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11 21:55
在风暴眼中备战高考的一百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动 Investigation(ID:ifengdxw),作者:刘一,原文标题:《风动|我在东北疫情风暴眼,备战高考100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6月7日8点16分,高考第一天,天空还是灰蒙蒙的,考生张源踏出家门赶考。半小时后,她抵达考场门口。在门口看了几分钟的古诗文后,她把手机递给爸爸,接过准考证、眼镜盒、水壶,匆匆进入考场。


张源是一名复读生。因为身体原因,去年她错过了高三冲刺的一年。为了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张源决定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参加今年6月7日的高考。


然而,今年,她所在的城市从三月起就爆发了新冠疫情。3月4日,这座有超过12万高考生的东北城市,发现一名高三教师核酸结果呈阳性。从2月28日到3月4日5天内,这名教师感染了38位确诊者。此后一周,更多确诊者发现。在这些感染者中,有多所高中大量的高三学生。而张源,就正好在本轮疫情波及最严重的一所学校里读书。


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时,张源在一个被封控的小区内,渡过了没有老师上课、生活物资不足、由于焦虑与紧张不断失眠的备战时光。这也许是她长大成人的关头永远难以磨灭的一段经历了。


张源的经历,也是2022年近百万高考考生的一个小缩影。3月,全国各地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多地屡次调整教学课业政策,迎来停课、线上教学潮。据教育部6月1日发布信息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比去年增加115万。2022年,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十几个一线城市均因疫情纷纷发布线下停课通告。而停课的学生中,有超过70万名高三学生。


截止5月7日,只有上海宣布高考延期到7月7日,其他省市高考仍旧如期举行。风动通过记录张源备战高考100天的历程,记录下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不普通日子。


1. 最后一次机会


3月5日下午2点,室外只有零下5度,张源和全校3000多名学生全聚集在学校门口排队,等着做核酸检测。队伍沿着学校围墙拐了好几个弯,穿防护服的大白在校门口徘徊,救护车进进出出。张源在队伍里不停跺脚,好让身体暖和起来。


同学告诉她,学校有一位高二老师确诊了,几个班的学生需要就地隔离,学校接下来要封校消杀。


“那么高考怎么办?”张源听了这消息,有点恍惚。寒假才刚刚结束,刚才下楼前,语文课只上到一半,高三教室黑板上还写着“距高考只有94天”。老师催促他们收拾东西下楼时,她大脑一片空白,匆忙往书包里塞了几本教材和练习册,留下一摞试卷、习题本、散落在早晨刚收拾整齐的桌上。


 

张源去年高考成绩358分,比本科线高27分,但因为填报志愿时候滑档,她最后只被一所专科学校录取。但张源想上本科,她决定复读,再拼一把。


可是复读压力太大了,爸妈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他们对独生女儿没有什么要求,就希望她一辈子开心快乐,将来能养活自己就足够了。可张源不想因为一次高考失利,放弃可能更好的人生。她对自己的要求高,想着如果能够进一所更好的学校,未来就有机会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去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两个月,张源每天都在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复读。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爸妈在原来的高中为她办理了复读入学手续。张源所在的城市,是东北早期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10月下旬已早早入冬,气温低于10度,但她的内心却总在漫长的冬夜里火热无比。刚回到学校不到1个月,她对于复读参加考试这件事,充满斗志。



凌晨5点前,在这座城市中的大部分人都沉浸在梦乡时,妈妈已经为张源准备好了早餐。早饭后,张源就蹑手蹑脚地出门,去学校的路程只有十几分钟,她已经走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也是最后一年。”她想,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不幸的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家人的计划完全打乱,全家都神经紧绷。


3月5日下午2点左右,张源爸妈在家长群里得知了封校的消息。她从学校返回家中后,爸妈又是对她喷酒精又是要求她换衣服,随后一遍遍地问她,“核酸怎么做的?老师怎么说的?”


2. 饥饿与失眠


除了高考倒计时外,张源还掰着指头倒数14天居家监测的日子——如果不出意外,3月20日就能复课了。每天做完核酸后,她隔几个小时就要去看一眼核酸报告结果。可到了3月20日,她所在的城市依然保持每日惊人的新增,学校迟迟没有任何复课通知,返校上课的期望被打破了。


张源心里有些慌张了,突发事件和网络上的舆论都对她造成了压力。每天早上九点,她都会打开手机,花十几分钟了解疫情新增的情况及政策变化。每日新增的数字让她很害怕,她整天都惶恐、害怕自己被拉去隔离,更害怕出门的日子遥遥无期。


“看了也没用,该出不去还是出不去”,妈妈担心影响张源情绪受影响,安慰了她几次。


除了担心疫情影响外,张源一家还面临着更现实的问题——吃饭。3月12日,张源家小区也被封起来了。最开始还可以出自己家门,从3月25日之后,因为病例增多,社区通知全体封控五天。后来小区又有新增,一直封到5月。3月20号以后,他们家的煤气就消耗得差不多了,新鲜食物也消耗殆尽,只剩下一些米面,但也要省着吃。


由于疫情管控措施,超市都关门了,团购蔬菜价格飞涨,四、五斤蔬菜要价399元,里面只有几根豆角、几根蒜苔、一颗西红柿、一大捆茼蒿。张源家觉得不划算,从来没买过。为了节省存粮,这个三口之家有时一天只吃一顿,爸妈尽可能把一切肉、鸡蛋都给张源。


后来,他们一顿两人分吃一袋方便面,再后来方便面没了,调料也没了,就开始白水煮挂面,或是酱油拌饭。


每顿吃了,张源却总觉得胃里空空的。每天看着妈妈在厨房清点所剩物资,然后计划着每顿怎么吃,出生在物资丰沛年代的她,第一次因为吃饭而不安。


这种不安感让她产生了生理反应,想吐、心慌、脑袋沉。


三餐时间不规律,让原本患有肠易激综合症的张源不时胃疼、拉肚子。她在厕所里一待就是一上午,备考的心气也下去了。从四月初开始,她又有了失眠的毛病,有时整夜睡不着觉,偶尔浅睡,梦到自己今年高考成绩只有200分,或是梦见高考前一晚自己什么题也不会做了。


担心自己的未来,懊悔自己过去的偷懒行为。临高考前一个月最严重,张源说,天天后半夜才能睡着。


期间,即使一些小事,也会让张源情绪崩溃,有次她看到她家的猫静悄悄地趴在沙发上看着她,自己莫名其妙地开始掉眼泪。她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却做不进去任何一道题,甚至花费三四个小时才能写完一套卷子。



一次,夜深人静时,张源开始大哭,又不敢发出声音,只有身子在不停抖动。“我没有更多的机会了。可我该怎么办呢?”


张源央求跟妈妈一起睡觉。好像只有抱着妈妈的时候,她才感觉到不那么无助。为了帮助女儿缓解压力、疏解情绪,妈妈甚至愿意硬着头皮陪她看喜欢的恐怖电影。


3月18日,教育部宣布全国计算机考试延期,3月30日当地宣布专升本考试延期。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各类考试相继延期......这种情况下,张源也曾将高考延期视作一种可能的期待。


“如果高考延期的话,可以多出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她想,这一个月对于她这种水平中等的学生来说,也许意味着成绩可以再提高几分。直到5月7日,延期通知仍未发布。她知道自己的期望落空了。


3. 失去“模拟”作用的模考


3月5日晚上7点左右,张源正在家和爸妈吃饭,她手机屏幕亮了,显示收到一则信息,是班主任发的,通知所有学生从明天开始,统一用钉钉在家上网课。


3月6日早上8点,张源准时坐在客厅沙发前,打开手机,开启摄像头,等待老师点名。


2020年新冠疫情刚开始爆发时,她上过3个月的网课。上网课不需要开摄像头、可以关掉麦克风,她有时会在被窝听课,或者去偷偷看电影。偶尔遇到老师提问,她就假装网络不好,糊弄过去。不过,那时她还在上高二,觉得高考很远。


“不要惊慌……”数学老师此刻在线上课堂上对大家说,因为网络问题,老师的安慰开始卡顿。声音延迟、声画不同步、黑屏等情况经常在网课上发生,有时同学们留言提醒老师,老师才意识到。


张源感到很焦躁,线上课堂显然效果不好,也没有纪律性和高压环境倒逼自己,她常常上着课就开始发呆、玩手机,有时候还会写其他科目的题。


即使如此,学生们还是经常收到延迟或取消线上课程的通知,原因一般是在学校隔离的老师必须协助处理防疫相关事宜,或是老师因为确诊无法上课。学校有时安排其他老师来代课,但学生和老师互相不熟悉,教学方法也不同,张源能听进去的内容很少。


张源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学。没了老师日常的督促和班级里学习的氛围,也完全没了复习备考的章法。


她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效率和心态都直线下降。这直接体现在了她的做题正确率上。之前,她文综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选择题加起来错题不超过8道,现在,做模拟考试试卷,仅政治、历史两科错题已有半数。



张源复读这一年,没有经历过一场线下考试。4月7日早上8点50分,张源坐在书桌前,准备开始接下来的三模的第一场语文考试。这是她上了一个月网课后的第一次考试,也是她复读后参加的第一次模考。


9点,老师开始发卷。收到试卷后,屏幕画面一直显示加载中,迟迟打不开。家里的网络又有问题了,她感到一阵焦躁,反复点开关掉对话框重试,考卷依然在缓慢加载。开考十几分钟过后,她才看到了三模试题,此时她的心态已经有些崩坏。


她本来希望能通过这次考试,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估。然而因为时间紧迫,最后连试卷都是强行答完的。后来,5月9日四模考试时她连试题都没来得及答完。


当天早上10点左右,张源正在房间里考四模文科综合卷。妈妈推门而入,告诉她得立即下楼做核酸。因为如果错过时间没做上核酸检测,健康码第二天就会转黄,并且将被限制流动。


顾不上考试,张源赶忙穿上鞋、戴上口罩就出了门,等她赶到楼下的时候,大白还是走了。张源不得不跑到下一个单元的检测点才做上。前前后后浪费了20多分钟,卷子自然没有时间答完。


张源的二模考试因为疫情被取消,三模、四模都出现了各种状况,作为高考前最重要的判断自己水平的模考,对于她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参考性。


4. 一对一线上课程:两月不到花费1.5万


“再这样下去今年高考又废了。”3月起封控在家,张源的学习效率急剧下降,4月中旬,距离高考两个月不到,她开始寻求调整作息和心态的方式。


朋友推荐她去上一对一的网课,这些课程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辅导,能保证她精力集中,并且最大程度调整好作息时间。


问题在于,一对一辅导,价格很高,一节课1小时,收费200元。5月起,她需要补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六门科目。计算下来,一周要上15节课,每周就要花费3000元,持续到6月6日高考前一天,总共不到2个月,需要1.5万元。


这对她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张源的妈妈在保险公司上班,爸爸是焊工。疫情前,家庭每月收入加起来不到8000元,疫情期间爸妈无法出外工作,断了收入。


张源不知道该怎么跟爸妈开口,但没想到稍提了几句,爸妈便一口答应,“你就安心学习,家里的钱你不用操心”,爸爸说。


一对一的课程效果很明显。从4月初的三模到5月初的四模,一个月的时间,张源的成绩从412提高到了460,这比她去年的高考成绩高出100多分。四模一本线是524.5分,二本分数线为274,这意味着如果高考能正常发挥,她至少能上一个比较好的二本学校。


此时张源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人也渐渐开朗起来。



4月28日,疫情形势渐趋稳定,城市逐步解除社会管控。5月5日,高三年级复课。张源在手机上接到通知,学生可以返校上课,但需要自行准备行李住宿,学校会进行封闭式管理。因为担心疫情感染的风险,这次复课,最后全班只有5名学生回了学校。


5月24日,学校第二次通知复课。从5月24日到6月2日,总共不到十天,学校会安排4天时间模考,2天高考体检。张源觉得意义不大,最终也没返校。


5. 一百天后的句号


高考前一天,6月6日清晨6点,张源起床去做核酸。核酸检测点已经排起几十米的长队,大部分是高考考生。她告诉自己,受疫情影响的不止是自己一个人,她说服自己备考与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无论考得好不好,好好去过未来的生活。”爸妈对她说。


6月7日上午9点,张源开始了她今年高考的第一场考试。


下午3点考数学时,张源却感觉自己的头上一片乌云笼罩。试卷上的题目老师都教过,可她怎样都无法顺利解题。她听到考场上其他同学刷刷用笔答题的声音,自己却连如何下笔都不知道。考试结束,回家路上,她忍不住眼泪直流。


考英语时,她开始头晕、心慌、全身发麻,她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呼吸,在桌子上静静趴了一会儿后,状态才慢慢调整过来。到了考听力的时候,状况又发生了。张源前面有个同学的笔袋掉了,掉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声音。张源只记得他捡了好久,一直发出各种声音,她心惊胆战,害怕哪个关键词被捡东西的声音掩盖过去了。


6月8日下午5点,铃声响起,2022年高考画上句号。


“一切终于结束了。”张源告诉自己,无论自己在过去的3个月里经历了什么,现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因为要求不聚集,离开考场得一个班一个班,一层楼一层楼的往下走,考生要间隔两米距离,张源考场在4楼,她光是等出考场就等了40分钟。


出了校门,她一眼就看到了爸爸的身影,顿觉如释重负。她突然想起教室后面的墙上的标语,“百日拼搏,尽显绝活”,在经历了这一百天后,现在她似乎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为保护受访人隐私,文中姓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动 Investigation(ID:ifengdxw),作者:刘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