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05 11:51
要不要读博指南:不劝退,但也劝你先知道这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狭间观世(ID:honey-bullet),作者:蜂蜜糖果子弹,原文标题:《投稿 | 读博指南:不是在劝退,但望周知》,头图来自:《心灵捕手》


比利是我的老朋友,大学一直在英国读生物,期间去过日本交换,硕士转了肿瘤学。她在我心里是非常优秀努力的学生,和我一样经常被当成“卷王”……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为了前景、求职促膝长谈,她似乎有很多感悟想要分享给大家——精英路线不是唯一的出路。


这是一篇关于“为什么要读博”的指南。如果你是应届生,正在困惑是否升学,比利非常真诚地剖析了“读博情结”后真实的自己。我觉得其实也可以套进“为什么要读研”的框架里。


(以下为正文。)


大家好,我是比利,一个别人口中的“卷王”,自己内心的“失败者”。


我相信在国内严峻的内卷形势下,有很多人都在和我一样,想读研读博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来做市场上、应届毕业生中最闪耀的那个“竞品”。


但我真的想吗?还是顺应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走着我们该走的路?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家庭不优渥的人而言,读书能有更好的工作啊,你们这些留学生说什么何不食肉糜呢?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认识了很多人,包括此公众号的所有者Molly,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何不食肉糜,除了精英路线外,我的小小世界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在走着绚丽而多样的路。


还有人会说,你是不是卷不过别人才在这里说这些啊?是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是我的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通过卷别人带来的对我内心巨大的内耗,让我在把别人卷没之前自己先崩溃了。


我在这里分享我的一些小故事和思考,还有一些对想申请博士的朋友们的善意提醒。


很幸运,我本科以一等学位的成绩拿到了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的入学全奖博士通知书。我带着快乐和自喜去UCL读着肿瘤学研究生,我本以为我的人生会像我想的那样秋名山飙车向着目标一路冲锋,但3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中国香港民生经济带来巨大的打击,也给我顺遂的人生狠狠一拳——我导师的funding被学校cut掉了。这简单的一句毫无温度的话,代表着我原本安排好的学业计划瞬间被打乱。


一时间我陷入了恐慌之中,脑中回荡着“怎么办,现在申请博士还来得及吗?”“我是不是要Gap一年了?可是我完全没有计划”等等混乱的声音。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令自认为人生算得上顺遂的我消沉了好久,但我冷静了下来,着手申请别的学校的博士。


在这途中,很多新的故事接踵而至,引发了我对“我的博士执念”的思考。


写在话题开始前:这并不是一篇要去劝你不要读博,或者散发焦虑能量的文章。只是想把读博前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摆出来。


读研读博,我的目的是什么?


“我热爱学术!”“我有学术理想!”“博士未来工资高!”“社会越来越卷我真的没办法。”“读完博我可以去大学当老师,还可以落户北上广深。”


不同的人理由各不相同,对于我而言,诚实地说,热爱学术与未来预想并存。首先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喜欢,起码不讨厌学术的人。其次,我生于长于传统家庭中,崇尚并坚信精英路线是社会主义唯一出路。我身边的人,朋友,父母,甚至我自己都认为这是一条最“有面子”,最快捷也是最轻松的成功路。


我为了父母和自己的面子读博。这种情况也许是少数,我只用自己来举例。我从小学初中开始都算是一名优等生,我的父母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会成为一名博士“光宗耀祖”,把别人的孩子“比下去”。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可能不是大多数,但绝对不少。


从小为了不让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这种话来伤害到我,所以我很努力地去成为别人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地扮演优等生,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一旦停止做一名优等生,别人口中会有很多流言,父母会认为我不争气让他们没面子。但是其实哪有这么多人关心别人的生活呢。


除了一些真的每天闲着无聊扯家常的所谓“中年大妈”,其实并没有这么多人还有余力闲心关心他人的生活,甚至朋友圈都不会刷。我所认为的丢脸只是我没有办法接受:我其实不比别人好,我只是一名普通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比我更优秀更努力的人,做个不厉害的人其实也没有不可以。与其逼迫自己每天痛苦地把知识塞进脑瓜里,还不如花上一个月,认真找寻自己真的想做什么,有什么爱好。


失去热爱的东西其实是很可怕的。我曾经随口问过我很多很多的朋友,熟悉的不熟悉的,我问他们:你喜欢现在的工作/读的专业吗?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能有工作不错了/这个专业未来找工作容易/我考不上别的/家里不同意/活着就好/真没什么喜不喜欢的。这样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残酷但是也很真实。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例如这位公众号的所有者Molly,她真的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热爱,以至于她可以快乐地像永动机一样地去做她喜欢的工作,甚至有时候我们会说她像一个AI。再例如我的父亲,他也是真的非常热爱他的工作,以至于对于一些“不顾家庭”等等指责一笑置之。对于他而言,工作更像是一个充电站,一个躲避烦恼释放压力的方法。


思考了一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热爱使他们像是在没有摩擦力的地方一直往前。而我们的将就、不喜欢、不热爱都成为了内耗和摩擦力,所以我们走一步都需要更大的力气。总而言之,比起强迫自己读博读研,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一件长期而言有利的事吧。


我为了未来工资读博。据我简单地百度数据了解,中国本科毕业生平均工资约为6000元,研究生约为8000元,博士为15000元以上。数据根据网站,城市,学科的不同而有偏差,但结论大抵是博士毕业生能给自己争取到一个更高的工资起点和更大的升职空间。


但其实这是不对的。确实博士学位能给你带来大城市的落户和人才引进计划,但博士对工作工资的提升是很大程度上看你的未来方向和专业的。举个例子,例如医学,工程等专业,博士算是一个起点,但博士对工资的提升可能更大地体现在学术领域(或者私人企业的科研领域)。换句话说,这类学科的博士,被默认会继续走学术路线。


我身边认识过的中大、UCL、牛津等等学校的学长学姐也确实都在博士毕业后走了学术科研路线。那么对于更文科一些的学科而言,博士可能并不能提高多少你的学术水平,仅仅是拉近了你与学术圈的距离。在你读博四年期间,选择不读博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在某某公司积攒了4年的工作经验,也许他们的求职/换岗资本更足一些呢?


还有很多朋友认为,找工作太难了,2021年入职录取率在25%左右,好像确实吓退了很多应届毕业生。那么我们先抛开博士的录取率不谈,就先说博士的延毕率吧。浅搜索了一下高校人才网的数据,近几年的硕博平均延毕率64%,管理学高达80%。延毕有很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导师不当人、自己其实没这么热爱、运气不好见刊出现障碍等等。


如果你是因为未来工资而选择读博,那么可能需要思考一下在博士学位上牺牲的时间精力与放弃博士去积攒工作经验之间的利弊了。


“别丢了你自己的立场,只为满足他们所谓的优秀。”——杨和苏《小丑女》


博士与未来:实力与运气并存的游戏


第一关:我好像被PUA了?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一段,坚定地认为我需要一个博士,或者我真的喜欢学术,那么恭喜你,第一个关卡就是开始你的博士申请啦!在博士申请的路上,你可能就会意识到,读博这条路会让你失去和牺牲很多东西,例如快乐、自我价值认同感、社交时间等等。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在我冷静下来后,我申请了很多博士项目,包括爱丁堡医学院、法国政府投资临床项目、牛津大学等等。在这很多很多的申请和面试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博后导师。有的导师是天使下凡,有一些导师,我只能用恐怖二字来形容。待我展开说说。


先说好导师吧,正能量优先。我面试的法国政府投资临床项目的教授就是这样的人。面试的时候都是基本流程,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你讨论项目的protocol,如果你真的来做这个项目你会怎么做,怎么改进。然后他让我介绍一下我简历上从前做过的项目,并对此提出问题。最后让我说一下我自己对比其他人的优势和劣势。非常standard的流程。


但为什么我说他是一个好导师呢?因为当我很认真地在提出建议天马行空的时候,他会很认真地倾听,并告诉你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等我提出下一个方案,看我能不能自圆其说,我的逻辑顺不顺畅,如果是通顺的,即使是天马行空也没关系。讨论与尊重,是导师与学生之间最良好最有利益的关系。


虽然我最后排名第二,失之毫厘,很不幸没有能选上,但是这位老师给我发了邮件分析我的利弊,并祝福我今后的工作顺利。一位引导你思考、计划、支持你发散思维地去做即使是很离谱的事情的导师,在哪里都是是弥足珍贵的。如果你很幸运遇到的是这样的导师,请你抓住、努力、更加热爱。


作为横向对比,我想分享一下牛津大学的项目导师。一打开视频,我的“Hello,my name is”还在嘴边,他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对我研究的这个癌种感兴趣,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个。我思考了一下准备认真作答: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项目研究的方向和成果,我有专业基础,我相信我可以花大量时间去了解您的癌种。


话音未落,我被打断了,他说:“我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这个癌种,我都不能说我很了解,你的大量时间有多少呢,你真是很自负呢。”实话实说,但是我是被如此直白的语言冲击到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复。


从这里以后,我没有能完整地说完过一句话,一直在被打断被质疑。甚至因为紧张而忘记的试剂名称,也被他认为是吹牛,我根本没有做过那个实验,所以才会不记得试剂的名称。整一场面试,充斥着非常abusive和打击性的语言,例如“你怎么可能能进牛津大学”“你和我的学生水平根本没法比”“你拿到了香港大学的通知书啊,果然在香港读博比在牛津读简单多了呢”。


面试完这一场,我坐在电脑前呆滞着,陷入了“我真的这么差劲吗”的反思之中,久久不能释怀。虽然我很不愿意发表地域性质的言论,但是这位博导是位中国博导,也是我面试这么久以来见过的最不尊重我的博导。即使我水平很差,我认为“听别人把话说完”也是一种基本尊重。


因为这次面试,让我想起了我在武大读博的好朋友。她也和我吐槽过导师的所谓PUA语言和行为给她带来的负面情绪、崩溃和焦虑。甚至一度让她有坚持不下去的念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导师对学生的过分行为和语言,在国内外学术界,也许不是独一例。这种不健康的上下级关系确实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很想逃,不能逃,逃不掉。


当然我并不是来大倒苦水的。我自认为是一个自我认同感比较差的人,我的人生非常需要朋友、父母、导师的认可。如果你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在未来的4年中遇到一位这样的导师的话,我相信一定会很痛苦。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你的自我认同有可能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中消耗殆尽。


第二关:我足够独立吗?


当然,有很勇敢热爱的朋友清楚地知道,导师和工作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罢了,我自信而灿烂,就算遇到这种坏导师,我也一定能抵挡住ta的PUA行为,不会因为导师而失去身上的光!那么恭喜你顺利通过上一关!欢迎来到独立关!


国内注重应试教育,对于follow instruction的能力更强,我相信这是大家都认同的观点。在读博前,我相信各位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过实验室经历。博导大致分为两种,保姆型恋爱流导师和“父亲带娃活着就行”流导师。我相信大家遇到的基本都是后者,因为博导确实太忙太忙了。


在大家坚定地想读博前,我想告诉大家,独立地思考、计划、完成一个自己的项目,并不容易,一开始一定会因为“经验不足/没做过”而不知所措。但最可怕的也许是,导师认为你应当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在大三的时候,去日本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了整整一年。我的教授认为我理所应当地可以完成从设计到出结果这一套实验流程,甚至给了我资金让我连实验器材都自己搞定。我每天都很焦虑,其中可能夹杂着无助,更深层次的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否定。所以我选择努力工作,有时候会工作到深夜两点。这样的工作压力加上日本的职场文化让我很抑郁而痛苦,晚上会失眠但第二天依旧要起来工作。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我的所有国内学长学姐都告诉我,他们经历过,要么自己扛过来,要么寻求他人的帮助。


无论哪一种,对于我这样的,骄傲自信地认为我的能力足以匹配博士生位置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自尊上的打击。但这不是错!更不是能力不足!我们只是刚刚进入“研究员”这一职场身份的新人。如果你坚定地想读博,请被我洗脑:这和你的能力无关,这是正常的。


第三关:我读博(做项目)后,我后悔了,我很痛苦,但不能run,真的吗?


在我实习的那一年里,我提到了我很抑郁,但我不能跑,我跑不掉。等一切都结束后,我发现并不是我真的穷途末路,必须读完这一年,而是我不接受。


辍学、半途而废对于很多朋友而言都是很不能接受的,我主观认为理由大致分为:一、辍学代表我能力不行,我会被瞧不起;二、我读了这么多年书投入了这么多成本,我不能一无所获;三、我没有踏入社会的经历,我不知道我除了读书还能做什么。


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我前面多多少少也提到过,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去想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举个例子,我最想做的就是找一份觉得有趣的工作,住在妈妈的对面每天回家撸狗。


那么我们来用杠精的语气来分别说一下一二三点吧。


一、人外永远有人,心态是最重要的。


你拖着残破的心灵完成了博士,然后遇到了MIT博士、牛剑博士,那你会被他们瞧不起吗?当然不是这样的,即使是我这样多年专心读书的人身边也有多个辍学创业的成功案例,或者辍学疗伤的快乐案例。能力与素质永远不是被学历决定的。


二、首先投入的成本绝对不会浪费,你发的paper不都是你的吗(doge)


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博导令自己身心疲惫,可以选择花一点时间去换导师,或者辍学重申。因为在这种心理不舒服的条件下,工作效率和质量其实是会受到影响的,从而导致了延毕,从而浪费更多时间(侧面说明当代硕博崽的痛苦)


三、所有人都是从象牙塔出来再进入社会的,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出路(工作/学术),用无出路的读书来麻痹自己逃避改变是不可取的。


换句话说,你能读硕博,我不相信你找不到能让自己快乐的工作爱好和事情。总结一下,我认为学习和学术最大的作用是让人保持思考保持人间清醒保持热爱,但是如果这件事会让你痛苦迷茫难过哀嚎,那么我认为可能咱还是花点时间想想,这件痛苦的事情是不是你必须要经历的劫。如果不是,快跑。


成为普通人


谢谢大家耐心地看完这一篇文章,也恭喜大家到了游戏的终点。希望大家能从一关一关中得到一些东西,坚定了自己读博的想法也好,认为博士不适合自己想努力去做别的更喜欢的事情都好,快乐和健康是最重要的。内卷时代让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坐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自主加工成华美的工艺品。


但是如果你现在问我,那你会放弃读博的机会吗,我的回答依然是,当然不会。


医学的起点是博后,这是我向社会、向学科不得不低下的头。我有能力完成博士学位,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认知,是仔细思考过的结论。毕业后我一定会从事我认为有趣的工作(例如公司科研项目落地对接市场化、医疗项目投资人),这是我在内卷精英时代微弱的挣扎。


但是我已经不像两年前那样认为,没有博士,没有研究生,我的天就塌了,我过不下去了,我在被社会抛弃鄙视。作为积极向上健康乐观没有崩溃的普通人是可以很骄傲的事情。世界这么大,总有更有趣的事情等着你我去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狭间观世(ID:honey-bullet),作者:蜂蜜糖果子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