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公益频道(ID:gongyi-ifeng),作者:王晟,编辑:佘韵卿,头图来自:IC photo
“我想着是做公益(任务获取返利),没想到被骗了钱,以后再也不相信这种事了。”38岁的西安农妇张桂兰(化名)告诉凤凰网公益,6月初,她被人以捐钱做任务的名义,骗走了12万,那是全家的积蓄。
像她这样的,近期有不少人都被以捐款返现为由,遭遇网络诈骗,这也导致不少公益机构公示的收款账户被警方反复冻结。
从2021年至今,已有超过30家公益基金会发布过澄清声明,但仍然不断有人受骗,究其背后原因,南都公益基金会和壹基金都认为,是大众还不了解公益的本质是无偿,不会因为捐钱就获得返利。
而这种打着公益幌子的网络诈骗,不仅影响慈善组织工作,也伤害了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对此,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倡导公益行业未来形成白名单联盟与反诈联盟,与公安部国家反诈中心APP结合。“自上而下保护公益机构,更有助于行业维护权益。”
农妇被拉入红包群,做捐款任务领“佣金”
6月1日下午,从西安市长安分局走出来的张桂兰神情恍惚。就在几个小时前,家中10年攒下的12万元积蓄被人全部骗走。张桂兰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丈夫正窝在沙发和儿子看着电视,她赶忙把手里的农药藏在身后。“我真的好后悔,我现在买了农药想一了百了,我一死家里那两个肯定会跟着。”张桂兰哭诉道,儿子出生她就全职在家看孩子,丈夫收入也很微薄,她本以为找到了填补家用的方法,却没想到落入诈骗陷阱。
5月31日早上,刚睡醒的她迷迷糊糊被拉进30人的红包群,不断有人在里面发红包,但数额都不大,“前前后后抢了十几块钱吧。”
在一阵“红包雨”之后,她被引导下载名为嘉乐汇的APP做任务返现。群主更新了公告:官方下载注册嘉乐汇APP领25.8元红包。张桂兰没多想便下载了这个APP,拿到红包的她随后进入嘉乐汇的聊天群“公益助力”,群公告当时看着没什么,现在细想是极具迷惑性的:“本次活动主办方是天娱传媒,活动目的只为给合作商家与自身建立口碑、增加知名度,不销售任何产品,活动期间所有内容均合理合法。”
一个名为“派单员”的人在群里介绍了做公益任务赚取佣金的方式。张桂兰不明白做公益与给商家建立口碑有什么联系,但她一想到既能帮助别人,又能赚点钱,便放松了警惕。
她接到的前几个任务大多和公益相关,包括向一些基金会账号捐款,比如她曾经听说过的“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按群规,她所捐的钱在任务结束后会连同佣金返还。但当她做完第9个任务,想取回捐出的266元时,派单员表示,这是一个联单,需要向指定账户继续公益助力,才能拿回本金和佣金,助力金额分三档,最低3000元。
群友伪造返利,诱导受害人追加大额“捐款”
大额转账任务的出现,让张桂兰有点犹豫。这时她被人拉进嘉乐汇的一个6人小群,里面有一位金牌导师,其他5人的头像大多是家庭成员的合照,其中头像是警服婚纱照的用户兴奋地聊着收益,这对话气氛让张桂兰再次卸下防备。
受害人手机截图
随后,金牌导师在群里甩出一个名为“得物E购”的网站,她介绍,公益捐款都会被转入这个网站中,张桂兰刚刚“捐”出的266元,已经涨到400多元,此后的公益助力会获得可观利润,并在任务完成后提现。群内成员也纷纷“造势”发出转账截图,并怂恿张桂兰跟单。看到所有人都完成了,她随即向指定账号转了3000元。
看到张桂兰“上钩”,导师发来后续任务:继续公益助力10000元可获得40%利润。看到“捐款额”涨到了10000元,张桂兰产生了抵触情绪。导师告诉她,如果半途而废,此前的公益助力就无法提现了。看到群里所有人再次发出了转账截图,她咬牙将钱转了过去。
令她没想到的是,导师又发来了“隐藏任务”:公益助力38000元,提现可获得100%收益。群里炸开了锅,因为这正是他们期盼已久的赚钱机会,“毕竟‘隐藏任务’只有运气好的人才会遇到”。但张桂兰已被吓到冷汗直流,她跟群友说,自己网银没钱了,其他成员却继续“造势”,有人表示,朋友此前抽中“隐藏任务”后赚了很多钱。为了增加迷惑性,有些人甚至发出借款截图和银行现场转账图片,暗示张桂兰继续跟单。
受害人手机截图
失去理智的她连忙跑去银行,取出定期存款,按“导师”要求打到了指定账号上。但导师突然又表示,因转款方式出错,收款账号被冻结,群内所有人需再转65000元才能完成隐藏任务。为了显得逼真,群中有人晒出再次转账并提现的截图,总收益连同本金近23万元。
此时已是31号傍晚,银行关门了。心急如焚的张桂兰有了不好的预感,她辗转一夜未睡,更不敢跟爱人说。“我当时想着只要能取出本金,哪怕利息不要都行,就当赌最后一把了。”第二天一早,她就慌忙跑去银行转账,并在群里发了转账的截图。当导师要求其再转12万元时,恍然大悟的张桂兰瘫倒在沙发上,颤抖着拿起手机报警。
受害者手机截图
“公益任务”各有不同,但诈骗套路相似
此后,张桂兰上网求助时,找到了与她一样被骗的人。同样是在嘉乐汇APP做公益任务,河北沧州的钟先生被骗走56000元。不仅过程如出一辙,连客服人员的对话内容都几乎一样。“现在回想,群里那些人全是托,他们伪造自己的转账截图和头像等照片,就是为了诱导我。”
目前,两地警方均已立案侦查。河北沧州警方表示,钟先生在案发后两个小时报警,经查询对方已将指定账户的钱全部转走。而登陆过涉案网址的人,可能涉及越南、中国福建和北京等地。
西安警方立案通知书
嘉乐汇APP已被查封,但凤凰网公益全网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嘉乐汇”时,依然能发现有不少受害者还在申诉,被骗的软件名各不相同,但套路极其相似,“公益”都成为了网络诈骗的名头或重要一环。
来自陕西汉中的婷女士通过 “夏日淘”APP,按照派单员的要求,给赵丽颖、马丽、潘玮柏等知名艺人微博点赞,并通过“腾讯公益”官方平台,给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捐款366元。不过再被要求支付大额“公益助力”时,她发现问题并卸载了软件。婷女士坦言,自己并不清楚这些基金会是做什么的,只是觉得做公益应该不会骗人就信了。
凤凰网公益梳理案件发现,打着公益名号进行网络诈骗的名目繁多:“做公益领返现”“捐款测试退回”“公益项目投资提现”“盗用品牌商标假冒合作”……
由于许多基金会是公募性质,银行账户信息均会在网络公示,这也给诈骗嫌疑人以可乘之机。他们伪造APP、小程序,借基金会名义,要求受害人向基金会小额捐款,伪装其慈善目的,再诱导受害者往指定账户转账、打款。等受害人发现被骗的时候,大额钱款已被嫌疑人转走。
涉嫌诈骗的嘉乐汇APP
冒用成本低,公益机构也被殃及
在这样的网络诈骗案中,公益机构也成了受害者。从去年4月到今年5月底,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银行账户先后4次被广州警方、深圳警方和公安部冻结,原因都是被人冒用,涉嫌网络诈骗。直到基金会向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和警方提交相关情况的说明函后才被解封。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告诉凤凰网公益,账户反复被冻结,直接影响基金会项目的实施和善款的拨付,阻碍了公益组织正常工作。
同样受到此类问题困扰的壹基金相关负责人也坦言,捐赠人在发现自己被诈骗时,会向公益机构要求退捐,此时机构会陷入两难境地,不退的话,捐赠人可能会发出负面评价,甚至投诉机构,影响机构的正常运作;但正常情况下,根据《民法典》《慈善法》等法律法规,公益捐款并不支持承诺捐赠后反悔或退回捐款的。
“如果捐款即将或者已经拨付给执行机构或者受助人,此时要求退款,公益组织只能重新寻找捐赠人或自己垫资补足善款缺口,否则,原先承诺给受益人的帮助会无法实现,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的,是让受骗人和公众对公益本身和公益机构产生误解。”
公益机构:要让大众了解公益本质是“无偿”的
很多被冒用账户的公益机构都曾反复发布声明,但是止损效果甚微。壹基金工作人员表示,“声明通常是在公益机构的官方账号上传播,读者是捐赠人,对公益有基本认知,而上当受骗的人则看不到。”
从去年开始,由南都公益基金会牵头发起的好公益平台公众号后台还出现了很多“反常留言”,包括“签到、已关注”等,公众号也出现了粉丝突然暴增的现象,随后他们接到几个反馈电话,说因参与好公益平台上的捐款项目而无法提款,导致钱财损失。
“不法分子喜欢利用别人比较相信的东西去欺诈,他们很了解人性的弱点,这也是对人心理的操控。”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透露,这两年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中,公益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慈善开始走入公众视线,但公益被利用的背后,是人们对公益本质的不了解。
壹基金相关负责人持相同观点,她表示,尽管当下公益在“破圈”,但社会对慈善的常识认知仍然非常缺乏。《慈善法》明确定义了“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无偿”的特点决定了捐赠后肯定不能返利。
建议:普及公益理念,推广公益反诈联盟
“公益组织被反复冒用,长久以往会玷污公益机构的品牌和声誉,影响整个公益行业生态和公信力,甚至阻碍慈善组织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应有作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负责人也呼吁行业重视打着公益名义进行诈骗的社会现象,并向社会普及公益理念。
网络诈骗日益猖獗,公益组织力量单薄,出现社会面违法侵权问题时,维权成本高。
针对公益机构账户被“误伤冻结”的现象,北京朝阳警方透露,所有公开募捐的基金会账号都可能被诈骗嫌疑人利用,所以才有一批基金会被“波及”。“一旦接到相关警情,警方的系统就会暂时停掉被举报的账户。”他建议,公益组织在所在地警方反诈部门申请“白名单”。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负责人建议,公益行业未来应形成一个白名单联盟与反诈联盟,与公安部国家反诈中心APP结合。“自上而下保护公益机构,更有助于行业维护权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公益频道(ID:gongyi-ifeng),作者:王晟,编辑:佘韵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