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31 14:45

谁为储能买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纬创投 (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刘一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席卷全球的高温与干旱,正令全球河流干涸。


在欧洲,多瑙河的水位降到了过去一个世纪的最低水平,以至于埋葬在多瑙河深处的十几艘德国“二战”船舰残骸,再次露出水面,残骸中甚至还有近一万枚未爆炸的炮弹。


在塞尔维亚普拉霍沃,多瑙河上露出了“二战”德国军舰的残骸。图片来源:NYT


在罗马,一座有2000年历史的桥梁地基出现在台伯河面;在西班牙,瓜达法尔石阵从马德里以西的水域升起,这是一处有四五千年历史的巨石纪念碑,就像英国的巨石阵;在捷克,易北河中的“饥饿之石”显露了出来,刻于1616年的铭文写着:“视我者请哭泣”,以提醒当地居民歉收将至,来年艰难。


在中国,8月的干旱天气,也导致一些地区的工厂停产,水电占据主要供应的四川省,正在遭遇电力缺口。


极端气温和俄乌冲突正令能源供应遇到风险。欧洲电价是市场化定价,价格正飙升。法国电价在今年已经上涨了11倍,一度电约7.73元人民币;德国基准电价也比去年上涨了10倍,达到了800欧元/兆瓦时的新高;英国电力运营商为了紧急填补电力缺口,以一度电79元的天价,从比利时购买了电力。


在法国,多条河流干涸或是水温过高,导致无法有效冷却核反应堆,从而导致核电输出下降,令电力供应变得更加紧张。图片来源:WSJ


要想降低综合用电成本,系统性发展储能是解决手段之一。面对高昂电价,海外户用光伏+储能市场非常成熟,家庭储能正快速爆发。家储可以自发自用,还可以参与电网的辅助服务,降低用电成本。家储亦是分布式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电力系统由集中式供能,向集中式与分布式共同供能转变。户用储能是海外市场高速增长的基石。


对于国内来说,储能市场的爆发机会来自于政策推动。在发电侧,2021年多数省份要求风电、光伏电站强制配备10%~20%功率、时长2小时以上的储能,是行业主要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在电网侧推动的独立电站储能,与在用电侧推动的峰谷、尖峰电价,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不同的驱动力下,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规模在10吉瓦左右,美国、中国和欧洲三大市场分别占比34%、24%和22%,欧美户用储能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而中国90%是集中式储能。今天这篇深度分析文章,我们来关注“谁来为储能买单”。我们从介绍储能的应用场景——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开始,再来分析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市场中配储的经济性。


储能的三大应用场景——电力系统三侧


对于储能行业来说,一个最需要理清楚的问题就是——谁为储能买单?


由于市场规则和政策不同,在国内与海外,为此买单的主体是不太一样的。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接入场景有哪些?


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具体包括:


  • 发电侧:电力“削峰填谷”、辅助动态运行、减少弃风弃光率等等


发电侧是国内储能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由于光伏、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需要储能来“削峰填谷”,平滑控制发电出力,以此满足并网需求,以及降低弃风弃光率,截止2021年,全国弃风弃光电量上网价值达100亿元。


  • 电网侧:调频、备用容量等,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于电网侧的储能项目,很多情况下会安装在变电站及其附近,针对突发的线路阻塞、负荷增加等问题,可以通过储能辅助动态运行,缓解电网阻塞、提高输配电网供电安全性和灵活性。


  • 用电侧:电力峰谷价差套利、容量费用管理、自发供电等


用电侧储能市场主要在海外,应用最广泛的场景是峰谷价差套利,以及还有作为备用应急电源、光伏自发电使用等。在实施峰谷电价政策的市场中,主要是“谷存峰放”,即通过低电价时给储能系统充电、高电价时放电,实现峰谷电价差套利。对于安装光伏的家庭和工商业用户,配置储能可以更好地利用光伏电力,降低用电成本。



不过无论在哪一侧,经济账都是能计算出来的。例如在最典型的峰谷价差套利场景中,成本包括储能电站初始建设成本、运维成本、更换成本,收益来自于峰谷电价差,项目经济性主要受电池成本和电价影响,我们在下文会详细分析。


同时,不同的应用场景也可以配套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例如在电网侧的调频需求中,飞轮储能就比较合适,因为它的响应时间更快。但在目前的电力市场中,一次调频是不盈利的,只能在二次调频中寻找一些机会。而在长时储能场景中,液流电池可能更具优势。



不过,无论是飞轮还是液流电池,当下的成本还很高、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目前真正能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的新型储能,主要还是锂离子电池。以下我们针对海外和国内市场的分析,主要就是针对锂离子电池储能。



海外:电价高昂,户用储能势如破竹


在特斯拉为人熟知的电动车之外,其实还布局了另外2大业务——太阳能板Solar Roof负责生产电力,储能设备Powerwall和Megapack负责储存电力。


在交付第三款车型Model X之前,特斯拉就进入了储能市场,在2015年推出了Tesla Powerwall(家用)和Tesla Powerpack(商用)电池组。


Powerwall的构想是一套能够自给自足的微电网——与其家用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屋顶或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在光照充足的白天给Powerwall充电,在晚上用电高峰或停电时为家庭供电,Powerwall像是一个大号的“充电宝”,可以多个连接在一起使用。



Powerwall有三种操作模式——太阳能自用、备用电源、基于时间的控制。太阳能自用就是自发自用,可以节约电费开支。备用电源就是在停电情况下能够充当备用电力。


最有意思的是基于时间的控制(Time-Based Control),当所在电网采取分时电价的时候,Powerwall会给予不同时间的电力价格,在最便宜的时候为电池充电,在最贵的时候放电,默默地给你赚钱。



稍微多说一句,就是目前的单向电力结构(发电端-主干网-配网-用户端),在未来需要改变。单向电力结构对高比例风光电的消纳,以及当电动车渗透率大幅升高后的用电高峰,均存在一定的处理难度。因此为了适应新能源的大趋势,拥有一定数量的微电网和局域电网,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回到特斯拉Powerwall,这一套设备的购置、安装综合成本,差不多在1万美元,美国政府对于户用储能设施给予了可观的优惠,比如最大的激励措施是联邦太阳能税收抵免,可以让安装成本下降26%,其次是一些州的退税和激励,比如加州的措施几乎可以覆盖Powerwall总成本的近90%。


对于商用电池组Megapack,特斯拉的主要客户是各地政府,比如美国德州就是其重要客户,因为德州电网独立于美国其他电网,有很大的削峰填谷需求。


特斯拉商用电池组Megapack


为什么欧美对储能需求的迫切性要高于国内?


主要在于中国其实电价很便宜、同时电网基础设施也非常好。有些储能项目对于国内来说,是可上可不上的,改善幅度不大。但对于海外来说,安不安装储能会带来质的改变。


目前全球户用储能市场出货量,海外还是占主导,欧洲是最大的市场。欧洲整体电价昂贵,海外很多国家的电力系统是私有化的,采取电价交易市场的模式。对于用户来说,也是波动分时电价的模式,比如澳大利亚以前出现过,在电力供应非常充足消纳有限的情况下,出现了负电价。



所以海外对储能的需求,尤其在户用储能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峰谷电价差套利是成熟可行的模式。比如遇到暴风雪或者大雨造成电力线路局部负荷太重时,储能不仅可以保证供应,并且在那个时间段电价会非常昂贵,电价差空间很大。


而欧洲对光伏发电推行净计量政策,用户可以根据向电网输送的电量,从自己的电费账单中扣除一部分,只计算净消费,这一政策大大提高了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经济性。



美国电价也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因此各地电价差异很大。不同季节,或是同一季节内峰谷价差同样非常大。全美电网共由8个区域电网组成,西部,东部则形成了电网联盟,加上德州电网,目前形成了3大电网的格局。



全美还有很多区域性的电力调度中心,分别负责各自的电力调度,并对电价进行管理。但因为市场化交易,在遇到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部分地区电价则会因为电力资源稀缺而飙升。


比如在2021年,德州受寒流影响停电,因为各个电网系统较为独立,难以全国协调。根据EIA统计,2020年美国平均每客户断电时长高达492小时,其中恶劣天气及突发情况导致的停电时长为373小时。



当然,从城市化角度来看,欧美户型以house(独栋别墅)为主,有自己的屋顶,有足够的空间去装自己的光伏-户用储能系统。



近年来特别是受俄乌冲突等事件影响,天然气成本飙升,电价成本短期内快速上涨,欧洲各国2022年5月的电价较2021年初上涨100%~330%,而2022年全年预计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欧洲经济体的基础能源价格,将保持在150~170欧元/MWh以上的高位。


同时,欧美人均用电量远高于中国,在户储的主要国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2020年年人均用电量分别为12235/9857/6771KWh,远超中国人均5297KWh的用量。


由此,欧美户储的收益率,在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15%以上,回收期在6~9年以内。据东吴证券测算,以德国为例,假设规模5KW,配储50%*2h,户用光伏+储能成本为2.06欧元/W,以0.4欧元/KWh零售电价,以及0.06欧元/KWh上网电价测算后,IRR达22.55%。



如果你生活在美国加州,假设规模5KW,配储30%*4h,户用光伏+储能成本为4.63美元/W,以0.6美元/KWh峰值电价,以及0.23美元/KWh平均用电电价测算后,IRR达18.9%。


这一切都是海外储能高速增长的基石。全球户储新增装机规模在过去几年,均持续保持着50%以上的高增速,主要集中在高电价国家或地区。其中,德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户用储能合计占比达74.8%。


预计到2025年,全球户储渗透率有望达到28%,美国和欧洲是最重要的两个增长点。美国有望实现从2021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36%,欧洲则有望到56%。


并且随着俄乌冲突和全球极端天气频现,电价不断上涨,以及储能电池等系统成本的下降,光伏-储能的IRR会进一步提升。



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带动需求大爆发


国内的新型储能市场正处于爆发期,我们在上一篇《能源革命下一站,新型储能大爆发中》,分析了光伏、风电占比提升后,对储能系统的要求。


储能项目的应用场景分三类: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我们来逐一分析。


对于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它们的商业模式虽有差别,但本质用途都是削峰填谷、调峰调频,保障电网稳定性,可被统称为“电表前”储能。至于具体是在发电侧还是在电网侧配置储能,主要是“谁来买单”的问题。


发电侧的储能装机,是当下市场爆发的源动力,主要来自于政策对风电、光伏电站的强制配储要求。各省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要求的配置比例在10%~20%,容量时长2小时以上。


这里的强制配储,用电力行业的话说就是强制具备“一次调频”的能力,一次调频不在补偿之内。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本身,不像传统的火电和水电,是有转动惯量的,转动惯量可以带来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但光伏一照射就有电,没有了就没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人为构建一个转动惯量,就是强制配储的由来。



据中信证券测算,到2025年全球有望配储约200GWh,对应2022~2025年CAGR+46.4%,测算依据是将发电侧装机需求划分为光伏配储与风电配储,其中光伏配储又划分为分布式与集中式两部分。


在发电侧配置储能,很长一段时间是成本项,相当于增加了光伏或风电站的建设成本。如今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以及政策补贴,在发电侧配置储能已基本具备经济性。


据民生证券测算,光储电站可实现项目IRR 8%以上。例如一个典型的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可用作减少弃光率,同时参与调频服务:


核心假设:


  • 装机规模100MW,参考目前政策要求,一般储能配置功率为电站功率的10%~20%,配置时长为2小时,因此假设配置储能系统容量为15MW/30MWh。


  • 参考多篇知网文献、行业协会及部分上市公司数据,考虑到项目地点、类型不同初始投资成本差异较大,假设典型光伏电站单位初始投资成本约3.8元/W,典型储能单位初始全投资成本为1.8元/Wh。假设光储电站部分设施共用,其中固定资产占比约80%,年均运维费用约占投资的1%。


  • 考虑到磷酸铁锂路线为国内储能的主流路线,因此假设储能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由于不含贵金属回收价值较低,假设储能残值与光伏电站残值一致,均为5%。


  • 假设电站运营期为25年,其中逆变器寿命为15年,储能系统仅储存弃光电量时寿命为15年,参与调频服务时寿命为5年。



在光储电站实现减少弃光率+参与调频服务时,可实现项目IRR 8.2%。



而针对“二次调频”,拥有一个更细的补偿方式,试图建立一个市场机制,部分省市正在做一些试点。如果参与二次调频,相当于储能参与火电、水电等发电机组市场化竞争,谁中标取决于谁的价格低、谁的反应速度快,此时储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整体仍然是为电网的稳定性服务。


对于电网侧,由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2019年规定,抽水蓄能、电储能设施不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也就是不计入上网电价,抑制了电网企业投资新型储能的动力,更多新增装机进入发电侧。


但在2021年,政策有所调整和完善。据财新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释放信号,不仅透露将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这意味着电网侧储能成本未来有望得到疏导。


新型储能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良好的电力市场环境。针对“谁为储能买单”的问题,主要本着“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比如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包括调峰等辅助服务,都是由发电企业、电力市场化、电力用户等共同分担,避免出现投资方与受益方的错配和成本转嫁。


随着2021年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明显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呈现出“双峰双高”(双峰:电网夏、冬季负荷高峰;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双侧随机性”(风电、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发电占比提升后,供电侧也将出现随机波动的特性,能源电力系统由传统的需求侧单侧随机,向双侧随机发展)特征,电网对调峰+调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刺激电化学储能参与电网侧调峰、调频服务,国家及各省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储能的独立主体身份+独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补偿标准,从而确定了电网侧独立储能的商业模式可行性及经济性。


独立储能电站放电时相当于发电主体,充电时相当于购电主体。据天风证券测算,如果同时参与调峰+调频市场,独立储能电站的全生命周期IRR可上升至18.61%。


核心假设:


  • 储能项目:建设成本(200万元/MWh)、循环寿命(6000次);由于同时参与调峰+调频需要更高频的充放电,因此年衰减将达到3%,对应全生命周期缩小为8年;


  • 调峰运行比例:每日完全充放电1次,放电深度90%;


  • 调频运行比例:由于每日完成1次调峰(完全充放电)需要4小时,因此当天用于调频时长为20小时,保守预计调频的年运行比例为80%。



对于电网侧储能的装机需求测算:


  • 调峰需求:随着风光发电占比由2019年的8.6%上升至2021年的12%,预计未来仍将进一步提升。由于风光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增加了调峰需求。预计2025年需求达6.3GWh,2021~2025年CAGR+69%。


  • 一次调频需求: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不具备一次调频能力,危害电网的频率安全和稳定性,需要配备一次调频能力(主要为加装储能)。以国内新能源发电未配储部分的装机量为测算基准。预计2025年需求达7.3GWh,有望成为电网侧储能装机量最大增量。


  • 二次调频需求:最大用电负荷增大,使电网对二次调频的需求持续提高,以匹配发电功率与用电负荷。预计2025年需求达3.6GWh,2021~2025年CAGR+50%。



对于用电侧,不像海外属于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高昂,国内由于电价低廉,户用储能市场空间还不太大,处于市场早期。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工商业通过峰谷价差机制获得收益。


中国工商业用户的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70%。比如水泥厂的成本结构中,电费占了70~80%,一家10万吨产能的水泥厂,年度电费一般在2亿左右,电解铝也是类似的情况。


在巨大的电力消耗面前,电价的峰谷差价就非常可观。国家发改委在7月的新规中要求,调高峰谷差价的比例(4:1),也就是说比如最高的时候电价0.8元,那对应最低就只有0.2元,峰谷差价就超过0.6元了。




另外,部分省份还在推广“尖峰电价”机制,它的价差比原先的峰谷电价还要高。例如在江苏省,有两个低谷阶段、两个高峰阶段,中间还有一小段尖峰阶段,尖峰电价可能是你低谷用电的5倍价格以上。


这种情况下,储能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相当于把低谷电价和尖峰电价起到了时移作用,用电量越大越明显。如果按照10万吨级的水泥厂来测算,电价差价在0.65元左右,基本上4~5年储能的收益就非常明显。


据东方证券分析,对于一般工商业来说,“两充两放”是套利场景下的运行策略,一般储能配置时长约3小时。不同地区的峰谷时段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划分为5~6个时段,其中2个高峰,2~3个平段,1个低谷。高峰一般持续时长约2~3小时,2个高峰间夹杂一个2~3小时的平段。运行策略中一充一放在低谷高峰,另一个一充一放在平段高峰。


随着中国电气化率越来越高,负荷的峰谷差也越来越大。例如浙江在2020年最大峰谷差达33140MW,最大峰谷差率超50%。而在未来,随着电动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电动车充电高峰期与电网用电高峰期吻合,也需要通过峰谷价差来引导负荷的时移。



如今,随着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越来越高,系统性布局储能的紧迫性也越来越强。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电池,中国电化学储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但要想实现高速增长的目标,还需要厘清利益分配、成本疏导等市场化机制,打通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储能的商业模式。



结合海外户用储能和国内源网侧配储的强烈需求,新型储能正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国内电化学储能电池2021年出货量较2020年增长超4倍,而全球新增储能规模也同比增长了117%。这将极大利好电池、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创业企业,能诞生全球级的新兴公司。


在储能系列的下一篇里,我们将分析针对长时储能场景下,液流电池的市场机会。如果您在储能领域从业或创业,也欢迎与我们深度交流。


References

天风证券:全场景下电化学储能电站收益测算

中金公司:他山之石,详解海外电化学储能市场

兴业证券:中美欧引领储能腾飞、新能源开启第三赛道

东吴证券:海外户储势如破竹,开启黄金成长期

东方证券:国内储能商业模式改善,行业快速放量

英大证券:六类储能的发展情况及其经济性评估

民生证券:全球分区域&应用市场空间、经济性及商业模式探讨

国海证券:从调峰、调频角度看我国电化学储能需求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纬创投 (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刘一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