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市物语(ID:autostinger),作者:火山,原文标题:《汽车市场的“反击”,从现在开始?》,题图来自:《头文字D》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炉,中国车市的阴霾终于被驱散了一部分。
“最近两周,市场反弹极为明显,这得益于地方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以及主机厂的相应促销手段。我预计5月份乘用车销量能达到135-150万辆,同比降幅会收窄至10%-2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和车市物语分析道。
在部分人看来,随着未来购置税减征细则及其他刺激性政策的出炉,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强势增长。以政策为船,渡过这轮供应链、需求下滑危机,大家将重新过上2018年以前的“常态化增长”好日子。
也有一部分悲观者认为,本轮的刺激性政策尚未明朗,600亿购置税减征虽然会有明显刺激性效果,但其对未来市场的透支同样可怕。届时,刺激性反噬叠加供应链危机,中国汽车市场的“苦难”将持续存在。
从政策本身来看,本次购置税减征不同以往,不再强调以时间作为标尺,而是强调600亿元总额度。在部分专家看来,这是短期强势提振消费,并降低透支副作用的绝佳手段。而中国汽车产业也将因此获得喘息之机,以更得体的姿态面对未来。然而想过上好日子,每一位汽车人需要思考,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6月将迎来大反击?
其实一直以来,购置税减免政策从来不是提振当时市场周期销量的唯一手段,而是政策组合拳的起手式。
在2009年第一批购置税减征的同时,国家层面上辅以的其他刺激性消费政策主要是汽车下乡。当年国家特地拨款50亿元人民币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排量以下的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而正是在这波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的双重作用下,汽车消费提振态势相当明显。
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汽车销量从2008年的930.59万辆跃升至1379.53万辆,增量达到448.94万辆,同比增速也提升了接近40个百分点。
在第二轮购置税减征的同时,国务院也宣布了支持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燃料电池研发,禁止地方政府限制电动车的购买和使用,确保在新增及更新公交车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鼓励创新分时租赁、车辆共享等运营模式;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将2017年设定为地方政府完成基本淘汰黄标车任务的最后期限等。
本轮的政策刺激,在宣布购置税减征600亿前后,各地方也已出台了相关购车补贴政策,比如上海、广东等多地的购车补贴政策,部分限购城市也相继增加了购车指标。从市场表现上看,虽然购置税减征政策细则尚未出炉,但相关地方性的刺激措施已经起到了效果。据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16-22日,国内主要厂商零售销量相比于去年同期,降幅已收窄至6%。
在郎学红看来,现阶段各地方对于全国统一政策的执行和配合的重要性,要远胜以往。“从国家宏观角度上来看,除了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出台相应的机动车报废更新鼓励政策同样关键。而从地方上看,各地应该在落实好国家统一政策的前提下打好‘配合’,积极出台地方性刺激政策。此外,限购城市也可以进一步释放购车指标。每个限购城市额外放出3万指标,虽然绝对数字不多,但能发挥出很好的带动作用。”
做好这一切后,中国车市的拐点即将出现。回望2021年,虽然车市在上半年增长态势明显,可由于芯片供应问题,去年车市在6-7月份迎来了明显低潮,在郎学红看来,由于去年的低基数,中国车市将于今年6月迎来明显反弹。
“购置税减征政策极有可能在5月底公布,6月1日起实施,所以6月将是奋起直追的关键期。顺利的话,6月份一个月就有可能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追回100万辆左右销量,彻底弥补1-5月份带来的缺口。以全年的角度分析,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量有望达到200万辆,实现10%以上的增幅。”
如何避免减征副作用
一直以来,购置税减征政策都是拉动汽车销量最切实有效的手段,但对于该政策的实施,各部门都显得极为谨慎,即便是2020年第一波疫情爆发之时,都没祭出过这一“大招”,因为购置税减征政策的副作用同样明显。
在大部分人看来,车市的波动不能以年为单位计算,而是应该以五年为一周期。此前的购置税减征政策虽然在政策实施的1-2年内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可这更多是在透支未来市场,当政策退出后,刺激后遗症即将显现。
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波购置税减征政策实施后,刺激效果极为明显,当年销量跃升至1364.48万辆,同比增幅46.15%,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其中乘用车首次突破1000万辆,达到1033.13万辆,同比增幅52.93%。2010年,购置税减征政策保留,但幅度开始下滑,税率增至7.5%。当年全年销量为1806.19万辆,同比增速为32.37%;其中乘用车售出1375.78万辆,同比增速为33.17%,增长态势开始回落。而到了2011年,减征政策彻底退出,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速放缓态势极为明显,2011、2012年销量增速收窄为5.2%和7.1%,与此前动辄30-50%的增速相比天差地别。
第二轮购置税减征政策后续市场波动同样如此。2015年第四季度购置税减征政策开始实施,这让市场迅速摆脱颓势,全年累计销量达到2114.6万辆,同比增速7.3%;2016年,在整个完整年的购置税减征刺激下,中国车市销量达到2437.7万辆,同比增速14.9%。但随着2017年减征政策退坡,市场销量增速一下收窄至3.04%;待2018年购置税减征政策完全退出,市场则直接开启了负增长模式。
在评论当时的市场走势时,不少专家都给出了类似的说法——“2018年的车市负增长,只不过是购置税减征政策将本该在2015年发生的事情推迟了3年。”
除市场规律变动外,购置税减征政策及相关刺激性政策,在某些程度上也打乱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比如2009年的第一波政策叠加汽车下乡政策,这让国内新增了大批微型客车产能,这在当时已经属于落后产能,但在政策刺激下不仅没能有序退出,反而有所扩张。政策退出后微型客车需求下滑,这部分产能让中国汽车产业消化了很久。”郎学红表示,而这就是购置税减征政策及相关刺激性政策带来的结构性波动。
不过据她分析,本轮的购置税减征政策与以往不同,以往的划分都是以时间为年限,本次则是以减免总额度,这样做其实有利于避免在政策执行中带来的结构性破坏。
“现在我们有100万辆销量缺口,假设没有购置税减征政策,即便下半年生产恢复态势良好,也很难弥补缺口。所以国家设定了600亿,就是为了对冲前两季度疫情、供应链带来的不良影响。”
若想进一步降低副作用,在政策细则制定、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要把握住两点:快和广。“首先,这600亿额度最好在今年用完,不要像此前两轮一样持续两年,否则会使每辆车减税额度被摊薄,难以起到短期内刺激效果。”郎学红表示。
“其次就是要吸收此前微型客车产能扩张的教训,本轮购置税减征惠及面要做到广。如果有可能的话,不要只考虑1.6L排量以下车型,而是可以考虑到1.6L-2.0L的车型。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后者的消费群体正在日趋主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车企为享受减征红利短期内集中上马1.6L排量以下车型,造成车市结构性波动。”
此外,若想进一步减少政策刺激带来的副作用,可以考虑将减征政策长期推进。“比如新能源车永久免征、小排量车型长期减征。这样就不用担心政策退出时的波动了。”郎学红表示。
未来的思考
虽然通过各层面的协调、运作,购置税减征政策的副作用可能被降低,但不可能毫无影响。对于车企来说,如果政策有效,市场触底反弹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其带来的透支效应,无疑会让未来的日子变得更加不确定。放眼明年,摆在车企面前的头号难题就是——如果购置税减征政策在明年年初退出,他们又该怎样对冲利空因素?
回看历次购置税刺激政策退出时车企的应对方法,最为有效的手段救市让利,让政策退出后消费者购车价格不会出现过多的波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开年,为抵抗购置税减征政策退出带来的利空,奥迪、奔驰、宝马、大众、斯柯达、丰田、日产、吉利、比亚迪、长安等多个品牌均推出了2.5%购置税补贴金额折扣政策。而车企们的应对方法也颇为有效。当年1月,全国乘用车销量不仅没受购置税减征政策退出影响,反而同比增长了11.57%,实现开门红。
受限于车企、经销商资金状况,类似补贴只能作为短期过渡,无法长期存在。而放眼如今,受制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零部件供应困难,车企、经销商是否有余力发起类似的活动也尚未可知。如何摆脱不确定性,正是车企们应该趁着如今政策刺激带来的短暂缓冲期中思考的。
对于整个汽车产业来说,需要反思、改善的问题还有更多,比如供应链安全问题。
“供应链问题不会在短期内找到答案,但是每个从业者都该思考。”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对车市物语说道。“我们应该如何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零部件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为了增强供应链安全,整车企业该不该学习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自主零部件又该如何填补空白?这些问题是每个汽车人都应该反思的。”
在近期汽车产业面临的困局中,供应链无疑是重中之重。如今的购置税减征政策,和其余刺激性消费政策,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缓冲,能否利用好这段缓冲,反思、解决好此前暴露出的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能否重新增长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市物语(ID:autostinger),作者: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