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9-20 15:04
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快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期待和梦想,往往比拥有和实现之后更摄动人心。就像鼻子闻到的咖啡香味,占了人可以感受到的咖啡香的90%。


所以买了新房、新车、新船、新飞机的人,往往喜欢邀朋友来,倒不全是为了炫耀,而是想要从朋友羡慕(嫉恨)的眼神中,找寻自己因为得到而失去的期待与梦想。


于是,朋友的赞叹(以及他心底新种下的梦想),与主人自己的拥有之间,就构成了一种在一个人身上很难共存的二元结构,从而帮助主人确认了自己的拥有。


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里有段台词:


拉康哲学的重点是,幻想必须超越现实,因为在你到手的那一刹那你没办法也不会再想要它。为了继续存在,欲望的客体必须永远无法达成。你要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对“它”的幻想。欲望与疯狂幻想相辅相成。


这正是巴斯可所谓的真正的快乐,来自对未来快乐的白日梦。不然我们怎么会说,“猎比杀更为有趣”,或“小心你许下的愿望”,不是因为你会得到它,而是因为一旦得到它,你再也不会要它。


所以,也许我们装修一套房子,不必急于完工,让它一点点生长。而花园的好处是,园艺本来就是一个无限游戏,植物们能以自己的缓慢生长哺育我们,教诲我们。


此外,做一些满怀期待、但又不必纠结于结果如何的事情,也许是幸福的。典型的如父母养育孩子,绝大多数父母起初充满梦想,后来一天天见自己的天才孩子变得平常,平庸。而每个父母绝不因此懊恼,只是默默接受,继续奉献,而过往的记忆也被小心翼翼地珍藏。


这类爱若能脱离血缘的关联,跳出自私的基因的驱使,则会变成了不起的想法和梦想。



然而,在当今起伏的世界里,拉康的哲学像是某种炫耀:凡事唾手可得,我需要为自己设置更为够不着的目标,目标后面还有目标,永无止境。


这仿佛又会陷入财富转轮上的小白鼠的困境:越转越快,越快越加速,直至被抛出,或者精疲力竭而死。


所以,拉康所言“幻想必须超越现实”,绝非是要放大自己的猎物,也不是所谓“欲望管理”,而是重新思考欲望本身,令其成为一个无限游戏。


于是乎,“断、舍、离”与“简化生活”流行开来。梭罗很早就说过:“人们要过好生活其实需要的并不多,但他们还是屈从于无尽的辛劳。”


可是,现代人去哪里找一个瓦尔登湖畔的森林为自己建一个很便宜的木屋?况且梭罗的“隐居之地”其实离小镇很近,他总是很积极地跑去朋友家蹭晚饭,更不消说他还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文凭。


我们该舍弃的到底是什么?假如有一把人生的奥卡姆剃刀,我们又该如何对自己下手?



丹麦作家斯文·布林克曼在《减法人生》(即将出中文版)里,引用了一首很有趣的诗歌:


你不应贪图所有,

宇宙茫茫,你不过是当中一颗尘埃。 

但你这颗尘埃里却也藏着一个世界, 

你要让它变得完整而充实。

人生之路各异,

你只需取一径前往, 

并与它合二为一,忠诚且专注。 

别的路径暂且搁置一旁,

因你总会归来。

......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的存在尽管短暂,却充满了神奇性。我们可以用自己有限的双眼,去观看无限的宇宙。请想一下这个过程中“观看”与“光”的双向性


1、无限的光汇聚至观察者有限的双眼之中;


2、“观看”(哪怕只算是主观的幻觉)从有限的双眼探照至无尽的宇宙间。


有种说法称:造物主“设计”人类是为了确认宇宙的存在。所谓“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我们生命的有限性(单向的时间),身体的局限性(熵减的系统),是“意识”所依之地。


虚幻与实在,短暂与永恒,有限与无限,拥有和失去,以类似于弹弓效应的张力将生命拉去时空的深处。



每个并不真实存在的当下,我们只能做两件事:回忆、展望。


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存量时间不断增加,而存量时间的一切可能性归零;


对于未来,等待发生的生命时间不断减少,而未来时间的可能性则在展开。


所以,我们的一生像是一棵倒着长的树:


当我们回忆过去时,反倒可以将已经归零的可能性舒展开来,自由穿梭于一个个波函数早已坍缩的平行宇宙里;


当我们展望未来时,需要思考各种可能性的结果,并且坦然接受随机性将自己带入任何一个或好或坏的“单一现实”中。


所以,回到上面的话题,我们该如何挥舞自己的奥卡姆剃刀?


我的想法是,生命本身可能就是一把奥卡姆剃刀,我们在充满可能性的时空里如闪电般劈出去,斩断悬而未决的锁链,斩断一团乱麻的因果,斩向我们虚幻卑微的欲望。



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的“猎物”?


我喜欢克尔凯郭尔给出的答案:


“心灵的纯粹就是只想要专注于一件事……如果人类能够做到只专注于一件事, 那他应当求善向善。


对于喜欢做智力题的我而言,这个似乎有点儿文艺和宗教色彩的说法,有着某种意外的精确性。


克尔凯郭尔区隔了欲望和目的,他的逻辑是:求善向善的过程中,善本身即为回报。


也许就像我们观看之际,其实就是打开眼睛让光进来而已。


请允许我将克尔凯郭尔的高尚哲学,与概率和时间联系起来:


我们的焦虑和恐惧往往来自于不确定性,来自不知道自己会落入许多个平行宇宙中的哪一个。


其实,当我们落入某个“单一现实宇宙”中时,反而会很安静,只是会为过去错失的某个平行宇宙(可能性已经为零)懊恼,并为下一个不确定性再次担忧。


不确定性会令人感慨世事无常,而专注于求善能帮助我们消除这无根的漂泊感。


以及,当我们回望时,求善向善更能够为过往的时间赋予某种富足和宁静。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爱是一种能力,付出就是拥有,付出后被爱对象是否一样爱回来,付出和回报是否符合因果,已经不重要了。


当今流行说“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也许应该换作“我爱你,与你无关”


本文开篇那段电影台词的后一段是:


所以拉康给我们的教训是: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


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性,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


因为到头来衡量我们生平轻重的唯一标准,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