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9-28 16:42
不把国际通用语言学好,何谈影响改变世界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 (ID:xihuamentalk),作者:BJ王明远,原文标题:《学好外语对国家还是有益的》,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一直对各种外语补习班非常反感,一堂课收费往往两三百以上,它们越来越成为一些教育企业和投资机构贩卖社会焦虑,榨取中产阶级不多的可支配收入的一种手段,所以,整顿补习教育我是支持的。之前有些不太宽裕的亲戚,花很多钱找出国辅导机构,教小孩学外语,然后去国外读一个很差的本科学校,我总是劝他们不如让孩子在国内读职高大专,学一些技术更能解决基本生存问题。


我虽然不是保守的民族主义者,但是对那种即使在国内,也是讲话中英混杂,喜欢让别人叫自己外语名字的行为不太欣赏。我在香港读过书,但最终没有给自己取英文名字,因为不太习惯从张三李四突然变成Steven、Jack。对于一些人,在国外生活过几天,就只能享受亮马桥的brunch,吃不惯豆腐脑油条,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天生的生活习性这么容易能够改变吗?


不过最近有些人主张取消外语教育,或者大幅减少课时到副科水平,我觉得这一点也很值得担心。这些年来,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科研能力,经济竞争力提高,跟社会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关系太大了。


因为全世界先进的东西、基本还是英语世界的,就拿我们研究经济学来说,但凡是有点质量,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统计、问题分析基本都是英美机构做的,即使有些是欧盟一些机构做的,那也是用英语发表的,理论思想英语世界占绝对统治地位,那就更不用说了。


笔者是五道口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这个学院也算国内经管类数一数二的,笔者有个感慨,但凡是最优秀的老师,基本都是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广泛了解外国同类研究的。如钱先生者,如白先生者,如何先生者,莫不如是。


因为我们能够从中文世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太少(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笨,而是因为我们都喜欢投机取巧,极少数人愿意去踏踏实实研究一些问题,我们的教育体制也让那些接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缺乏现实关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不掌握充分信息,哪能做出一流的、深刻的、有信服力、有社会价值的研究来?


现在本院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了,与国际一流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新一代老师英语越来越好,95后、00后的学生英语水平跟香港学生也没有太大区别了,他们可以很清楚了解国际先进同行的动态,跟他们保持学术的同步,如果哪一天招来的新生英语水平开始大幅降低,学院迈向世界一流的进程可能就要止步了。


对于自然科学、工科,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最近梳理中国科技近三十年崛起的路程时发现,咱们科技发展关键因素有几条,比如党中央对科技的关心支持,比如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根本改善了创新土壤,但是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科研人员外语水平提高,可以更自由地出国攻读博士,当访问学者,可以更自由地在国际刊物上发论文。


我这里有几个数据,中国在2021年度成为全球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国家,但是发表的SCI论文中,95%以上系发表于外国期刊;中国高质量研究成果中,相当部分与国外学者联合研究的成果,2020年度共有19084篇中国学者所著论文被自然指数期刊收录,其中,中美学者合著论文达5213篇,占比为27.3%。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如果外语水平不行,能够取得如此多的科技成果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出一些个例,说某某院士不懂外语,科研也做的不错。但是从科研发展的一般路径来讲,穷尽了解世界同行之前的研究,用国际通用语言发表,获取国际认可,充分参加国际交流是一般路径,那些仅靠中文世界的理论、数据、案例,就能够把研究做到世界一流的,毕竟是少数。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把外语学好了,会数典忘祖、崇洋媚外,其实恰恰相反。我的朋友中,外语说得越好,对国外越熟悉的,越对国外有理性客观的认识(反而是外语不好的老一代,往往对国外有一种神秘的崇拜)在文明比较、融汇中产生的文化自信才是积极的、持久的,而那种一味排斥外语产生的文化自信,只能是自负,并且一旦获取信息发生改变,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中国人的外语好了,也更有自信表达中国文化,传递中国软实力。这些年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还是时尚的东西,越来越能占领西方市场,根源还是咱们有了一大批能够熟练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价值的年轻人,传播文化这种东西,指望外国友人、“中国通”也不靠谱,他们在西方社会中毕竟人数很少,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更多是猎奇,而将中华文化介绍给全世界,还要靠我们自己。


全球最大英语教育机构英孚集团每年都会通过对其200多万学员的测试,发布一个全球非英语国家英语水平排名,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速度,大致跟其英语水平正相关。一个非英语国家,要想影响世界,要想让世界了解自己,靠自己的母语是做不到的,必须借助英语。


有很多人说,日本不是不学英语,不照样也拿很多诺贝尔奖吗?但是日本拿诺贝尔奖的几位还是很“国际化”的,以最近2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将的8位科学家为例,其中有两位拥有美国国籍,还有两位长期在美国大学工作。


也是因为当下日本年轻知识分子普遍不喜欢学英语,拈轻怕重,坐井观天,其实现在日本的80后、90后、00后已经远远不如中国同代人了。有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美国TOP20高校里面有多少日本学生?日本年青一代在商业发展、科研上做出了多少成就?恐怕远远不如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的中国年轻精英们。


现实就是这么不公平,你不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就要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就像你只愿意讲广东话、山西话,就不可能把生意做到全国。所以,无论我们是不是喜欢外语,都要重视它、学习它。


法国之前是抵触外语最厉害的,但是后来吃了很多苦头,70年代之后开始重视起来,甚至2011年法国教育部还成立了“国家语言战略委员会”,研究如何加强外语学习,法国1989年是小学四年级开始学外语(90%以上选择英语),2001年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在初中阶段,学生每周有时长达190分钟的外语课程(3节正课,每节55分钟,另加25分钟试听课)


荷兰、西班牙、德国的中小学外语课时数量也跟法国差不多。


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显示,未来我们中小学外语课程比例为6%-8%,按照每周30-34课时计算,那就意味着我们以后每周英语课只有2-3节。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学习时长,已经低于法国这些欧洲国家,但是人家都是印欧语系国家,语言与英语同根同源,并且有好的英语环境,学习起来很容易,我们即使课程超过他们,都不会达到他们的效果,更何况低于他们!


一些人讲,90%的人学英语都没有用,你如果想让孩子做精英,那就自己报辅导班好了。其实我们学的任何学科知识,90%以上的人都不会用到,但是国家依旧还要大力发展各科的基础教育,就是因为孩子太小,我们不知道谁会成为那10%的有用的。


我们只有做好强基工程,保证一个都不掉队,才能让未来的10%的人才站在更高起点上,做地更好。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没有卓越的领先。从语言学习规律上讲,培养思维和语感越早越好,到了成年以后,即使有需要再去补习也晚了。


总之,我们一方面要反对那种盲目的英语热,集体无意识地将教育资源过度向外语倾斜,另一方面,在引导社会形成正确“外语观”的同时,也要把孩子的外语基础打牢了,因为,这毕竟也是提高我们国家竞争力的“强基工程”。


某种程度上讲,当今的非英语系国家,外语强则国强,外语弱则国弱,不把国际通用语言学好,何谈追赶世界先进呢,何谈影响改变世界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 (ID:xihuamentalk),作者:BJ王明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