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eLens(ID:we-lens),作者:Yan Chiu 编辑:晓萌,头图来自:《团圆》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故事里,父母家人,是绕不开的主角。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
独立的需求,会与父母的情感链接形成一些基本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希望父母过度插手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父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以及放手的程度。
因此,为了避免冲突,大部分人会选择搬出父母的家庭,通过独居完成独立。
但是最近,一些新的变化在发生。美国知名民调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了一项新研究,2021年,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年轻成年人(25岁到34岁),会与他们的父母或另一位年长的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成为50年来最大比例。疫情下住房成本的增加,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欧洲,而在东欧和南欧,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50%。
虽然尚不清楚这样的变化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父母同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话题,我们征集了一些和父母同住的故事。无论是否一起居住,背后都是子女和父母的故事。
“我不想和父母一起住”
@张张,26岁,山东
买不起房,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和父母一起住。没有私人空间,真的不想听唠叨了。
匿名,28岁,北方某小镇
想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空间。老年人和年轻人从小生长环境不同,阅历不同,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在一起会有矛盾。我要出门,如果告诉爸妈,会怕他们牵挂,如果不告诉,也不好。在家的话,干什么他们都看着,太不方便了!
@tieying,45岁,北京
父母投奔异地子女。我不想一起住,父母他们喜欢控制、管理、约束子女,我想要自由的空间。我觉得可以住在一个小区,但不要一栋房子里。
@五月,30岁,北京
从小住一起。虽然我拥有自己的房间,但总是会觉得我和独立的生活之间并不是那一道房门可以实现的。我需要自己的空间,这空间是需要和父母保持一段距离,它会让我真正的独立。
自己和父母毕竟还是两代人,很多传统与新潮观点的碰撞,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已经很难再像小时候那样相处了。
人总是向前走的,我也在慢慢理解他们,更加平和的去处理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但可能如果不住在一起还是会利大于弊吧。
@土豆沙拉,24岁,上海
5岁开始和父母一起住。现在想搬出去,长大了,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否则永远长不大。
但我目前待业,之前工作的时候工资也不高,承担不起自己住的房租。
@R,30岁
和母亲一起居住了一年。疫情始初正好在陌生城市,发现难以开启新的社交,后来觉得孤独就回到家乡。一开始很不习惯,我从小就出去寄宿上学了,而母亲也长期习惯一个人的空间,很鸡毛蒜皮的事,譬如她把我穿的拖鞋收起来了、我早上烧的热水她用掉了等等。常常让我在细枝末节的生活中感到失控,生气。后来沟通,也有绷不住吵架。再到她认为我做的不算正经工作,怕我以后养活不了自己,起了很多次冲突。
需要和父母有物理距离。我很容易受到母亲影响,并且我希望接下来更为自己负责的生活,而不是单纯为了让她不要失望而去做事。
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家躺平
@程程,24岁,广州
今年找工作不容易,直到正式毕业了,我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我选择先在家躺平。但就是这段时间我快被爸妈逼疯了。
刚开始回到家的时候,还觉得挺好的。以前读书时,除了逢年过节,平时不怎么回家。所以这次回来,一说要待一两个月,我爸妈可高兴了。
周末和爸妈去吃的饭,吃的是我最爱的猪脚姜
每天起床后不用想着要吃什么,爸妈都准备好了。我记得回家第一餐,我妈还专门熬了鸡汤,说是加了花胶、人参,大补。我爸出去上班回来还给我带好吃的。就感觉我是被全家宠溺的宝贝,别提多滋润了。
妈妈买的车厘子
但很快,“热恋期”也就过了。
我这次回来也是和爸妈说过,是要继续找工作的。最开始他们都安慰我,尤其是我爸,说是那些拒掉我的公司都配不上我。
过了一周后,先是我妈,悄悄打探我投了简历没有。
很快,爸妈都开始主动催我找工作了。有时候我在用平板看综艺,我妈看到,就皱着眉说:有这时间怎么不多投几家公司,多去面试。
他们每天也会转发到处看来的招聘启事。我爸还经常和我说起,他今天又联系了哪个朋友,那个朋友是干什么的,他们公司单位前景不错,让我什么时候去和人家见一面。
我每天就压力很大,很烦躁。睁眼闭眼都是他们在耳边唠唠工作的事情。
《凪的新生活》
以前在学校最多就是看到其他同学拿到offer,自己会心慌一下,但现在是全天24小时的环绕立体音。
其实我并非没有主动找工作,只是今年竞争太激烈了,想去的公司都没消息。
我本来以为和爸妈一起住的这段时间可以当作潇洒度假,但现在我只想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搬出去住。
“从小和父母一起住,还想继续住下去”
匿名,30岁,湖南长沙
已经一起住了30年零五个月。凡事都有人商量,并且觉得很安心。
@婷婷,28岁,甘肃天水
毕业后回家就业,与爸妈一起住。曾经在北漂了一年多,还是选择回家就业。因为我是个恋家的人,不习惯大城市的冰冷,和父母一起变老,互相照顾,在小院的日子很温暖。享受被父母照顾的感觉。
@苏苏,25岁,东莞
从来没有分开过,也没有需要分开的理由。
学生时代、青年时代,一直住在一块,不知道中年时代会不会持续下去,已经生活一起25年了。
很难想象如果不和父母一起住的话,一直保留到现在的芭比娃娃和童话书,谁来守护呢?
陪伴父母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小树,27岁,北京
我已经毕业工作快两年了。从小时候到现在,基本上还是一直和爸妈一起住。
我家在昌平,本科和研究生读书也都在北京。虽然大学有宿舍,但我平时还是经常会回家。
和爸妈住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他们不喜欢我熬夜,不让我喝奶茶、吃薯片,可能会损失一点点自由。
也不是没想过要独立搬出来自己住,但我觉得陪伴父母更重要。我感觉到他们在慢慢变老,很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这个时候,尽可能多陪陪他们,多照顾他们。可能直到我结婚,婚后才会搬出来。
我第一次察觉到父母在变老,是某天突然意识到爸爸的饭量变少了。
那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爸50多岁了。我看他吃饭只吃了一碗就吃不下了,肉也没吃多少。明明我小学的时候,他一口气能吃两大碗白米饭。
我第一反应就是问,是不是生病了不舒服。结果我爸妈很坦然地说,这不就是岁数大了,消化不好了。
我当时感觉就是很愧疚。自己高中的时候都在忙学业,对父母的关心还不够,没有关注到这些细节。
我和父母一起住,并没有考虑过省钱的因素,虽然北京的房租确实很贵。但假如我们一家生活在一个物价很低的小县城,我也不会因为房租便宜,就搬出来,我还是希望能更多地陪爸妈。
我觉得我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亦师亦友”。我会和他们分享我日常的琐事,无论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还是我听到的奇闻异事,他们都很愿意听,家里氛围轻松。
有的时候我也会成为他们的老师。比如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属于“上一辈的思想”,我就会提出一个我觉得不错的方法,他们听听觉得好像也对,可能就会按我的来。
《饮食男女》
比如说,我记得我曾经有一个表姐要来北京工作,我们帮她找到了一个。但她工作中受了委屈,觉得不适应,就想辞职回家。我妈就是那种急脾气,直接和表姐她妈妈说,你女儿这样肯定不行,不吃苦还想出来工作,不现实。我妈说的比较直白,两个人就吵了一架。
后来我就建议我妈说,虽然都是亲人,但是沟通方式依然很重要。可能他们那个年代兄弟姐妹比较多,不像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之间很亲近,有话都直说。但现在毕竟不是住一起,大家也会相对有那么一点点距离,还是需要注意说话方式。
我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因为父母的生活也会有我的存在,所以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受到我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我不在家,他们可能6点多就醒了,直接就吃早饭了。但我在家的时候,我会睡到8、9点,所以早饭时间也就改在9点左右。他们醒了就在床上躺一躺,或者收拾房间。
我觉得陪伴父母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我的人生规划中,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从来没想过离开北京,离开父母身边。
虽然他们有时候老唠叨我,但我自己很开心,我也觉得他们很开心。在家,可以拥有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感,这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
《团圆》
“因为一些原因暂时和爸妈一起住,是开心的”
@hazel,28岁,上海
主要自己住、偶尔回家住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除了大学四年在外地,和零星加起来一两年不和父母一起住,其余时间一直住在一起。
高昂的房租和局促的租房环境,外加父母强烈反对与恋人未婚同居,最终还是迫于现实因素妥协了。
和父母一起居住确实很大程度上不会太孤独,更容易地互相陪伴和照顾。但住在外面的时候才会有种自己真的长大了,要独立照顾自己的感觉。还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更多感受独立和成年人的感觉。
@Liungson,40岁,青岛
毕业工作后就住一起,13年了。幸运的是有个好妈妈,让我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特别省心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任何方面都能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
无奈的是有个顽固的爸爸,这十年来观念不同经常吵架,差点动手,没错,孩子跟爸爸能因为政治观点问题吵到互相推搡。后来为避免吵架,现在在家和爸爸几乎没有任何直接交流。
@不想透露名字的我,28岁,新疆
和父母住一起2年多了。疫情刚开始回到了家乡,在这边重新找了工作,顺理成章地住在了家里,爸妈也不想我出去住。
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时间真的不算多,想赶在出嫁前,和他们在好好生活一段时间。
@雨山,32,北京
生了小孩子,父母来帮我带孩子。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感觉很放心。而且可以一起聊天,有什么事情也有人商量,出出主意。和朋友出主意不同,父母看得会更多更远,经历过更多的人生,更有智慧吧。
工作后,爸妈来照顾我和姐姐
@桃子,25岁,赣州
2016年,我中专毕业出来工作。
最开始是和我姐一起租房子住,后来我爸妈过来照顾我们,我们一家四口在赣州租了一套房子住。
两年前,我们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去年年底我和我老公结婚了,所以这套房子是我爸妈、我姐、我,和我老公,我们一起住。
我觉得和爸妈一起住,可以说无忧无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回家有饭吃。家务活也是我爸妈负责,我和我姐每天只要负责上班就可以了。
以前我们一家都是在县城下面的村子里的,我爸妈没有出来之前是在村里面务农,后来去了贵州的厂子里打工。我爸现在找了份搬运工的工作,我妈就在家里。
我妈比较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因为如果在农村,她有认识的朋友,来了城市以后就比较孤单。每天除了出门买菜,都在家。
所以平时我姐下班后,会骑着电动车带着我妈去遛弯。我妈可喜欢跟我姐去玩了,虽然她总说和我姐去玩很累,一玩就是一整天,啥家务事都做不了。
但是每次我晚上回到家,我妈总是拉着我讲,“你都不晓得你姐今天带我去干嘛了”,让我猜他们今天去了什么地方。
我妈最喜欢去的,就是到赣州周边的村落里去买菜,她觉得农家菜比城市里面的菜要更绿色环保。
比如前几天她去买了一把南瓜花,她本来觉得贵,但我姐想吃,一定要买。
于是我妈回来后一直和我唠叨说,你知道这南瓜花有多贵吗?8块钱一斤,买了这一把9块3钱,这一盘菜9块3钱。整整念叨了三天。
我们家相处得都很愉快。我们每天晚上吃完饭就会在客厅闲聊。聊一下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工作上有什么事情不顺。
大家也互相依靠、相互牵挂。有次我姐晚上10点下夜班,电动车没电了要自己推回家。她就打电话喊我爸过去。我爸就走了5公里走到我姐工作的地方,推着车子又走了5公里回到家。
像是我和我老公还没结婚的时候,有天我去找他,发现他没有告知我,他和一个女性朋友单独吃饭去了,但他同事都知道。
我当时很难过,骑着我的电动车就走了,边骑边哭。
如果是之前没和爸妈一起住,我可能在家还会继续哭。但住在一起,我哭到楼下就擦干眼泪回家了。然后回家后不敢讲话,低头进门,洗了个脸,又立马洗了个澡。
我们家的家庭氛围真的很好。像我叫我爸,都直接喊他小名:老北。村里的人都这么叫他,我现在也这么叫他。
小时候,我跟我姐算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一起住,爸妈都在外面务工。
但是我们俩从来没有觉得缺少了爸妈的陪伴,因为平时都会打电话。那时候给爸妈打电话还要去叔叔家,因为只有叔叔家有座机。
逢年过节爸妈回家,一家人都是在一起泡着茶,喝着酒,聊着天。每次他们回家还会给我们带零食,带那种比脸都大的棒棒糖,还有酒心巧克力。
我们家还有一点,就是不催婚。村里人很多找媒人问到我奶奶,我奶奶告诉我爸妈,爸妈都会帮我们拒绝,说不用担心她们,她们自己心里有数。
农村都看不起没有儿子的家庭,我奶奶也一直说要儿子才有用,我11、12岁的时候,还能听到我奶奶叫我爸妈去领养一个儿子。
但我爸就是女儿奴。我出生的时候,我爸笑着出门的,村里见到我爸的都问:儿子啊?我爸说,女儿。村里人不信:“不可能,你笑得这么开心,肯定是儿子。”没想到,我真的就是女儿。
所以,跟他们一起住,我真的过得很开心。
作家张德芬曾经说过,“你生活中所有的难题,几乎都逃不脱你和父母的关系。”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会受到父母方方面面的影响,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等等,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与世界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否会跟父母同住”引发了我们这么多的讨论,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还是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究竟是父母要做出改变、孩子要做出改变还是双方共同改变呢?
或许,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次有效的沟通对话是必要的,毕竟这可能是影响我们一生的事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eLens(ID:we-lens),作者:Yan Chiu 编辑: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