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23 09:20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快充“跃进”下的标准之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 (ID:vittimes),作者:郝俊慧,原文标题:《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明年6月新能源车超级快充标准将发布》,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充电五分钟,续航200公里。手机厂商和车企的双向奔赴,已经“卷”到了广告词。


8月15日,在小鹏汽车举行的超级补能发布会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着重介绍了S4超快充桩,其小鹏G9车型充电5分钟,续航便可达到200公里。从快充到超级快充,在补能这条路上,新能源汽车走着和手机一样的方向,和加油一样的补能效率,将搬走燃油车主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


当然,一系列问题仍然横亘在前:充电安全、升级成本、电池损耗、补能价格、标准统一……然而,当传统车企和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在出行工具再次更迭的市场中抢占地盘时,超级快充是躲不过去的必经之路。


据《IT时报》记者了解,两种“超级快充”标准的演进正在不同跑道上“赛跑”,车企和电力企业的路径不尽相同。根据规划,明年6月两套标准将正式发布,届时,车企和充电桩企业都将面临新的选择。 


买杯咖啡便能充满电


“超级快充”正逐渐成为各家车企发布新车时的关键词。自2019年保时捷推出全球首款支持800V直流快充系统的车型Taycan之后,国外的奥迪、现代,国内的比亚迪、长城、广汽埃安、小鹏等主机厂商,纷纷发布支持800V高电压架构的车型。


目前主流快充桩支持的是60kW或者120kW,通常情况下,可在15分钟到1个小时内实现补能200公里,而800V高压快充方案,则可支持350kW以上的超级快充,从而将充电时间缩短数倍。


在已见诸媒体的现场演示中,广汽埃安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207公里;小鹏G9则在5分钟的时间内,续航里程从55km提升到265km,最高充电功率都达到了480kW。


这是一个堪比加油的补能速度。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今明两年车企将密集推出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比如华为提出,2023年推出1000V 400kW、2025 年推出1000V 600kW的方案;蔚来在 NIO Power Day 2022上宣布,即将陆续发布500kW液冷超充桩、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并面向全行业开放;理想预计于2023年之后推出一款C级SUV,充电功率达到400kW;零跑目前正在研发800V平台,预计于2024年Q4推出。


图源:蔚来


有了车,还必须有桩。只有同步配置超级快充桩,才能实现对汽车补能的最优解。


 “将来很有可能出现像加油站一样的超级快充站。”上海顺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曹一纯告诉《IT时报》记者,在公共充电桩领域,快充是必然趋势,“未来理想状态是,路边停车买杯咖啡的时间便能充满电。”


充电速度决定车价


超级充电补能是一整套系统方案,不是所有新能源车主,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自己的“补能焦虑”。


冠盖(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告诉记者,汽车的电驱系统、动力电池、高压充电器等元器件和线路都要满足高压特性,同时,电池也要支持高倍率的充电以及快速散热。也就是说,只有采用800V架构的车型,才能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至少在目前,能否“超级快充”将是车价的精准分界线,小鹏G9的价格还未公布,但业内普遍估计在35万元~50万元之间,保时捷Taycan的价格也始终保持在百万元之上。


“将来超级快充的电费也有可能参考油价。”曹一纯分析,早期支持“超级快充”车型的车主应该都不是价格敏感型,很可能愿意为“时间”支付更多的成本。


在这方面,特斯拉一如既往地冲在了前面。


尽管还没有以800V为主流架构,但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已被认为是全球充电速度最快、布局最广的充电网络之一,截至今年6月,中国大陆地区已建设超充站超过1200座,超充桩达8700根。


特斯拉早期建设的V2超充桩使用费用大概是1.6~2元/kWh,升级后的V3则是2~2.5元/kWh。今年9月,特斯拉很可能发布新一代充电桩——V4超充,其最大充电功率将达到350kW,预计使用费用也会更高。


或许未来,如同汽油分为92型、95型、98型那样,充电速度将划分新能源车的“阶层”。


国网进入 充电桩企观望


发布会上,何小鹏喊出了“用超级快充+高续航+自营充电站淘汰混动”的口号,并计划从2022年开始大规模部署S4超充桩,2023年探索重点城市以及核心高速沿线,到2025年,小鹏汽车有望再建设2000座超快充站。


图源:小鹏


对于小鹏的“宏伟目标”,多方人士都给予谨慎态度。


刘波认为,车企自建超快充站,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品牌车主的体验,增加品牌溢价,“受技术路线、供应链等因素影响,各家车企建设成本不一,但单桩成本至少比现在要高2~3倍。”据记者了解,目前150kW左右的快充充电桩成本在7万元~8万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超级充电采用高压方式,一旦规模建造,对电网的瞬间电流承受力要求较高,尤其是以加油站模式建造的独立超充站,同时配置多个充电位,电网公司需重新改造该区域输配电等系统,加上配套的土地要求,可能带来一系列全新的问题。


“在没有形成网络之前,前期建站投入和试错成本对车企将是巨大的考验。”不过,刘波也认为,这有可能激发产业链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作为一家聚焦电池安全的公司,刘波透露,冠盖已经在着手布局超级快充,研究如何有效降低快充对电池损害,在充电速度越变越快时,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开始,顺翼能源旗下充换电服务平台“e电充”陆续对一些老旧充电桩进行“慢改快”改造,更新和新建的充电桩基本都在120kW以上,在单枪充电的情况下,可实现15分钟、30度电、200公里的补能速度,今年3月投用在丽园路新建的上海首个道路直流充电桩,半小时可充满80%电,续航达到300公里。


“我们暂时还不考虑建设超级充电桩。”作为一家第三方公共充电桩运营公司,曹一纯认为,市场上支持800V架构的新车还很少,从成本和运营角度考虑,现在建桩并不合算。


也有充电桩企在提前布局。安信证券一份研报显示,近年,国家电网招标的大功率充电桩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1年480kW 占比达2.18%。特来电的300kW 一体式直流双枪充电单桩既可实现 300kW 双枪快充,输出电压最高可达 750V;星星充电自主研发的 500kW大功率液冷充电系统可让车辆于10min内充满电,目前已与保时捷产品完成对口测验。


延伸阅读:“标准之争”明年见分晓


挡在“5分钟充满电”面前的还有标准之争。


今年6月30日,上海首台新型ChaoJi充电桩对公众开放。该款充电设备最高输出功率为360kW,在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相匹配的条件下,可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12分钟续航400公里。


ChaoJi充电桩(右一)


ChaoJi充电桩是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其标准的主导方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


记者在中电联官网上找到一份发布于7月21日《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的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份文件,该标准规定的是电动汽车传导式直流充电连接装置的构成、接口功能与布置、电缆要求、热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等,以及适配器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其额定电压不超过1500V(DC),额定电流不超过800A(DC)


根据中电联官网信息,第二次征求意见已在8月5日结束。中电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该标准将上报国家标准委,一般会在3~6个月间走完批准流程。也就是说,明年中期或可获批。


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官网上,记者也找到一份聚焦传导充电装置的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修订计划,从今年1月进入起草阶段,预计18个月内完成整个流程,其获批时间节点也是明年中期。文件提到,适用于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额定电压不超过690 V AC、50 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 A的交流充电连接装置以及额定电压不超过1500 V DC的直流充电连接装置。


从数据上看,两份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ChaoJi的可扩充空间更大,但要求汽车和充电桩的零部件都要更新,而修订版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基本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但支持的额定电流较小。


中电联人士透露,2016年,中电联便开始研究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目前ChaoJi标准的一个提案已经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通过讨论并获得一个编号,这相当于获得了国际标准的初步认可,但要正式成为国际标准还需要在技术参数和细节上进一步完善。


两份标准的不同,或许从起草单位中可见端倪。《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是在2015版基础上的升级,彼时,起草单位除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外,包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以及比亚迪、一汽、上汽等汽车公司,但在今年公示的新版起草单位中,国家电网消失了,汽车主机厂名单也变短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的起草单位则更多是国家电网以及一些新能源科技公司。


“这两个都是国家推荐标准,不存在谁替换谁的可能,未来可能是由市场来选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车企和桩企届时都可以通过双接口的方式兼容两种标准,当然,这必然会带来成本增加,因此,最后谁会成为主流还要看市场博弈结果。


有趣的是,“蔚小理”均不在起草单位之列。中电联人士向记者确认,广汽埃安和小鹏G9都不是ChaoJi方案,目前采用的基本都是车企自己的私有协议。


这意味着,明年国标确定后,“超级快充”还要经历一番洗牌,“一机双枪”或将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 (ID:vittimes),作者:郝俊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