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25 09:39
凌晨3点的急诊室,26岁年轻人与猝死擦肩而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黄小邪,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坐在急诊科里,医生看完手里的片子,嘴里念叨着“29岁这么年轻,怎么会心肌梗死”。 听到这个,卢冰洋大脑瞬时一片空白。


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罪魁祸首”,便是急性心肌梗死。


几分钟后,医生拿出告知书,让卢冰洋签字准备手术,“再晚一些,血管全部堵死,心脏全部坏死,就没机会了”。接着,医生拨通了卢冰洋父母的电话,“情况很危急,要立即手术。” 


家人赶到深圳还需要时间,孤零零一人被推进手术室,卢冰洋“非常非常害怕”。他想过把银行卡号、密码,房产都写下来,万一最坏的结果发生了,跟家里也有个交待。


卢冰洋从没担心过自己的身体,他不抽烟也不喝酒,平时没生过什么病,除了当天凌晨开始的心绞痛,他的心脏也没出过问题。


他知道,自己熬夜太厉害了,每晚入睡的时间都是两三点。但这没办法,他在电商公司做技术工作,下班时间一般都在11点以后,通勤、洗漱之后已是凌晨。


研究表明,与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相比,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导致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17%。


生病之前,卢冰洋的计划是再拼几年,这样才有资本,应对互联网行业的裁员风险。年轻人猝死的新闻,隔三差五地出现在热搜中,看到这些他也会为自己担心。不过这样的担忧,转念之间就过去了,毕竟,自己还这么年轻。


与猝死擦肩而过的年轻人


以前我们都说,30岁心梗是胡扯。后来就遇到了二十六七岁的病人。从实际接诊的情况来看,现在年轻的病人越来越多。”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李启明说。


在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每18秒到20秒,就有心梗事件发生,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研究报告显示,部分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开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几天前的一个凌晨,李启明被一个电话叫了起来。救护车送来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病人,赶到医院后,李启明与急诊科主任接力,连续做了两个小时的心肺复苏,病人的心跳才逐渐恢复。


“猝死,主要原因还是心脏的问题。心源性猝死,不是所有人送来都能抢救过来的,时间特别宝贵,可能就是几分钟的事情。 ”


“极度的疲惫,劳累,出现心悸、心痛、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眼前发黑,甚至晕倒,尽快看医生,宁可狼来了,也不要忽略这些情况。”


3个月前的一个早上,25岁的蒋卓从床上醒来,他感到胸痛,浑身形容不出的难受。


父亲陪着他去了最近的医院,急诊科医生听完他的描述,当即让他检查心脏,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是心肌梗塞。听到病症的那一刻,蒋卓望见平时乐呵呵的父亲,脸上一下子憔悴下来。


父母在深圳做了多年的商超生意,毕业后的这两年,蒋卓一直在店里帮忙。晚上他守店到10点多钟,回家之后刷刷视频,入睡已到了凌晨两点以后。


心肌梗塞拖不得,很快,医生为蒋卓安排了当天的微创手术,年轻人躺在手术台上,“每一分钟都特别漫长。”


“熬夜、过度劳累、抽烟喝酒、暴饮暴食,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本来就不太舒服又去剧烈运动,这些生活方式上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心脏的问题,甚至是猝死。”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显示,在55岁之前发生心梗的患者中,70%都吸烟。


除此之外,李启明特别强调先天因素,“年轻人要先考虑先天因素,先天性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家族中有没有猝死病例,如果有,那每一个人都是高危人群,要仔细地检查”。


“很多时候,大家忽略了心脏原本存在的小问题。”李启明介绍,很多心脏有先天性小问题的人,平时察觉不到,日常体检中也不一定能发现。还有一类人群,成长过程中,外伤、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心脏问题一直未被发现。这些人发生猝死的概率,要比其他人大许多。


“年轻人除了心电图,有必要去做一次心脏彩超,它可以排除先天性的结构性问题。心脏比较轻微的先天问题,很多心电图看不出来。”


拿命换钱,太亏了


卢冰洋的手术结束前,家里人已经赶了过来,妈妈风尘仆仆,脸上还挂着泪,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


病房里的其他病友,年龄已经是他的爷爷辈了。“你这么年轻,怎么得了这种病?”老人们问他。


医生也跟他提起过,近几年接诊的心肌梗死病人中,只有一个人比他年纪小,那个人才26岁。他想起急诊室里,医生为他惋惜的那句“太亏了”。躺在医院的第一个晚上,他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在深圳这几年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不值。


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卢冰洋来到深圳工作,“想在这里安个家”,他跟家人说。来深圳的第3年,在家里的支持下,他付了深圳一套房产的首付。


从此,房贷的压力时时悬在头顶,他换了收入更高的工作,手里存下一笔钱,或者一笔奖金到了工资卡上,他就赶紧到银行办理提前还贷。


与高收入相伴的,是日日加班的高强度工作,他的心思几乎全扑在工作上,午餐、晚餐一盒外卖匆匆了事,凌晨一两点下班是常事。


“生这场病之前,我没有想过离开深圳,就想着怎么在这里扎下根,想着赶紧还完房贷,从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互联网35岁危机是很现实的,我要积累一些财力,才能从这个状态中抽离出来。”


相比卢冰洋“扎根”的愿望,袁方愿意拼命的动机更为简单——她要从游戏大厂的外包员工,转为正职。


游戏行业的加班强度,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本就居高不下。同事们的下班时间,多在凌晨一点之后。25岁的袁方更拼,她可以连续工作72小时,在办公室找个地方睡一觉后,再干24小时。


她大学学医,并非游戏行业科班出身,作为大厂外包,想要证明自己的愿望格外强烈。


“学历上落下来的东西,你要在工作上加倍努力补回来,我被那个理念洗脑了,毕竟收入也挺高的。”袁方说不清楚,自己是被谁洗的脑,可当时公司的整体氛围就是如此。


为了抵抗疲劳,她不断地吞下咖啡因片;危机公关时,为了安抚大客户,她不敢上厕所,也很少喝水,“你刚把他情绪抚平,上个厕所,他又炸了”;当时,她下肢水肿严重,四肢很沉,她自己学医,猜测肾出了问题,她不敢深想,也不敢去医院检查。毕竟,自己还没有从外包转为正职。


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将近两年,在肾查出问题之前,心脏先发出了警报。


某个周末,袁方去龙岗找朋友玩,几个人在闲逛时,她面朝下,身体绷直倒在了地上。几个朋友吓坏了,慌忙把她送到距离最近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在医院昏迷了5天,袁方醒了过来。一番检查过后,医生给出了确诊结果——窦性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心肌受到了损伤,就是熬夜熬的,以后猝死的概率会高很多。”医生告诉她。


另外一种生活


在游戏行业工作两年后,行业日渐下行,袁方离开深圳,回到东北老家,她进入当地一家中药材电商公司。最开始的阶段,她与周围同事的节奏格格不入,在不断的磨合中,她开始审视过往的工作状态。


“我一天最多写过80张中药配方,一个配方执行要大半个月,所有同事对我意见都非常大。就连老板也劝我,不要这么拼。”


而在深圳的游戏公司,袁方的工作效率一直“吊车尾”,为此她常被上司批评。那家公司执行严格的末尾淘汰制,“你做的不行就走,没得商量,皱皱眉头都可能被开了。”


而在老家的公司,一切似乎都好商量,也没有谁被裁员,同事们嘴里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有本事你开掉我啊”。在这家电商公司工作了两年,袁方很清楚,公司离不开自己,老板也很倚重自己。可她仍然摆脱不掉过往的心理惯性,“不卷就会被淘汰,这个念头一直压着我。”


在医院待了11天之后,卢冰洋跟公司提出了辞职。


医生叮嘱过他,以后千万不能熬夜,不能剧烈运动,即便做了手术,心脏也很难恢复到以往的状态。


“心脏经历过一次病变,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得过心梗,有过猝死经历的患者,再发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得多。” 在李启明的从医经历中,每隔几年,都能遇到复发的患者。


卢冰洋在病床上细细想过,在互联网找一份朝九晚六的工作几乎不可能。即便躺在病房里,他还让家人把电脑带了进来,有些工作他脱不开手,必须与同事协作配合。


考虑到身体情况,他只能转行,或者自己做些事情。至于职业、前途、收入,“命都快没了,已经看得很平淡了。”


过去几年的工作,的确给卢冰洋带来了丰厚收入,也帮他还清了绝大部分房贷。这一切的代价,是他的青春与健康。最近,他也在考虑,要不要离开深圳,换一种方式生活,


“这几年,精力基本都在工作上,没有什么娱乐,也没有什么自己的生活。到最后,还没好好享受过生活,身体就被搞成这样子。”


备注:除李启明外,文中其他人物均采用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黄小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