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星图金融研究院,作者:黄大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对于锂电池,马斯克从来都不吝赞美之词。近期,马斯克又在推特上称“锂电池就是新石油”。如果从其本身所处的位置来说,特斯拉是全球电动车的龙头,锂电池又是当前电动车最主要的动力源,支持锂电本就代表了其自身的利益诉求。
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全球碳中和的趋势下,锂电下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需求快速的增长,包括锂电池、上游锂矿等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A股甚至有“有锂走遍天下”的调侃,市场中只要沾上锂电相关概念,股票便能一飞冲天。
锂电为何变成了新石油?又为何会有中国成为未来沙特的说法?锂电成为未来的“新石油”又面临哪些挑战?
锂电为何变成新石油?
从大背景来看,碳中和已经成为未来全球发展的最重要的主题。
能源安全在国际竞争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过去几十年,世界上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都直接或间接和石油相关。但时至今日,随着全球环境负担达到极限,极端气候频发,碳中和已经成为共识。
2016年全球178个国家缔结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对2020年以后减排目标与行动作出统一规划,该协定长期目标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尽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此后中、美、欧陆续发布碳中和目标,其中美、欧将碳中和时间点定为2050年,中国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就是众所周知的“3060目标”。
以我国为例,我国将碳中和目标进一步细化,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从碳排放的总量上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部门,碳排量占比达25%,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交通领域的碳排放至关重要。全球也因此而掀起了电动车的投资研发浪潮。锂电池,正是目前最成熟也是最具经济性的汽车动力源技术。
这也意味着,以石油为代表的碳基能源,正在加速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盐湖和锂矿。
对电动车来说,锂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一辆电动汽车的成本里,电池系统是占比最高的零部件,接近40%。在新能源时代,谁掌握了锂电的制高点,谁就控制住了别国的发展权,由此锂也就有了另一个名字——“白色石油”。
锂电池会被拿来和石油作比较,归根结底还是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的对比。作为新能源车、燃油车的重要动力来源,锂电池和石油分别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新旧交替”之时,互相比较总是难免的。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六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即使是在中国车市整体下滑的3月至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能够实现114.1%、44.6%和105.2%的大幅度增长。
整个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20%。虽然整体没有超过燃油车的产销量,但在部分细分市场新能源车已经挤进榜单前十或者更靠前的位置。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渐增长,并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背景下,作为新能源车的动力源锂电池,也正在取代传统石油的地位,成为“新石油”。
中国,新能源时代的沙特?
在化石能源时代,哪个独立主权国家有最大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哪个国家就能在国际竞争汇总占据优势。对于新时代的“新石油”锂电池而言同样如此。
多年来,为了抢占锂电的先发优势,数个大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乃至混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锂电池技术在欧美诞生,美国人最先发明了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电池,占据先机。
1991年,日本第一个将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却被韩国后来居上。21世纪,在高层支持下,中国将锂电池产业一步步做到了世界第一。
从目前全球各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确实如马斯克所言“领跑全球”,全球研究机构彭博社NEF数据显示,中国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份额目前可能高达80%。而在全球前十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中,有七个公司是中国企业,其中的宁德时代更是领先全球,电动车电池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为30%,目前市值更是已经和中石油和中石化两者的总和。作为新能源车的动力源,锂电池的优势使中国在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上都占据优势。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光伏领域占据全球绝对的领先位置,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核心环节,也同样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
领先于全球的新能源发展,很多人因此称中国将领导全球新能源的发展,并将成为新能源时代的“沙特”。
但真是如此吗?如果仅看动力电池的产量与消费,中国确实具有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已是全球动力电池最大的出货量,但中国的锂原材料依然需要大量进口。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 与国内43.38万吨碳酸锂当量需求相比, 本土供应仅为18万吨, 还有25.38万吨的缺口,需求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8.5%。
如果从储量上看,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的锂矿储量面临着严重的不足。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截止2021年,全球的探明的锂资源储量约为4.7亿LCE(碳酸锂当量),而中国仅占6%。纵观行业整体,大部分锂资源供给集中在澳大利亚、南美洲等地,由于当地锂资源储备较多,且资源禀赋较为优异。其中锂辉石精矿主要用作制成氢氧化锂,盐湖提锂主用于碳酸锂生产。
当然,在国内锂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国内龙头锂矿企业也纷纷布局海外矿产,如赣锋锂业收购Lithea,其手中掌握阿根廷萨尔塔省的锂盐湖项目,欣旺达收购阿根廷锂矿企业GOLDINKA ENERGY S.A.持有的Laguna Caro矿权项目。
这些海外布局,也将进一步缓解国内锂资源储量不足的缺陷。
谁能媲美锂电“新石油”?
凭借着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等多方面的优势,锂电池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彻底占领了消费电子市场,并扩展到了电动汽车领域。以当下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来看,锂电是当之无愧的“王者”,马斯克甚至将其称之为未来的“新石油”。抛开马斯克力挺锂电池代表了其自身的利益之外,如今新兴的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铅炭电池等技术,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商业性,都差锂电池较远。
当然,技术的进步永远没有止境,锂电池当前被全球看好,并被视作为未来的“新石油”,但这远远不是终点。
仅从电池的能量来源来看,当前如氢能等燃料电池亦是另外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路线,而对于化学电池而言,也同样有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的登场。所以,也许在不久之后,我们能够用到更安全、更具性价比也更方便的新能源车。
本文来自:星图金融研究院,作者:黄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