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摘自《单数社会》,作者:波波夫(《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无论已婚人士还是单身者,拥有自己的房产都是一件好事。城市的中国人住得都不太宽敞。
由贝壳研究院发布的《 2018年全国购房者调查报告》显示, 2018年,我国购房者中 24.3%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到 20平方米,相当于三口之家住房不到 60平方米,而仅有 9.3%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在 50平方米以上。
若以卧室为衡量指标,则可以发现, 60%的家庭人均卧室数不到 1间,其中 2口之家人均 1间卧室, 3口之家人均 0.8间,4口及以上家庭人均卧室仅为 0.6间,这意味着人口数越多的家庭住得越拥挤,改善需求越强烈。
然而,住房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它与社会地位、婚姻、收入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住房甚至成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收入的重要表征之一。
购房是很多人消费的头等大事。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联手 58同城汽车研究院合作调研并发布的《 2019年单身人群居行报告》称,58.7%的单身人群倾向于先买房再买车,单身人群期望在 31~35岁拥有第一套房的占比最多,达 36.5%。
报告显示,单身人群仍普遍认为买房对于婚姻至关重要,有 57.1%的调研人群倾向先买房再结婚。此外,超七成的单身人群表示买房是为了日后结婚的需要,另外出于自住考虑而买房的单身人群比例也有近七成,这两点成为单身人群的主要购房目的。调研表明,近半有房贷 /车贷的单身人群每月还贷支出多在 3000~5000元,还款压力不小。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都常常把拥有自有住房与幸福感联系在一起。
英国国家统计局 2019年发布的《什么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满意度》的报告称,相比生活中的其他问题,身体健康程度、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年龄、住房状况、家庭支出以及是否有小孩等 8个因素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英国人的生活满意度。
其中,住的房子是租的还是自己的,在生活幸福感上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具体来说,住社会福利房的幸福感最低,然后是那些租房人群。有房人士的生活满意度,较之分别高出 1.25倍和 1.22倍。可见租房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比起住社会福利房的人高不了多少。
中国也做过类似的调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发起的《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显示,现代人的幸福之源在于家庭,影响中国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按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家人健康、夫妻和谐、有自己的住房、子女成才和心态好。
调查表明,受访者住房状况“很好”的家庭幸福感高。对居住小区评价越高,家庭越幸福。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与家庭幸福感亦有正向相关的关系。能否拥有满意的自有住房,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家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贝壳研究院对不同婚恋状况的人进行的调研发现, 94.85%的人认为住房和幸福相关。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网易房产数据中心发起网络民调。这项调研针对全国各地近 5000名网友,最终收回有效问卷 4469份,其中男女比例约为 8∶2,九成受访者为 80后及 90后。调研发现,即便房价高企,高达 85.4%的调查对象仍表示,买房是必需的。
购房与婚姻也存在微妙关联,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先买房再结婚成为一种潜规则。据互联网长租公寓品牌蛋壳公寓联合互联网婚恋网站百合网在 2019年的联合调查,房子作为婚姻的“起步价”,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们的爱情,“可不可以租房结婚”成了摆在异乡打拼情侣面前的一道难题,调查发现,超四成的男女给出了折中的选择——如果短期内能买房,则可以接受租房结婚。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人开始在意租房结婚的问题。并且,从地域来看,二线城市不接受租房结婚的比例明显高于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对于租房结婚的包容度更高一些。
在是否有房才结婚的问题上,美国人表现得更为豁达些。美国在线房地产服务公司 homes.com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35%的美国人认为,买房必须是结婚的前提。
在日本,近 1/4的日本人在结婚后依然租房。自 2011年起,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每年都对 3万名日本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2011 —2016年,受访者全体平均租房比例是 30.2%,已婚者的平均租房比例是 24.1%。从最新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二十几岁的已婚人群中, 6成以上都是租房,自有住房的比例在 40岁以后才显著提高。这与日本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破灭有很大关系,现在的日本人对房产投资比较谨慎。另外,随着日本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持续,房屋的供应大于需求,买方市场现状加之未来看跌的预测,都造成了日本人并不特别积极地买房。
当然,经济能力和年龄达标之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依然是日本人的梦想。但是,社会现状的不同,思想意识的不同,导致了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对“结婚就要准备自有住房”的观念,以及对房子的执着并不如中国人强烈。
不过,观念也在变化,在韩国,七成未婚人士对结婚时应由男方购置婚房的传统观念表示反对。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在 2019年 3月发布的《 2018年全国生育力及家庭保健福祉实态调查》显示,在 1140名韩国未婚男性中,对于“应由男方购置婚房”的观点持反对意见者达 70.2%,其中 15.5%的男性表示完全反对, 54.7%的男性表示比较反对。而在 1324名未婚女性中,对该观点持反对意见者也达到了 72.3%,其中 16.3%的女性表示完全反对, 55.9%的女性表示比较反对。
调查还显示,对这一观点表示“完全赞同”的回答者中,未婚男女分别只占总调查人数的 3.8%和 4.3%。因此有分析称,“购置婚房仅仅是男方的义务”这种观点在韩国已经不再是主流。这份调查的研究团队表示,“这一结果显示人们对婚姻形式看得越来越轻,与此同时更加重视个人判断和决定的趋势正在迅速形成”。
单身群体正在成为购房的主力军。
麦田房产在 2018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发布的北京单身族购房报告显示,在北京的单身人士中,26~30岁买房的人占比达到了一半,其次为 31~35岁的人,这一阶段正是生活逐渐稳定、事业上升的阶段。而从购房资金的来源来看,除了自有资金外,“啃老”还是很普遍的现象。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购房的单身族中,女性占比 52%,男性占比 48%,单身女比单身男的购房比例还要多出 4个百分点。从具体年龄来看, 28岁是单身族买房年龄的最高峰,成交占比达到了10.3%,其次是 29岁和 27岁,这三个年龄段的单身族购房成交总占比达到了 26.3%。
报告显示,两居室是单身族的首选,占比达 42%;其次是一居和三居,分别占 31%和 23%。从面积来看,单身族最倾向于选择60~90平方米的房子,占比达 34%。看来在户型和面积的选择上,单身族还是量力而行的,他们更注重设计合理性及居住舒适度。
从付款方式来看, 32%的单身族选择全款购房,低于 40%的市场整体水平。单身群体普遍较为年轻,对收入上升预期看好,所以一般更倾向于选择贷款。报告显示,在北京,单身族的成交均价,以 600万元以下最多,占到了 46%,600万~1200万元占到了 38%。单身族一般经济积累有限,很多人在购房时会借助一些家庭资金的支持,购房成本整体要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虽然近来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开始多起来,但搬到自己的房子住仍是很多美国青年的梦想。《今日美国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 1994年出生的道格 •桑德斯,以前总以为自己会在结婚的时候买房。大学毕业后,他与父母同住,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基本没有休闲度假时间,于是存了一些钱。后来,他得到知名啤酒厂商的销售代理工作,薪水上涨大约 30%。当存款增加到两万美元时,桑德斯的想法开始变得大胆。“我意识到我有钱买房了,”他说,“我宁愿买房也不愿租房。 ”
2019年 10月,在父母的帮助下,依然单身的桑德斯在俄亥俄州小城利马以 12万美元(首付 20%)买下了一套三居室牧场式住宅。桑德斯说:“据说人生有三大决定,即跟谁结婚、买房和职业选择,早点搞定其中一样……确实感觉不错。”
美国人口普查局发现, 2018年,美国单身购房者比例达到了创纪录的 38.4%。《今日美国报》认为,这一趋势如果持续,可能重构美国楼市,并促使开发商建设为单身人士和首次购房者量身定制且价格更实惠的住房。美国房产经纪机构豪斯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年龄在 18~34岁的美国单身人士比例达到了创纪录的72.3%。这一数字在 2008年为 67.2%,在 1980年为 47.6%。豪斯公司首席经济分析师拉尔夫·麦克劳夫林说:“人们比以前结婚晚。”
但一些大城市,房价远超出许多年轻人的承受范围,大部分人要工作十多年后才有足够的首付买房。贝壳研究院发布的《 2021居住客群消费趋势年报》显示,一线城市购房平均年龄约为 37岁。
在此之前,租房成为一种更普遍的选择,一批投资者看到了高品质长租市场的巨大需求。
据房地产咨询机构克而瑞估算, 2018年,中国房屋租赁人口数量预计为 1.9亿人,租赁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 2030年房屋租赁人口数量将达到 2.7亿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 4.2万亿元。
由于 90后一代更加强调生活质量,强调个性化和社交化,强调思想和文化的氛围,而传统的租赁市场要么长期忽视、要么无法理解这些需求,所以更不可能有效满足这些需求,这为青年长租公寓提供了可以切入的市场空白点,近年来出现的多个品牌公寓都在不同程度上响应了年轻人的这种新型需求。
目前,一线城市的长租公寓市场已基本普及,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长租公寓入住率分别达到了 93%、89%、95%和 96%。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艾媒咨询研究发现,长租公寓受到资本青睐,地产开发商、地产服务中介、互联网资本和酒店服务集团纷纷进驻长租公寓行业,形成泊寓、自如、 YOU+国际青年等品牌,但彼此竞争激烈。
单身租房人群也在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商业创新。租房一族多信奉“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的信条,对租住品质尤为看重。他们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 Wi-Fi不能缺、居住地周边有便利店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选择室友的标准。此外,他们还普遍关注交通便利性、安全性、房屋配套等因素。
咸鱼发布的《租房幸福感报告》中,分析了提升幸福感的租房因素,分别是:房租占收入不超过 20%、居住在次繁华生活区、独立卫生间、一年搬家少于一次。此外,调研还发现,少搬一次家,幸福感会提升 30%,不搬家的人比经常搬家的人通常感觉更幸福。
这份报告勾勒了一份完整的青年人租房需求层次图:“有个睡觉的地方就好”是年轻人租房的基本需求,他们没有或只有共用的卫生间,唯一的生活电器是烧水壶;而随着租房需求提升,不论是租住单间还是与人合租,拥有 24小时热水和冷热空调成了刚需,即想要拥有一个冬暖夏凉的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更为丰富的家庭生活体验就成了下一个目标,许多年轻人选择让渡一部分私人空间,在配套更好的小区寻找高性价比的合租房,他们与室友共享客厅、沙发、电视、厨房和阳台,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
更进一步,在生活私密性上有更多追求的年轻人会想要一个独立的卫生间,于是有一部分人选择搬进单身公寓楼,这种专门为独居设计的小户型里,有可贵的独立卫生间,吸尘器、空气净化器、蓝牙音箱也一应俱全。
而随着年轻人在大城市奋斗初有成绩,许多租房一族拥有了在品质小区租下一整套房子的经济实力,于是“一人一居、猫狗双全”便成了年轻人租房的一个里程碑,租用设备齐全的一整套房子,可以在阳台或飘窗前思考人生,也可以在客厅撸猫,去草坪逗狗,安享青年。
随着孤独感愈演愈烈,长租公寓里的单身男女,会演绎出类似美剧《老友记》、国产剧《爱情公寓》里那样的恋情吗?答案是:可能性很小。蛋壳公寓和百合网发布的《租房人群婚恋观报告》称,认为“室友可以变恋人”的男女不超过两成,反倒是认为“恋人可以变室友”的人数占比较高,超八成男女可以接受婚前同居。看来,同在合租屋檐下,虽然室友是单身族的高频交流对象,但也只是日常交流对象而已,发展成为恋爱对象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对待“脱单”问题上,很多租客都比较“佛系”。
房地产中介平台贝壳找房联合婚介平台珍爱网发布的《单身租客调查报告》显示,单身租客中,单身时间 5年以上的“单身王者”占比高达 31%, 3~5年的“单身铂金”占比 23%,1~3年的“单身白银”占比 25%,1年以内的“单身青铜”占比 21%。
而从地域上看,北京单身租客中,单身 5年以上的“单身王者”占比最高,领衔单身时长排行榜,其次分别为广州、重庆、深圳、上海。数据显示,尽管 45%的单身租客认为“一个人生活太孤单,渴望尽快脱单”,但在具体的感情生活心态上,“佛系”才是主流, 55%的租客选择“对感情顺其自然”。
调研发现,对于单身租客们而言,最孤独的时刻莫过于“一个人生病去医院”(34%),其次为“周末独自在家”(31%)和“一个人睡午觉到傍晚”(8%)。而生活中的小确幸时刻分别为“居室整理与装饰”(24%)、“周末睡到自然醒”(22%)和“为自己做香喷喷的饭菜”(14%)。
本文摘自《单数社会》,作者:波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