初高中生来说,总要坚持点特立独行的叛逆心。周杰伦才华横溢,音乐风格和唱法都让人耳目一新,《超级女声》里剪着短发的李宇春和周笔畅很酷。与这些人对比,娇弱又平凡的偶像剧女主角,则听起来有一点土气。
但到了现在,娱乐圈已经多少年没有诞生出天王天后,唱片时代的日薄西山,要靠国民音综来填补传播的渠道。
101选秀倒是生产出了一种新的艺人模式和造星途径,它向大众普及了“唱跳偶像”的概念,又没有拿出水平足够优秀的艺人样本。
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韩国,当红的团体们上台时也要开着巨大的垫音,昨天的校庆演出上,韩国新生代最红的女团aespa,依然在对口型假唱。
《浪姐》可以被看作是女明星的大型真人秀,但仍然有观众在期待优质的全开麦唱跳舞台。早在这一季节目开始前,在关注人选的饭圈里,至今仍然能保持状态、全开麦唱歌曲串烧的王心凌,就是期待度最高的几位之一。
观众想看到的是“女团教科书”,而王心凌满足了大众的期待,一个旁证就是,王心凌两年前的演唱会唱跳稳如cd,又一次被拉出来登上热搜,转评也满是拉踩。
二
全网男粉跟跳王心凌,成为了这场翻红带来的衍生现象。
已到中年的男士们放下锅铲拖把,从《王者荣耀》里抬起头,跟着电视屏幕上当年的少女偶像一起大跳《爱你》,听上去是滑稽又感动的怀旧美谈,也成了这次翻红潮流里的最大争议。
当年真有这么多男粉喜欢王心凌吗?并不见得。
前文已经说过,王心凌的核心竞争力在那个诸神之战的年代并不突出。“直男”们的固有取向是性感美女和清纯校花,瞪大眼卖萌的王心凌哪个都不沾边,在霸凌高发的中学生世界,男生喜欢《爱你》这种小甜歌还容易被冠上“娘炮”的外号。
虽然不排除王心凌可以收获不少男生的暗自喜爱,但离“直男群体集体记忆”还是有点八竿子打不着。
她的另一重主场,台式偶像剧的经典配置是王子爱上灰姑娘,女主角要设置得平凡善良,方便对爱情抱有浪漫幻想的花季少女代入,核心受众本就不是男性群体。她在出道作里演的那个家境贫寒的援交女孩,听倒是更符合男性群体从古至今的“救风尘”情怀,但有多少男生听过或者看过,则又是一回事。
“王心凌”更像是大众的一个“窗口”。大众借由这个窗口,看到自己过去的青春,回忆的不是甜心教主本人,不是梦幻却烂俗的偶像剧,而是记忆里看着偶像剧的人。在这种回忆的过程中,“王心凌”反倒没有那么重要。
几天前有个郭采洁刚出道时对着歌词本唱《我的未来式》的视频,在微博收获万转。她刚出道时被唱片公司包装成元气清新的“优格女孩”,后来才剪短长发做了女王“顾里”,如果郭采洁在《浪姐》的初舞台是早年的甜歌,或者端起红酒杯唱一首《时间煮雨》,可能也一样会收获短视频平台的青睐。
但郭采洁的选择是唱了一首实验性更强、大众基础极弱的歌,最终初舞台的播放量在首期节目沦为垫底。王心凌在2018年的专辑口碑销量都回春,但如果她的初舞台选了《大眠》而非《爱你》,还会收获这样多圈层打通的热潮吗?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同时,就如同大部分网友的反面观点一样,发布在短视频平台的、中年男人跟跳王心凌舞蹈的视频,很难说没有搏流量的跟风涌动——中年男人号召亲朋好友、同事下属给王心凌投票,但芒果TV转头就出了公告澄清,节目组没有设置任何网上投票晋级环节,所谓的“投票”不知道是投到哪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跟风”与“模仿”,本就是中短视频UGC内容的的流量密码。优质的原创内容创作者缺失,是个横跨多个领域的难题,短视频也不例外——比起费尽心思想文案剪视频,单纯的情景模仿更易操作,在大数据的算法推荐之下,也更容易抓住这股流量的风。而试图抓住风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都走到了同样的路上。
只要跟着镜头扭动起来就能收获流量,还能赶上一种娱乐圈“尊古踩今”的天生正义,短视频博主、MCN们又怎能不趋之若鹜呢?
三
在这波复古潮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粉丝发言:“怎么总有人在问为什么twins、王心凌的人气突然那么高,粉丝突然那么多,答案当然是粉丝老了又不是死了。”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次类似的事件。
首先是2019年一起颇为荒诞的“粉丝战争”。当年7月,一个“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的帖子被越顶越高,迅速得到了跨平台传播,将周杰伦视为青春回忆的网友们义愤填膺,除了嘲笑当下追星族的无知,还要以打榜这一更“饭圈”的方式“回应质疑”。
周杰伦的超话节节攀升,而在超话冠军霸榜近一年的蔡徐坤粉丝最初没打算“让位”,那场轰轰烈烈的“周杰伦VS蔡徐坤”打榜事件就此成为微博年度话题之一。
类似的事件在去年再度发生。2021年4月,一名14岁的网友在NGA论坛发帖“给大家推荐一个冷门华语歌手孙燕姿”,被截图搬运、登上热搜,“冷门歌手孙燕姿”迅速成为了戏谑的社交平台新梗,在B站、微博广为流传。
它们共同指向了“代际话语权争夺”:“周杰伦微博数据差”“孙燕姿冷门”“王心凌的人气为什么那么高”,三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有相似之处:它的源头一定不是当下饭圈的主流声音,却往往被看作是整个年轻群体的“无知”,而后续自嘲“老一代”们作出的反应,也暗含着对新生代的“指教”。
这是任何圈层都存在的代际情绪:我们当年看的东西是最好的,现在的东西都不行。
为周杰伦、孙燕姿、王心凌发声的90年初的一代人,已经走到了消费和话语权主流的位置,但把持着饭圈、新潮亚文化等小众潮流的,始终是更年轻的一代人。
长大的80、90后们奔向了繁忙的生活,不再拥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娱乐圈的第一线。
极有可能存在的是,“当年的东西比现在好”确实可以成为突破代际的共识。但这也不能代表,我们可以忽视娱乐圈发展的阶段性。
其中一点就是,随着造星渠道的拓宽与细化,“造星”的辐射范围,却在逐步收窄。随着大众的观看习惯走向分众化,全民爆剧、国民综艺变得越来越难出现,“国民巨星”难以走进每一个观众的视线,反过来也会对内容的生产思路产生了影响,“大众化”不再成为绝对追求,如此循环。
一个在特定圈层拥有名气的明星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圈层外的观众会感到冒犯的现象时常发生。假如他/她的表现不尽人意,那么更是拥有了“怀旧”的理由。
综艺的制作本就要把握大众心理,未必在《浪姐》中被绝对重视的王心凌,很快被芒果TV视作宣传当中的香饽饽,节目可以继续抓住这种情绪,并乐见其成。
况且,“情怀牌”本身也是芒果台当下的重点思路之一,从“大湾区哥哥”到“王心凌”,旧日的情怀还可以拉出来多唱几台好戏。
面对突如其来的翻红,王心凌在微博用简体字写道:“听同事说大家这几天在网络玩得很开心。如果这几天让大家想起美好的回忆,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
本文作者:龙承菲,编辑:周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