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原标题《这网红狠心“变坏”,谁逼的》,作者:指听,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又有一位坐拥600万粉丝的网红被卷入风波。
但这次不是翻车,而是因为“好人没好报”。
身为风波主人公的流浪猫领养博主 @本喵叫兔兔 ,在网上自封“猫德学院院长”。致力于让猫猫们变成给抱给撸给亲亲的好性格,至今已经帮几百只流浪小猫找到了合适的领养人。
就是这么个猫猫大救星,前几天宣布因为不堪重负,此后不再接收被遗弃到自家宠物医院门口的猫咪。
今年5月 @本喵叫兔兔 跟几个朋友合作开了家宠物医院,结果开业不到三个月已经收到30只猫。
都是直接连笼子一起被留在大门口,没打招呼,没有猫粮猫砂盆,也没有钱。最多也就是留张字条,希望他们能“好好照顾猫”。
最终因为资金压力和笼舍压力,他和他的“猫德学院”团队宣布停止救治这些被遗弃的“孤儿猫”。
工作人员的话更是让人唏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怪可能只能怪我们没那么达。”
一桩好事,还是走向了变味的结尾。
“本喵叫兔兔”和小橘猫“5块钱”。图源济南时报。
“猫咪绑匪”走红
几乎没有人责备猫德学院“心狠”。
因为早在正式宣布拒收“孤儿猫”之前,他们就已经多次表达过“被丢猫”的困扰。
前台小姐姐 @猫德学院小杨老师 说每天上班都像是开盲盒。“不知道台阶上又会出现几只猫,以及它们的身体状况如何。“
30只是没打招呼被偷偷放在门口的。如果算上直接抱来表示自己不想要的、打电话要成窝送来的……数量还要更多。
这也导致猫德学院最近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为不负责的猫主人们“擦屁股”上面。
而在此之前,他们的救助重点其实是真·流浪猫。尤其是那些由流浪猫妈妈生下来的小猫,救助后送养不仅能提高它们的存活率,也能减少城市里流浪动物的数量。
猫德学院的粉丝们戏谑地将其称为——“绑架代替购买”。
我很早就关注了 @本喵叫兔兔 。
不过身为立志终生不养宠物的冷血女性,他视频中最吸引我的点其实是:从来没把救助流浪猫这件事搞得苦大仇深。
别人家的小猫萌萌可爱,猫德学院救助的小猫个个生无可恋。
而“研究员”们伸手拎起它们后颈皮的样子,更是毫无怜香惜玉,难掩“恶霸”本色。
@本喵叫兔兔 的另一个绰号是猫猫绑匪,因为总在跟流浪猫妈妈斗智斗勇,企图“拐走”人家的小猫。
有时是利诱,正所谓“一根猫条换猫妈妈一个孩子”。后来业务能力逐渐精通,甚至能够徒手从假山上拎走小猫崽。
“现在这个小区的流浪猫,见了我都闻风丧胆。”
虽然大多数小猫很快就被领养了,但 @本喵叫兔兔 坚持要给每一只都起名字;
当然,起名的粗糙程度简直令人发指。(bushi)
爱钻纸箱子的小猫叫“纸盒子”;掉进几米深通风井被猫德学院成员弯腰用绳子勾出来的,叫“撅着腚”。有一只从小区里救出来的小白猫,因为旁边阿姨很喜欢它的粉色爪子,所以叫阿姨喜欢。
最搞笑的是几个小孩送来了一只小猫,说猫猫长得像个馒头,问能不能起名叫馒头。结果 @本喵叫兔兔 ——“我说可以,于是给它起名叫像个馒头。”
以至于评论区每天都会上演大型猜名现场:
“本期视频的小猫是白色的,从很锋利把我手割破的百叶窗中间钻到了通风井里,我用几百块的钓猫杆套三次套了上来,请问小猫叫什么名字?
a 白色的 b 百叶窗 c 割破手 d 通风井 e套三次”
不过,虽然猫德学院在视频里看似整天都在“欺压”弱势小猫,但论救助手法,他们其实比很多一腔热血的爱猫人要成熟得多。
比如抱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各种检查,确认是否有疾病、伤口或者寄生虫问题。
有的猫如果迟迟没被领养,也会在合适的年龄给它们做绝育。
我甚至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比如对于性格比较野、不适合家养的流浪猫,有个可行选择是在它还未丧失野外生存能力的时候进行放归。
猫德学院里最大腕的明星“3号楼”,就是这样一只野性难驯的小猫。@本喵叫兔兔 从商场天花板里救下它,可养了几个月后依然对人敌意颇深。
在咨询过宠物医生的意见之后,他决定在3号楼还保留着生存能力的时候,“及时逐出师门”。
果然刚一打开笼子,这只小猫就如同闪电般窜了出去,头也不回。
但从此,它也变成了最让网友们念念不忘的一只猫。是猫德学院教育失败唯一案例,也是“反猫德学院联盟创始人”。
今年 @本喵叫兔兔 的的宠物医院开起来,还特地把3号楼的动画形象放在了店面显眼位置,评论区很多人争着要买周边。
@本喵叫兔兔 曾经提到自己的救助事业是个“良性循环”,在这件事中可以说是展露无遗。
猫德学院团队日常救助小猫,然后拍成好玩的视频吸引网友。而流量产生经济效益,也让团队有钱开宠物医院、扩建规模从而救助更多动物。
无论是粉丝还是他们自己,都曾相信这个模式可以平稳持续下去。
从“不缺钱”到不堪重负,只要两个月
两个月前 @本喵叫兔兔 接受媒体采访,对着镜头说自己“不缺钱”。
如今回看更让人感到不是滋味。
当时宠物医院刚刚装修完毕。院内设了34个笼位,除了正常收治宠物猫的业务外,还有不少空间可以腾给流浪猫们。
而在此之前猫德学院的笼子只有3个,每天都在发愁救助的小猫没处安身。
这么多年,@本喵叫兔兔 大概看过很多为救助流浪猫而付出巨大精力和金钱成本的例子。
从小办公室到宠物医院,粉丝们也为他开心。以为终于能看到一个相对专业,且能靠拍视频实现营收的流浪动物救助人。
可没想到,即使是10倍数量的笼位也会被轻而易举地塞满。
只需要几个不负责任的猫主人。
在猫德学院出正式声明之前,前台小姐姐“小杨老师”曾经在视频里展示了一份清单。便利贴上记录的都是被丢在店门口的猫,有什么病、后续需要什么治疗。
虽然画外音听上去轻松愉快,好像是跟猫主子们汇报最近医院的收支情况,但依然能从“骨折”、“猫藓”这些字样里看出他们的无奈。
被遗弃在医院门口的猫,大多都有较为严重的疾病。从先天性的癫痫,到传染性的猫瘟、口炎、猫传腹……每个病的治疗费用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还无法保证能治好。
丢猫者都是把猫一放就走人,成本基本只能靠 @本喵叫兔兔 承担。
虽然做自媒体会带来相对宽裕的收入,但一番折腾下来依然让他不堪重负。
而比金钱更加严峻的问题,依然是空间。
因为带着“网红光环”,猫德学院的猫更容易被领养,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钉子户”。“砸手里”的原因五花八门:长相不够美貌、学不会在猫砂盆里上厕所、为了治病错过最容易被领养的年龄……
也有胆小的一去新家就不吃不喝,只能在猫德学院谋一张长期床位。
在声明视频中,@本喵叫兔兔 提到自己已经两个月没去外面救助流浪猫了。光是这些被硬塞过来的,就已经让医院“猫满为患”。且几乎都是成年猫,不仅治疗周期长,而且比小奶猫更难被领养。
接受了、救了,很可能就要负责下去,长久占据一个笼位。
而最终让猫德学院下决心的是两件事。
一是某天半夜有人送来了一笼4只成年猫,而B超显示其中两只母猫已经怀孕,很快就会再生下至少6只小猫。
另一件事则更加悲伤,团队得知附近某小区的几只流浪小猫被药死了。原本他们早就想把这窝小猫救助回来,只是迫于空间和精力限制,一直没有成行。
@本喵叫兔兔 和猫德学院的救助行为,原本是为了减少城市流浪动物。结果却成了遗弃者提供遗弃动物的借口,渐渐走向失控。
“被迫养猫”,网红们的道德困境
一件稍稍能让人感到欣慰的现象是,评论区几乎没有人对猫德学院“拒收”猫的决定提出异议。清一色的都是,“不能惯着这群不负责任的猫主人”。
但即使如此,“网红救助博主”依然也很难避免沉重的道德枷锁。
这也是类似事件经常会走向失控的原因之一——对流浪动物更强烈的爱心、被注目产生的道德压力,都让当事人无法在一开始就断然止损。
事实上,@本喵叫兔兔 早就被人不打招呼送过猫。
当时他还没开宠物医院,结果有人直接以他的名义送去了交好的医生那儿,他在视频里抱怨了两句后也收了。
后来医院门口变成了“宠物遗弃点”,网友建议安个监控开直播,多少可以震慑一下丢猫人。
团队也是拖了一阵子,直到猫的数量快应付不过来,才着手实施。
不只是猫德学院,很多救助博主在小有名气后,都会陷入“被迫养猫”的困境。
B站有位卖仓鼠的up主因为收养了一只在楼道里遇到的猫,结果4个月内接收了70多只猫。
@百花街萌鼠屋
同样是上班如同开盲盒,有人甚至会把猫直接扔进他放在外面晾晒杀菌的笼子里。
大概因为仓鼠店生意不错,up主暂时还没出现经济问题。但在最新的视频里,也在呼吁大家“快来领养猫子”。
另一位救助博主 @和猫住 ,最近接收了一只走丢的斯芬克斯无毛猫。
因为品种名贵、照顾困难,而自己也没有相关养育经验,他一开始是拒绝的。
可是经不起捡到猫的求助人的恳求,最后还是心软接手了。
因为迟迟没有人来认领,又陷入了“这么贵的猫,万一找了领养后原主人又回来要走该怎么办”的困境之中。
近两年,养猫在年轻人聚集的互联网上已经成了一门显学。
谈到领养的注意事项、对待流浪猫的道德标准,个个都能如数家珍。然而真正去救助、抚养一个小生命,远远被熟记这些标准要困难的多。
救助博主们就像摆在眼前的正确答案。
看病需要钱、相处磨合需要时间,判断怎样的选择对猫更好,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以上这些博主们似乎都有——仿佛流浪猫只要进了他们的门,就一定会得到最好的教育和照顾,然后批量变成性格乖巧的小天使。
可过程中需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成本。这也意味着如果做决定的不是他们自己,就依然是一场以善良为名义的道德绑架。
其实在整个猫德学院的事件中,最令我感到气愤的恰恰是那些随猫附上的信。很多人声称送来的猫是捡的——我们姑且先相信这种说法。
语气看起来一个比一个情真意切,可却都是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便宜话。
“家里实在没地方养,只能送到这里。请在视频里列出治疗费用,我一定会尽量支付。”
支付多少?什么时候支付?都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空谈。
救助博主们本身就会把更多资源投入救助流浪动物、且有一定经济基础,如今却成为被转嫁责任的“背锅侠”。
即使再三强调不要再送猫了,依然有人半夜三更捂得严严实实,把笼子偷偷放在监控死角。
在电话里表示医院已经无力接收猫咪,还要接受“原来所谓救助都只是为了给新店引流”的质疑。
最终只剩下两条路:要么狠心止损,要么让自己陷入失控的泥潭。
猫德学院的决定是个理智的结果,但也是令人唏嘘的结果。或许需要被重新强调的不仅是对待动物的道德,更是对待人的道德。
意识到救助流浪动物不只有表面的搞笑和撸猫的可爱,还有操不完的心、负不完的责任;意识到想要长期兑现善意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成本对任何人都同样沉重。
那些对流浪动物还保有一份爱心和热情的人,尤其不该被推入这样模棱两可的道德困境,不该在舆论的漩涡、现实的条件、内心的价值之间做艰难选择。
否则,越是有人沉溺在自己虚假的“善良”里沾沾自喜,就越有一些更加炽热的真心,正在慢慢变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