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9-27 22:00

英国国王的命名方法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赵恺,编辑:詹茜卉,校对:彦文,原文标题:《查尔斯为什么是查尔斯三世?英国国王的命名方法是什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随着英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驾崩,当了七十一年王子的查尔斯终于熬到了登基坐殿的这一天。但在正式加冕之前,查尔斯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选定自己的“王号”。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查尔斯当上国王,自然便是“查尔斯国王”,但现实却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英国“王号”的由来和选择


所谓“王号”,简单理解是某国君主的通用称号。


东亚地区的封建王朝早早发明出年号系统。如生活在公元1662年到公元1722年间的中国古人,在谈及当时执政的爱新觉罗·玄烨时,便可以简单以“康熙爷”三字完美替代。在今天的日本,大多数国民也可以用“令和天皇”来称呼第126任天皇德仁,似乎没有“逾矩”之嫌。


影视剧中,直接以年号称呼皇帝。来源/电视剧《步步惊心》截图


很早便采用公元历法的欧洲,无法给年份打上标签来区分历代统治者,加之为了体现悠久的家族传承、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欧洲王室成员的名字往往由教名、自取名、姓等多个部分组成。这样一长串的名字在家族内部和由贵族组成的私密社交圈中并没有什么大碍,有时选取对方姓名中的某一部分来称呼对方,还能成为拉近或疏远对方的一种表示。


但是以工业革命之前欧洲那可怜的识字率,如此长的名字显然不适合用于昭告天下。所以,历代君主在登基之初便要进行一个所谓“确立王号”的仪式,也就是从自己一长串的名字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词,作为自己公开的“王号”。如果遇到自己的“王号”与本国的某位前辈重合,那便自动“序号加一”,如查尔斯的母亲虽然与英国历史那位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相隔四百年光阴,也几乎毫无血缘关系可言,却依旧只能是“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一世画像。来源/英国国家肖像馆


由于很多著名的王号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有人误认为“王号”便是国君的名字。但从历史上看却并非如此。如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全名为: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若以自己的名字为王号,则应为“阿尔伯特一世”,但这个王号显然是英国国民无法接受的。


“阿尔伯特”这个名字传承自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阿尔伯特亲王,在英国国内虽被尊称为“王夫”,但实则不过是英国王室的“赘婿”。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两国势同水火。英国王室为了抹去阿尔伯特亲王的德国背景,不惜以敕令的形式以“温莎”(Windsor)代替萨克森-科堡-哥达,作为家庭的新姓氏,当然更不希望“阿尔伯特一世”这个名字再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


影视剧中,阿尔伯特亲王与维多利亚女王大婚。来源/英剧《维多利亚》截图


那么既然不能叫“阿尔伯特一世”,其他几个名字能够用来作“王号”吗?站在后世的角度,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时英国王室枢密院热烈讨论的景象:


“阿尔伯特一世不行的话,便以弗雷德里克一世为王号?”

“不行、不行,听着太北欧了。此号在丹麦、瑞典多如过江之鲫,当下之丹麦国王便唤作‘弗雷德里克九世’,吾王岂能与那维京后裔同名!”


“那‘亚瑟一世’何如?”

“此名倒甚是威武雄壮,只恐吾王消受不起!”


“那,便只能沿用乔治之名了?”

“甚好、甚好,那便定王号为‘乔治六世’,速速昭告天下!”


当然,上述这些都只是想象。真实历史中,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之所以选择以“乔治六世”为王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兄爱德华八世为了追求美国女演员华里丝·辛普森,违背了王室继承法的规定,上演了一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退位闹剧。


因此,英国王室用“乔治六世”作为王号,既强调乔治六世与父亲乔治五世的王统延续性,又暗含了“圣乔治”代替“圣爱德华”守护英国的宗教寓意,无形之中给刚刚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阴霾又即将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危机的英国民众打气。


影视剧中的乔治六世。来源/电影《国王的演讲》截图


以爱德华为王号的英国君主


最早被罗马教廷封为英格兰“主保护人”的“圣爱德华”,指的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王朝的君主“忏悔者爱德华”,虽然死后被罗马教廷封圣,但这位“忏悔者爱德华”在位期间,英国饱受北方维京海盗和内部豪强势力的袭扰,“忏悔者爱德华”无力改变朝局,便干脆躲进自己修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以宗教思想麻醉自己的同时,也借助教会的力量保护自身。


“忏悔者爱德华”画像。来源/维基百科


执政时期虽无太大建树,却终究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为罗马教廷正式封圣的君主(另一位君主“殉道者爱德华”虽然被承认为圣徒,但并未被罗马教廷正式封圣)。是以,英国历史上不乏以“爱德华”为王号的后来人。有趣的是,这些君主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痴情以及由此在执政生涯中留下的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


来自“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一世,文治武功皆可排入英国历代君王十强的行列,却在私人情感上极为脆弱。


公元1290年,其妻埃莉诺于威尔士去世后,伤心欲绝的爱德华一世在她遗体送回伦敦的每一个驿站都竖起十字架,即英国著名的“王后十字架”。然而,爱德华一世这般做派似乎并未引起近代好莱坞文艺创作者的注意,反倒是被梅尔·吉布森这个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用一部《勇敢的心》黑了个底朝天。


电影中的爱德华一世。来源/电影《勇敢的心》截图


作为爱德华一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什么叫“虎父犬子”。由于宠信娈臣和软弱无能,爱德华二世最终惨死在妻子伊莎贝拉的手中。好在,爱德华一世的狠辣隔代遗传到孙子爱德华三世的身上,这位少年不仅战胜了垂帘听政的母后,更把战后燃烧到母亲的故国——法兰西的领土之上。


在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爱德华三世指挥下的英军捷报频传,不过,后世有关爱德华三世的记忆,更多是其与索尔兹伯里的女伯爵艾丽斯·佩罗斯的地下恋情。


在公元1348年的一次舞会上,艾丽斯的吊袜带不慎脱落,在众人的讪笑声中,爱德华三世主动出面为新宠解嘲,将本为女性专属用品的吊袜带绑在自己的腿上,并大义凛然地说出那句“心怀不良者可耻”。不过身为姘夫的他讲这句话实在没什么说服力。讽刺的是,这句话竟还出现在英国王室所设立的“嘉德勋章”之上。


登场于“红白玫瑰战争”中的爱德华四世,可谓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英雄。可惜,在几乎消灭了所有政敌之后,爱德华四世却在一次游猎中意外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寡妇——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影视剧中的“白皇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来源/电视系列剧《白色女王》剧照


由于爱德华四世擅自安排自己的婚姻,他的盟友纷纷以此为理由与其决裂。虽然最终逆境翻盘,也极大消耗了其所在政治派别的实力,为其弟理查二世丢失政权埋下伏笔。


在经历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六世两个早夭的君主后,爱德华这个王号似乎完成了蓄力,由爱德华七世和爱德华八世这对伯侄为英国王室闹出了一系列精彩绯闻。


身为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爱德华七世似乎天生就有“情感上的秘密”。王储时期,他便利用在外服兵役的天赐良机,和一众女演员勾勾搭搭,其父阿尔伯特不得不亲自到军营对其展开训诫,更在返回后不久因肺炎去世,以至于英国坊间有“爱德华七世气死亲爹”一说。待正式登基后,爱德华七世更是大开方便之门,任你是豪门贵妇,还是王宫侍女,皆来者不拒。至于那些敢于公开爆料的女性,则一律被法庭判为精神失常。


英剧《维多利亚》模仿油画《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拍摄的剧照。


也许是因为遗传基因所赐,爱德华七世的长子更是风流无度,且不及大婚便死于梅毒。无奈之下,爱德华七世只能将王位传给次子乔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尔伯特。眼见民众对自己的父亲失望透顶。乔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尔伯特果断采用了“乔治五世”这个王号。


以乔治为王号的英国君主


那么缘何“乔治”的王号会给英国民众以力量呢?这一点还要从“圣乔治”在英国宗教和文化体系之中拥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历代以“乔治”为王号的英国君主说起。


据说“乔治”一词在拉丁语中乃是“土地、耕作”之意。因此,古罗马帝国时期一度没有出现在大人物的名讳之中,直到公元303年,一个名为乔治的罗马军官因为公开捍卫自己的信仰而被处决,此后又被罗马教廷封圣,乔治之名便逐渐在欧洲变得高大上起来。


由于“圣乔治”生前是一个骑兵军官,又曾在巡逻或狩猎的过程中遭遇了鳄鱼或巨蜥之类的生物,因此在教堂的宗教壁画中,他总是以白马银枪、屠龙救美的形象出现。“圣乔治”这般英姿勃发的气质与耶稣及其一干门徒披头散发、袒胸露背的殉道者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极易被少年引为偶像。12世纪,随着骑士文化的泛滥,“圣乔治”甚至“鸠占鹊巢”,取代“圣爱德华”,成为英格兰的“主保护人”。


步行的圣乔治。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正是由于“圣乔治”在英格兰超然的政治地位。1714年入主伦敦的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德维希便为自己选定了“乔治一世”这个“王名”。之所以不选用更能代表自己家族的“路德维希”,是因为这个德语单词在英语中写作“路易”,恰与当时英国的死对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同名。


虽然在英国贵族眼中,乔治一世是个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的德国佬,但他放手将英国政府的实际运转便掌握在了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等本土官僚,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并对于翻译成法文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签了之的放任,还是为其博得了明君的头衔。


乔治一世死后,其子乔治·奥古斯都同样选择了“乔治二世”这个王名。由于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乔治二世御驾亲征,并为英国赢得了荣耀和利益。英国民众对其所代表的汉诺威王朝的态度逐渐由排斥转为了拥戴。甚至在乔治二世之子乔治三世任上丢失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也表示了谅解。而乔治三世及其子乔治四世则用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将英国送上国运巅峰。而乔治五世、乔治六世的任内英国虽然国力不断下滑,但好歹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


倒霉的查理:三任君主的共同难题


有趣的是,全名为“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的查尔斯王子,据说早年也对乔治七世这个称号情有独钟,很希望日后加冕时,能以之为王号。此举除了希望延续温莎王朝的大统之外,似乎还有讨个口彩之嫌,毕竟英国历史上使用“查尔斯”称号的国王均有不光彩历史。


1649年,英国内战中被逮捕的查理一世被奥利弗·克伦威尔送上断头台。在海外流亡18年后,查理一世的儿子于1660年回国复辟,封号“查理二世”。但是,查理二世喜欢拈花惹草,在位期间情妇众多,被人戏称为“享乐国王”。此后,一度觊觎王位的“邦尼王子查理”被其支持者称为“查理三世”。但不幸的是,小僭君还未夺取王位就被打败。


油画《对查理一世的审判》。来源/法维城堡


经过深思熟虑后,查尔斯最终决定把“乔治七世”留给自己的孙子——威廉王子的长子——乔治小王子。毕竟,查尔斯王子或威尔士亲王查尔斯,这些称号都被全世界叫了70多年,突然变成了“乔治七世”,可能会引发群众的错愕,甚至有可能会误认为这和之前的老王储查尔斯不是一个人。


当然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王号”,查尔斯还是那个查尔斯。从英国历史上担任王位继承人身份时间最长的王储,到英国新国王,身份的变化给73岁的查尔斯带来不小的挑战。


首先他要面临的是,如何作为一名好君主。路透社的报道中曾说查尔斯一直被夹在一个现代化的君主政体之间,试图在一个快速变化、更加平等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保持传统。而有趣的是,其实他的两位前任: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也面对着同样的难题。


查理一世继位之初,这位年轻的君王所要面对的第一个考验便是英国介入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的考验。为了筹措军费的查理一世不得不与英国国会议员反复扯皮,英国国会虽然最终同意拨款30万英镑用于战争,但同时也提交了旨在限制国王的《权利请愿书》。正是这份协议,为日后英国国王与国会的全面交恶、彻底转为共和国打下基础。


查理一世画像。来源/英国法维城堡


公元1660年5月5日,查理二世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返英国。在去伦敦途中的各阶层的人熙熙攘攘,人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噙着泪水尽情欢呼,仿佛终于从地狱中得到解脱,面对“新模范军”整齐威武、寒光闪闪的阵列,查理二世或许还会想起昔日被他们追逐到走投无路的时光,但此刻他们却依旧成为王权的坚盾。


伦敦市长和议员带头欢庆这一节日。国会上、下两院表示忠于国王本人,承认他的权利。各阶层的民众,无论富人还是穷人,保王党还是圆颅党,此时都表现出和解的精神,形成了史无前例的欢乐场面。丘吉尔不无感慨地称这一天为英格兰的极乐之日,而这一天恰恰又是查理一世的11周年忌日。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个国王归来并不能为债台高筑的英国带来实质性收益,相反,国会需要替查理二世流亡时打下的白条买单。因此,解散常备军便成了缓解财务危机的唯一出路。好在拥有近5万之众的英国陆军此时也厌倦了战争和对内镇压,几个月之内,这支力量无限、不可战胜、随时可能吞噬不列颠王国和社会的军队中,90%的人重归平民行列,几乎没有任何躁动。


查理二世画像。来源/英国皇家收藏


历史的车轮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倒转整整一圈。查理二世的归来不仅是王政复辟,也是国会的复辟。国院在战场上打败了国王,同时也控制了为此目的而建立的可畏军队。在纠正了过激的思想后,国会议员最终成为不可抗拒、无可争议的英国统治机构。新的君主观念已经形成,但是英国距离完整意义上的君主立宪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较于两位前任,查尔斯所肩负的政治使命看似轻松许多,但他登基的同时,英国国内也掀起了有关君主制的辩论,一些人认为这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封建历史的遗迹。查尔斯三世会如伊丽莎白二世一样继续受到臣民的爱戴吗?或许这个问题伴随了他的大半人生,而未来的每一天里,他也仍将面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赵恺,编辑:詹茜卉,校对:彦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