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7-18 09:44

地产仙股列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进深News (ID:leju-sydcsxh),作者:曾树佳,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虽然历时4年、投入474亿元的恒驰汽车终于正式开启预售,但许家印并没有因此长舒一口气。


他最近的烦心事仍接连不断。一边,多个恒大楼盘因为停工烂尾,成为业主停贷的重灾区;另一边,让许老板更头疼的还有,中国恒大被踢出恒生指数。


7月11日,恒生综合指数将9家上市公司踢掉,除去游戏公司火岩控股外,其余8家皆为地产物业类成份股,包括中国恒大、恒大物业、融创中国、世茂集团、佳兆业、奥园健康、中国奥园、彩生活。同时,融创中国还被剔除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由哔哩哔哩取而代之。


被恒生指数残忍“抛弃”的这8家公司,或因自身债务违约,或因母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而无法出具2021年年报,因而长期停牌触发了条件。按照恒指编算规则,一旦连续停牌超过3个月期限,只能以系统最低价0.0001港元给踢出去。


其中,佳兆业(0.84港元/股)和彩生活(0.62港元/股)在停牌前就沦为仙股;而中国恒大(1.65港元/股)、奥园健康(1.86港元/股)、中国奥园(1.18港元/股)徘徊于1港元附近,岌岌可危。


只要这些公司复牌,他们很有可能第一时间被抛售,如若股价再跌去20%至50%的话,那么很容易被击穿成为仙股。


以往,地产界的“仙股”屈指可数,且均是规模较小、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公司;如今,放眼望去,跌入仙股阵营的房企数量急剧攀升,截止7月15日达31家,且不少是为人所熟知的地产巨头,例如禹洲集团、祥生控股集团、正荣地产、大发地产、建业地产、中骏集团控股等。


仙股们都有本难念的经。有的在停牌中无法进行市值修复,有的刚上市没多久就遇到流动性危机,有的虽属国资,但股价也常年在1港元以下。仙股众生相,令人唏嘘,但它也是地产百态的一面镜子。



被“暴雷”击穿


年初,一些房企以疫情延宕、与核数师分手为由,推迟年报的发布。该举动的代价,是自身股票的停牌。对于那些已经跌入仙股行列的上市主体来说,股价的数字暂时定格,他们恐怕短时间内不能从中抽身。


佳兆业、新力控股、阳光100、花样年、景瑞控股、当代置业等,均是如此。眼下,他们除了偶尔对着资本市场表示“正采取措施,以符合复牌指引”之外,并未给出明确的复牌时间表。


7月11日,恒生综合指数进行调整,剔除了9家公司,佳兆业正是其中之一。2017年8月,佳兆业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港股通名单,三年后又获纳入恒生大中型股价值偏向指数,如今这些荣誉都已被摘除。


停牌前夕的3月31日,佳兆业的股价为0.84港元/股,但当天收获了10.53%的涨幅,隐隐有摆脱仙股的迹象。可惜隔天就被停牌,一切按下了暂停键。


彼时,佳兆业沦为仙股,已有4个月的时间了。过去一年内,它的股价最高还曾达到2.82港元/股,没想到自传出理财产品暴雷的消息后,它的股价便逐渐跌入了深渊。


停牌之后,佳兆业也发出过积极信号,比如部分项目的复工复产,以及引援国资。4月初,其宣布拟与长城资产、招商蛇口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城市更新、房地产开发、商业综合体经营等领域开展合作。


但这些消息,目前并不能让佳兆业摆脱仙股的命运,它只能在停牌中翘首以待,以求尽快编制年报、推动自救的进展。


相比之下,新力控股的跌落更为急剧。去年9月20日,新力的开盘价原本还有3.95港元/股,但在几个小时之内,其跌幅便达到87%,直至当日下午3时38分起中途停牌,其股价定格在0.5港元/股。


遭遇流动性危机的新力,于去年12月底,被从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港股通非AH股公司指数等剔除。后来,因未能按时发出年报,它又新增了一项停牌因素,多了一层复牌的障碍。


与佳兆业、花样年、当代置业的积极自救不同,新力自暴雷后,掌舵者张园林似乎进入了隐身状态,鲜有化解债务的表态与措施。新力成立九年即上市,曾被称为最年轻的上市房企,如今一朝成仙股,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元气。


阳光100更是见惯了资本市场的骤变。2019年初的一天,其股价在午后直线跳水,盘中最大跌幅曾高达79.19%。2021年8月,该公司又经历了一波持续的阴跌之后,正式沦为仙股,现股价停在0.37港元/股。


在规模竞速的岁月里,易小迪无意苦争春,较为佛系,后又开始由传统住宅开发向“街区综合体”模式转型,并逐渐放缓了拿地和项目扩展的速度。尽管如此,他还是摆脱不了债务违约的窘境。


6月末,阳光100再次宣布2.2亿美元优先绿色票据,已发生违约,同时再次延迟年报发布。这意味着其市值修复,又要延迟一段时间。


跌入“仙股”阵营


近两年,在收缩的大环境中,房企整体遭遇流动性挑战,市场上评级下调,投资者悲观情绪蔓延,禹洲、祥生、明发、正荣、大发等一众地产商,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股价下跌,直至成为仙股。


明发集团算是没赶上好时候。2015年,其业绩下滑,普华永道也对它部分资金流动事项“不发表意见”,因此被责令停牌。历经波折之后,去年1月18日,停牌4年零9个月的明发集团终于迎来复牌。


但复牌之后,明发股价断崖式下跌。截至7月15日收盘,其股价为0.36港元/股。而在停牌前,明发集团报每股1.89港元/股。


而祥生控股、领地控股、三巽集团等,均是在2020年后才上市的,原本以为登上资本市场,是又一个发展的里程碑。谁料风云突变,他们在股市上的表现,均让人大跌眼镜。


其中,三巽曾历经四次递表,终于在去年7月,叩开港交所的大门。上市之后,其股价最高达到5.88港元/股,但后续有所下滑,尤其在今年5月26日,其跌幅达到35.76%,并于6月22日收盘报0.98港元/股,正式沦为仙股。


截至7月15日收盘,三巽的股价为0.34港元/股。看起来,它需要向市场发出更多的积极信号,才能取得投资者的信任,摆脱困境。


似乎每一只仙股,都曾经历惊心动魄的股价闪崩。上述的领地,就曾在今年5月19日,从3.41港元跳水至0.55港元,跌幅达83.82%;祥生也因债务危机,遭遇过53.91%的较大跌幅。


仙股们的市值修复,任重而道远,地产老板们的处置方式也不尽相同。


福晟国际选择了卖“壳”。顺安集团将注入2000万美元现金,帮助福晟国际完成一些过渡性工作,并据此拥有后者75%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虽然这意味着福晟要从资本市场上撤退,但它仍认为这是“恢复公司业务的契机”。


自去年11月,建业地产的股价,也逐渐跌至1港元以下。截至7月15日报0.6港元/股。但胡葆森则从引战层面入手,着力提升发展后劲与基本面。


今年以来,建业不仅出售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只有河南”两个文旅项目给国资,还引入河南铁投实现“染红”。这一揽子纾困计划,或将较大程度地缓解其流动性,但要获得资本市场的反馈,仍需等待行业的整体回暖。


跟建业一样,华南城也是通过拥抱国资深圳特区建发,给自身发展套上了安全锁。


然而眼下,其股价还是徘徊于0.55港元/股上下,无法摆脱仙股命运。可见,虽然有“白衣骑士”撑腰,但摆在华南城眼前的担子却也不轻。


朗诗的应对方式有所不同,它直接将原名“朗诗绿色地产”,更改为“朗诗绿色管理”,向资本市场表明自身轻装上阵、发力代建的发展方向,以便博得投资者的青睐。


在资本市场中,给代建商的估值,往往是传统开发商的许多倍。以“代建第一股”绿城管理为例,在地产股、物业股跌跌不休之际,其股价不但逆市上涨,甚至还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总市值一度超过140亿港元。所以,朗诗直接通过更名,从地产股转代建股的举措,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国资也难幸免


民企还没有真正摆脱流动性困境,活跃在市场上的大多为国资的身影。然而这并不代表着,凡是国资,就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在国央企阵营中,仍存在着一些“仙股”,招商局置地、大悦城地产、五矿地产、首创钜大等,均未能免俗。截至7月15日收盘,上述四只地产股,股价分别为0.63港元、0.28港元、0.7港元、0.87港元。


之所以不被资本市场看好,是因为他们均为集团地产业务的辅助平台,地位稍显尴尬。


招商局置地前身为东力实业控股,2012年5月,招商局地产收购东力实业70.18%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隔年11月,招商地产将其所持有的11个房地产项目,注入上市公司,并将其更名为招商局置地。


后来招商系整合,招商蛇口成为招商局置地的母公司。为了避免同业竞争,两者订下了不竞争协议,以地域为限,严格划分各自的发展范围。基于此,招商局置地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辗转腾挪,发展受限。


尽管后来招商局置地改弦更张,被赋予了更加清晰的定位——轻资产运营平台,但仍不能改变投资者对其的既定印象。


截至2021年末,招商局置地在广州、佛山、重庆、西安、南京及句容拥有5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开发住宅物业以及住宅及商业综合物业,产品类型包括公寓、别墅、办公楼及零售商铺等。


去年,招商局置地实现营收259.21亿元,与招商蛇口的1606.43亿元相比,相去甚远。前者的市盈率(TTM)为4.87,后者为9.86,差距也不小。也因此,招商局置地常年在仙股的边界徘徊。


首创钜大的情况,与此如出一辙。它在某些交易日里,甚至没有成交量,无人问津之下,形同停牌。


作为发展奥特莱斯、城市核心综合体及创新业务的商业地产平台,首创钜大曾与母公司首创置业订立不竞争契约,双方以地域为界限避免业务重叠,但这对前者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约束。


后来两者再度签订契据,首创钜大奥特莱斯业务将不再限于17个城市,取消地理划分的安排。但首创钜大依旧不温不火,股价游弋在1港元附近,稍不注意便跌为仙股。


港股平台大悦城地产,也是在大悦城控股的地产业务之外,担任着商业运营的角色。


三年前,中粮地产与大悦城地产重组合并为大悦城控股,成为中粮集团旗下唯一地产业务平台。历经重组之后,港股大悦城地产主要布局、运营各地的大悦城项目,聚焦轻资产。


乐居财经查阅获悉,自2018年3月以来,大悦城地产大多数时间的股价,都在1港元以下,至今仍有曲折下跌之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进深News (ID:leju-sydcsxh),作者:曾树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