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商报 (ID:BBT_JLHD),作者:王维祎、王思琦,编辑:张兰,原文标题:《不同点位共享充电宝,收费差20元!客服称年轻人不在意几元钱...谁在调价?比汽车充电还贵?》,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共享充电近来的每一次“出圈”,都与价格脱不开关系。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处共享充电宝点位发现,部分点位充电宝租借价格出现调整,就算是同一品牌,在不同点位的收费价格也不一样,价差竟达到20元。
共享充电宝早已告别“1元时代”,有分析认为,企业无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陷入了“涨价流失客户,不涨价没收入”的怪圈。
以街电共享充电宝为例,位于万芳园的联众地产街电点位收费标准为1元/小时,24小时收费10元;位于花乡奥莱的哈根达斯街电点位收费标准为4元/小时,24小时收费30元。
美团充电宝的小时价格普遍在4元左右,24小时价格则在30元左右。如麗枫酒店收费3元/小时,24小时收费30元;葛洲坝中国府则收费最高,10元/小时,24小时收费50元。两个点位的24小时收费相差20元。
而全网喊着共享充电宝普遍涨价时,也有选手在小范围内降价。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银泰中心in01调查期间,街电充电宝价格在该点位的价格从此前的5元/小时变4元/小时,24小时收费价格仍保持40元。
另据媒体报道,多家充电宝客服表示,各门店收费标准不一,价格是综合考虑成本的结果,用户租借前需认可收费标准。还有客服表示,共享充电是一种刚需,现在年轻人对4元、8元、10来元的消费没有太在意。
“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共享充电宝客服回应涨价”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再被用户“吐槽”,有网友直言:充电桩都望尘莫及……
一、价格为何忽高忽低?
明明是位于同一个商圈或点位,不同品牌定价为何有高有低且差距较大?除去同行之间的竞争与攀比,企业的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共享充电宝的定价。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是直营还是加盟模式会首先影响定价,如果再细分是否收取代理、设备采购与租赁费用以及抽成比例的高低,定价体系还会发生变化。
怪兽充电相关负责人表示,怪兽充电以“直营+代理”模式运营,合作代理不收取代理费用,但会小比例抽取充电宝租赁费。代理模式的盈利在于,怪兽充电可以向代理商销售共享充电设备,从中赚取的是设备销售的费用。
按此运营模式,怪兽充电对代理商的充电终端定价权限不高。上述负责人解释称,公司的定价原则为平台建议+沟通商户,然后达成一致。价格会根据点位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行业价格水平、商户主体意愿三大因素发生变化。
北京商报记者以寻求代理合作为由联系到街电客服人员,该人员证实,“合作不收取代理费、设备费用,但需与商家协商租赁费用的抽成比例”。具体来讲,商家或代理商提交的合作意向内容审核通过后,再根据平台、代理商、商家三方所提供的资源敲定各家的抽成比例。
落实到具体的定价层面,共享充电宝企业还是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盈利水平,对代理商做出要求。上述怪兽充电相关负责人提到,平台会向代理商提供建议,并建议定价不要太高,影响公司业务。
“部分资本介入、市场变化,使得共享充电价格不断发生改变”,有共享充电从业者透露,部分平台不掌握共享充电宝的定价权。美团充电宝BD就透露,租借充电宝的收费标准由区域内代理商设定,平台、商家不参与定价。
二、每月收益几十元?
如果逛街没有能租赁的充电宝,消费者反而会有些不适应。那么,商业引入了共享充电宝后,又是否能有可观收入呢?
一位北京商业项目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区内的商用电价格基本一致,如果按照尖峰时段电费计算,一台充电机设备每天电费支出在3元以内。
按照上述街电BD负责人介绍,商店内每台设备的平均流水在10元左右,除去10%的服务费以及3元电费,商家手中每台充电设备可获得6~7元收益。如果商家引入的设备价格为566元,在租借充电宝每日流水不变的情况下,商家至少需要80天回本并产生消费利润。
如果商家的店铺位置足够好,吸引了广告商投广告,这就意味着商家的收入大幅增加。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街电充电宝的租借价格由商家自己设定,商家也可以自主接受广告合作,期间产生的广告费由商家自己所有。
美团充电宝BD负责人透露,目前在商场内的一台美团充电设备月流水约700元,写字楼内设备月流水达500元。一个商店、餐厅引入一台美团充电设备,每月可从中收益几十元。
三、涨价暴露模式短板
不论定价是否由平台说了算,涨价注定会透支共享充电的热度与市场。
近年来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有升有降,但对比共享充电宝刚兴起的那几年,其价格已经翻倍增长。彼时共享充电宝租借1小时只需要1元。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现在多数共享充电宝每小时收费3~4元,整体价格涨幅超200%。
相较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早期用低价形式跑马圈地,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然饱和了,甚至有消费者习惯了使用共享充电宝,尤其一线城市的用户对产品黏性逐渐形成。因此,当共享充电宝早几年轮番涨价时,市场反应颇为激烈,当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市场几近饱和,再涨价反而不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了,“定价涨价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市场调配的结果”。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直言,涨价暴露了共享充电行业存在商业模式短板。
运营成本高而收入低,企业无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只能一味依靠提升价格。涨价又会带来用户流失,令收入进一步下滑,这将使企业、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同时,由于用户增速放缓,行业又将面临生存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商报 (ID:BBT_JLHD),作者:王维祎、王思琦,编辑: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