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11-13 13:03

从三款杭州创业项目看手机打车之机会与风险

前两天,杭州出租车又火了一把: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说,在杭州,打车都可以用支付宝付钱了。

出租车和移动互联网玩一把融合,这是个大趋势。

今年,我光是在杭州就采访了三个出租车手机打车项目:快的打车,乐搭,手机扬招。 

手机打车,也叫手机召车,和电话召车相对应。手机打车一般有两个版本:司机版和乘客版,乘客通过手机发出打车需求,提供GPS地理位置,乘客附近的司机版语音播报用户需求,司机可以接受、拒绝或者无视。 相比电话召车要通过服务台发送信息,手机打车是用户和司机直接产生联系,地理信息可见、乘客需求变更可即使发送、司机状态可见,手机打车效果更好。目前,手机打车作为政府“智慧城市”的一个部分,运营商、创业者、大集团都想分一杯羹。

手机打车的一个基本行业背景是:2011年,全国共有100万辆出租车,前31个城市共42万辆,前6个城市共20万辆车,杭州共1万辆车,杭州司机2万3千名。另外一个很蛋疼的背景是:司机平均1到2个月可以捡一部手机,据说不少是苹果。因此相比有人想把智能点菜系统打进餐饮业结果发现硬件铺设成本太高而灰溜溜闪人,手机打车在司机中的推广其实比较容易!而在杭州,又有一个很牛逼的微信车队,近千名司机用微信群接机场单接得不亦乐乎,每月收入过万者极多,这让司机们尝到了智能手机带来的甜头。所以,杭州成为了全国智能打车兵家必争之地。

我把打车软件分为三种类型,政绩型,过渡型,简约型。

政绩型:“手机扬招”是我碰到的第一款手机打车软件,由杭州市交通局开发。小道消息说,交通局有位哥们想做点成绩,而杭州所有出租车上都有个“黑匣子”,一个GPS+信息广播用的机具。于是,这哥们找人外包做了个软件,在手机扬招上发出乘客需求,在广播机具上直接推送。最终效果一般,没推起来。

原因:1、没考虑司机的便捷性,机具使用不直观。2、政府做事,外包了事,后续没有更新。

过渡型:“乐搭”最早是做拼车的手机应用,当时创始人叶剑飞从美国北卡罗纳州带到国内发展,前年8月上线,号称每天完成拼车4万次。不过拼车这么“资本主义”的玩法,在国内市场还是不大。叶剑飞和我说过,目前也就北京、上海的CBD有批人会比较活跃,在其他生活圈或者城市都还没起来。所以在年初的时候,乐搭淡化了拼车的概念,开始加入出租车模块,目前杭州有200辆出租车在用。目前遇到瓶颈期,暂时卡住了。

究其原因:
1、产品目的不清晰,从拼车到约车,两种玩法应该对应不同的产品。
2、产品过重,“光代码就是几十万行”,运行缓慢,功能不突出,还是上一个原因,两样都要做,两样都拼一起,两样都做不精。
3、虽然有力捧的司机说“空跑率会下降”,但这个数字对于讲究真金白银的司机师傅来说,诱惑不够大。

简约型:“快的打车”是我在一次坐出租车时遇到的,当时突然听到机械女声说“附近有人要去杭州大厦”,好奇一问,才知道是9月份刚推出的新打车软件。这是由知名页游公司杭州泛城科技内部孵化的一个项目。据创始人陈伟星透露,目前杭州有1300个出租车司机在用。我目前手机上最常用的叫车软件就是这一款,因为在日常时段,最快10秒钟,最慢5分钟总能叫到车。这款应用做的很简单,出发位置选择-目的地选择-叫车需求选择-发送-和司机沟通-成交。对司机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这个应用鼓励乘客叫车时加几块钱,这样一来,司机的好处就很明显了。

这个应用的特点是:1、简单容易上手,这是因为一开始就找了资深司机来参与了产品设计。2、利益实在,直接鼓励乘客多出一笔预约费,符合国情。3、一个萝卜一个坑,目前只在杭州发展,做稳一个城市才去下一个城市推广。 

不过,目前它最大的危机在于,鼓励多出钱这事,得看运管局脸色,不知会不会干涉。

小结

1、手机打车是一个新生市场,预计明年年底在一线城市完全普及,吃下这块业务的全国性公司估值50亿不成问题。据说有人想拿下杭州的独家代理权,去拿2000万的天使投资,虽然牛皮大了点,但也可见市场的商业价值。

2、叫到车后,用户和司机的互动关系能否继续在应用上延生,这是个大问题目前没有人解决。不要简单得说“加社交功能就好了”,一个乘客没那冲动和陌生司机玩交友,还不如在价格上动脑筋来得实惠。

3、约车业务,如果是提前预约30分钟以上的长途担子,可以考虑加入手机支付环节。我听说,快的打车已经在接触支付宝了。

4、手机叫车产品形态估计已经成型,接下来拼的是线下运营能力。之前叶剑飞微博大骂陈伟星“山寨”,完全没必要,因为类似产品一大堆,谁手上的出租车司机多才是核心。手机叫车是一个很偏重线下的应用,不要用纯互联网思路解决,包括向司机发传单、联系出租车协会、公关一下公司老总、签一下合作合同、给司机甜头、帮忙铺设硬件等,这些传统手段很重要。

5、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手机叫车应用,讲究一个快速响应。试想,会掏出手机叫车的人,大多是路边实在叫不到车才干这事,如果每次都要10多分钟才有人理会,那还不如坐公交去呢。这是我看好“快的打车”的原因。

6、提前预约,在国内市场还不成熟,可以作为附加功能,不能做主要功能。不过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做还是可以,如果可以建立一套优质客户群体,常走包车或者长途的大单子,出租车司机愿意给予优惠价格,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模式。

7、手机打车应用,永远不会是一个打开率很高功能,试图以加油站广告、路边小吃店广告、4S店广告等所谓广告服务来赚钱的想法,都不靠谱。但把同为出行类的项目加入应用,应该有市场。

8、手机打车,要注意微信(目前微信车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接口开放后,有人以微信为基础开发出一个很是的第三方插件,就很有杀伤力),要注意百度地图,不要担心运营商和政府直接开发这方面的产品。

9、注意政策。交通是个民生问题,之前看到有人想自己推动新的出租车牌照,让黄牛车转正,这个是很危险的。在进军这个市场之前,最好和当地运管部门沟通一番。据报道,纽约的士与电召委员会(TLC)初拟定了一系列规则,允许智能手机应用召车和付款,前提是这些应用必须配合纽约自有电脑支付和里程数据系统,并规定规定乘客必须向司机额外支付车费的 20% 作为小费——这个消息,值得大家关注。

10、杭州出租车众多但路况糟糕,一到高峰难打得要人命;上海出租车电招业务强大,司机每月要为电招缴纳服务费;北京城太大,出租车空跑率厉害;浙江千岛湖这样的三线城市随时随地可以拼车——每个城市都有特殊情况,即使是我目前看好的快的打车,我认为撑死了就是满足5成的国内城市,模式仍有待视区域做出变化,这是所有创业者的机会。 

潘越飞,钱江晚报记者,移动互联网观察者。panyuefei@gmail.com,欢迎交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