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10 20:35

在延边参加高考,每个考场都会被打糕轰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 (ID:buuuxiangji),作者:发财金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你在高考期间到过延边,很难说在街头偶遇过多少投弹大师。


他们常会在凌晨时分出没于校门口附近,主要通过想象力打破思维禁锢,同时展现出了过硬的运动技术。


尤其是在现场观摩时,很容易就能拓展一下自己在祈福方面的视野。


这些高手掌握着矛盾之间的重组方式,把祝福融入当下那个动作里,又以行动回溯了人类古老的远程攻击能力。


当他们在蒙蒙亮的天色中用真心投掷,手里的东西就已经不再是打糕那么简单了,那是能粘住一切好运的手榴弹。


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而成的


每年一到高考,延边很多考场都会定期遭遇打糕轰炸,考生家长主动展现自己对投弹技巧的研究成果,每一发都将直击要害。


他们深谙心灵能量的奥秘,一切物品都可以是愿望的载体,方法从来不存在高低,怎么顺利把想法寄托上去,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能力。


一位延吉的朝鲜族同学曾告诉我,这是要看悟性的,只要选对了扔出去的东西,那就没有粘不回来的福气。



作为一种延边州特有的祝福方式,此时打糕这种食物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似乎食用成了额外的功能。


在很多当地人心中,打糕跟考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隐秘联系,已经完成捆绑,类似形成了一种逻辑链条。


炒菜得先放油,回家得先开门,想考好也得先扔打糕。


要是家里有孩子参加高考,家长就会自发去考场门口扔,其中不少都是半夜出发。


有些考场刚过零点就将迎来第一波进攻,之后会一直持续好几个小时,其中更狠的还没过凌晨三点基本就没地方贴了。


“过去都是直接用打糕扔大门,很快就能全部铺满,那时候感觉学校大门和围墙都快能吃了。”


“各个学校都了解到这种风俗之后,特意在考场门前安排了木板,就是专门让家长们扔的。”


传统谐音梗玩法


“现在家长会把孩子的名字和自己的祝福都贴在打糕上,再把打糕贴在考场门口的板子上。”


“一块打糕就蕴含着一个家庭对下一代的期望,很多都是全家长辈一起出动。”



据说他们经常比考生更紧张,每位参与的家长都保持着精神高度集中,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都是为了给孩子求个好成绩。


这种感觉反而有点像学习跟考试应该有的状态,端正态度,诚心正意,瞄准目标,一击必中。



也许正是得益于这种等级的重视,又经过长期进化,这里已经衍生出了一些不同的使用方法。


比如有的家长为了增加祝福的力度和准确性,会直接附上一张前往目标城市的车票。



也有些地方把各个院校的名字写在打糕板上,想上哪个就往哪个上面扔,粘上了就算是好彩头。


虽然有点像套圈,但可留的余地明显更大一点。


也可以选择直接糊上去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人们的根本理解又保持相似,扔打糕总体上要讲究更高更快更强。


贴的位置越高,寓意就越好,有的学校还会专门为家长准备梯子,想贴多高全看自己,这就像考生想考多少分,最终其实也得看自己。


学校为双方都提供了工具,考生和家长会共同完成这次考试。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这个行为本就是种人生的初体验,因此他们往往提前开始准备。


每到这段时间,当地打糕店基本都会卖到断货,如果平时能卖一二百斤,那天少说能卖五六百斤。


难免一直有人怀疑第一次搞出这种操作的人肯定是个卖打糕的。


那些打糕板已经火爆到能接广告了。



“如果家长买了750克打糕去扔,那孩子一般是理科类考生,要是买了600克,那就是艺术类考生,重量跟想要的分数对应。”


“当然,也有人自己制作,每个环节亲力亲为,送出专属祝福。”



那些贴好的打糕,会有专人在学校门口看护,不能随意乱碰,甚至每个班级都可能有自己专用的打糕板。


直到考试结束,通常会和食堂剩菜剩饭一起被养殖场拉走,喂鸡喂猪,传说家禽家畜吃了这种狠货,体格会长得更壮,要是有幸吃了个状元的打糕,那就是得了大造化。



本地朋友介绍,在朝鲜语中,“粘上”和“考上”是同一个音,有时也是“录用”的意思,所以把打糕粘上墙,代表着希望考生能考上。


“打糕”又恰好是汉语中“打高”的谐音,扔越高代表分越高,这就等于叠了双层祝福buff。


好比很多地方在考试前的标配早餐是一根香肠加两个鸡蛋,都属于最直观的祈福方式。


“我高考那时候,吃鲫鱼,吃猪蹄,穿紫色内裤,还有同学的妈妈穿旗袍来送考”


而打糕本身就在朝鲜族人民心中有着重要意义,定位类似饺子。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句台词:“朝鲜族凡喜庆之日必食打糕”,民间俗语说:“夏天吃打糕,如吃小人参”。


过年、结婚、小孩生日、老人过寿,只要是喜事都可以吃,同时还兼顾礼品功能,节日里送邻居送朋友,自家也会用来招待客人。


打糕还被赋予了诚心、爱心、孝心的含义


可以说它在人们心中既是日常食物,也是节庆佳品,一体两面。


它早已彻底融入在生活中,如今又与高考联系在了一起。


“在延边州,除了朝鲜族,汉族满族其他民族同胞也一直有遵循这个风俗的。”



有家长曾对着媒体镜头说,在他眼里,那块粘满打糕的板子,是寄托美好愿望的平台。


自己在凌晨出发,迎着太阳升起,为孩子祈祷一个美好前景:考上心仪的大学,努力学习,给人民和国家创造财富。


当然也有人建议不一定非要贴着,可以分给路人,一方面能得到别人感谢,一方面这是“分高”。


也许就像一位本地朋友说的,这是种流传了很多年的习惯,给很多代学子留下了某个阶段中足够深刻的记忆。


它代表人生跨过了一道坎,也代表了家乡的味道。


“还记得2001年高考的时候,我们延边二中的大门,看着都让人想咬一口。”



资料参考:

【延吉记忆】打糕——打出来的美味——延吉新闻网

吉林延边考场门前打糕成堆 贴打糕打高分——延边新闻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 (ID:buuuxiangji),作者:发财金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