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郑智文,头图来自:unsplash
就在前几天(6 月 20 日),许多媒体报道 XDA 论坛发现苹果发布的 iOS 16 系统中包含“验证码机器人”的新闻。
升级到 iOS 16 开发者预览版后,你可以在“设置”app 中的 Apple ID 部分找到“密码与安全性”,拉到最底下,就有“自动验证”的开关。
如果你了解验证码(即 CAPTCHA)的全称与作用,那么就会对这个开关有许多疑问:既然验证码是“防止机器人”的,那这个功能岂不是要让验证码形同虚设?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这个功能不能被称为“验证码机器人”,它利用的是一种全新、开放的验证机制——私密证明令牌(Private Attestation Token,PAT)。
一、验证码有什么问题?
从电子邮件和 BBS 社区诞生以来,垃圾信息泛滥一直都是互联网上的“老大难”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几乎也是目前唯一方法),就是一种称作 CAPTCHA 的机制,即我们常说的“验证码”的一种(另一种用来进行实名制和信息验证的验证码,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CAPTCHA 又称被作“反向图灵测试”。顾名思义,它通过一些对机器很困难、但对人类很简单的问题,来帮助网站验证用户是否是真人。
这类验证码诞生差不多 20 年左右,基本原理几乎没有怎么变化,变的只是让用户判断歪歪扭扭的色块,变成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对应的物体。只不过只要是有过一定网络阅历的人,一定有过在十万火急的时候被“找出喷气式飞机的图片”的要求搞得特别想砸电脑手机的时刻,体验算不上良好。
▲看见是不是心肺停止了?网页截屏来自 hCaptcha 官网
目前,也有另一种区分人和机器的方法,即通过读取尽可能多的用户访问痕迹,用 AI 模型判断用户的行为是否是一个正常人。Google 推出的 noCAPTCHA 服务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来判断用户的真实性。
这种验证方式确实可以帮助用户尽可能绕过明显的验证过程,但同时也牺牲了隐私。毕竟,为了证明“我是人”,我需要把我的上网痕迹全部都告诉 Google 或者其他大公司,想想都有点不对劲。
▲“点一下”验证的背后,就是隐私的让渡. 图片来自 Google reCAPTCHA 官网
二、PAT 是什么?它如何验证用户不是自动程序?
PAT 并不指代某一种技术或某一种服务,而是一个验证用户的协议。它需要用户、硬件设备厂商和验证码服务提供商三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验证过程。
整个协议流程是这样的:
网站接入支持 PAT 的验证码服务;
用户向网站发起请求,网站要求用户前往验证码服务进行验证;
验证码服务向硬件制造商发起验证请求;(帮我看看这台机器有没有被破解?)
硬件制造商检查用户所持硬件编号等,并通过类似 DeviceCheck 或 SafetyNet 等技术框架检查用户设备的完整性;
确认用户硬件未被破解(越狱或 root)之后,硬件制造商要求验证码服务向用户发放证明;
用户将证明随后续请求发送给网站,网站将证明拿给验证码服务进行验证;
验证通过,请求正常处理。
▲完整的 PAT 验证流程示意图. 图片来自 Cloudflare 官方博客文章
看起来很复杂,但整个流程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整个验证流程没有任何需要人工介入的验证过程(输入字符或点击图片等);二是证明“我是人”的方式也从答题、隐私让渡,变成更合理的检查设备是否被破解等信息。
因为 PAT 验证的重点,从“你是不是人”改为“你的设备是否被篡改而有滥用嫌疑”,自然也不需要用户输入复杂的验证码,也不再需要持续追踪用户的行为进行判断。
三、是不是真的可以和“验证码”说拜拜了?
还不一定——至少在未来几年里,我们还是得和验证码“斗智斗勇”。
首先,技术推广需要一定时间。即使 PAT 是由 IETF、苹果、Google 和 Cloudflare 这样的大机构共同起草、推出的验证协议与标准,但目前只有 iOS 16 和 Cloudflare(防止网站被攻击的云服务商)支持这个验证协议(注:开发者和在线服务目前可以在 Cloudflare 和 Fastly 接入测试版 PAT 验证)。
无论是终端用户的软硬件更新,还是验证码服务与各大网站与服务跟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次,由于中国大陆 Android 系统生态的特殊情况,Android 机型并不能直接通过 Google Play 服务中内嵌的 SafetyNet 框架来完成验证。也就是说,每家 Android 系统厂商都要单独接入 PAT 协议,才能为自家产品添加 PAT 支持。
另外,在桌面设备领域,还有许多 DIY 组装机的存在。由于此类设备无法找到可供担保的 PAT 验证人(设备制造商),因此也很有可能无法真正享受到 PAT 带来的便利。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PAT 确实是一种能够兼顾体验和隐私的验证协议。我们期待国内的 Android 厂商和在线服务可以尽快跟进协议,让普通人也可以享受更好的互联网体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郑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