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7-26 09:51

妈妈很爱干涉别人的闲事,我该怎么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作者:白鹿、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头图来自:《请回答1988》


老师您好,


我感觉我妈妈很爱多管闲事,不光是管我,亲戚家孩子30岁不结婚,她要去催;朋友家孩子不生孩子,她也要问;电梯里遇到邻居家孩子穿什么衣服,她也要叭叭几句。我跟她说过好多回了,很尴尬的。


不知道您看了宋丹丹最近的综艺没有?就是跟郭麒麟说你该找个女朋友了,跟董璇又说你该再婚了,又让李雪琴在节目现场找一个对象回去……天呐,我看着都觉得窒息……


我对我妈说:“你平时干涉我的生活也就罢了,还管别人。”没想到她跟我生了很大的气,说:“我怎么就成了干涉你了?我不管你谁管你?”然后又指责我“自私,冷漠,心中一点都不关心他人”。


我平时就很烦她念叨我不结婚不回老家考公务员穿衣打扮不好看怪不得没人追什么的……结果怎么说来说去还成了我的错了?


读者您好:


我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中国人都有一颗“只要你和我不一样,我就觉得你需要我纠正”的爱心和“不管我多么平庸,我都有义务要去影响你教导你”的责任感。


其实,我觉得这倒不是中国人的特色,而是中国两代人在时代变化发展下显现出来的“我不管自己多平庸都想要教导你”和“我不管自己多平庸都不想被你教导”这两种想法之间碰撞出来的矛盾和代沟。


1. 互依型自我与独立型自我的代际冲突


在年轻一代人的心目中,舒适的人际关系是有界限存在的,应该保持一个互相不管对方闲事儿的状态,各自的私人状况是不容干涉的。


而老一辈人的人际关系则是相反的,一个群体中的人不仅“可以”相互干涉,而且更“应该”相互干涉,人与人之间没有边界,那才是没有隔阂,是关系好的表现,是传递好意的方式。有了界限感,就生分了,冷漠了;没有界限感,才是热情的,友善的。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能理解怎么会这样。但其实这种代际观念的变化,是有迹可循的。


过去物质匮乏,时代要求人际关系变成“互依型自我”(你可以掺合我的选择,我也要点评你的选择),以此来实现互帮互助。但现在经济发展好了,社会生活模式从大家族、群居变成了小家庭、独居,人际关系也逐渐从“互依型自我”发展成了“独立型自我”(互相独立,谁也不管谁的私事)


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价值观念的变化——过去让人觉得舒服的相处方式,现在变成了让人难受的方式;过去的“关心”,变成了现在的“冒犯”。


换句话说,你和你妈妈“三观不合”了。


在你妈妈的心目中——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不管你谁管你?”——管你,就是她的义务,是她的责任,如果她不管你,那她反而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了;而她对亲戚朋友邻居的那种毫无界限感的参与和评价,在她看来也是她们关系近的表现。


因为在她们的“互依型自我”的相处模式中,如果她和你互不干涉了,就说明你们关系不好,或者说明她不关心别人。


同理,宋丹丹在节目中各种“当媒婆”的行为,我理解她其实是想示好,释放“我想和你拉近关系”的信号,但是她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很抵触这种关心。


2. 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长辈都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多长辈虽然也觉得有责任有义务“管”别人,却也能接受他人与自己不同;而且,也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做到求同存异,很多人都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一切行为。


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有一部分人评价别人的标准就是:我需要你和我一样——“我认为人要结婚生子才完美,那你一个人单身的日子肯定是苦不堪言的。”“我认为费玉清唱歌好听,你认为周杰伦唱歌好听就是没品味。”“我认为考公务员才是好出路,你去外企就是傻子。”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认识世界,而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事物。


具体体现为“我认为蛋糕好吃,所以别人肯定也认为蛋糕好吃,否则别人的认为就是错的”。“我手中的这杯水是烫的,那么别人手中的水一定也是烫的,他说不烫,那一定就是嘴硬骗人的。”


儿童的思路就是这样——所有人(所有物体)都该和我遵循一样的规则,过着一样的生活,体验一样的感受,要不然,便是错的。


你也许会问,这不是在说儿童吗?怎么成年人还有这样的呢?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始终是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关的,如果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他的心理状态可能还是停留在儿童模式的。阿Q说,他们庄上都管长凳叫“长凳”,可是城里人却叫它“条凳”,城里人和自己的对同一个事物的叫法竟然不一样,那一定是对方错了,简直太可笑。


有人说,在互联网上什么事情都可以吵起来——其实互联网上的很多吵架,都缘于此——“我吃甜粽子,你怎么能吃咸粽子?”“我们管‘一岁’叫‘一岁’,你叫‘一周’就是错误的。”“我不喜欢贾宝玉,你喜欢就一定是三观不正。”


这便是和阿Q的“长凳论”一样的一些典型例子了。


3. 你可能无法改变母亲的观念,但你可以先改变自己的心态


年轻人的认知,相对容易改变一点,但老年人的认知其实很难改变。老年人的固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认知资源调用不足,当他们要理解或解决某个问题时,最便捷的方式是依赖过去的生活经验,而不是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你很难直接改变老年人。


比如你妈妈认为人应该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又或是认为她干涉你评价你其实都是在关心你,她的这些观念你可能很难去改变。


我的经验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以前专门开课讲过“不要被别人的评价左右”这件事。但我发现有些同学对这个概念还是有误解,认为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就是“我做什么都没错”,“我是最美的”——我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最美的”,实则是太在乎别人认为你美不美;“我怎么做都没错”,实则是太在乎别人认为你是否正常。


不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是要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知道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是什么——而这个“知道”,不轻易因外界评价而动摇,此谓之“稳定”。不因别人恭维而得意忘形,也不以别人贬低而妄自菲薄,不要对周遭的评价一惊一乍的。这样一来,不管是你妈妈,还是和你妈妈一样热心的亲戚大姨怎么说你,你也不会被她们牵着鼻子走,更不会在她们的影响之下随波逐流了。


好了!我要继续滚回去写那些拖延了很久的Papers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作者:白鹿、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