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04 12:02

苹果的“墨水屏”,可能是新的Touch Ba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杜沅傧,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乔布斯回归后,大幅革新产品线,推出了许多“划时代”的产品,彼时苹果公司也重新“酷”了起来。


大概从那时候起,苹果的新产品总会被冠以“game changer(颠覆传统)”的名号。


iPod 颠覆了实体唱片行业,MacBook Air 重新定义了轻薄笔记本,iPhone 则彻底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iPad 也正朝着新时代的个人 PC 进化。


MacBook Air 从牛皮纸袋中滑出. 图片来自:Gfycat


只是在高歌猛进后,苹果变得更加“沉稳”,产品的更迭变得更加理性,似乎少了些“光芒”,或许,苹果实则也正在等一个“突破”。


众所周知,苹果与农夫山泉一样,“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只不过苹果带来的是新技术,加上一些创意的想法,融合在产品里。


苹果折叠屏假想图. 图片来自:wccftech


此前,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便分享了一个消息,称苹果正在调研 E Ink(元太科技)的电子墨水屏,并分析可能会用在传闻中的可折叠 iPhone 上。


在产品上市或者预研阶段,苹果会调查许多技术的可行性,虽然其中大多数的“调研”并未能最终落地。


墨水屏不仅变彩,也开始支持折叠 图片来自:元太科技


只是“电子墨水屏”近来所取得的突破,极有可能会给当下许多苹果的产品线带来新的启发。


难以成为“主屏”的墨水屏


常见的 LCD、OLED 材质屏幕,追求真实、均衡和高适配性,尽量避免明显的缺陷。


刷新速度肉眼可见


而电子墨水屏,却与它截然相反,有着鲜明的优缺点,以及在运用场景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电子墨水屏只有在需要重写时,才需要通电,并且自身的刷新率很慢,不过它能够很好的适配不怎么需要时常刷新的信息场景。


另外,经过几年的发展,墨水屏曾经的分辨率、色彩等问题也逐步完善,跃进了 300ppi 的分辨率和彩色的门槛。



专注墨水屏的 E Ink近期也革新了彩色墨水屏技术,使得其能够成为一些消费电子产品可交互“屏幕”。


不过,E ink Gallery 3 的彩色墨水屏技术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它仍旧刚刚达到了黑白墨水屏的等级。


也就是说它依旧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也正是由于此,才使其有着十分清晰的使用、交互边界。


现阶段,电纸书阅读器仍然是运用墨水屏最广泛的设备。它的成功正是利用了墨水屏的“边界”。


“阅读”不需要屏幕频繁的刷新,同样色彩也不是必须,甚至无法自发光的墨水屏呈现的观感与传统的纸张十分契合。


一个 Kindle 可抵一个图书馆


种种的缘由让 Kindle 们成为了取代纸质书的最佳设备。


Kindle 这类电纸书阅读器成功之后,墨水屏也被搬上了一些“智能”设备中。


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这种产品出现,不过它们与当下其他的产品有些许脱节。


不跟手的屏幕,较低的刷新率,几乎就是一台能用流量的“老人机”,妥妥的戒网神器。


除了阅读,其他的许多需求,无论在交互还是显示效果上,墨水屏都难以满足。


以其自身的特点来看,它很难成为智能设备们的“主屏”。


可能会是一块好“副屏”


换个思路的话,当不了主的墨水屏,可能会是一块好副屏。


而这也是郭明錤所预测的,很有可能成为苹果折叠设备的第二块屏幕。



当下,似乎也只有苹果还没有入局“折叠”设备,但却有了相当明确的消息称苹果已经开始试产原型机。


并且,苹果的野心并非局限于 iPhone 上,iPad、MacBook 都有可能折叠起来。


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就在播客中表示,苹果还在开发一款拥有 20 英寸超大屏幕的可折叠设备,展开是 iPad,而合上则是 MacBook。


超大号的苹果可折叠设备 图片来自:wccftech


无论当下的折叠形态如何变化,多块屏幕是“必需”的配置。但一直到现在,折叠屏的两块屏幕在使用上仍然有一些模糊的“边界”,再加上画质不太一致的配置,同一设备的“分裂”感明显。


苹果调研的墨水屏,在折叠屏上呈现的方式可能与 Z Flip 类似,利用墨水屏的省电的特性,用以显示通知、时间或者小插件,有些像现在的 Apple Watch。


三星 Galaxy Z Flip3


至于更复杂的交互或者信息处理,则直接在主屏完成。


又或者,墨水屏也可以以一个监控窗口的形式设计在 Mac 或者 iPad 上。没有打开,就可以读取设备的基本状态。


甚至也可以移植到配件上,利用 MagSafe 传输相应的数据,同样提供一些信息。



用墨水屏做“副屏”,甚至给 iPhone 做配件,早已出现。像是火极一时的 YotaPhone 便存在着一块墨水屏幕,只是它的尺寸与主屏类似,并没有存在明显的界限,新鲜感之后就成为了摆设。


而 iPhone 相关的保护壳则需要通过实体接口连接,并且自带电池,体积重量并不友好。


如何利用好墨水屏鲜明的特点,并且以合理的方式体现出来,应该是苹果在调研技术之外考量的一大方向。


从未成功的“副屏”怎么逆袭?


“副屏”这个概念,很早之前就出现在了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之中。


Nikon Z7


不过细细数来,也只有专业级的无反、单反有着较为“实用”之功用。它存在的历史相当悠久,横穿了相机的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


长时间用户习惯的积累,以及仅呈现基本信息,让这块“副屏”一直保留至今。可以说是习惯的培养,其实也是找到了最合适的定位,且没有越界。


富士 X-Pro 3 图片来自:dpreview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反例,也就是胶片巨头之一的富士,在其类旁轴无反相机 X-Pro 3 中就对“副屏”做了一次革新。


这块小副屏占据了原来主屏的位置,并且相对传统副屏,它还有更少的信息呈现。上市后,这块屏幕也成为 X-Pro 3 的一个“缺陷”,甚至也拉升了旧款 X-Pro 2 的热度。


信息一目了然 图片来自:reddit


另外一个副屏较为合理的存在则是在 DIY 领域。利用 AIDA64 软件搭建一个 PC 机箱内部的“副屏”,它与相机上的“副屏”功用差不多,显示处理器、显卡、硬盘运行状态。


但同样的功用的“副屏”放在智能手机上就有点“多此一举”。双屏的 vivo NEX,魅族的 Pro 7 系列,小米的 11 Ultra 大都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延续下来。


相对来说,副屏带来的额外优势,都被占去的额外空间,额外消耗的电量以及对散热的影响抹平,实用性有限,甚至有些鸡肋。


无论是相机还是 PC DIY 行业,副屏面向的多是小众人群,他们有着足够明确的需求。


而面向大众的智能手机,“副屏”更像是一个差异化的元素,与后盖的设计、材质、配色有些类似。


Touch Bar 是 MacBook 上曾经的“副屏”,但一直定位不够明朗


彩色墨水屏做的副屏也在规避能耗的缺陷,折叠屏或者更大的折叠设备上则在规避对空间的挤占。


让“副屏”逆袭,重点并不在于如何去把副屏的功能做得复杂,而是在显示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去打造出足够差异化的东西。


毕竟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花里胡哨”可能更有吸引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杜沅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